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給孩子講過雷鋒叔叔的哪個故事呀?

柳泉追夢


我們這一代是受雷鋒精神的影響長大的。我所在我孩子成長過程中,也時常跟她講一些雷鋒的故事。特別是雷鋒助人為樂的精神,幹工作踏踏實實,任勞任怨認真負責的精神;熱愛生活艱苦樸素樂觀向上的精神;對業務刻苦鑽研的精神。這些精神正是孩子們們缺少的,所以我們的孩子應該傳承這種精神。





手機用戶瑞祥


雷鋒冒雨送生病孩子

五月,一個陰雲密佈的傍晚,雷鋒剛擦洗完汽車,突然下起雨來。雷鋒連忙跳上車去,正拉著帆布蓋車,一抬頭,發現公路上有個婦女帶著兩個孩子:懷裡抱著個小的,手裡拉著個大的;肩上還揹著包袱,在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心裡一愣:“這不把孩子淋病了嗎!”他趕忙蓋好車,迎上前去。一打聽才知道,那婦女姓紀,是從哈爾濱探親回來,從車站一直走到這裡,要到棒子溝去。那婦女急切地說: “同志呀,我今天遭老罪啦!雨都把我澆迷糊了,我哭也哭不到家呀!” 雷鋒心想;樟子溝離這還有十多里,天都黑了,雨還嘩嘩地下著,這大嫂揹著包袱,帶著孩子,深一腳淺一腳地可怎麼走啊!想到這裡,他跑回班交代了一下,轉回來對大嫂說:“走,大嫂,我送你一程。”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著風雨朝前走去。他看到懷裡的孩子冷得直打哆嗦,又脫下自己的軍衣,披在藏子身上,寧肯自己淋得透溼,一直走了將近兩個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紀大嫂兩眼含著熱淚對雷鋒說:“同志呀,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啊!” “大嫂,軍民一家嘛,何必說這個,,”雷鋒說罷就要走。 紀大嫂一家人,再三挽留他避避雨再走。但他想到明天還要照常出車,不能再耽擱時間,就頂風 冒雨連夜趕回了山村駐地。


老梁的講述


鋒的故事一:釘子精神

一次,雷鋒跟張書記去下鄉,一邊走一邊聊天走著走著,雷鋒覺得腳下被一個什麼東西絆了一下。他低頭一看,原來是一顆生了鏽的螺絲釘,便一腳踢到了路邊。張書記問:“你踢的是什麼?“雷鋒說:“是一顆破螺絲釘。張書記聽了,一聲不響,從草叢裡撿起那顆螺絲釘,用手帕把螺絲釘擦乾淨,裝進了上衣口袋。雷峰覺得很奇怪。過了幾天,雷鋒跟著張書記到縣機械廠開現場會。在

機械廠,張書記問廠長:“如果這機床上少了一顆螺絲釘,機床還會轉動嗎?

廠長說:“那就要出毛病了!“聰明的雷鋒這時已經明白縣委書記為什麼要撿那顆螺絲釘,機床還會轉動嗎?

廠長說:“那就要出毛病了!“聰明的雷鋒這已經明白縣委書記為什麼要撿那小小的螺絲釘了。只見張書記從口袋裡掏出那顆螺絲釘鄭重其事地交給了廠長。

在回來的路上,張書記說:“雷鋒,你瞧,一個小小的螺絲釘,機器上少了它可行!革命也是這樣,我們這些人就是大小小的螺絲釘,缺了誰都不行。就象這個公務員,別看職務不高,我們的工作缺了你也不行。所以,黨把我們放在哪裡,就要在哪裡起作用。同時,我們國家的底子還薄,處處要艱苦奮鬥,一顆螺絲釘也不能浪費,積少成多啊!”


鋒的故事二:勤儉的雷鋒

個星期天,雷鋒的戰友王大力把所有戰士們的襪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鋒正在晾衣服時,發現自己的舊襪子不見了,他就到處尋找。

款,還這麼捨不得買一雙襪子。你瞧,你這雙襪子穿在腳上不嫌得難受?”雷鋒說:“只要不耽誤我的工作就可以啦!”王大力又說:“那你不覺得難看嗎?”“咱們軍人不是把襪子穿給別人看的。

這幾句話,就已經體現出了雷鋒的節約精神。他每個月只有6元錢獎金,他卻把錢存在銀行,一年一年過去了,雷鋒把省下來的錢全都捐給災區人民,可是他自己卻捨不得買新襪子。雷鋒不勤儉節約嗎?


