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考研分數看似不高,為什麼考上的人相對很少?

松金洋子


本人碩士畢業於211高校,我想從我考研的經歷來說,具有以下幾點思考,僅供參考。

第一,考研分數線分為國家線和院校線,國家線確實不高,首先需要達到國家線,才能說上不上你所報考的學校線,考研總分500分,985高校的考研分數線可能會達到400多啊,越好的學校考的人越多,競爭壓力相對就越大。還有一些高校特別火的專業,競爭壓力也很大。

第二,大部分同學考研都是從大三下學期開始到大四上學期,準備一年時間的考研,開始準備考的人數很多,能堅持下來報名的又會減少,最後堅持上考場並能夠考完的是少之又少。因為在長達一年的準備考研期間,大學生會遇到求職和畢業等問題,有的在考研中堅持不下來,就去找工作或者去考公務員了,因為考研確實比較辛苦,早上很早就到教室,晚上很晚才回去,堅持一天兩天沒有問題,如果堅持一年呢,就需要毅力啦,很多學生考上大學,就沒有高考的毅力,慢慢也就堅持不下來。

第三,是考研定位的問題,考研和高考不一樣,高考是分數出來再填志願,而考研則是先填報考的院校,再去考研,有些學生高估了自身的能力,報考非常好的學校而沒有被錄取,這樣的學生很多,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實力來報考,合理定位。很多優秀的學生報考非常好的學校,要知道好的學校報考的人太多,競爭特別大,沒有一定的實力很難考上的,因為有些人很早就有了考研打算,有的在上大學就已經做好了考研打算,各門功課都學的比較紮實。如果你想考非常好的學校,建議早做準備,準備越充分越好。很多成績不錯的學生因為高估了自身的實力而沒有考上滿意的學校,也不甘心調劑,有的選擇二戰,有的選擇找工作等。

第四,考研的過程,學習壓力是比較大的,我學的是理工科,尤其高等數學和英語,很多人因為英語沒有過國家線而被淘汰,數學一比較難。很多人被這兩門課程所嚇到,專業課程和政治能拉開的分數不是很大,關鍵是英語和數學,因此,如果有考研的想法,可以把數學基礎打好,沒事多背一點英文單詞,豐富一下自己的詞彙量,等考上研究生,讀外文文獻也比較容易一些。

第五,信息的不對稱,很多報考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所報考的學校對應的專業招收多少研究生,只是憑學校的名字或者是211和985來區分,向這些學校扎堆報考,競爭當然大,有很多好的學校在有些學科研究的很深入,卻沒有人報考,每年都招不滿研究生,主要就是學校所在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學校比較低調,大家都不知道。

第六,考研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不像高考,成績越好,就肯定能上大學,成績不好就很難上大學,考研不一樣,有的成績很好,高估了自身的能力,而沒有考上理想院校,有的成績一般,報考了符合自身的高校,就考上了,有的只是想讀研,對學校不挑剔,那他只要達到國家線,就可以上個研究生,畢竟很多普通學校的老師還招不滿研究生。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想法,謝謝。


剛剛深圳


我們先看下2018年學碩國家線:享受少數民族照顧的考生245分、農學255分、工學260分、哲學280分,最高的文學才345分,然而考研初試滿分500分,很多考研人看到這麼低的分數線,信心滿滿,然而當報考院校最終公佈錄取名單時,卻榜上無名 。很多人納悶考研分數線不高,為何就那麼難考上!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總分易過國家線,但單科成績不易過,考研初試不同高考,高考只看總分不注重單科分,但是考研不僅要看總分,更要看單科分(比如哲學考生,總分需要≥國家線280分,且政治和英語均≥39分,數學和專業課均≥59分,才有可能進入複試),每年都有大量考生因外語、政治、數學單科成績不到國家線而出局。

二是除了國家線外還有院校線,院校線≥國家線,除34所自主劃線名牌院校外(自招線一般遠超國家線),比如2018年哈工大碩士研究生複試資格線工學320分,政治外語均須≥50分,211重點大學院校線有的比國家線高四五十分,競爭激勵程度可知。

