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全球物種大滅絕為什麼會發生?

Amele


自從地球上出現生命以來,生物的演變發展也可謂多災多難,從地質考古學上來看,生命進化史上發生過至少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引發生物大滅絕的原因也多種多樣,有的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有的是超級火山噴發,也有的可能是受到了超新星爆發伽馬射線暴的襲擊,另外也有板塊漂移、海平面下降、陸地沙漠化和氣候變冷的說法。




下面就五次生物大滅絕做一下簡要的介紹: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又稱奧陶紀生物大滅絕,此次災難曾導致大約85%的物種絕滅,奧陶紀時期海水廣佈,海洋生物十分繁盛,但由於當時地球氣候變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體的各種不同的無脊椎動物大規模消失,而氣候變冷和海平面下降的,時間跨度為二三百萬年,有人認為是兩極的冰川增多造成的,但這一觀點並不被廣泛接受,因此其原因至今不甚明朗。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又稱泥盆紀大滅絕。 泥盆紀時期陸地面積擴大,陸相地層的發育,陸生植物兩棲動物開始出現和大發展,特別是脊椎動物飛越發展的時期,爬行動物也開始出現,而且魚類相當繁盛,各種類別的魚都有出現,故泥盆紀被稱為"魚類的時代"。地層化石記錄說明當時遠至北極地區都處於溫帶氣候,但這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也是地球氣候變冷和海洋退卻,海平面的大幅下降導致海洋生物遭到重創,時間跨度也有數百萬年,起因則可能是小行星撞擊或者是超級火山爆發。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距今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又稱二疊紀生物大滅絕,這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二疊紀時期陸地面積的進一步擴大,海洋範圍縮小,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也促進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就是陸生動植物物種進一步豐富和繁榮,但是這次大滅絕使得佔領海洋近3億年的主要生物從此衰敗並消失,讓位於新生物種類,生態系統也獲得了一次最徹底的更新,為恐龍類等爬行類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二疊紀生物大滅絕是地球歷史從古生代向中生代轉折的里程碑,科學家們認為起因應當是地球曾經發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陸漂移,這時候所有的大陸聚集成了一個聯合的古陸,很多生物失去了生存空間,而且大氣層中的氧氣也急劇減少,板塊運動造成了氣候突變、導致沙漠範圍擴大和大規模火山爆發等現象,時間跨度為20到200萬年,但是也有科學家認為這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和超新星爆發產生的伽馬射線爆照射地球有關,比如這一時期大氣層中的臭氧和氧氣減少很可能就是宇宙射線的照射造成的。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又稱為三疊紀生物大滅絕。三疊紀時期許多地槽轉化為山系,陸地面積擴大,地臺區產生了一些內陸盆地,新的地理條件導致沉積相及生物界的變化,陸生動物進一步增多,恐龍家族開始繁榮。但是這次生物大滅絕也造成了75%左右的物種消失,其中主要為海洋生物,不過此次災難並無特別明顯的標誌,考古方面只發現海平面下降之後又上升,出現大面積缺氧的海水,時間跨度為60到800萬年,科學家們認為這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和小行星撞擊地球、超級火山爆發或者超新星爆發伽馬射線暴有關。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大家就比較熟悉了,它就是發生於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生物大滅絕,這次大滅絕事件造成了恐龍家族的整體覆滅,而且地球上有80%左右的物種滅絕,持續時間約100萬年,但在第一年中就有大約一半以上的物種消失。關於這次大滅絕事件的成因,已經基本可以認定是由小行星撞擊造成的,而且撞擊的小行星造成的隕石坑已經找到,就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的直徑估計在8到10公里左右,撞擊的能量相當於人類所有核武器爆炸當量的1萬倍,小行星的煙塵乃至撞擊產生的煙塵瀰漫在地球大氣層中,撞擊引發地球上的很多火山大爆發,火山灰也大量瀰漫在大氣層中,地球大氣層溫度迅速下降,時間可能長達數百年才恢復,寒冷的氣候導致了很多的大型動物死亡,陸地上只有一些,昆蟲,能在水邊生活的兩棲和爬行類,以及一些小型的獸腳類恐龍和哺乳動物生存了下來,其中獸腳類恐龍都演變成了如今的鳥類。





地球處於宇宙空間中,而地球生命又依賴地球上的生態環境,因此無論是太空環境還是地球生態環境發生變化,都會影響到地球生命的生存,如果發生的變化較大的話,那生物大滅絕也就很容易上演了,如今我們人類面臨著地球氣候變暖的威脅,我們要謹慎對待這種地球生態環境的變化,以防它對地球生物帶來不利影響。


科普大世界


“大滅絕”被認為是比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事件更具摧毀力的滅絕事件。該滅絕事件被稱為是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發生在2.5億年前,那個時候,恐龍還沒有統治地球。此前,科學家們認為,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是由火山爆發引起的。

