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抗戰中犧牲的王姓將軍,鐵骨錚錚王家軍!

王銘章(1893-1938),字之鐘,漢族,四川省新都泰興場人,民族抗日英雄,國民革命軍陸軍第41軍122師師長。早年參加保路運動和討伐袁世凱戰爭,曾以其稟性正直、驍勇善戰而享譽軍旅。 著名抗日將領。陸軍中將王銘章在臺兒莊會戰中,死守滕縣(今山東滕州),為臺兒莊會戰立下扛鼎之功!

當時對於敵強己弱的形勢,王銘章心中十分清楚,但他抱定以死報國之心,他曾說過。"以川軍薄弱的兵力和破敗的武器,擔當了津浦線上保衛徐州的第一線的重大任務,力量已不夠是不言而喻的。我們身為軍人。犧牲原為天職,現在只有犧牲一切以完成任務,雖不剩一兵一卒,亦無怨尤。不如此則無以對國家,更不足以贖川軍二十年內戰之罪愆了!"

當日軍集結優勢兵力進攻後,王銘章率部拼死防守寸土不讓,在敵軍攻佔南城牆和東關後,親臨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揮作戰。此時,佔領南城牆之敵在機槍火力掩護下,從西南城角向西城牆逼進,敵炮兵集中火力射擊西門城樓。西門、火車站,守軍失去城牆等工事掩護,暴露在敵火力之下,傷亡極大,仍堅持抵抗。下午五時,敵佔領西城牆和西門,王銘章命令城內各部與敵巷戰,西關守軍死戰待援,自己登上西北城牆,親自指揮警衛連一個排進攻西門城樓。因敵火力猛烈,城牆上毫無掩蔽,該排全部陣亡。王銘章在激戰中腹部中彈,身負重傷,為了不做俘虜,高呼"抗戰到底",舉槍自殺,壯烈殉國。同時殉難的還有參謀長趙渭濱及一二四師參謀長鄒紹孟等人。王銘章將軍犧牲後,餘部守城官兵仍繼續與日軍搏鬥,除少數突圍外,其餘皆灑盡了最後一滴血。

滕縣之戰,王銘章將軍指揮第四十一軍,挫敵兇鋒,阻敵銳進,為徐州一帶中國軍隊的集結贏得了時間,也使日軍第十師團受到較大損失,為爾後的臺兒莊大捷,創造了有利條件。

抗戰中犧牲的王姓將軍,鐵骨錚錚王家軍!

王竣(1902-1941),陝西蒲城人,著名抗日英雄,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三期。歷任國民黨第17路軍營長、陝西警備第1旅1團團長、陝西警備第1旅旅長等職。

1939年晉升為第80軍27師副師長,不久又升任27師師長。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王竣立即請纓抗戰,同年11月,王竣親率部隊血戰永濟,奮勇殺敵。1941年5月,日寇為殲滅駐守晉豫地區國民黨軍隊主力,控制黃河以北地區,發動中條山戰役。

5月7日凌晨,日寇分東、北、西三路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中條山地區各隘口猛烈進攻。王竣在陣前高呼:"未殲敵恥爾!何面目見人?軍人不成功,便成仁,當與諸軍死此!王竣率部背水作戰,死守陣地。次日,北路日軍坂垣師團向王竣所部右翼陣地發起進攻。王竣率部拼死抵抗,戰至黃昏,所部官兵傷亡慘重。5月9日,王竣在與日寇激戰中,壯烈犧牲,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中將。

抗戰中犧牲的王姓將軍,鐵骨錚錚王家軍!

王劍嶽(1906-1944),湖南澧縣人。1925年冬,王劍嶽孫中山先生辦軍官學校的消息,毅然投筆從戎,輾轉來到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工兵科。在軍校,王劍嶽攻讀理論,鑽研兵法,成績名列前茅。

1938年秋,升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野戰補充團上校團長,歷任國民革命軍第191師補充第1團團長、國民革命軍第48師2團團長、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七分校第17期大隊長和副總隊長、國民革命軍第28師82團團長、第57軍第8師副師長等職。在職期間,帶兵有方,賞罰嚴明,對日作戰莫不奮勇當先。

1944年5月,晉升為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七軍第八師少將副師長。時值日軍發動旨在打通大陸交通線的豫湘桂戰役。遂奉命率部由陝出潼關,扼守豫西靈寶一線,屢挫敵人鋒芒。

1944年6月9日,設防於靈寶畢家砦,與第九十七師互為犄角,與日寇反覆衝殺,陣地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寧死不退,敵死傷累累,終不能佔領高地。1944年6月10日犧牲。

1944年6月10日凌晨2時,日軍突破我友軍陣地,大批日軍湧入防線。因傷亡過大,無力逆襲封閉缺口,遂持槍率殘餘將士殺入敵陣,雙方展開殘烈的混戰。不幸左肩被手榴彈片炸傷,仍持槍指揮,奮勇衝殺,迫敵後退,恢復陣地,而所部傷亡殆盡。日軍復以重兵再攻,眾寡懸殊。未幾,又身中兩彈,血流不止,壯烈殉國。時年38 歲。

抗戰中犧牲的王姓將軍,鐵骨錚錚王家軍!

