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漢惠帝死,當母親的呂后卻哀而不悲,哭而無淚,論皇家親情的殘酷


漢惠帝死,當母親的呂后卻哀而不悲,哭而無淚,論皇家親情的殘酷


最近北海在微博上貼了一句話:你能深刻理解多少人,就能領導多少人。

想不到在朋友圈得到大家的熱議,看來大家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所以在此把這個話題展來來講。

俗話說,這世界上最難的事莫過於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口袋,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腦袋。

這件事,說難也難,說簡單也有法可依。

方法就是——深刻理解他人。

別小看這簡單六個字,威力無窮。


首先要有開闊的視野

這兒說的深刻理解,可不是讓你從表面上進行簡單理解,而是讓你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他人。

你要打破自身位置的盲區,去看到不同人、不同位置的風景。

比如你作為下級,如何才能深刻理解上級?

你得站在上級的位置,感受他的慾望與痛苦。

上級有他的任務壓力、工作阻礙、升遷快慢、身體不佳、志不得伸、孩子教育等等很多欲望與痛苦,

如果你能深刻理解上級,你就可以對症下藥,結合自己的工作替上級恰到好處的分憂,

上級就會認為你是個可教之才,自然會賞識你。

這就是所謂的向上管理。

以前是針對單個人,針對群體,亦是如此。

深刻理解一個群體,就能影響這個群體。

漢惠帝死,當母親的呂后卻哀而不悲,哭而無淚,論皇家親情的殘酷


希特勒的基本盤是一戰退伍士兵,這個群體被當時的政府拋棄,生活困苦。

希特勒也參加過一戰,對這些老兵們的悲慘悲慘生活感同身受,所以希特勒的政治主張收到這些士兵的擁護,希特勒由此開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能夠獲得一個群體的支持,必是對這個群體理解至深。

所以,各位從自身的位置跳出來,看看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再看看社會各個組織、群體,你到底有多麼深刻理解他們?


要關心別人

想要深刻理解他人,就得從心裡關心他人。

有人說,這是句正確的廢話。

北海告訴你,這世上很少有真正的關心,更多的人只關心自己。

是的,記住這句底層真理:

人們不關心別人,人們只關心自己。

漢惠帝死,當母親的呂后卻哀而不悲,哭而無淚,論皇家親情的殘酷


舉個例子:

漢惠帝死後,呂后在漢惠帝的靈柩前哇哇大哭,卻沒有眼淚。

大臣們疑惑不解,心生恐懼。

張良之子張闢疆,雖然才15歲,卻看出了玄機。

張闢疆對丞相陳平說:太后只有漢惠帝一個兒子,現在漢惠帝死了,太后卻哀而不悲,為何?

陳平說:不知道

張闢疆說:因為漢惠帝沒有兒子來繼承皇位,呂后怕自己失勢。

您如果請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統領南北二軍,並讓諸呂入宮任職。太后必能心安,而您們也能免遭禍患。

陳平等人採納了張闢疆的建議,呂后由是心安,哭聲就真正悲傷起來。

一場有可能爆發的宮廷鬥爭因此得以避免。

在這個故事中,呂后只關心自己,兒子的死反而是必要的,所以哀而不悲。

大臣們只關心自己的位置,對呂后、對漢家天下並沒有真正的關心。

正因為沒有對呂后真正的關心,所以大臣們打不開視野,無法理解呂后真正的用意。

張闢疆有可能因為少年性純,所以看的透,也有可能是回家被張良指導了幾句。

想要深刻理解他人,就得從心裡關心他人。

誰還敢說這是句正確的廢話。

大道至簡。

試著去理解你遇到的所有人,讀懂他們的快樂與痛苦,慾望與恐懼。

然後告訴他們,你與他們感同身深,他們就會把你當同類人,自然對你信任感,

信任感,是多麼寶貴的東西。

漢惠帝死,當母親的呂后卻哀而不悲,哭而無淚,論皇家親情的殘酷


有句雞湯:所有人都在關心你飛的遠不遠,只有我關心你飛的累不累?

前者是假關心,後者才是真關心。

這世上真正的關心比鑽石還要稀少,

有的人相處很久也無法成為知己,皆因他只關心自己,

有的人初次相識就三言兩語說中你的內心,讓你卸下偽裝,嚎啕大哭,只因他真正的關心你。

壯志凌雲幾分愁,知己難逢幾人留

世人皆苦,世人皆需寵愛。

北海帶你度過這沉淪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