三是考研熱度上升趨勢,總體考錄比較大,從近20年我國研究生報錄比統計看,錄取率在35%左右,比如2016年參加考研177萬,111萬被淘汰出局。四是院校接受推免生比例加大,自然留給統考生名額比重有限,加劇競爭激勵程度。比如2018年北京師範大學擬招生3700人,接受推免生2116人,佔57.2%。

個人觀點,僅供瞭解,歡迎大家留言探討與轉發!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以前我也這樣認為,考研分數一點都不高呀,為什麼考上的那麼少,現在終於明白了,因為考研不在於分數高不高,而在於報名的人數與錄取的人數。還有每一個專業都有不同的情況。

考研總分是500分,專業課一、二各150分,公共課英語與政治各100分。不同的專業分數線不同。那考研分數線是如何劃分的?

國家線並不是隨便畫出來的,而是根據當年招生總人數各類專業招生人數等劃定分數線。還有就是要考慮差額複試比例、調劑、試題的難度等各種問題。

過線並不代表你一定能考上

看一下2018年的國家線,以學碩為例吧。


有些專業的分數線確實挺低的,但是這並不代表你只要過了線就能被錄取,還要分學校與專業。除去34所自主劃線的學校,剩下的學校可不是你隨便想進就能進的。還要看每個專業的報考人數來劃線,所以看似分數不高,但是還是被刷下來。

看似國家線也不高,其實過了國家線只能表示你可能有進入普通院校的複試資格,或者調劑資格。名校的分數線要比國家線高至少20分以上吧。有些專業甚至達到400分,像文學類新聞傳播專業,有些考400多分的都被刷了。

考研人數變多,競爭激烈

現在考研的人數越來越多,2018年報名考研的人數是238萬人,達到了近幾年的最高,以後還會繼續增多。儘管各個院校也在擴招人數,但是還是要比報考人數增長的慢。這就造成供大於求的現象,勢必導致一部分人考不上。

考研人數是增多的,增長率也在變高。


報考熱門學校與熱門專業的人數多,僧多粥少

在招生上,工學招生比例最大,佔36%,管理學佔比14%,醫學佔12%。工學類報錄比相對較低,而管理類、經濟類等專業報錄比相對較高。主要原因是,報考經濟、管理類專業考生大幅增長,而招生計劃增幅穩定

熱門專業報名人數增多導致分數線也在上漲。如圖所示:



工學類專業,尤其是建築學、工程等專業報名人數少,導致分數線也下降。



據統計,2018年考研報名較多的專業為金融碩士、會計、行政管理、法律(非法學)、企業管理、護理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工商管理、教育學、設計學。扎堆報名是現在考研的最常見的現象,因為熱門專業的就業要好,因此導致好多考生報考同一類型的專業。這樣就

造成有些專業爆滿,有些專業沒人報考。

推免院校增多,推免比例增多

2017年擁有推免資格的高校新增54所,總數達到366所,尤其是雙一流高校公佈之後,名校之間普遍喜歡互相推薦學生,而且推免漸成名校招生主要方式,絕大部分名校推免生佔比50%。

這是西安交通大大學最近幾年的推免比例。



逐年增多,2018年達到了52.5%,可以說以後會更多,這表示普通院校的考生想要考上名校的難度更大了。

如圖這是教育部統計的認為推免高校增加是否影響統考生選擇的機會。

86.12%的人認為是影響的。



各種因素都導致了看似考研分數不高,但是考上的人卻很少。所以考研不易,能考上名校的研究生更加不容易了。


西渡橋學姐


眾所周知考研科目可以分為4大塊,它們分別是:政治、英語、基礎課、專業課,其總分為500分,國家及格線一般在300往上一點點,大多數情況下你考個310—320分想上個研究生還是沒有問題的。那麼究竟是為什麼考研分數看似不高,考上的人卻相對很少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這個問題

1、很多學校考研對英語成績有特殊的要求

比如說南京農業大學18年招收研究生,英語成績達不到55分,哪怕你總分超過錄取分數線50分我也不收。對於考研的同學大家都知道,考研英語一般考個30—40分的人很多至少佔一半以上,所以說考55分那真的是很困難。