這裡指的並不是某一個火山噴發,而是長達數百萬年的持續火山噴發,被稱為是“西伯利亞洪流玄武岩”。它被認為是可能導致多達96%海洋生物和70%陸地脊椎動物物種滅絕的原因。

現在,科學家們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長時間的噴發耗盡了臭氧層。該項研究的研究人員Michael Broadley指出,該次大滅絕的規模大得令人難以置信,以致於科學家們常常想搞明白是什麼使得西伯利亞洪流玄武岩比其他類似的火山噴發要來得更加致命。“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在火山噴發期間,西伯利亞岩石圈中儲存的大量鹵素被送入了地球大氣層,它有效地破壞了當時的臭氧層並導致了後來的物種大規模滅絕。”

從本質上來說,火山爆發會將氯、溴和碘釋放到大氣中,在長達100萬年的時間裡它讓臭氧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讓陸生生命需要1000萬年時間才能恢復元氣。


cnBeta


至今為止,共發生五次全球性的生物大滅絕。生物大滅絕是指大規模的集群滅絕,生物滅絕又叫生物絕種。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的生物在很短的時間內徹底消失或僅有極少數存留下來。在集群滅絕過程中,往往是整個分類單元中的所有物種都滅絕。

第一次大滅絕

奧陶紀結束後4.43億年前,持續330萬年~190萬年,期間56%的科屬消失,約86%的物種滅絕。

冰期與間冰期的交替出現。海水的反覆侵襲,阿巴拉契亞山脈的隆起導致海洋和大氣氣候變化影響到全球氣候。大量的二氧化碳被封存。

奧陶紀


第二次大滅絕

泥盆紀結束後,約3.5億年前,持續將近2900萬年~200萬年,期間35%的科屬消失,約75%的物種滅絕。海洋生物遭受了滅頂之災。

緊隨著全球變暖到來的全球降溫,隨之而來的二氧化碳的消耗,幼體生殖和全球氣候受到影響直接影響了物種的多樣性。深水缺氧,低氧的水域隨著洋流擴散。目前隕星帶來的影響和時間都在爭論中。

泥盆紀

第三次大滅絕

二疊紀結束後,約2.51億年前,持續近280萬年~16萬年,期間56%的科屬消失,約96%的物種滅絕。三葉蟲滅絕。

西伯利亞火山噴發。全球變暖。深層缺氧海水的傳播。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中硫化氫和二氧化碳的不斷增加。海洋酸化,目前隕星帶來的影響和時間都在爭論中。

二疊紀


第四次大滅絕

三疊紀結束,約2億年前,持續近830萬年~60萬年,期間47%的科屬消失,約80%的物種滅絕。爬行類動物遭遇重創。

中央大西洋岩漿區的岩漿活動導致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導致全球變暖以及帶來世界海洋鈣化危機。


第五次大滅絕

白堊紀結束,約6500萬年前,持續250萬年至不到一年的時間裡40%的科屬消失,大約76%的物種滅絕。恐龍滅絕。

一個隕星撞擊地球引發全球災難,造成全球迅速降溫。在此之前多種原因已經導致物種數量的減少:印度德干超級火山爆發與全球氣溫變暖;生物地理學構造的隆升和變化,以及各種侵蝕的加劇造成富營養化和海洋缺氧。


錦繡科學


關於地球上的生物大滅絕,科學家們猜測大侄有一下幾種原因:

首先是隕石撞擊說,比如說侏羅紀時代恐龍的滅絕,就有可能是由隕石撞擊造成的。那時當恐龍們還在悠閒的吃著草,或者相互的在角逐著,突然天變得黑了下來,沒等它們反應過來時,災難發生了,隨著一顆巨大的隕石砸向地面,地面上頓時發生了強烈的地震,瞬間引發山洪海嘯,滾燙的岩漿遍地都是,頃刻間便有一半的恐龍死於非命。

由於不斷的強震,和大量的塵埃使空氣氧氣急劇下降,不能得到陽光的充分照射,以及植物的枯竭和水源的破壞等諸多因素,而導致剩下的恐龍也全部滅絕。

再就是爆發全球性超級病毒,讓毫無抵禦能力的恐龍們相繼慢慢的全部死去。

最後就是地球上生物的大滅絕是週期性的,就是說,我們的地球跟隨太陽在圍繞銀河系運轉一週時,要經過銀河系一片奧爾特雲,那時地球會收到它的影響,還要面對數以萬計的恆星和行星的引力作用,和長時間遮擋了太陽光對地球的照射,從而導致了地球逐漸變冷,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幾次冰河時期,也因此造成了地球上的生物大滅絕。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全球生物大滅絕,人們始終也沒有準確的說法,也許這就是宇宙萬物自然循環的一種規律,生命在朦朧中誕生,又會在朦朧中消失……就像宇宙裡恆星、行星等的誕生和毀滅一樣,就這樣週而復始的循環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