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大正小雨家庭教育



很多爸爸媽媽希望孩子在自己身邊時像天使一樣可愛,別人口中的熊孩子可千萬不要是自己的孩子。可是很多時候,孩子總是會用行動問問你“意不意外,驚不驚喜”,比如公共場合哭著鬧著要買玩具,在家裡拖拖拉拉不吃飯,拿起手機玩個沒完……這時候大人們會自然而然的說,這孩子真沒規矩,自然也想用規矩來管教孩子。


規矩看上去是乖孩子的行為準則,但要規矩管用,不僅要達理,也要通情。


1.首先,要打破給孩子立規矩的刻板印象,規則是一個環境下對大家的共同約束,爸爸媽媽在立規矩時,要用家庭成員的視角平等對話。對於某條規則一定要共同適用,例如吃飯時不玩手機,父母也一定要共同遵守。


2.其次,立規矩的描述很重要,任何人都不喜歡被限制,我們要說“做到什麼”,而不是說“不做什麼”,例如“遇到矛盾時,家人之間要平心靜氣的溝通”而不是“遇到矛盾時,不能大喊大叫”。負向的描述,只會知道不做什麼,而不知道要做什麼,規則的制定並沒有給孩子正向的引導,規則只會讓孩子產生厭惡的情緒,與父母對立。而正向引導行為的規則,會讓孩子在遵循規則的過程中得到指引,且在不斷的遵守過程中得到成就感,逐漸會內化遵守規則的行為習慣。


3.最後,制定的規則一定要和孩子共同商量,商量並非僅僅是為了得到孩子的肯定,更重要的是父母去判斷孩子是否能夠遵守,符合孩子的能力或者個人特點。只有孩子力所能及的規則,才能夠幫助孩子在遵守規則的過程中,逐漸發展成父母和孩子自己都喜歡的樣子。


父母切記,規則絕不是幫助你讓孩子變乖的緊箍咒。而是幫助你的孩子有生活的目標,知道自己該如何做,並且因為遵守規則而自我激勵,在“我能行”的回聲中健康成長的教養幫手。



超級育兒師蘭海


守規矩的事越早培養越容易養成好習慣。套用一句話“把壞事消滅在萌芽階段”。


要立規矩。家長要不妥協,經得起磨,這比打罵要靈得多。

小寶兩週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帶他去培訓學校玩,我提前說好:玩具只能在那裡玩,不能帶回家的。他答應得很爽快。

玩到快回家的時候,我讓他把玩具放回原處,他放好其他玩具,拿了一個玩具保齡球,自己走到我的車子跟前,對著我大叫:“姑姑,回家吧。”

我坐著不動,只說了一句話:“把球放好就回家。”


於是開始了拉鋸戰:他叫了我三四遍,見我沒動,就在外面哭了起來。我也不生氣,還是那句話。兩個人僵持著。旁邊的家長們著急了,都說我不對,不就一個球嗎?你明天帶回來就好了,有個心軟的媽媽甚至想去抱他。

大約過了四五分鐘,哭聲停了,過了一會兒,小寶低著頭,一步一挪地走了進來,把球重重地扔回玩具筐裡。

從此,只要說好的,他就不耍賴,因為他明白,耍賴沒花頭。

碰到類似的情況,家長也知道不能縱容,但是往往磨不過孩子,最終妥協了。一次的妥協後,再有第二次、第三次……規矩就不成規矩了。


新思維創意學習


蒙氏教育提倡的“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這裡的“規則”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提到的“規矩”。

關於規則的制定,我最近幾個月體會非常深刻,在此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和感受。

我的兒子很喜歡吃糖,每天放學回家經過超市也會進去買點糖果、零食一類的,有時候幼兒園門口還有賣玩具的,每次碰著他都想要買。

於是,針對零食和玩具的問題,我們特地召開了一個三口人的家庭會議,這是我認為第一個需要注意的要點,就是一定要大人和孩子在一起正式地討論。

我提出問題“寶貝,我們發現最近你每天放學的時候都想要買零食和玩具,我們一起商量一下,定一個規則,好不好?”,他說好啊。接著我問,“你覺得放學回來買幾個零食好呢?”,他想了一下,說五個,我們說五個有點太多了,你也吃不完,而且吃太多零食對身體也不好,這樣可以嗎?買兩個?”。他想了一下,說可以。那麼如果是吃糖果,吃完了一定要漱口或者刷牙可以嗎?他也痛快地答應了。

然後我們又討論了玩具,每個月可以買兩個玩具,價格沒有限制。他也同意了。

於是,我們決定從第二天開始執行,大概執行了不到一個星期,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因為有的時候在幼兒園他可能沒吃飽或者乾脆沒吃,幼兒園出來就會去小快餐店買點餡餅,玉米餅什麼的充飢,如果這樣就他就沒有名額可以買喜歡的零食了。