2、有些學校對專業課分數也有一定的要求

所謂的專業課也就是你今後研究生所研究的方向與學習的課程,如果你專業課成績不好,那對不起雖然你總分過了,但是我還是不收。


3、考研初試以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複試

有很多同學在心裡面都曾有過這樣一個錯誤的觀點,他們片面的認為只要初試過了,複試都是百分之百過的,其實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的。還記得我大三那年,我的上一屆有一個農學學長考上了福建農業大學,但是由於掉以輕心結果複試沒有過被刷了下來。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由於複試沒有過而被刷下來的同學佔考研人數的10%。

4、考研人數本來就不是很多

大多數同學選擇考研的原因是想提高就業競爭力,避開本科生就業困難、待遇一般等一系列問題。但是對於那些理科類專業而言,本科畢業就業率就很高而且待遇可觀,這樣的話根本就沒有考研的必要了。


最後的總結:

這一點確實不假。雖然我國考研人數近幾年正在逐年增加,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少的。所以對於大部分專業而言考研確實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選擇。


職業農民的故事


題主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可以說,是很多沒有經歷過考研的人的共同的疑問,也是很多正在備考和即將準備考研的人的共同疑問。作為一個經歷了兩次考研的人,我對此頗有體會,下面闡述一下個人看法,供參考。

從全國範圍內來看,考研的競爭是明顯大於高考的。高考的特點是985、211名校難考,而普通本科不難,大專更容易,所以,要上大學並不難,難的是上名校。

而考研不一樣。考研名校固然通常也難,普通學校也不容易。從全國平均錄取率來看,前幾年報錄比大約是4:1。而即將到來的2019年考研,報考人數在260~280萬人之間,實際錄取人數預計大約只有50~55萬(扣除保研之後的數據),平均錄取率只有大約20%,報錄比只有大約5:1,數據直觀反映出考研競爭是比較大的,就算要考上一所普通大學,也得超越大部分人,才可以成功。

僧多粥少,報考者多,而錄取人數相對較少,決定了考研成功的只能是相對少數。這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考研初試分數看起來不高,但中間是有“玄機”的。

考研不同於高考,高考有教學經驗豐富、對高考有深刻了解和研究的各科老師專門指導;考研差不多就是“一個人的戰鬥”,基本上一切都靠自己,從資料蒐集到實際備考複習,主要靠自己一個人完成。這種“單兵作戰”,會使得很多人很難考高分,群體性地考不了高分,從選拔的角度來看,考研錄取線(國家線)也自然不會高。

從考研的實際試卷來看,大多數專業是兩科公共科目,政治和英語,全國統一出題;而兩門專業課中的專業基礎課多數也統一出題,但不同學科試卷不同(比如考研數學,理工科考數學一數學二,經濟類考數學三),難度也不一樣;剩下那門專業課一般是由報考單位出題。

不同的專業,不同學校,專業課試卷是不同的,難度也不一樣,甚至閱卷的評判標準也不一樣。大致來說,越好的學校,專業課出題越難,評分越嚴格。某些名校專業課出題很難,閱卷很嚴,會出現所謂“壓分”現象,導致考生普遍得分不高。這類學校雖然看起來錄取分數並不很高,但其實難度很大。比如北大清華、復旦交大等頂尖名校,你看他們的考研複試線並不高,文科往往350左右,理工科甚至只有330分左右,經濟類也往往只有370分左右,但實際上非常難考,報考這些學校,要達到這些分數其實很不容易。

原因之三是考研的特殊要求。對於大多數學校而言,初試有考研國家線這個基本要求(名校有個34所自劃線,通常都比較難)。國家線不但對總分做出了基本限制,而且對單科有一定要求,也就是不但要求整體水平較高,而且要求各個科目有個基本平衡,不能偏科。每年都會有少數人因為偏科而考研失利。



而考研本身是一個大型選拔性考試,目的是選拔出具有學習潛力,特別是具有學術研究基礎和潛力的學生,以便在研究生階段得到進一步培養。所以,考研不但有初試關,而且有複試關。初試只能看應試能力,而複試則考查綜合能力,綜合能力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專業能力和學術潛力,這些方面的考查,會使部分初試分數不錯但這些方面相對較差的考生在複試中失利,最終考研失利。

