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沙特會有5000多個王子?每個人都有當國王的機會嗎?

用戶4474641449


木叔在以色列的時候和猶太人曾研究過這個問題。發現猶太人對他們的阿拉伯兄弟研究的非常透徹,也包括對沙特王室的關注。對中國人而言,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這篇文章2000字左右,看完需要3分鐘。

其實針對提問,要分兩個問題來回答。1)沙特王子多,顯然是因為王室能生育。2)當然不能每個人有平等當國王的權利,所謂5000個王子都有繼承王位的權利是個謠言。

沙特是全球少有的君主專制國家,很長時間以來,實行的竟然是“兄終弟及”而不是“父死子繼”的王位繼承政策,直到近些年才改革,但是改革未來以及後果如何,還不清楚,很大可能會伴隨王室的腥風血雨。

木叔先說說沙特王室多子多福的歷史吧,大家就能知道他們怎麼這麼能生,而生下來國民為什麼也不吃驚,還很崇拜王室。

(圖為現代沙特王國的開國之君,厲害的伊本·沙特)

沙特是一個阿拉伯家族的姓氏,數百年來長期統治利雅得附近。現在中國的網友看沙特王室好象是比較保守,甚至不思進取,坐在石油金山上數錢。但回到100年前沙特開國君主伊本·沙特時代,沙特可是很牛的。


不過沙特家族當年在利雅得建立的王國,後來被拉希德家族佔領,19歲是,伊本和沙特家族就逃亡到了科威特。2年後,在科威特的助威下,伊本只帶著30人潛入利雅得,靠棕櫚樹翻牆進入內城,連夜砍死了利雅得的統治者。之後伊本在全城發動暴動,老百姓跟著相應,沙特家族就這樣奇蹟般地奪回了利雅得。

伊本自然成了新沙特的開國君主,之後東征西戰,將阿拉伯半島版圖收入囊中。1930年代英國人甚至都不得不承認他的統治權。該國首都就一直在利雅得,沒有在麥加麥地那等,也與這段歷史有關。

這段歷史不斷被沙特政府所演繹,似乎成了默罕默德之後阿拉伯人的一件驚天大事。另外沙特王室是作為穆斯林聖地麥加和麥地那保護者自居的,統一的阿拉伯半島,讓聖地維護有了更多保障。

再加上伊本時代發現了石油,沙特在當時就已經是很富裕的石油王國了,而並非在1960年之後。石油收入雖然主要歸王室和外國公司,但老百姓也有惠及,整體上生活比以前好了許多。


這些都導致沙特老百姓對王室非常崇拜,認為他們是不是天降偉人不敢說,反正有奇蹟護體是一定的。所以沙特王室在石油被發現後有一段非常腐敗不堪,王室花銷佔全國收入的十分之一,老百姓雖有怨言,但一直支持沙特家族,包括對該家族的數千名王子公主,也都尊崇有加。

(沙特前任國王阿卜杜拉以及參加王儲葬禮的眾多王室成員——中國人可能都分不清誰是誰吧。。。。)

不僅沙特,很多阿拉伯酋長國們都不實行“計劃生育”,“多子多福”的觀念深入人心。而且一夫多妻制如今在很多國家都是合法的。包括沙特。因此當年伊本的時代,王室生育就非常厲害!伊本一個人就有100多子女。其中的兒子也是可以一夫多妻制的,因此如今有數千名王子一點不奇怪。至於是否有5000個的確定數量,並未有特別專門的統計。

木叔再來說說沙特的王位繼承製。

1953年伊本去世後,該國的王位繼承就一直在他兒子輩傳遞,算是“平行世襲”。具體而言就是如果一名國王去世,他的兄弟都可以有繼承權。當然正常情況是安排兩個王儲,一個正一個副。為什麼如此安排?因為王儲歲數都很大了,有的甚至比國王還大。這種例子數不勝數。

上個世紀80年代後,數位國王因病不理朝政,由王儲攝政。後來甚至都出現了國王在位,王儲先去世的尷尬局面。

但即使如此,沙特王室還是堅持“兄終弟及”的制度。這個制度是寫入該國《治國基本法》的。該法規定,凡是伊本的兒子以及後裔中優秀者,都有權繼承王位。

這種過於模糊的制度,就是造成所謂5000名王子都有資格繼承的謠言肇始。畢竟這些後裔不可能都是所謂的“優秀者”。其中2000人核心成員其實能基本上算作“優秀者”,他們大約掌握著重權或者各個國有大公司,資產總額約為6000-7000億美元。因此要是說有繼承資格的話,2000算是相對比5000更可靠的數字。

