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對歷屆茅盾文學獎獲獎或入圍作品印象深的有哪些?

牧野洋洋


我認為是《平凡的世界》,這本書配得上這個沉重的獎盃。

作家周國平說:“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都要用平凡的生活來衡量其價值。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的生活過好才是滿。”

當我極不情願地翻開書的第一頁時,就被書中一個景物描寫吸引住了:“濛濛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雪花,正紛紛揚揚地飄灑著…”這段景物描寫使我的心情從牴觸瞬間變成了渴望,令我陶醉其中,身臨其境,難以自拔。這就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

經過長時間的閱讀,我漸漸熟悉了書中毎個人物的性格特點。而在所有角色中,我印象最深的也最佩服的人就是孫少平。我認為他是全篇的主線,通過他的成長經歷展現出一個平凡普通的人物形象。他從不好高驁遠,而是踏實地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他家境貧窮,可是在逆境中,他依然樂觀,和他哥哥孫少安一樣,勇於戰勝自我、戰勝困難、擺脫束縛、重塑信心,堅強面對生活的挑戰,這種精神令我敬畏。他讓我們看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生活中人的親情、友情、愛情以及和動物之間的感情。這也警示我們要學會生活,珍惜感情。在生活中,人最大的缺點就是認識不到自己的平凡,而孫少平能真正認識到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中的眾多人物在生活中都遇到了困難,卻沒有向生活低頭,而是勇敢地與命運抗爭,在貧窮的生活中有著各自的夢想與願望。命運雖然不公,但是這不能阻撓他們的鬥志,表現出自強不息的精神。有位偉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不,它應該使我們偉大!”我們在生活中也需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取得最終的勝利。作者在這本書中向讀者展現的就是在這平凡的世界中一個個看似平凡的人物卻帶給了我們心靈的震撼。書中人物的生活背景正是許多中國人都親身經歷過來的。有無奈,有痛苦,有迷茫,有絕望。因為那段特殊的時代背景,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但是書中的人物卻讓人體會到他們身上那種頑強的抗爭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這平凡的世界裡,同樣有著一個個不平凡的靈魂。他們的勇敢和堅強讓我感動。生活沒有如果,這本書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儘管生活沒有坦途,但這並不代表我們面對困難要束手無策,聽天由命,而是要嘗試改變,哪怕是最平凡的生活,也要活出精彩,活出價值!


禮行天下2020


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中,我也只有幾本沒有讀,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平凡的世界。一方面,它是我人生讀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另一方面,我深深地被《平的世界》裡面形形色色人編織的生活百態所吸引。因為我感同身受,我是農村人出身,它裡面的事情基本也是或多或少存在於我的身邊。

那是在特殊歲月裡,一副生活的畫卷,它有一次展現在我的眼前。從1975到1985十年間,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平凡的人,平常的再也不能平常的事情,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生活,,但是它們卻在艱苦煩人歲月裡交織在一起,折射出帶有鄉土氣息的,質樸的親情,友情,愛情。也許,在那樣的餓著肚子的歲月裡面,沒有什麼比親情,友情,愛情的精神食糧更讓人覺得滿足,更讓人對未來美好生活充滿希望。

以前啊,也許是因為自己的閱歷和理解能力的限制,除了書本身的一點吸引力外,在也就沒什麼感覺。但是,如今再讀《平凡的世界》,我有時候會流淚,這種淚時複雜的,情不自禁啊。它既有同情,又有感動;既有感同身受,又有另眼旁觀,總之道不清的複雜吧。

我覺得,人啊,應該這養活著:要不斷地認清自己,正確找到自己的“定義域”,在“定義域中”不斷地為自己“賦值”,詮釋自己存在的價值,直到此“定義域”不能滿足你,再去尋找更大更優的“定義域”。這個過程中,有時候會遇到“求解”的困難,但是不要急,反身回去再看看,再想想,就會有答案。即使有時候,別人的“求解”速度比我們快,我們不要去做暫時的比較,做好自己就好。

人生,需要用心去感受周圍的一切,特別是喧鬧之後隱藏的那部分,那才是真實的東西只要我們總是用心去感受周圍的一切事物,那我們就不會有太多的嘰嘰咂咂,也就能少走些彎路。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什麼是苦,我也想的不是很明白,但我知道作為我來說,吃苦對於不敢吃苦的人來說才是真正的苦,那才是真正上刀山下火海。既然選擇不從眾的生活,那麼我會隨時準備接受吃苦。我真的會欣然接受一切的不順利,成熟那是憋屈和困苦堆積出來的。而且我認為,沒有吃過苦的人立場是不穩當的人,也是比較自私的人。物質上的貧乏,可能是有別人造成的,但精神的貧乏永遠是自己造成的,改變我們以後生活的不是以前的經歷,而是我們的對未來的設想。經歷永遠是後知後覺的東西,而設想永遠是新的,但不能空想。任何設想都要先看看自己的“定義域”是否滿足。