總體而言,考研確實較難,因為競爭大、要求高。雖然看起來分數並不多高,但要完全達到這些要求,並不容易,最終能勝出而考研成功的人相對較少也在情理之中。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幫助~


博雅燕園


你好,高校青年教師前來答題。考研是選拔性的考試,看似總分不高,但是從錄取率、題目難度和深度以及考試人數(變化)角度來看,考研通過的人數,相對較少。


第一,考研的錄取率相對較低。這裡的錄取率,指的是報考人數與最終的通過人數之間的比率。

考研錄取率低的原因也有以下幾種。首先,考研的流程繁雜,一個環節錯過,就無法完成考試。

考研的報名,分線上報名和現場確認兩個環節。需要準備的材料也不同:全日制本科應屆生需要提交畢業相關的材料;同等學力的考生(大專及以下學歷)需要根據各學校要求,提交相關材料(例如已發表的學術論文等可以證明研究能力的材料)。


每一年,僅僅是現場確認這一環節,就會卡掉很多考生。不是因為這一個環節有什麼難度,而是總有一些考生忘記這個證明、忘記那個證明;或者乾脆錯過了現場確認的時間。遙想當年,我考研的時候,就有一位成績很好但是神經大條的同學,因為一邊實習一邊備考,千頭萬緒居然錯過了現場確認的時間;不得不遺憾放棄。

因此,在考研之前,務必把考試報名需要的材料準備齊全。這是態度問題,也是最不應該出錯的地方。但是不幸的是,每年都有不少學生在這個環節出問題。

其次,考研的考試過程長。考試時間長,考試內容多,需要堅持和耐心。

有沒有想過,另一個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就是堅持參加完考試。考研與高考不同,並沒有人會強迫你從頭考到尾。因此,有些學生在第一門考試失利之後,就選擇放棄。這也是非常可惜的。據不完全統計,有將近四分之一的考生,並未堅持考完全程。

這樣看來,先是在報名過程中,篩掉了一部分有些馬大哈的學生;接著在初試的過程中,篩掉了一部分心理素質不過硬的學生。

最後,考研的複試階段要求也比較複雜。

進入複試階段,還有一關容易被人忽略。如果是跨專業考研,有的學校會增加一場針對跨專業學生的加試。如果不仔細看招生簡章,也不仔細核對考試流程,這場加試也可能錯過。

還有的考生,由於政審材料的問題,也不得不抱憾離開。這些,都是拉低考研錄取率的客觀因素。


第二,考研試題的難度較大。



這裡討論的難度,是針對考研試題的側重點。不同於本科時期的考試,碩士研究生的入學考試,是選拔性質的。也就是說,需要通過這次考試,篩選出適合科研的青年學生。所以,考試試題的面向(包括英語)都是考察學生能否完成科研工作。

專業課的考察,既有廣度,更重視深度。廣度是考察學生對專業領域基礎知識的掌握,深度是需要學生對理論前沿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英語的考察,是重點放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學術論文大意和作者的主要觀點和論據。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在考研的備考過程中,需要重點明晰、圍繞著科研進行。


最後,考研的人數也影響著考研錄取的結果。


隨著考研人數的增加,考研錄取的難度也在逐漸加大。這也有幾方面因素。

第一,本科擴招,大學生越來越多;隨之導致的結果就是,參加考研考試的人數越來越多。

第二,職場要求高,各企事業單位對學歷的要求提高,也影響著本科生考研的意願。

第三,雖然考研人數逐年增加,但是每年錄取的數量是恆定的;有些學校甚至在減少。這直接導致了考研的難度飆升。

簡單說,某一年考研人數越多,不論考題的難度如何,錄取的難度都會提升;甚至是成倍提升。


綜上所述,考研是一場耐力、專注力、專業實力的綜合比拼。希望每一位報名參與的學生,都能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績。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喝奶茶不長胖


★因為名額有限,好的211和985院校豈是上線就能讀?