直到沙特現在的國王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特後,沙特“兄終弟及”的制度進行了改革。他在2015年廢除了自己的同父異母弟弟穆克林的王儲地位,任命自己的侄子納伊夫王子為新王儲,此外還有80後的兒子小薩勒曼為第二王儲。

(薩勒曼國王和納伊夫王儲歡迎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女兒女婿訪問)

其實,修改“兄終弟及”制度,逐漸轉變為“父死子繼”的制度,這本質是沙特王室對“老齡化”宣戰的第一步,當然也可能是內部政治鬥爭的序言。畢竟第一王儲不是他的親兒子,只能說是第三代的代表性人物。薩勒曼國王用這種不那麼引發爭執的侄子取代老齡的弟弟,但又不是自己的親兒子的所謂“第三條道路”,可能是想減少一些立儲的壓力。

2年後,時機來了,2017年6月,薩勒曼再次發佈國王令,免去納伊夫王子的第一王儲之位,任命小薩勒曼為第一王儲。但這似乎已經在保守的沙特王室內部掀起了波瀾。前一段小薩勒曼長時間沒有出鏡,就引發了內部鬥爭的猜測。

(圖為沙特現任王儲小薩勒曼)

目前沙特的這種王位繼承製還沒有完全獲得實踐的認可,“兄終弟及”制度在沙特王室內部肯定還有市場。小薩勒曼無疑會面臨2000多個叔叔伯伯乃至哥哥弟弟的長時間打壓,這個年輕的80後能否成為像其爺爺一樣的偉大人物,就看自己的能力和命運的安排了。


你怎麼看待沙特的王位繼承體制?

歡迎交流看法!


木春山談天下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在沙特,所有的國王和親王的兒孫都可以被稱呼為“王子”。而按照沙特的法律,一個男人最多可以有四個老婆。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這些沙特的貴族往往會先娶三個,然後頻繁的用第四個名額離婚結婚,保持自己在同一時間的妻子不超過四個。比如沙特的開國國王阿齊茲,總共娶了38任妻子,生了58個兒子,而這些兒子繼續沿著這一套方針結婚生子,5000個王子還不是立等可期?

所以為這些親王(國王的兄弟)和國王生孩子的女性,實際上還超過了四個。所以儘管沙特從建國到現在,才傳到第二代,但是整個王室的男性成員已經有五千多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沙特的王子並不能等價於中國的皇子,而只能說是“宗室”,和國王沾親帶故而已,並不一定是沙特國王的直系。

這些王子之間的地位相差是懸殊的,雖然說都是宗室,不差錢,但是也只有少數得到器重的能夠真正的掌握權力,其他的基本上就是閒散王爺而已。至於說繼承大位,沙特阿拉伯到現在為止,在第一代國王去世之後,一直是第二代王子之間兄弟相承,理論上每個王子只要活得時間足夠長,都有機會。

但是現任國王薩勒曼,作為第一代國王相對比較年輕的兒子也已經70歲了,所以現在也面臨著第二代向第三代交班的問題。這一任國王已經兩次廢黜了皇儲,最後立了自己的兒子,可以看出,現任國王有意從“兄終弟及” 改成“父子相傳”。如果是這樣的話,5000個王子中的絕大多數,都將成為陪跑,不會有繼承王位的機會了。


經史通義


今天老薑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中東土豪,沙特阿拉伯的故事。

據傳,沙特一共有5000多個王子,那每個人都有當國王的機會嗎?

沙特是中東地區靠石油發家的“土豪”,石油儲備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出口國,主要產業就是靠開發石油和輸出石油。除了沙特石油、富庶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之外,沙特的5000多位王子們也總是登上新聞,被媒體報道,那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沙特的王子。

為什麼沙特會有5000多個王子之多?