所以我們三個人又一起商量了一下,決定主食不算作零食的名額,買了主食依然可以買兩個零食。他當時特別開心。

這樣幾個月下來,你會發現孩子明顯有了清晰的界限,他知道自己每天可以買多少東西,甚至可以為了買一個心愛的玩具而等上半個月。

記得十二月的時候他想買兩盒氣球,結果名額沒有了,最後真的等了半個月,12月31號晚上睡覺前,告訴他明天就可以去買氣球了,他特別期待,興奮,第二天拿到和玩的那個時刻都超級開心。

上邊的例子總結下來,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可以注意的:

第一,規則的制定需要大人和孩子在一起當面去協商,討論,並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絕對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第二,執行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按照規則去執行,不能總變,這樣規則就失去了意義。如果在執行共同制定的規則時,孩子發生對抗,不履行承諾,哭鬧等,也需要繼續執行,不能退讓。但需要注意傾聽孩子的情緒,讓他進行釋放,不能壓制。

第三,如果規則在執行的過程中,發現有不太適合的地方,那可以回來再一起討論進行調整並執行新規則。

第四,如果可能,建議大人和孩子一起執行同樣的規則,例如就寢時間,這樣也更能體現大人與孩子的平等行。

有規則才有界限,孩子不會到處去試探我們的邊界,而越是有規則感的孩子會越好協商,越自律。

我是成長型寶媽“一枚有墨香的書籤”,感謝關注,見證成長。



一枚有墨香的書籤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兒子今年8週歲,正好在“七歲八歲狗還嫌”的年紀。這個年齡段,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自主意識,不願意再聽從大人的意見,不滿意會口頭反駁。有時,孩子會與你頂嘴,甚至激怒,吵他大吼大叫。我不得不承認,我現在還不是一個優秀的媽媽,但是我在努力成長,廣泛地閱讀育兒書籍,認真地做筆記,並將書上所學用到實踐中,發現與孩子相處越來越融洽了。這其中很大的功勞在於與孩子制定了明確的規矩。

一是科學制定暑假計劃。與孩子一起,將老師佈置的暑假作業,細化到每一天,確定每天每一科目的學習量,比如數學每天做10計算題,每週預習一單元;每天背誦一首古詩,每天練習5個字,每字一行等等,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再不用額外提醒孩子。

二是制定獎懲辦法。暑假計劃制定好後,為了保證完成的質量,制定了優、良、差三個考核檔次,孩子保質保量完成一項,這一項就是優,一週累積下來95%是優,週末就獎勵看電視、去遊樂場。反之,就取消一切娛樂活動。

三是制定規矩細節。首先要讓孩子共同制定規矩,孩子自己制定的他在執行過程中才認可。其次是要明確規矩執行的對象及範圍,這一點對男孩尤其重要,小男孩很在乎規矩的公平性。最後,規矩一旦制定,必須無條件服從,任何人都不能妥協。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暑假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過去一半,由於制定了比較切實可行的計劃,按照貼在牆上的計劃表進行,每天都積極主動的完成作業後再玩,這個暑假過的尤其輕鬆自在!


瑞媽銳言


以身作則,孩子的第一個成長導師是父母。

3歲以前都是隨心所欲的,3歲後定規矩。

從小的事情做起,比如吃飯的時候要坐好等家人齊了,才能動筷子。吃飽要跟父母說我吃好了,你們慢點吃。才能離開飯桌。

誰不想自己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我也不例外,但我最想要的是孩子健康的成長,長大後不需要多優秀,但想要孩子是一個善良懂事的,尊師重道,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一個孩子。

我的孩子今年4歲,其實自己也不懂如何去教育,去規範孩子。都是跟著孩子的成長而成長的。孩子是頭一次做孩子,我也是頭一次當媽。我們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小愉愉cc


是啊我也很困惑,例如今天

孩子好久沒有去商場了,今天去商場做小推車一個半小時就是不下來。身邊的人說:你不可以讓他這麼任性! 昨天晚上帶孩子去親戚家,一到小區內就哭了(喜歡燈),在親戚家也不待著,我就帶著孩子走了,領他去趟超市又回親戚家了這回很配合,但是回家之後又開始哭鬧,哭了半個小時最後是因為安撫奶嘴不哭的!(他一個月沒出過門,在這之前每天都會粗去玩)這回在商場我覺得他也任性,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就要!是我太寵愛他嗎還是他的敏感期來了!規矩和自由我很疑惑,我該怎麼做?