農村的山裡人


雷鋒於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望城縣一個貧農家庭。7歲就成了孤兒,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1949年8月,解放軍路過雷鋒的家鄉。雷鋒看見宿營的隊伍一住下來便向老鄉問寒問暖,還幫助老鄉挑水,掃地,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就從心底萌生了要參軍的願望。

1959年12月初,雷鋒迫切要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次年1月8日,他領到了入伍通知書。新兵訓練結束後,雷鋒被分到運輸連當汽車兵,“服從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燒木炭,我就去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黃繼光”。這是雷鋒向組織上表明的態度。

施工任務中,他整天駕駛汽車東奔西跑,很難抽出時間學習,雷鋒就把書裝在挎包裡,隨身帶在身邊,只要車一停,沒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駕駛室裡看書。他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鑽。

1960年8月,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他取出存摺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侍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捨不得喝一瓶汽水。

團黨委樹立雷鋒為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標兵後,雷鋒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他出身貧苦,愛憎分明,好學上進,階級覺悟高,入黨動機正確,根據一貫表現,支部大會一致通過了雷鋒的入黨申請。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八日,雷鋒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雷鋒把自己的藏書拿出來供大家學習,被人們稱為”小小的雷鋒圖書館”。他幫助同志學習知識,同班戰友喬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鋒就手把手地教他認字,學算術。同班戰友小周父親得了重病,雷鋒知道後以小周的名義給家裡寫了信又寄去10元錢。

從1961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一次雷鋒外出在瀋陽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揹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雷鋒就是這樣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做好事。

他入伍以來,多次立功受獎,他的照片,日記和模範事蹟.通過報紙.電臺作了廣泛的宣傳,雷鋒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熱情讚揚他的來信,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於黨,歸於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於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這麼一點點貢獻,比起對我的要求和期望還是很不夠的……”

1962年8月15日上午8點多鐘,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駐地,經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時,雷鋒站在過道邊上,揚著手臂指揮小喬倒車轉彎,汽車左後輪突然滑進了路邊水溝,車身猛一搖晃,驟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曬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鋒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林杆子砸在頭部,當場撲倒在地,昏過去……由於顱骨損傷,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這個勞動人民的好兒子,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年僅22歲,就這樣和我們永別了!

雷鋒,這個光輝的名字,在我們的心中閃爍著不滅的光輝。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將在我們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斷髮揚光大,他那不可磨滅的美好形象,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第一奇談


雷鋒(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興,出生於湖南望城縣,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1954年,雷鋒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0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8月15日,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因公殉職,年僅22歲。雷鋒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他克己奉公、助人為樂,為集體、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曾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

一次雷鋒外出在瀋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揹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答道: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醉臥南柯


雷鋒故事——螺絲釘的故事:一次,雷鋒跟張書記去下鄉,一邊走一邊聊天。走著走著,雷鋒覺得腳下被一個什麼東西絆了一下。他低頭一看,原來是一顆生了鏽的螺絲釘,便一腳踢到了路邊。張書記問:“你踢的是什麼?”雷鋒說:“是一顆破螺絲釘。”張書記聽了,一聲不響,從草叢裡撿起那顆螺絲釘,用手帕把螺絲釘擦乾淨,裝進了上衣口袋。雷峰覺得很奇怪。過了幾天,雷鋒跟著張書記到縣機械廠開現場會。在機械廠,張書記問廠長:“如果這機床上少了一顆螺絲釘,機床還會轉動嗎?”廠長說:“那就要出毛病了!”聰明的雷鋒這時已經明白縣委書記為什麼要撿那顆小小的螺絲釘了。只見張書記從口袋裡掏出那顆螺絲釘鄭重其事地交給了廠長。在回來的路上,張書記說:“雷鋒,你瞧,一個小小的螺絲釘,機器上少了它可不行!革命也是這樣,我們這些人就是大大小小的螺絲釘,缺了誰都不行。就象你這個公務員,別看職務不高,我們的工作缺了你也不行。所以,黨把我們放在哪裡,就要在哪裡起作用。同時,我們國家的底子還薄,處處要艱苦奮鬥,一顆螺絲釘也不能浪費,積少成多啊!”





觀閱閣


沿著長長的小溪,尋找雷鋒的足跡…

這是二年級人教版課文上寫的一篇詩文

雷鋒叔叔在我小時候就已經成了我的榜樣,在我心裡紮根。

在1960年夏末,報紙上發表了一條消息:遼陽地區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小災。

  對遼陽,雷鋒有說不盡的深情厚誼!他在那兒參軍,在那兒住過,勞動過。他馬上懷念起那裡的夥伴們,那裡的鄉親們……

  當他在報紙上看到黨中央派飛機給災區人民送糧又送衣的時候,心裡想:“黨中央這樣關心災區人民,我這個人民戰士,此刻能為災區人民做點什麼呢?……”他想到自己還有公社退回來的那一百元錢,便連忙寫了封慰問信,頂著大雨,立刻跑到郵局,把一百元錢和信一起寄到遼陽去了。

  他在日記上寫道:

  “有些人說是我傻子,是不對的。我要做一個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國家的人。如果說這是傻子,那我甘心願意做這樣的傻子的,革命需要這樣的傻子,建設也需要這樣的傻子。”

哪裡需要獻出愛心,

  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裡。




愛學習的胡蘿蔔


過年的時候,戰友們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種文娛活動。雷鋒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麼需要人幫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後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著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我想告訴我家孩子,幫助別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妮子特大


