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破解“新服務”密碼,搭建三公里優質生活服務區|投融界專訪包涵

投融界訊 1月7日,58CEO姚勁波在《新服務,下一個風口》的主旨演講中提到,“下一個20年中國的服務業會迅速崛起。和美國比,在新服務領域,中國市場上在10億到200億美金的領域將有大量的投資和創業機會亟待挖掘。”

巧合的是,早在17年年尾浙江某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創始人包涵也提出了“新服務”的概念,他認為,新服務是基於服務人員在一線的工作、最貼近終端消費者的天然屬性,利用技術通過AI,實現“服務+渠道”在家庭端口的融合,實現家庭服務的集成化,同時收集終端需求,提供反向定製數據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讓服務更加個性化、定製化、全能化,充滿想象空間。近日,投融界就該項目採訪了包涵。

親歷痛點,思索新服務的實現方式

早在4年前,包涵就在裝修上吃了大虧,“交了錢,技師卻消失了;說好了工期,卻中途加塞了別人的活;找個中介恨不能打上十個電話,就是不讓你和技工零接觸——剛需服務更需要改變。”包涵如是說。

破解“新服務”密碼,搭建三公里優質生活服務區|投融界專訪包涵

2016年,馬雲提出了“五新”概念,即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資源。“五新的提出,給了很多人思考和借鑑,也包括我。”包涵說道,“那次不愉快的經歷,使我結識了很多有誠信有技術的技工,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卻選擇性的忽視了他們,讓他們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便捷。那麼,在‘五新’的帶動下,服務業必將產生變革。基於此,我就開始考慮利用AI等技術,用良幣驅逐劣幣讓市場更透明,通過超級用戶的運營方式,實現家庭服務的集成化便捷化,讓服務更加個性化、定製化、全能化,這就是我關於新服務的思考,充滿想象空間。”

包涵關於新服務的思考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某互聯網技術大拿,某上市公司的市場老炮以及海龜研究生等人的加盟更是讓該團隊對項目充滿期待。

在17年7月,包涵剛組建完團隊,成立了名為就這麼科技的公司。公司成立的當月便得到了種子輪投資,累計投入百萬,快速搭建“點工到家”平臺;同年12月份,該平臺1.0版本的WAP端、PC端及手機端均已完成,1.0版本的APP也在次年3月完工。並在這段時間裡對項目的技工引導、客戶體驗、盈利模式,精準客戶方面等進行了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了“慢運營”,成果喜人。更為下一步在試點城市對會員用戶進行大面積推廣夯實了基礎,做好了測壓準備。

接下來,該項目將朝著更便捷化、智能化的2.0版本甚至3.0版本邁進,所以,包涵希望通過投融界的幫助融資1500萬元,主要用於人才引進、市場複製、軟硬件開發等,可出讓該公司20%的股份。目前已經完成500萬元的額度。

讓所有人享受觸手可及的“新服務”

這是一家很神奇的公司,他們相信他們的服務可以幫助很多人,堅守他們的使命:讓所有人享受到“觸手可及”的“新服務”。

包涵介紹說,項目定位是以提供“新服務”為核心,搭建三公里便捷生活服務區,聯通“線上+線下”的多頻渠道,通過“手指+輪胎”的方法,高效解決家庭剛需問題的生活服務平臺。主打價格在100元-800元之間的小微服務,較之於大公司大客戶,小微服務更需要關懷。

破解“新服務”密碼,搭建三公里優質生活服務區|投融界專訪包涵

據投融界瞭解,該平臺致力於利用移動互聯網連接提供服務的技工和需要服務的個人、企業用戶,實現雙方無縫接軌,打造高效、貼心、價優、便捷的一站式綜合性本地生活服務平臺。

服務行業的1.0信息時代太久了,該團隊希望2.0的服務時代可以來的再早一點,使消費者不必擔心去哪裡找技工;技工不必再費時費力花大錢去發佈信息,並在多方交流中被動等待浪費時間,完美解決市場信息、人力不對稱的問題。“我們做不了感天動地的大事兒,卻想給有技術有誠信的農民工們提供一個平臺,能更大程度地幫助他們尋找就業機會,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包涵強調。

談到平臺未來實施的盈利模式,包涵說,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開始,品質升級和消費降級是可以同時實現的。

最後,包涵坦言,希望朋友可以多多的,希望可以和更多有實力有耐心有遠見的投資人一起去探索、破解新服務的秘密,“如果能有人才方面的支持和硬件相關的渠道,就更好了。”包涵笑著說,“當然,新服務作為新概念,新載體,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延伸,而這就我們需要多給它一些耐心和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