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怎麼看有些農村小學的衰落?

觀社會的氣象人


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正常,有其客觀原因,也可以說是一種必然,說到底就是農村小學的生源不足,導致學校開班困難,所以才會把以前的幾個學校合併成一個,導致小學數量減少。一方面中國以前實行計劃生育,導致適齡入學兒童減少,另一方面,有部分孩子隨父母進入了城市,在城市就讀學習。

我覺得隨著後續國家放開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提高,以及農村務工人群大舉返鄉,農村小學應該還會興盛起來的,當然必須是這兩種前提得以實現的情況下,否則,農村小學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皈農


農村小學,真的已經衰敗了。前一段時間,看到一份老家鄉鎮的成績表,仔細一看,還真的挺吃驚的,為什麼呢?

因為有的村子,一個年級人數太少了!有的只有一個學生,有的只有五六個學生,十幾個學生已經算不錯了!

村子裡的學校,一個年級幾個學生的現象,已經變成一種常態了!

可是,鎮上的學校生源還是相當好的,一個年級五六個班,一個班級還有五六十個人!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學生已經集中到鄉鎮或者縣城了!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小學都是在村子裡上的,一個年級也有三四十個人,到了初中才到隔壁村子上。後來我們村子蓋了初中,弟弟上中學的時候,連村子都沒有出。如今,我們村子雖然有兩所學校,但小學徹底荒置了。以前的初中部,變成了小學,小學變成了沒人的空房子。

與其說是農村小學的衰落,不如說是城鎮化的發展!

當然,這個跟人數的減少也有很大的關係!以前,一家都有幾個娃,現在基本都是一兩個了!現在養娃的成本越來越大了,再也不是吃飽就行了,所以,農村一般也是生兩個孩子!

孩子少了,條件好了,教育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有條件的,學習成績好的,都到縣城了!一般的也去鄉鎮了,只有父母不在家的,或者條件比較困難的,才會選擇在村子裡上學!

按說,一個老師教幾個學生,成績應該好的,但因為沒有學習氛圍,效果一般也不理想。

因為學生少,留不住好老師,越是沒有好老師,學生越是不想在村子裡上學,長此以往,村子裡只剩下幾個學生了!


快樂農人驛站


這個問題很現實,小時候我就是農村唸了三年級,由於條件落後村裡沒有四年級,我轉到鎮子上唸書,衰落首先是因為農村人口越來越少,不能組織一個像樣的班級,沒有班級就沒有老師,接著一切設施都沒有,久而久之去村裡學校的學生都走了。其次年輕人都外出工作,時間久了,很多人都會重視教育這個問題,所以都想把孩子接到身邊接受的教育肯定比村裡好,還有就是如今時代有幾個教育好資源還不都被一些好的學校瓜分了,有幾個來村裡代課的,還有地域問題,我是西北地區的,在我們這裡村子裡並不是挨家挨戶的住著,我大學舍友山東人,他說他們村裡挨家挨戶的住著,這樣更有利於在村裡舉辦學校,我們這裡現如今只有鎮上才有學校,許多人就是就鎮上專門租房子就為了給孩子做飯。第一次回答邏輯不清,以後越來越好


用戶35341301


右上方紅色“關注”點一點,更多農村農事、惠農政策早知曉。

你怎麼看有些農村小學的衰落?

筆者小時候一二年級是在當地的一個小學裡度過的,說是學校,也不是學校,一個社請老師,兩個年級的二三十名學生,在同一個教室,一年級上課的時候,二年級在操場上背書、畫字;二年級上課的時候,一年級在操場上背書、畫字,可是當筆者上高中的時候,這個母校已經因為各種原因解散了。這也算是一種農村小學衰落的縮影吧。

農村小學衰落的原因分析

教學資源分佈不均衡:不管是在師資力量的分佈還是硬件設施的配備方面,城裡學校與農村小學相比差距很大,主要體現在優秀教師、教學新設備、教學新理念等方面。

家長對於學習的重視:現在的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是特別重視,“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大多數家長的共同想法,就會導致城裡學生扎堆、農村小學無學生可教的局面。

進城務工是部分原因:現在的農村人大多數進城務工,加之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不再將孩子放在農村學習,而是帶在身邊,在城裡接受更好的教育。

一點個人看法

對學生家長來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每個家長共同的選擇,無可厚非。

對整個社會來說,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在師資力量分佈和教學質量方面,農村小學與城裡學校差距太大,容易造成“城裡學校扎堆萬人擠、農村學校開門無人問”的局面。

您對農村小學的衰落有什麼看法呢?