這主要是由於第一,沙特是一個一夫多妻制的國家,沙特的第一任國王本·沙特就有30多位妻子,共為他生下了60多個子女。

第二,沙特對於王子沒有很明確的界限,所有國王的兒子、侄子、外孫、乃至侄子的兒子都可以成為王子,而且由於沙特是一個“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度,這些人也確實可以是王子。

那每個人都有當國王的機會嗎?

沙特有5000多個王子,國王只有一個,那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當國王嘛?

答案是肯定的,當然有個條件,那就是你活得足夠長。只要你活得足夠長,理論上你是有機會當國王的,哈哈哈!

前面老薑已經介紹過了,沙特是一個“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度,也就是,哥哥死了,弟弟來繼位。從在沙特的開國君主本·沙特去世之後發展到現在,沙特的所有國王都是他的兒子,而沙特王室其實也就發展到第四代而已。

不過,雖然沙特是“兄終弟及”繼承製度,但是到現在,現任的國王阿卜杜勒已經是本·沙特的最小的兒子,沙特出現了需要王位的年代過度,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沙特國王是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國王有權利立、廢儲,阿卜杜勒國王已經廢了兩位儲君了,把自己的兒子立為了儲君,或許,沙特的“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度會向“父終子及”發展,最後是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

那你覺得這5000多個王子都有機會當國王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老薑讀歷史


沙特擁有5000個王子,主要是因為沙特的一夫四妻制,而且丈夫可以很簡單就能休妻,休妻之後可以再娶,只要確保現任的妻子不超過4個即可。因此沙特的開國國王伊本-沙特一個人就生了幾百個王子和公主,到1996年的時候他的兒子和女兒還有60人活著。但是,請注意,不是所有的王子有王位繼承資格。


比如說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富豪瓦利德王子,他就是沙特王室成員,也是5000王子之一。但是他早早就沒有了王位繼承資格,所以他才全身心投入商海賺錢。瓦利德王子沒有繼承資格,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他母親是黎巴嫩人,二是他父親政治立場開放,與中東共和制阿拉伯國家的領導人走的比較近,被沙特王室視為異端。


明朝皇室內有月例制度,王子公主王妃們每個月都能領到類似工資一樣的薪水。沙特王室內部也有類似明朝皇室的月例。根據一些國外學者的調研,沙特王室的月例制度有點像金字塔結構。沙特開國王室伊本-沙特的直接子女,每個月可以領到20-27萬美元的月例。考慮到年齡問題,這部分王室成員在1996年前後只剩下不到60人了。


開國國王的孫子輩,每個月可以領到的月例是2.7萬美元左右。1996年的時候,這部分人的數量在420人左右。重孫輩每個月可以領到1.3萬美元,1996年的時候大概2900人。玄孫輩每個月可以領取8000美元的月例。沙特王室在1996年的時候,每一年就需要總共支出20億美元的月例。單單這個金額就已經是王室一個重要的負擔。


另外,大家可以注意下,所謂5000王子的說法其實是外界估算的數字,沙特王室對自己的規模一直忌諱莫深,外界很難掌握到準確的數據。


李明波論中東


沙特有5000王子,這是一個傳言的數字,誰都沒有考證過,但似乎都願意相信這個數據。因為從理論上看,的確存在5000王子的可能性。

現代的沙特王國是一個君主制國建,由開國君主阿卜杜拉阿齊茲(又叫伊本·沙特)於1932年建立。但其實,這是沙特家族在阿拉伯半島上建立的第三個政權。

在阿拉伯語中,沙特是“幸福”的意思,“阿拉伯”則指“沙漠”,意為“幸福的沙漠”。

沙特阿拉伯始建於1750年的阿拉伯半島中部地區,當時,家族首領間當地國王(相當於酋長)穆罕默德·本·沙特與一名宗教“意見領袖”瓦哈比聯手,搞了一個新的政體,成為阿拉伯半島上的一支堅實力量。隨後,該王國兩度失去爭取拿,也曾不斷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發生戰爭。1902年,流落在外的年輕王子伊本·沙特帶領一隊騎兵突襲利雅得,開啟了沙特阿拉伯第三個政權的建立之路。

1932年現代沙特王國建國後,除了開國君主伊本·沙特的直系子孫,他的兄弟的兒子、孫子,也都是王子。這些王子,包括公主們,從一出生開始就有足夠生活用的福利補貼,他們完全不需要工作,不僅餓不死,還能活的挺滋潤的。

