03.07 為什麼一些年輕人總愛抱怨?

95小磊生活錄


抱怨,顧名思義,心中不滿,怨天怨地,怨人怨事。抱怨的人,經常生活在負性情緒裡,他們的抱怨影響最大的就是身邊的人。

有研究發現,抱怨聽得多了,容易傷害人腦。國外的神經科學家與心理學家發現對一些面臨各種刺激(包括長時間的抱怨)的人,對他們進行大腦活動分析後發現:大腦的工作方式就像肌肉一樣,如果讓它聽到了太多負面信息,很可能導致當事者也會按照消極的方式行事。更糟糕的是,長時間暴露在抱怨環境中還會使人變得愚蠢和麻木。

出現這樣的原因,是因為情緒有一定的感染性,在聽到抱怨與牢騷時,我們在大腦中會容易出現共鳴,從而也會出現一些不良的情緒,導致影響大腦的思維。

年輕人的抱怨大都是現實和理想之間的不匹配造成的。也就是說,是理想的自己和現實的自己、理想的生活和現實的生活、理想的社會和現實的社會差距太大導致的。因為欲求未滿,因為無能無力,因為力不從心……讓年輕人的銳氣磨滅,傲氣喪失,造成他們抱怨情緒的積累。

其實,從本質上說,抱怨外界其實就是在抱怨自己,因為自我效能感太低,他們採取了消極的應對方式,那就是——抱怨。因為抱怨對年輕人是有好處的。它可以規避責任,減輕自己的“無能感”,讓責任轉移,只有這樣——自己在他人眼裡依然是“有能的”。

從積極方面來看,抱怨說明對自我有所期待,對現實不滿,希望改變現狀。

無論怎樣,抱怨太多,就少了很多思考的時間。如果我們對現實不滿,那我們能做的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把一切言語變成行動的動力,用行動證明自己,用行動終結抱怨!



心理師葉子


抱怨是指心懷不滿,責備外部的精神狀態。

有些年輕人抱怨有很多因素造成的,最重要的是認同感因素。被認同是普遍的人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快樂的源泉,是保持良好生活狀態的重要動力。年輕人在社會化的進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感情,金錢,喜好,成就,存在感等等。

首先,如果不認識到這個世界是沒有絕對公平的,就無法擺正自己的心態,這是抱怨產生的深層原因。《都挺好》《青春鬥》等熱播劇都有這樣的年輕人的故事。其次,如果不認識到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有結果這樣的現實,也會產生抱怨。人的社會化不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的過程,有時候付出十分也未必得到一分,努力本身最重要,其次是方向要對,還要有好的方法。

第三如果不認識到一切的因果都由我而起,也會產生抱怨。每個人無法選擇家庭,父母,和性格,這是先天的。我們只能完善自己,爭取更多的資源和被認同,才是解決抱怨的根本方法。

抱怨很正常,不僅僅是年輕人。抱怨是一種表達方式,經常抱怨才是一種弱者的病態。話說的有點多,菜做的有點鹹,那又怎樣?少說多做不就完了。


村上日食記


對年輕人來說“愛抱怨”是“嬌慣”出來的習慣,對於年紀大的人來說愛抱怨是不敢直面問題的懦弱。

我去年回老家,帶著兩個侄女出去玩,她倆稍不如意就開始竊竊私語:“我就說不能這樣吧,這個車怎麼這麼破!早知道······”我說:“閉嘴,要麼立馬下車,要麼安靜的適應現狀!”

她們回去就告狀:“大姑姑太兇了,她之前的溫和都是裝出來的,我還是喜歡小姑姑。”

昨天我家孩子不願意做每天老師佈置的例行聽寫,因為媽媽說話的語氣不好。

現在的年輕人,都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那一代,經濟條件優越,幾代人嬌慣,在家裡呼風喚雨,父母長輩都把他的成長擺在第一位,所有的資源都向他傾斜,順風順水的長大,他視這一切為理所當然。

所以悟空問答出現了奇葩的問題:父母不願意舉債送我出國留學,斷絕了我本該屬於我的優越前程,我該怨恨父母嗎?”

這是什麼樣的三觀!可以想象得出: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的父母一定對他予取予求,很少拒絕他的要求。

因為毫不付出的得到太多,所以不知道感恩,心理包容度極低。因為被呵護得太好,所以養成一顆顆“玻璃心”!

給領導端個茶倒個水打個飯就上升到有損自尊和人權的高度,被領導語氣嚴厲的批評幾句立馬認為是惡意的針對你;公司的工資一分錢都不能少 ,每天有效幹活4小時卻嫌多。

但在社會上,一切不再以你為中心,沒有人在乎你的情緒,沒有人會關注你的抱怨,是你必須適應社會,而不是社會適應你。

你可以選擇在抱怨中過一輩子,也可以把心中的不服氣變成前進的動力,爭取成為社會的上層人物,成為遊戲規則的制定者,那麼,你又可以讓你周圍的一切圍著你轉了。

我是丁泳心,經驗豐富的職場老梗,如果能幫到您,我很開心。關注我,您能獲得更多的中肯的職場建議。


丁泳心職場老梗


有些年輕人喜歡追求時尚,工作大的做不好,小的不想做,個別人就在家啃老,工作一天喊冤叫屈。都想不勞而獲。


WWW1j軒宇


抱怨的人很多不僅僅是年輕人,好多中年人都喜歡抱怨,明明是自己問題但總是能找到藉口推脫,他們說的最多的就是“我做不了”“你看還有那誰誰誰也沒成功,所以一般人不可能做成的”“社會太殘酷了,gj政策不管我們這些人”等等,把自己沒做不成的事歸結於他人社會

他們總是看到的大部分失敗者並把自己歸類於這類人中,卻沒看到少部分的成功者,從一開始對自己的定位就已經決定他不會成功



佛緣初心靜


因為他年輕,因為他風雨經歷的少,酸甜苦辣嘗的少,不知社會的險惡,不懂得禍從口出的道理,修行不到,氣盛不老成。隨著年齡的增長,見多視廣後,就不那麼總抱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