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青海省投慘遭再降級,750億元身家難償3億美元海外債

第二家通過折價要約收購的方式處理境外債券的國企。

青海省投慘遭再降級,750億元身家難償3億美元海外債

出品:財經塗鴉


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塗鴉》消息,中證鵬元近日將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青海省投”)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BBB下調至C,同時將公司發行的2012青投債信用等級由BBB下調為CC。

作出上述調整,源於青海省投未能按時足額兌付其發行的境外美元債7.25%B2020(發行日為2017年2月22日,到期日為2020年2月22日,發行總額為3億美元)的到期本息、境外美元債6.4%N2021(發行日為2017年7月10日,到期日為2021年7月10日,付息日分別為1月10日和7月10日)的半年利息。

青海省投於1993年經青海省政府批准成立,並於2001年改製為集團公司。截至2019年6月,青海省投總資產達751.11億元,下轄全資、控股子公司23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金瑞礦業,600714.SH)。

很多人誤以為青海省投是一家城投公司,實際上其屬於產業類國有企業。一方面,青海省國資委和西部礦業分別持股58.40%、20.36%,位居第一、二大股東,而西部礦業也由青海省國資委控股,帶有明顯的國企屬性;另一方面,青海省投長期致力於電力、煤炭、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房地產開發及金融等領域的投資,來自電解鋁與鋁材加工的收入貢獻佔比高達80%。


青海省投慘遭再降級,750億元身家難償3億美元海外債

青海省投股權結構(資料來源:天眼查)


資質良好的青海省投奈何陷入債務違約的漩渦?這跟青海省投的“開源”、“節流”的能力相關。

青海省投所謂的高資產,80%以上為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不能馬上變現的非流動資產,不足以對流動性形成支撐。過往,公司通過負債的方式來跑馬圈地,在信貸條件寬鬆的情況下,尚可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維持正常運營,信貸條件一緊弊端就顯現。

2019年半年報顯示,當期青海省投負債為622.7億元,資產負債率達82.9%。其中近三分之二為流動負債,同期流動資產僅120.61億元,流動比率低至30%。

再看青海省投的電解鋁與鋁材業務,在地理位置和需求分佈方面處境尷尬。公司耗材電解鋁需要從海上進口,但主要銷售地則是華東地區。單論電價,青海省投又高於新疆諸多自備電廠煤電聯營的企業。如此情境之下,青海省投的電解鋁業務一直處於微利的狀態。

2019上半年,青海省投的電解鋁業務貢獻64.66億元的收入,同期成本達64.11億元,毛利率僅為0.85%。利潤留存少,用來償還債務的資金就有限。截至2019年6月30日,青海省投逾期債務規模已達99.70億元。

青海省投慘遭再降級,750億元身家難償3億美元海外債

青海省投業務結構(資料來源:半年報)


在青海省投的歷次違約中,較為知名的是中融信託的享融188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和中泰信託2017年發行的“恆泰18號資金信託計劃”。前者在1月6日的首期到期分配日投資者僅收到部分本金和利息,出現延期兌付,最終由青海國投出售收購10億債權助其上岸;後者發行規模4.8億元,分9期成立,各期信託單位原定於2019年5月11日至2019年8月8日陸續到期結束,但至今仍懸而未決。

鑑於青海省投的流動性緊張,評級機構多次下調其評級。中證鵬元已於2019年6月將青海省投的主體評級和債項評級的雙“AA”下調至雙“BBB”,同時評級展望至負面。

就在1月14日,標普將青海省投評級由“CCC-”下調至“D(違約)”。標普認為,無論是青海省投自己、還是青海國資或政府方面都難幫上大忙,“青海省政府也無法為青海省投提供及時支持以幫助其還債。”

近日青海省投下屬離岸子公司國臻國際貿易發佈公告稱,將對其已經違約的共計8.5億美元的三筆離岸美元債,委託中金對債券持有人發出要約收購,其中2020年到期的債券收購價為41.19%,2021年到期的兩筆債券收購價為36.75%。

這也意味著青海省投成為繼天物集團之後,第二家通過折價要約收購的方式處理境外債券的國企,但青海省投提出的方案折價幅度要大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