這便是沙特5000王子的由來。如果算上公主的人數,應該近萬。想想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真正“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保障,沙特真的是賣再多石油都滿足不了啊。

說完5000王子的由來,就在說說繼承權的事兒。

伊本·沙特規定,他死後只有他本人的直系子孫有權繼承王位。也就是說,他幾個兄弟的子孫,雖然享有優越的家族福利,但是並沒有最高繼承權,只能吃喝玩樂當個閒散王爺。

不過,由於沙特各地行政長官、中央部門領導、石油領域主要負責人,這些政經軍的重要崗位,都是由家族成員把持的,因此,一部分有企圖心的旁支王子,還是可以努力努力,謀個小小的一官半職。

說回到王位。目前,除了伊本·沙特本人之外,沙特王國的所有國王,都是他的兒子。但由於伊本·沙特在世的最小兒子穆克林也已經年逾古稀,因此,下一代沙特國王就從伊本·沙特的孫子中選出。

因此,自從2015年沙特現任國王薩勒曼繼位後,沙特所面臨的最根本而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將權力從第二代繼承人向第三代繼承人平穩過渡的問題。

這其中,就出現了另一個問題:伊本·沙特本人的直系子孫也不少,誰能有機會繼承大統?

伊本·沙特一共有過36個兒子(夭折的沒有留名的不算),其中2個沒有生下兒子就死了,所以現還有34個兒子的後代。在沙特王室的所有5000王子中,伊本·沙特自己的直系子孫就有約2000人。

那麼這些人中,誰能掌權?

首先,從伊本·沙特的兒子輩來看。首先佔有優勢的是最年長的幾個。從21歲就開始為了復國而四處征戰的伊本·沙特,早年前其實是沒有多少時間來生兒子的。所以,他最先的幾個兒子年齡跨度比較大。伊本·沙特死後的三代沙特國王,基本就是按照年齡順序挨下來的,只要活得久,就能把哥哥熬死自己當國王。

但是後來就不對了。當戰局逐漸穩定之後,身為國王的伊本·沙特自然免不了開始縱情享樂。沙特根據伊斯蘭教義規定,一個男人可以同時擁有4個老婆,但卻沒說這4個人不能換,所以伊本·沙特自己先後就有過三十多個明媒正娶的老婆。所以在後期,他的兒子出生的年齡段非常集中。同齡的一抓一大把。

這種情況下,誰能突出重圍?那自然和中國古代差不多——子憑母貴。伊本·沙特有個非常寵愛的老婆就蘇德里,蘇德里一共生了7個兒子,人稱“蘇德里七子”,這一支,就是沙特王室中最有權勢的一派。他們7人中,2人成功登基(包括現任國王薩勒曼),2人沒熬過自己的兄弟,死在了王儲的位子上。所以說,是非常接近權力核心的一支。

那麼,在權力從王室第二代向第三代傳承的當下,哪些人是處於“未來國王人選”名單上的呢?

首先,那些爹沒當過國王、也不是“蘇德里七子”成員的人,基本就不要想了。只要沙特王室內部的權力架構沒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就是說沒有出現王室內部逼宮政變),這些人就基本沒戲。

其次,那些爹當過國王,但不是“蘇德里七子”的人,機會也非常渺茫。由於“蘇德里七子”的強大實力,現在沙特王室的奪權基本上已經成為了“蘇德里七子”派PK其他所有人。就這,還是前者佔優勢。

因此,在沒有出現大變動的情況下,沙特的下一任國王,大概率出現在“蘇德里七子”的兒子之間。其中,尤以當過國王的法赫德、薩勒曼,和死在王儲位子上的蘇爾坦、納伊夫這四人的兒子,機會最大。

從現實情況看也的確是這樣。在2015年王儲薩勒曼繼位成為過往後,原先的副王儲穆克林(沙特國王在世的最小兒子)成為王儲,而那個至關重要的新副王儲人選,就是來自上述家族的穆罕默德·本·納伊夫。他是前內政部長、前王儲納伊夫的兒子,父子倆長期執掌內政部,負責沙特的反恐事務,穆罕默德·本·納伊夫也與美國交往密切,是美方非常認可的一個繼承人。