全國40所高校裡的211和985收分不相上下。

♞舉個例子:

我的學長考的經管類專業,國家線是340分左右,340分以上都能進入複試,但是會淘汰大部分同學,實際複試錄取線是370。

根據往年的學校內部資料得出實際錄取的分數線在370左右。所以,考370以下的同學心裡有數,早做調劑或二戰準備。

明明370以上才有機會被錄用,為什麼不直接自劃線370?

✔1.有的學校沒有自主劃線資格,但不影響,實際選擇權還是在他們手上

✔2.本校和985高校的學生分數在340~370之間的要給予考慮。

因此,普通院校的學生必須考到370以上才有資格。

此外,這類好學校還把複試時間定得很晚,為了等待舉棋不定的985高校的孩子調劑過來。對於考372/373的普通院校同學而已,複試等待無疑是一場煎熬!

♟考研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也不是所有人都得考985/211。如果你的學習真的很差勁。可以考慮直接工作,除了事業單位和國企,以及金融和律師行業外,大多要求是本科,積累工作經驗也可以升職加薪。

♟如果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想考研緩衝。那麼選擇發達城市的大學即可,利用地理條件多找實習積累經驗,畢業後也可以找到好工作!

♟香港留學可以瞭解一下,對於本科出身要求不高,已畢業和在校均可申請。

歡迎關注“港嗅教育”,主頁查看更多教育問答和香港留學資訊。





小人物故事


隨著近期考研複試的結束,大多數學校已經完成了最後的調劑工作,絕大多數學校的錄取名單已經出來了。不過,我們不禁會問,考研難嗎?實際上這是一個辯證的問題。

2019考研人數已經達到293萬人之多,要知道十年前考研人數可能只有幾十萬而已,緊緊這幾年便猛增到了近三百萬人。

考研不難

要想考上研究生,並不難,但是想要考上好的大學的研究生的確很難。我們都知道,國家線一般在260-270(工科)。總分為500分,國家線也就是總分的一半,按理要求並不高。

隨意單純的從初試過線層面來說,考研並不難。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

考研難

考研主要難在兩個地方。

1.由於報考院校不同帶來的不確定性。

對於大多數的考研黨來說,往往有人對於自己的實力判斷不夠,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實力,而內心又懷揣著當年高考未完成的名校夢,所以一下子把自己的目標院校定的過高,導致自己很難觸摸得到。所以這樣說來考研也是很難的。

2.考研不僅僅只有筆試,還有進一步的筆試和麵試。

你以為過了國家線或者過了報考院校的初試線就萬事大吉了?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即使過了初試線,但是還有複試在等著你,複試和初試同樣重要,而且絕大多數學校的複試錄取比例很低,複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所以,總結起來,考研和高考相去甚遠。考研是一個人的戰鬥,高考是一群人共同努力;考研的過程更加複雜,並不是考試分數高就萬事大吉了,而高考只要考得高就行;考研的一切都得靠自己,查資料、找信息、找院校等等都要靠自己,而高考有老師、父母幫助你,你只需要學習就夠了。

★我是物理看花N,歡迎關注,陪你一起聊中學、大學那些有趣兒的事。


物理看花N


首先聲明:考研總分為:500分;而高考總分為:750分。所以,不能以高考的分數來衡量考研分數的高低。考研的難度與4個因素相關:① 備考資源;② 地域;③ 所報專業招生人數及報錄比;④ 複試組考官是否“歧視”考生本科院校。



第一、備考資源

從大三準備考研開始,你會體會到什麼叫“分道揚鑣”。你我之間,興趣不同、志向不同,所報學校和專業當然也是天差地別。從此,你的備考之路便只有你一人,獨自踏上征程。這條路上,沒有各科老師對你的諄諄教導;沒有各種大神為你傳授複習方法;爸媽也不再像高考時一樣,除了學習,把其他事兒都給你整的井井有條;更無法和你的同學、閨蜜一起為同一個目標日夜奮戰。沒有可參考的複習秘籍,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參考書目,更別提什麼真題。

雖然有很多考研機構,比如“文都考研”、“海天考研”、“新東方”等,但是一般只提供政治和英語的課程。你的專業課,沒有什麼人能幫到你。很多個日日夜夜,你覺得前途一片迷茫,也不知道該不該堅持下去。看到周圍的同學,各自偷著時間在努力學些什麼,而自己卻手足無措。這是我當年備考時,最真切的經歷。

