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期間,如何讓自己學會孤獨,學習與自己相處?會自省敬畏慎獨

導語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我們閉關家中,如何度過這段疫情歲月呢?一個重要的課題是“學習與自己相處”,在這裡我們學習與自己相處,讓我們更接近於人生的幸福。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地處我國中部走廊要道的武漢深處災難之中。而地處西北寧夏的我們,也在經歷著疫情帶來的各種衝擊,不斷沉澱著自己的思考。


如何化危機為契機,更健康、更有價值地度過這段防疫歲月?進而度過今後漫長的人生歲月呢?我想,一個重要的課題是“學習與自己相處”。


學習與自己相處,實質是給自己更多的時間,通過自我觀察、思考、實踐,努力成為有知識、有技能、有智慧的人。


也就是說,學習與自己相處,可以讓我們更接近於人生幸福。


莊子曾經說過:“獨有之人,是謂至貴。”這裡的“獨有之人”,就是懂得與自己相處的人,“至貴”則體現為獨立自尊、內心和諧、追求美好。


一個人,既要發揮自己的能力,做有益於他人、集體、社會的事情;還要學會“獨有”,使自己的生命處於主動、和諧的狀態,成為“至貴”之人。


那麼,如何與自己相處呢?


疫情期間,如何讓自己學會孤獨,學習與自己相處?會自省敬畏慎獨


學習微笑面對生活


有一種面部肌肉的輕微動作叫做微笑,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是一種樸實的精神動力。


疫情期間,宅家生活,一家人既要有一定的溝通支持,還要保持適度的空間和心理距離,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各自安好。


這時候,既要做到微笑面對共處時光,還要微笑面對自己一個人的時光。


生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微笑的時候,心跳平緩,血壓正常,眼中透出溫情與友善,肢體動作協調舒緩;


心理學研究表明,喜歡微笑的人,不容易發怒,對待他人的問題和行為,也更容易寬容和理解。經常微笑,有利於身心健康,也有利於人際關係的和諧。


微笑是激勵和動力,表達的是共同努力的心願;微笑是寬容和放鬆,使人遠離焦慮,走進悅納。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微笑是發乎於內心的一種魅力,但對我太難了,我做不到啊!”真的做不到嗎?


研究表明,微笑也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訓練獲得。


怎樣獲得愉悅自己和他人的微笑呢?大家可以按照以下兩個步驟練習:


第一步,標準站姿,面對鏡子,微張雙唇,兩側嘴角向後,發出“E”的長音。


第二步,嘴巴微閉,減弱“E”的程度至無聲。兩步動作反覆練習,直到感覺自然為止。


親愛的家長們,尤其是因為蹉跎歲月把臉部修飾的過於“緊繃”的家長們,請在洗漱時練習一下,您會發現,隨著“緊繃”的臉部由不習慣笑到微笑的過程,您的“僵硬”的內心也會慢慢變得柔和,生活的美也會慢慢呈現在您的眼裡。


合理安排獨處時間


要做到規律作息、勞逸結合、適度鍛鍊。


具體就是,一天的時間中,在基本的吃飯、睡覺之外,要有學習、思考、運動、音樂、影視劇等內容。力求做到早睡早起、午休適度,嘗試做飯、愛上廚房,讀書學習、提升素養,音樂療愈、體育健身……


如此,時間充分利用,活動豐富多彩,這種與自己相處的養分,對身心的滋養,是一個緩慢滲透、日積月累的過程。


與自己相處中,我想特別強調一下鍛鍊身體。


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到6倍。


加強體育鍛煉,可以使體溫升高,進而提高人體免疫力。


居家生活,大家可以通過室內慢跑、徒手操、墊上運動等方式,具體可以藉助網絡資源,您一定會自主找到適合您的獨處時的運動項目。


多與名著交流


我想推薦的是“用耳朵保護眼睛”的方式,即藉助手機“綜藝微刊”“喜馬拉雅”等平臺,聆聽原著,如《平凡的世界》等;還可以聆聽名家解讀,如《蔣勳細說紅樓夢》等。


名著,表面上是文字和符號,而背後則是思想和意義。


在聽書的過程中,您聽到的其實是自己的心境和心態,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通過與名著名家隔著時空的交流,您會對生活、對生命、對世界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更開闊的接納、更悲憫的情懷……


甚至於,當您邊聽書邊做家務時,您會感覺做家務也充滿了樂趣。


引領孩子學習與自己相處


與自己相處是一種自由的樂趣,這種樂趣會幫助孩子形成自主能力和審美品質。


學習化社會的到來,每個人都需要具有終身發展的願望、具備自主思考並規劃人生的能力,孩子越早接受這方面的啟蒙,越早培養這種能力,其發展的可持續性越強,其終身發展或進入一個健康的良性循環的軌道。


引領孩子學習與自己相處,


首先,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制訂居家生活計劃。


時間包括從早晨起床到晚上休息的所有時間段,內容包含身體鍛鍊、讀書、完成學校規定作業、家務、娛樂等內容,各項內容要穿插進行,避免孩子久坐或久動,要動靜結合,有趣而有意義。


其次,計劃制訂後重在落實。


若孩子有一定的自制力,家長要儘量少干擾,讓他們獨自在計劃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內容,長此訓練,自由的時間就會變成孩子可以自己設計、自己主宰的時間,這對於孩子就是最大的樂趣;


若孩子缺乏自制力,家長要在陪同或半陪同中完成,這就需要家長自己也制訂一個居家計劃,力求學習、思考、家務、運動等時間與孩子的時間一致,家長以身作則,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孩子的自主能力、生活能力。


生命不是比較,不是戰勝,而是接納和完善。當我們常常走向內心,接納自己並不斷地豐富,我們會逐漸體會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欣喜。


所以,學習與自己相處吧,當您能夠享受一個人的生活,享受群居中的獨處,您的心靈會變得祥和安寧,會更加自省、敬畏、慎獨。


疫情期間,如何讓自己學會孤獨,學習與自己相處?會自省敬畏慎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