兩個月後,穆克林被廢黜,穆罕默德·本·納伊夫成為王儲,繼任的副王儲則是了薩勒曼自己的兒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且不論薩勒曼的私信和野心,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確也是出自“蘇德里七子”這一派系。簡單來說,換一個國王,不是“蘇德里七子”中的人,想要把自己的兒子排到王位繼承序列中,在遵循家族集體領導制的沙特,絕對沒有這麼簡單。

當然,現在局勢的變化在與,薩勒曼野心勃勃,想要摒棄沙特“兄終弟及”的繼位倫理,轉向“子承父業”的家天下。這樣一來,不僅其他派系的王子沒有機會,連“蘇德里七子”中的其他成員的子孫,也同樣沒有了機會。也正是因為這一舉動的打擊面太大,導致自從去年6月薩勒曼廢黜穆罕默德·本·納伊夫,直接立兒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為王儲後,沙特的內政局勢非常動盪,逼宮政變的傳聞不絕於耳。

因此,面向未來,如果從薩勒曼到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這對父子的權力傳承可以平穩地實現,那麼未來沙特王國就大概率會成為薩勒曼一家的天下,王位只在這一系中傳承。並且,其他派系的王子,尤其是非伊本·沙特直系子孫的那些旁支,會在沙特的權力架構中越來越被邊緣化,“從出生到搖籃”的高福利也會越來越縮減。

如果不能實現薩勒曼家族的一家統治,那麼在沙特的集中領導制下,效忠委員會(討論王位繼承人選的“長老會”)將另擇新君,而新君人選,依然極有可能出自“蘇德里七子”的後代中。

因此,無論是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順利掌權,還是他鬥爭失敗被趕下臺,沙特5000王子中,未來真正能夠有機會問鼎國王寶座的,保守來說絕不會超過兩位數。


尼基Li


沙特是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的國家,沙特得地勢之利,盛產石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國民經濟相當富裕。沙特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奉行多妻主義。一夫四妻甚至還要多的妻子,無疑子嗣相當多。

沙特

沙特的五千王子,僅是大約數目。據說,沙特對王室的人口數量諱莫如深。一是習俗所致,再就是,每個王室子嗣都要領月例。第一代王子每月領幾十萬美元。因而,外人清楚了子嗣的真實數目,勢必知道財政耗費。因而,低調從事更好些。

5000王子之說,據稱,不僅指國王的直系兒子,孫子;甚至侄子,孫子,侄孫子,外孫子等等都包括進來。

由是觀之,如此龐大的“王子系統”,不可能都有王位繼承權。建於1932年的沙特,王位繼承順序與歐洲不同,並非直接由長子繼承,而是兄終弟繼。但在2007年,沙特修改王位繼承製,現任國王只有提名3個王儲候選人的權力,最終決定權交給由王室高級成員組成的類似於“國王選舉委員會”的一個機構。然後,以無記名投票方式三選一選定國王。這無不體現了沙特王室集體意志,展現了沙特政權已向民主政治發展的趨勢。


老照片


土豪國家沙特不光錢多,王子也是茫茫多,5000多位王子的數量堪稱世界之最,而且沙特作為當今社會為數不多的王權至上的政權,國王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其王子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王子。造成沙特王子數量如此龐大的原因主要有兩點:1、沙特王室不像英國王室有明確界定;2、沙特王室秉持著一夫多妻的習俗。不過雖然有5000多個王子,但也並非人人都有繼承王位的機會,只有國王的兄弟以及其直系後代才有機會。

沙特為何會有5000多王子

1、沙特王室不像英國王室有明確界定

沙特王室對王子沒有明確的界定,並不是只有國王的兒子和孫子等直系男丁才是王子,侄子、外孫,乃至侄子的兒子等都為稱為王子。不過沙特王位“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度,很多人也確實應該被叫做王子,1953年本沙特國王去世後至今的五位國王都是其兒子,所以現任國王的侄子等確實有資格被稱為王子。

2、沙特王室秉持著一夫多妻的習俗

沙特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度,99%沙特人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允許男子一夫多妻,而且沙特沒有計劃生育這樣控制人口政策,老婆多又不限制生,所以沙特王室當然會誕生大批王子。

(集體出席葬禮的情形)