一個真正的人他的思想應該是獨立的,獨立思考,不從眾,亦步亦趨。為自己的一些想法,實際不實際先不說,去努力奮鬥的人,不是生活的鬥士就是人生的贏家。

作為一個平凡的人,做好自己,內外兼修,那便是不平凡。





袁文止戈


《這邊風景》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白鹿原》《平凡的世界》這些作品推薦的太多了,所以推薦部不同的。

一本書為你揭示60年代新疆人民生活的圖景。

在王蒙與新疆之間,連接著綿長繁茂的根系。這片遼闊大地上色彩豐盛的生活,是王蒙獨特的語調和態度的重要源頭。《這邊風景》最初完稿於近四十年前,具有特定時代的印痕和侷限,這是歷史真實的年輪和節疤,但穿越歲月而依然常綠的,“是生活,是人,是愛與信任,是細節,是傾吐,是世界,是鮮活的生命”。在中國當代文學中,很少有作家如此貼心、如此滿懷熱情、如此飽滿生動地展現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圖景,從正直的品格、美好的愛情、誠實的勞動,到壯麗的風景、絢爛的風俗和器物,到迴響著各民族豐富表情和音調的語言,這一切是對生活和夢想的熱誠禮讚,有力地表達了把中國各民族人民從根本上團結在一起的力量和信念。



東子的小屋


無可厚非,只有《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才不平凡。這本書配得上這個沉重的獎盃。我印象中各大網絡平臺總少不了這本書的身影,當時生活拮据的我還是買了一本普及版,大約49萬字左右,是精編過的,只保留了少安和潤葉,少平和曉霞,潤生和紅梅的任務經歷和活動。當時看的如痴如醉,愛不釋手。

此書是具有恢宏氣勢和史詩品格的長篇小說。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後期,80年代早期的眾多重大事件,小說中都有所代表。那個年代平安的年輕人不平凡的掙扎和奮鬥。年僅42歲的陝西作家路遙在這本書裡描述的年輕人成長的磨礪和他們純真的情感體悟,至今深深感動著世人。原版有三冊,共計100萬字左右。等有時間一定要完整的一睹路遙風采。



HandsomeWei


印象深刻,無可厚非,是《平凡的世界》。

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筆下的黃土大地,是與喧囂的繁華鬧市截然不同的一個世界,黃土高原,蒼涼厚重,令人震撼。養育著一代又一代樸素而又勤勞的炎黃兒女,那裡充滿著粗獷與豪邁的氣息。

孫少平一家生活的變化,雙水村的變遷,以及孫少平孫少安兄弟為理想不斷奮鬥的歷程,讓人印象深刻。孫少平這個默默承受人生苦難卻從不放棄的鐵骨錚錚的有志青年。雖貧苦卻不曾自卑,雖潦倒卻從沒停止追逐夢想的腳步,這個典型的西北好漢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追逐青春的夢想,尋找人生的價值,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塑造了一個在平凡的世界裡卻不平凡的形象,激勵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家是貧困的,卻是溫馨的,愛情是遺憾的,卻是甜蜜的。即使最後為了救人而毀容,也不能動搖他那顆年輕的與命運抗爭的心。

哥哥孫少安,從小就揹負著家庭重任,用肩膀為家庭撐起了一片天,並且帶領雙水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艱辛與困苦難以想象,吃苦耐勞,靠著勇氣與勤勞渡過了一次次難關。

雙水村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勞耕作,雖貧窮落後,卻不卑不亢,苦並快樂著,頭頂青天,腳踏黃土,樸素純真,感染了多少人。讀這本書,讓人對生活與苦難有了重新的認識,更敬佩孫少平兄弟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那個平凡的世界卻孕育出了這樣不平凡的人!

反觀當今社會,某些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啃老族……這些人浪費生命,令人痛心。一些人遇到一點困難就自暴自棄,輕視生命,絲毫經不起生活的考驗!

人生是什麼?人生就是永無休止的奮鬥,只有認定了目標,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平凡的世界裡,你就是不平凡的人!





美潤美幻


在我印象中,對歷屆茅盾文學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青島墨竹


《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最深刻。別的也看過一些,總體上沒多少印象了。但《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不僅僅因為都拍成了影視劇而為人熟知,就是未有影視劇前,我對裡面的各色人物也是印象頗深的。距離第一次看這兩部小說至少有二十多年了吧?但書中人物還有很多如在眼前,栩栩如生。





一念傾世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少年天子》《都市風流》等。那時我正在上高中,同學借給我一本《少年天子》,愛不釋手,羨慕不已,從此開始喜歡閱讀、寫作,也開始節衣縮食的收藏喜歡的圖書。



我看過好幾部矛盾文學獎作品,包括《白鹿原》《鐘鼓樓》《平凡的世界》


嬋媛復何極


《白鹿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