●作者楊明

我給孩子講過雷鋒盡職盡責、兢兢業業的故事。告訴他雷鋒政策領會到位,思想覺悟高。能夠站在國家發展的大局,認真領會和貫徹執行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圍繞連隊各個時期的任務目標,做精做細做好本職工作。雷鋒個人技能好,創新能力強。自己應變能力強,工作中善於探索,思想上勇於創新,能夠較快的接受新事物、新觀念、新模式和新知識。雷鋒管理有方,擔當意識強。他有著較高的組織管理能力,能夠出色的協調達成既定目標,善於激發戰友的幹勁,營造團隊力量,工作嚴謹負責,具備較強的責任擔當意識。他為人謙虛好學,道德素養好。有著較為和諧的人際關係,對事業忠誠,做事講求原則性和紀律性,善於學習總結,堅持“三省吾身”,注重培養良好道德情操。

我教育孩子學習雷鋒就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圍繞中心工作,做好政策學習。進一步學習領會公司政策文件,認真貫徹執行公司經營發展思路、方針,圍繞政策精神及時調整、創新自身工作思路,做好信息上傳下達,架起政策傳導橋樑。二是結合崗位職責,真抓實幹。充分發揮自身業務素養、管理經驗等優勢,明確崗位職責,細化責任分工,俯下身子,以“親身幹、帶頭幹”的闖勁,以高效、務實的態度,持之以恆,實現各項業績提升。三是發揮組織引領,凝聚團隊力量。藉助文化軟實力,言傳身教,注重員工思想溝通,及時幫助和關懷下屬,打通員工職業發展通道,引導其在“德、能、勤、績”方面的提升,通過活動開展營造幹事氛圍,充分調動和發揮員工工作積極性。四是樹立服務意識,求真務實。從大局出發,牢固樹立為客戶服務的思想,堅持求真務實的精神,對經營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協商、妥善處理,絕不推諉扯皮。五是嚴守規章制度,恪盡職守。進一步提高崗位工作效能,改進工作作風,遵守公司規章制度,按規矩辦事,提高政治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

最後,我告訴孩子,學習雷鋒就要一如既往的踏實工作,服從組織安排,盡職盡責的做好本職工作。越是平凡瑣碎的工作,越能鍛鍊人,越能提高人;越是重要的崗位,越有更多的挑戰,越有更多的成長。職位本身並不重要,能夠在更高的職位上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實現自我價值的昇華,更好的圍繞公司中心工作建言獻策,才至關重要。“空談誤事,實幹興邦”,希望他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考驗自己,在尋找差距和不足中成長自己、磨練自己,戒驕戒躁,加倍努力,以實際行動完成各項任務目標。





柳初


 雷鋒的故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雷鋒出差去安東,去參加瀋陽部隊工程兵軍事體育訓練隊。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從撫順一上火車,他看到列車員很忙,就動手幹了起來。擦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給旅客倒水,幫助婦女抱孩子,給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這些事情做完了,他又拿出隨身帶的報紙,給不認識字的旅客念報,宣傳黨的政策。一直忙到瀋陽。

   到瀋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他發現檢票口吵吵嚷嚷圍了一群人,近前一看,原來是一箇中年婦女沒有車票,硬要上車。

  人越圍越多,把路都堵住了。雷鋒上前拉過那位大嫂說:

  “你沒有票,怎麼硬要上車呢?”

  那大嫂急得滿頭汗地解釋說:“同志,我不是沒車票,我是從山東老家到吉林看我丈夫的,不知啥時候,把車票和錢都丟了。”

  雷鋒聽她說的是真情實話,就說:“彆著急,跟我來。”

  他領著大嫂到售票處,用自己的津貼費補了一張車票,塞到她手裡說:“快上車吧,車快開了。”那大嫂說:“同志,你叫什麼名字,哪個單位的,我好給你把錢寄去。”雷鋒笑道:“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就轉身走了。那位大嫂走上車廂還感動得眼淚汪汪的向他招手。

  雷鋒從安東回來,又在瀋陽轉車。他背起揹包,過地下道時,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大娘,拄著棍,背了個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邁著,雷鋒走上前去問道:“大娘,你到哪去?”

  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俺從關內來,到撫順去看兒子呀!”

  雷鋒一聽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過來,手扶著老人說:“走,大娘,我送你到扶順。”

  老人高興地一口一個好孩子地誇他。

  進了車廂,他給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邊,掏出剛買來的麵包,塞了一個在大娘手裡,老大娘往外推著說: “孩子,俺不餓,你吃吧!”

  “別客氣,大娘,吃吧!先墊墊飢。”

  “孩子,孩子”這親熱的稱呼,給了雷鋒很大的感觸,他覺得就像母親叫著自己小名似的那樣親切。他在老人身邊,和老人嘮開了家常。老人說,他兒子是工人,出來好幾年了。她是第一次來,還不知道住在什麼地方哩。說著,掏出一封信,雷鋒接過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兒子的急切心情,就說:“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幫助你找到他。”

  雷鋒說到做到,到了撫順,背起老人的包袱,攙扶著老人,東打聽,西打聽,找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老人的兒子。

  這些事後來被戰友們知道了。有人評論說:

  “嘿,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雷鋒卻並沒當一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