王甲本,(1901-1944)字立基,雲南省曲靖富源縣人,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九軍中將軍長。

1937年8月13日,王甲本奉命前往南京擔任警衛。8月14日,凇滬會戰拉開序幕,王甲本率98師開赴上海前線,並於當日投入戰鬥。戰鬥中,王甲本將軍身先士卒,親上火線,親率一線官兵與敵浴血奮戰,戰功顯赫,以勇猛著稱全軍。凇滬會戰後,王甲本升任98師師長。

1938年,奉命率98師轉戰皖南,贈新四軍羅炳輝部子彈20萬發,並與新四軍配合,攻下孫家鋪等車站,佔領宣城。

1939年3月至5月率部參加南昌會戰,後轉駐湖南湘潭。1939年秋,率部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立下戰功。戰後升任79軍中將副軍長兼98師師長。

1941年秋,第二次長沙會戰開始,任長沙外圍作戰總指揮,殲敵無數。撈刀河戰役,率98師重創日軍精銳,98師傷亡上千人,題"是為國殤"以紀念。戰後因功受獎,被譽為"硬戰將軍王甲本"載入軍事會議手冊。1941年10月後,繼夏楚中後擢升為79軍中將軍長兼98師師長,時年40歲。

1942年,第三次長沙會戰期間,密切配合友軍堅守長沙。1942年1月5日,王甲本率98師於瀏陽河斃敵第三師團第18聯隊土屋鏡次及部下上千人,甲本集屍葬之,並立"倭寇萬人冢"石碑,"甲本葬敵"在日本一直傳為佳話。

1944年9月7日,日軍數千人化裝成友軍和農民,襲擊王甲本軍部。王甲本將軍本想親自指揮部下某團殲滅該部鬼子,但部下一團長緩報軍情,師長拉走部隊,致使王將軍到達預想作戰戰場時,不見自己部隊,卻和日軍主力數千人遭遇。危急關頭,王將軍親率手槍排掩護軍部轉移,與數十倍於己的敵人血戰,最後和敵人拼起了刺刀,慘死於敵人的刺刀之下,時年43歲,成為中國抗戰史上犧牲在刺刀戰場上的最高級別將領。

抗戰中犧牲的王姓將軍,鐵骨錚錚王家軍!

王鳳山(1906-1942),字鳴岐,山西省五臺縣東寨人, 1942年6月犧牲,時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4軍暫編45師師長,追授陸軍中將。

1942年六月,日軍集中河津、萬泉、榮河各據點的日軍千餘人,在飛機、大炮及戰車的掩護下,分數路向王鳳山將軍所部的張翁村陣地發動猛烈進攻。王將軍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用抗日必勝,為國捐軀光榮的道理教育士兵,鼓勵大家奮勇殺敵,與陣地共存亡。雙方激戰了兩晝夜,日軍損失慘重,我陣地巍然不動。

六月十七日深夜;敵軍千餘,附坦克六、七輛來襲。第四十五師師部及第二團被包圍子西張甕村。王堅守陣地,次日親率預備隊反攻,戰況異常激烈。十八日午後,日軍又調來大批增援部隊,不斷向我陣地發起集團衝鋒。將士們在王將軍率領下拼死反抗,雙方血肉相拼,損失慘重,戰局逐漸對我方不利。不久,日軍在密集火力協助下突破我陣地。雙方展開白刃格鬥,戰局萬分危急。王將軍聞聽消息,心急如焚,立即親率預備隊前往逆襲,眾官兵見主將這樣奮勇,個個勇氣倍增,一股氣衝上陣地,與衝入陣地的日軍展開近戰搏鬥。激戰中,王鳳山將軍臂部中彈,他裹傷再戰,指揮士兵奮力廝殺。這時,又有幾顆子彈擊中王將軍的腹部,鮮血不止,當場壯烈殉國, 時年三十六歲。第二戰區長官部請恤,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將,並指令將萬泉縣西張甕村更名鳳山村。王遺有戰地日記數十冊,惜已散失。

抗戰中犧牲的王姓將軍,鐵骨錚錚王家軍!

抗戰中犧牲的王姓將軍,鐵骨錚錚王家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