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河南駐馬店 道教聖山老樂山

老樂山位於河南省南部,駐馬店市區西南9公里,確山縣城西8公里處。107國道、新陽高速、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縱橫其間,交通快捷便利。

老樂山是一座生態家園,堪稱最佳養生人居勝地。整個山脈群峰疊巒,逶迤綿延,自然生態物種豐富,漫山遍野綠色蒼翠。老樂山主峰海拔813米,方圓68平方公里,是國家級森林公園,著名的省級旅遊度假區。景區內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過市區的150倍,是養生休閒度假的天然大氧吧。

這是一座道教聖山,亦為道家福地。歷史上以“八宮兩觀一拜臺”為代表的道教建築,如眾星拱月般環繞樂山老頂,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引遠近朝聖者前來登高祈福。

河南駐馬店 道教聖山老樂山

老樂山旅遊景區將以生態旅遊開發為中心,全方位打造生態旅遊綜合體,努力把老樂山建設成為全國知名、全省一流的休閒度假勝地和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樂山古稱朗陵山,隋代改為朗山,宋大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因避宋祖趙玄朗之諱改名為樂山。

河南駐馬店 道教聖山老樂山

樂山之所以稱之為中原道教名山,主要是因為它的歷史悠久和規模宏大。據史料記載,樂山在隋唐時期已建有道觀,至北宋達到鼎盛,建有“八宮兩觀一拜臺”(即萬壽宮、遇真宮、玄都宮、南海宮、鬥母宮、靈應宮、玉虛宮、紫霄宮、迥龍觀、群仙觀、拜臺宮)。樂山頂上紫霄宮曾有三件鎮山之寶—玉皇大帝、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三座銅像,每座銅像背後刻有“大宋崇寧三年恭造,重叄萬伍千斤”字樣。由此亦可見樂山道教的規模之盛之大。可惜這三座神像在解放初期被毀,留下歷史遺憾。

河南駐馬店 道教聖山老樂山

北宋時,崇信道教的宋徽宗曾三次勅封樂山祖師,“初封崇仁侯,再封仁勇公,又封嘉濟王,建廟祀神久矣”。此段文字是距北宋僅80年左右的金代人所記,所以應當是真實可信的。皇帝勅封,香火旺盛,樂山當時已成為遠近聞名的一座道教名山。與湖北武當山(因祖師殿上覆金瓦,稱金頂)、泌陽銅山(因祖師殿上覆銅瓦,稱銅頂)並稱中原道教三座聖山。因樂山祖師殿上覆以鐵瓦,故以鐵頂著稱。古代樂山道教影響很大,鼎盛時每年廟會從三月初一綿延至月底。不僅河南各州府縣香客眾多,連周邊安徽、湖北、江蘇、浙江等省份前來朝拜者也絡繹不絕,甚至組成朝山會,數十人、數百人一起前來登山祈福問道。據樂山道士講述記載,當時登樂山四處觀看,朝山者滿山遍野,相屬於道。山上山下每日都住滿了朝山進香的外地民眾。每至初一、十五特別是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生日)、正月十五(天官生日)、二月十五(老君生日)、三月初三(王母娘娘生日)等道教重大慶典,都要舉辦祭神活動。道教音樂和源於樂山道教的“打鐵花”,以及樂山道人獨創的尹喜派墜子書,都受到官方的推崇和民眾的喜愛。

河南駐馬店 道教聖山老樂山

明末時期,李自成帶著崇禎皇帝的太子朱慈烺從北京西撤,遭清軍堵截後朱慈烺乘亂逃至豫西南陽,化裝成道士隱藏起來。為了以防萬一和留下後路,朱慈烺派大臣賈尚桓到樂山另闢隱身之地。賈尚桓因有太子依仗,竟在樂山自稱開山道人,而置以前歷代所建道觀於不顧。朝中大臣豫西“道士”賈尚桓,到了樂山變成了所謂賈上還。上者,皇太子也,還者,回也,含有太子在此的隱寓之意。當然,這只是傳說中的一種。賈上還自稱開山道人,還有樂山道教最為鼎盛之意。

樂山除了有名的“八宮兩觀一拜臺”外,山上還建有山門、南天門、天門街、靈官殿、仙人殿、廣生祠、包公祠、聖母殿(俗稱送子娘娘廟)、二龍宮、陳平廟、財神廟、山神廟等。每一座殿祠宮觀建築,都有一個故事,每一處亭臺樓閣景觀,都有一個傳說。以樂山為中心,古代的確山道教氛圍濃厚,縣城北三里河北岸有永安宮,城西關外有進樂宮,城東有火神廟,貫山有朝陽觀,城南關有天齊廟,城北有八臘廟,城內有城隍廟等。據縣誌記載,至清末全縣尚有道教宮觀30處,皆為樂山道士之廟產。同時,樂山道士在山下還辦有學校,設文、武二科傳授四書五經、道教教義及各種武藝。學童多是樂山周邊及縣域內的窮苦孩子、道教弟子等,樂山道教當年的盛況於此可見一斑。據說,以前樂山上有很多明清以上的古碑刻,經多次損毀,現已蹤跡難尋,如玄都宮等地只留下斷璧殘垣,令人回想當年的鼎盛。即使文字記載,也僅能追溯至北宋,至於樂山道教始於更早時的何朝何代,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河南駐馬店 道教聖山老樂山

據《確山縣志》第二十編“宗教”第二章“道教”載:東漢末年,道教流傳至確山。當時,黃巾軍活動於縣境,農民入“太平道”者甚眾。之後,道教時盛時衰。北宋末年,社會動盪,不少人趨居山林,避世修道。當時,曹祥、魏著、賀信道、夏候衝等人在北泉附近結廬習道,賀信道有一首五言詩:“有志功名間,老大不能立。徐為林泉謀,優遊欲自得。”很能夠表達他們信奉道教的心理狀態。明清之際,道教在確山常盛不衰。清初,道士賈上環在樂山倡修道觀,一時環山上下建有玄都宮、南海宮、玉虛宮、紫霄宮、靈應宮、鬥母宮、萬壽宮、遇真宮、群仙觀、回龍觀、拜臺,稱八宮二觀一拜臺。樂山成了確山道觀的密集區。之後,下傳七世至道士藍重虞,全縣各地玄帝廟、老君廟、三仙廟、永安宮、進樂宮等30餘所,悉歸其掌管。光緒三十三年,任道士王子安為道會司道會,掌管全縣道教。民國年間,道觀廟宇的田產房舍,多被學校佔用,但仍有少數道士留住於樂山等處。新中國成立,進行宗教改革,樂山道士以採集中草藥為業,併兼作林場護林員,參加生產勞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