因此,考研期間,最好有個學校相同、專業相近的研友。兩人互相鼓勵、分享備考資料和信息。

第二、地域(所報院校)

從本人考研的經歷來看,每年的“政治”和“英語”這兩門科目,各個地區的評分標準不同(客觀題除外)。同一份試卷分在兩個不同的地方,最後得分的差距可能會相差到15分。所以,考研黨經常會調侃有的地方是“水區”,有的地方則是“旱區”。這也就是有的同學沒怎準備就能考75+,有的同學又背書、又報考研班,最後才考60分的原因。

根據網友的解讀,我們將“水區”和“旱區”羅列給大家,以供參考:

玩命極旱區:北京、浙江、四川

大旱區:天津、福建、江蘇

旱區:上海

適中區:湖北、廣東

小水區:山東、安徽、甘肅、湖南

大水去:陝西、河南、遼寧、吉林、江西、廣西、內蒙、寧夏、新疆、河北、山西、重慶

玩命水區:雲南、貴州、黑龍江、青海、海南

神秘區:西藏

單從這個角度,我推薦你報考“水分”較重的區域。因為,如果你初試成績達不到所報院校的複試線,調劑時也不會因為政治成績太低,而調劑失敗。

第三、所報專業招生人數及報錄比

根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研究生報名人數比2017年又有大幅增長,達到了238萬人。競爭更加激烈。



如果你報的專業只招收幾個人,我勸你就不要報了。錄取你的可能性真的不高。此外,更重要的是你要經常點進所報院校查看招生信息,看所報專業的往年的報錄比是怎樣的。以2018年的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為例:



雖然整個經濟學院的總招生人數高達:1035人,但是,有的專業,比如世界經濟、國民經濟、金融學等專業,不管報了多少,最終只錄取1個人。這樣的情況,就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你報考的專業恰好只招收1個人,我勸你慎重。因為,這1個名額,大概率會留給名校的“推免生”。你努力一年,也只能當炮灰。

第四、複試組考官是否“歧視本科學校”

“本科歧視”在很多大學的研究生複試現場是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如果你的本科院校只是一個普通的二本,那你在報考學校時,一定要注意:不要報有本科歧視的學校。否則,即使你初試分數再高,也無濟於事。

當初,我的兩個同學報考的就是某某外國語大學,不知道這裡敢不敢寫真實校名,所以就以“某某”代替吧。這兩個同學的初試成績分別為:413和408。真的非常高了。在初試成績的排名裡都在前三名之列。但是,無一例外,兩位都被刷掉了。最後,調劑到了四川的院校。可見,複試依然是生死攸關,絕不是走個過場而已。

所以,在準備報考的期間,就要從各個渠道聯繫到你未來院校的學長或學姐,瞭解一下本科歧視問題,和複習備考問題。如果歧視太重,最好換一所院校。


思敏原著英語教研室


雖然說考研分數看似不高,但是實際上已經是比較的高的了。因為如果對比高考750分的話,考研的500分的的確確不是很高,但是分值的含金量確實不一樣的。考研不像高考,我個人覺得考研要比高考難上很多很多的。



這樣說吧,在高中的時候你不學習,家長、老師逼著你學。但是考研的時候只能是你自己去學習,即便是這樣還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去打擾你。比如說你需要考慮工作、考慮上課等事情。包括選擇學校、複習報考、再到後來的複試,每一件事都是要自己去努力去完成的。

再說考研的競爭,每年考研到最後的錄取了大概是在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說四個人考研,到最後只能錄取一個。像2019年的話,甚至只有五分之一的錄取率,也就是五個人只能錄取一個。比起高考,考研競爭激烈程度高了很多。



還有就是考研不像高考那樣分數夠了就肯定能夠錄取,考研有初試和複試,初試即便是再高的分數,複試不理想也會被刷的。所以說考研更看重個人的能力,臨場不亂的能力、能說會道的能力、自己也要有實力。


考研不易,不能只看分值。雖然分值表現的不是很高,但是其難度的的確確是非常的高的。19考研到了最後的關頭,祝願每一位考生都能取得好成績,就讀理想的院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