沙特的王位繼承

沙特5000多王子當然不會都有繼承王位的機會,現代沙特的開國君主本·沙特為他的後代確立了“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度,國王要在他的兄弟當中選擇一位有能力的當王儲,就這樣在其1953年去世後,沙特的所有國王都是其兒子。但是隨著本·沙特們的老齡化,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度受到挑戰。

2006年沙特頒佈皇家法令,建立了由沙特王室核心成員組成的效忠委員會,來縮減王位繼承者的範圍,給本·沙特的孫子們設立了當王儲的條件:

受到沙特王朝的支持、在政府任職、部落關係和母親的來歷、宗教信譽、受烏理瑪認可、受商人社群支持、在沙特阿拉伯王國市民裡的受歡迎度

不過這些都是次要的,最終還得看國王本人的抉擇,2015年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特繼承王位後,先後廢除了自己兄弟和侄子兩位王儲,把自己的兒子,1985年出生的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推到了王儲的位置上。

總結:沙特王室靠石油發家,如今掌握著1.4萬億美元的財富,這5000多的王子從出生開始領錢,都過著豪車美人、紙醉金迷的生活,很多人也沒有了要繼承王位的心思。


旁觀者專區


沙特的國名是以他們的開國皇帝阿卜杜勒·阿齊茲·伊本·阿卜杜勒·拉赫曼·費薩爾·沙特的名字命名的。

這位國王名字有21個字,厲害吧,但是他更厲害的是娶媳婦。據說他在統一阿拉伯半島時,每征服一個部族就娶一個老婆,最後一共娶了38個老婆,生了58個王子和69個公主,一共127個孩子。

在中國只有皇帝的兒子才能被稱為“王子”,但在沙特卻不一樣,國王的兒子,親王的兒子,甚至是皇室女婿的兒子都能被稱為王子。外戚都能成王子,所以才會出現王子多如狗的情況。

沙特自1750年建國,至今皇室已經繁衍了260多年,要不是中間經歷過兩次滅國,說不定現在國內有幾萬王子呢。

話說回來,沙特有5000王子根本不算啥,明朝的朱元璋都不用把親家的孩子算進來,光他的龍子龍孫在明末據說都有幾十萬了。


史料不輯


要了解這個,就必須瞭解沙特的歷史。

大家都知道沙特人現在很有錢,世界級土豪,世界盃,人家就低調的炫過響指寶石了。

當然,後面有人說這是假的,不是世界盃上的事情,但這個寶石卻是真的哈。

但是,以前的沙特可是苦哈哈。


沙特人是阿拉伯人中的遊牧民族,稱為貝都因人,貝都因就是荒原遊牧民的意思,所以基本也就是放羊娃吧。

當然,他們以放駝駱為主,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這個,然後有一種主食是椰棗。

除了這些,就基本沒啥了,那是相當窮的。

後面,阿拉伯人統治商路的時候,他們因為有駱駝就開始幫人拉貨,而且他們的地盤上還有水井,沙漠中,這個就是收費站啦,過路的就必須要交錢給他們。像麥加其實就是一個因為收路費而建起來的城市。

這個時候,他們建立了大食帝國。

到了近代,歐洲人因為大航海,尋找到了新的商路,他們就沒辦法再收路費了,一夜回到瞭解放前,因為經濟撐不起一個大帝國,所以這裡分散為大大小小的遊牧部落。這裡面就有一個叫沙特家族的。