歡迎點贊、評論,轉發、分享,更多涉農政策解讀、更多農村現象詮釋,請關注“農策分析”。


農策分析


2000年到2010年,在我國農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學、30個教學點,幾乎每過1小時,就要消失4所農村學校。從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農村小學減少22.94萬所,減少了52.1%。教學點減少11.1萬個,減少了6成。

時間倒退到25年前的中國,大部分自然村都有小學,雖然教育條件落後,但生源還是充裕的。但拐點悄悄來臨,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段時間,計劃生育是非常嚴的。即使在90年代之後的時期,依然是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因此,在這個時間段及之後出生的人,很多是獨生子女或者兄弟姐妹很少。等到這批娃上一年級,拐點正式來臨,因為這批娃人數少了。

就拿我曾經就讀的從村小學來說。本人90後,當時讀一年級的時候,只有兩個班,而上面的2-5年級都有三個班,全校總人數600人左右,這個時候感覺人挺多的,每到課間的時候,娃兒們都湧出教室,校園裡都是玩鬧的身影。其實在我這一年級變化才剛剛開始,驚人的還在後面。5年後,由於入學人數繼續減少,這所小學只保留1-3年級,剩下的年級都併到鎮上的中心小學。再一個5年後,由於生源太少,這所小學徹底關門大吉。孩子上學都得去鎮上的中心小學。

雖然我舉的例子只是一所小學,但是在計劃生育的大背景下,其他農村小學也是難道厄運,很多關門的,多年後只剩下雜草叢生,牆體坍塌的校園。其實從村小學衰落還有另一個小原因,縣城小學教育的發展要遠快於農村小學教育。步入21世紀,農村條件越來越好,有些條件好些的農村家長把孩子送到教育更好的縣城小學,而且這股風氣很快蔓延開來,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人家的起點低。

總得來說,農村小學的衰落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也體現了城鄉教育資源分配的極大不均衡。

我是“觀社會的氣象人”,雖身處氣象這個小眾圈,但有一顆熱愛社會這個大眾圈的心。社會是一碗“大雜燴”,有世間百態,有人情冷暖,也有牛鬼蛇神。讓我們瞭解社會,避開社會的雷區,去擁抱社會的真善美!


觀社會的氣象人


農村小學出現生源稀少確實普遍存在!是孩子少了嗎?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情況?農村小學真的是象人們所說的衰落嗎?聖潔飄香也親眼見證了這情況,在我家鄉的母校,興旺時期的學生人數達到700多人,但現在一下子銳減到剩下100來人!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一原因吧!

一、不要說是偏遠地區的農村小學,就是臨近城鎮的農村小學也有這情況,原因是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子女的教育要求越來越高了!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到比較有師資力量、環境好點的學校就讀,接受較好的教育和管理,畢竟在各方面都比農村學校好。

二、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進城居住,為了讓孩子能夠伴隨在父母身邊,他們也是把孩子帶到城市來,然後在城市裡的學校讀書,接受比較先進的教育。



因此,農村小學校的學生少是很正常的事了!這是一個好的現象!當然在好現象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現在的一些農村小學確實存在著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生源的流失足以證明一切。更多的事實可以證明,農村小學和城市小學的學生在考試選拔成績時確是相差很大了!


我們不可以把它說成是衰落,這是時代發展的潮流。也可以說是農村人對生活品味要求提高了,與此同時,也迫切要求我們的農村小學、在環境、師資力量等方面有大的提高,力爭與城市的學校拉近距離,這樣就不會有衰落的名詞了。

謝謝大家!


潮聲饒韻



涵兒37


——首先,澄清一下,不應稱農村小學的衰落。準確的說,應是農村小學生源的逐年減少。近些年,國家對教育的重視,農村小學的硬件設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與城市相比,差距不大。師資構成可能差距大些,平均年齡城市更年青些。

——生源的減少,有多重因素。一、計劃生育產生的效果顯現,生育人口減少。二農村經濟欠發達,年青人進城安家、發展。有的村屯,30歲以下在家種地不足3~5人。三、農村小學讀書成本增高(車費、餐費)留在農村的青年人,當孩子達到入學年齡,又舉家臨時遷到附近城市,一邊供孩子讀書,一邊打工。也有其它情況。總體來說農村小學生源是逐年減少的趨勢。十年、二十年後,可能還會有大的變化……


山裡紅73286741794





李爾勳1


有些農村小學的衰落,成了農村的普遍現象。

我讀小學時,我所在的小學人數已算是鎮裡較少的了。讀五年級時,附近的一所小學就已經拆了,部分學生轉到我所在的小學。小學畢業後,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人數急劇下降,幾年後,就沒多少人了,又過了幾年,小學的學生都到鎮上去上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