這個家族曾經兩次建國,分別叫第一沙特,第二沙特。到了第二沙特末期,實力就不太行了,最後被半島另一個強大的家族拉希德家族攻佔了。

這樣,沙特家族只好外逃,他們跑到了科威特,這裡面有一個小王子叫伊本·沙特。家族亡命時,他只有11歲。

到了21歲的時候,他決定復國。一起找了四十個夥伴,千里奔襲自己的老家利雅得。

四十個人也能復國嗎?也是可以的,到了之後發現沒什麼防守,他們爬椰棗樹進城,成功抓住了拉希德家族任命的城守阿吉蘭。

就這樣,伊本·沙特成功復國,這大概是人類史上也算是奇蹟般的復國吧。

後面,伊本·沙特跟英國拉關係,依靠著英國佔了很多地盤,最終成為阿拉伯半島最大的地主。

到了1927年,英國撤出,沙特正式獨立。

那時候,當然還沒發現石油,要是發現石油,估計英國就不會這麼容易撤出了。

在中東這一塊,沙特的石油發現是比較晚的,直到1938年,才發現石油,因為沙特的石油藏得比較深,打到1380米才發現。

雖然深,但人家厚啊。一探,沙特的石油佔全球的四分之一,而且很好開採,而沙特王室掌控著國內的石油,個個富得冒油。

以前是這樣的。

現在是這樣的。

最後講一下沙特為什麼王子多,最重要的原因二個,一個是沙特實行兄終弟及。

兄長死了,由弟弟接任,所以現在的沙特國王還只是傳到了第二代,他之後的所有沙特國王都是伊本·沙特的兒子。

第二個,伊本·沙特的兒子多,確實如此,伊本·沙特打江山的時候,因為半島是部落制,到處都是酋長。伊本·沙特為了盡多可能的拉攏這些部落,就採取了最爽最直接的方法,娶人家的女兒。所以他一生娶了很多老婆,生了43個兒子,也有說五十多個。這些兒子年紀相差大,所以傳到現在,還是二代在當國王。

當國王的多,這些國王也生一大堆兒子,因為沙特是一夫多妻制,一夫多妻制其實也可以叫一房一妻制,房子多的,財富多的,妻子就多。

所以這些王子們個個也是娶很多老婆,這樣生下來,沙特王室就有四五千之多啦。


腦洞歷史觀


並不是每個沙特王子都有當國王的機會,也並不是每個只有五千多個王子。

在沙特阿拉伯,伊本.沙特的子孫後代都可以稱為王子,甚至女婿也可以。每個王子按照與國王的親疏關係,每個月,每週領取不同額度的俸祿。一些王子也不乏從事建築,金融,IT和石油行業,頗有權勢,也非常有錢。他們是中東目前最有競爭力的家族,除此之外,其它的中東名門望族都不如他人多,錢多,權力大。
沙特家族的祖先是遊牧在阿拉伯半島的貝都因人。相傳他們的祖先是馬尼爾.穆萊德,此人住在今天的卡提夫,是一座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岸的村莊。

馬尼爾的八世孫就是沙特.本.穆罕默德,他的兒子穆罕默德.本.沙特(名字倒過來)就是第一代的奈季德貝都因人酋長。他遇見了一個叫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比的教士,此人主張實行原教旨主義,正是他創建了瓦哈比教義。兩人相見如故,沙特家族也趁機拿到了四處擴張的大義名分,隨後,穆罕默德的兒子阿齊茲繼位,他攻佔了利雅得,蓋西姆和哈薩,布賴達,併兼任瓦哈比派的大教長。

阿齊茲死後,沙特家族一度被拉希德家族擊敗,直到後來伊本.沙特從科威特逃難回家,發動一百多人奪回了利雅得。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伊本.沙特拿下了漢志和內地大部分土地,他擊敗了哈希姆家族。在開發石油後,沙特國力蒸蒸日上,和美英交好,打下了現代沙特的基本盤。
沙特王位繼承製度長期以來採取的是兄終弟及


制度。從伊本.沙特死後到現在薩勒曼國王,所有的沙特國王都是伊本.沙特的兒子,他們兄終弟及,屬於第二代。伊本.沙特生前娶妻無數,但只有蘇德里的孩子們地位最高。

這個兄終弟及的規矩在薩勒曼國王手中得到了改變,老薩勒曼先後取消了穆克林和納伊夫的繼承權,直接將王位繼承權交給了他的兒子,也就是現在的王儲小薩勒曼。

小薩勒曼雄心勃勃,腹有良謀,他是一個頗具建設性是領導人,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移風易俗。又在國內通過反腐鬥爭打倒了不肯臣服他的勢力。毫無疑問,他會是未來的沙特國王,其他人沒有能力和他競爭。
沙特一萬五千多名王子,長的都已經繁衍五代了,


與王室核心層關係漸漸疏遠,他們沒有能力挑戰小薩勒曼王儲。

阿拉伯國家雖然沒有嫡長子繼承製度,但也喜歡按照母系的出身和與核心層的關係來判定,這一點就決定了沙特有權繼承王位的只是少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