平凡的小驢


我女兒兩歲四個月,我覺得給她立規矩簡直在給自己找罪受。立規矩,不是她不聽,而且她這個年齡段還不懂,還沒完全分清什麼是對是錯,如果是生活中常出現的,她經常接觸的,我們說不可以這樣,這樣是錯的,因為她幾乎每天涉及到,所以在這一塊給她立規矩她會在生活中慢慢接受。如果是她不經常接觸的,或是第一次出現的事情,你給她立規矩,她覺得新鮮事物還很好奇,所以她就會分不清對還是錯,只能慢慢引導。我覺得教育孩子就是這樣,孩子畢竟見識的事物很少,所以如果一開始就把規矩定死,告訴她這個不能那個不許,她會很迷茫,如果慢慢引導為什麼不可以,久而久之再立規矩她會很容易接受。


M惠2



有人說教育就是給孩子立規矩,我舉雙手贊成,因為沒規矩,不成方圓。

我想,給孩子立規矩,應先解決由誰立的問題。不能今天爸說一套,明天媽媽說一套,最終流於形式,不起任何作用。

接下來我們應該怎樣給孩子立規矩呢?我認為一定要細,要可操作。下面我列出一些,供參考。


◆生活方面

①按時吃飯,不挑食,不剩飯,少吃零食。②穿戴整潔,上學期間穿校服。③自己整理、打掃自己房間,物品擺放整齊。自己的事儘量自己做。④自己上下學,不接送。放學準點回家。⑤注意安全:行人靠右,紅燈停,綠燈行。⑥回家、離家都要給家人打招呼。⑦放假期間幹力所能及的家務。……


◆學習方面

①定切實可行的目標。②回家後按時獨立做作業,做作業前複習當天所學,做作業後預習第二天所學。③收拾整理書本和文具。④每天堅持閱讀。⑤儘量不玩手機,不打遊戲,少看電視。……

◆品行方面

①有禮貌,不說髒話,做文明人。②不說謊話,有錯就改。③答應別人的事應儘量辦到。④不亂翻別人的東西。⑤不欺負弱小。……



我覺得不光給孩子立規矩,還要給父母自己立些規矩,大家共同遵守。①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說髒話。②不當著孩子的面吸菸酗酒,不話謊話。③孩子做作業時不玩手機,不看電視,不打麻將,最好讀書。④一定要一起吃晚飯,飯後有互動交流。⑤尊重孩子,遇事一起商量。⑥節假日,陪孩子運動,或外出旅遊。……



最後,立了規矩,要遵照執行,一旦違反,必須適當懲罰。久而久之,才能真正成為規矩。


此心安處是吾鄉


規矩,體現在日常行為表現上。如良好的行為習慣、建立科學作息時間。

禮儀禮貌方面,我們生活在社會中,每個人都不是孤島,與人溝通交流與交往十分重要。孩子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良好的語言能力、禮貌待人都是重要交往因素。

父母要做好榜樣。作為父母,在給孩子強調規則重要的同時,也要提醒自己遵守規則。只有自己做到位,才會給孩子起到榜樣作用。

家長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家長如果總是一時情急,言語衝動,又怎能要求孩子自身情緒管理到位呢?

原則問題不可變通。告訴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夠去做。比如說謊,偷東西,逃課,一旦越界,必須要孩子承擔後果。

規矩要簡單易懂。孩子理解力沒有那麼深刻。給孩子立規矩要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讓孩子易於接收、更容易聽懂。

給孩子立規矩應該是明確的、可行的。不要給孩子定模糊兩可的規則。

就事論事,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如果我們常對孩子說“你真是個笨蛋”“你真麻煩”,這樣會讓孩子喪失信心,給孩子的都是負能量。

不要以成年人的行為準則來規範約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氣行為斥責為犯錯誤。要多從孩子角度出發,多理解,多關愛。

規矩對孩子的成長,不但起著約束作用,更會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原點的存在


規矩很多,而對於“必要的規矩”的理解可能因人而異。我認為幼兒必要的規矩有:見人問好、“請” “謝謝” “對不起”“沒關係”的正確使用、過街走人行道、遵守交通信號燈、在別人家做客不能大聲喧譁、不能拿搶別人的東西等。這些也是我兒子遵守的規則。守必要的規矩,可以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何讓幼兒守規矩,我總結了這幾點:

1.父母做好榜樣的作用。孩子小,你給他直接說要守什麼規矩,他根本聽不懂。但他會模仿,直觀的模仿父母的行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想要孩子守規矩,父母也得守規矩。比如我帶著孩子過街,只要有斑馬線一定走斑馬線,現在我兒子過街習慣性找斑馬線,走斑馬線,如果我沒有走斑馬線,他就會批評我。

2.從小抓起,潛移默化的引導孩子。對於必要的規矩,如見人問好。我們在孩子會做動、會說話時就可以引導孩子說“阿姨(叔叔)好!”“阿姨(叔叔)再見!” 在孩子的無意識中給他形成一個概念:見人本就該問好。



3.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我們說的規則意識,也就是對規矩的認識。瞭解規則是什麼,為什麼遵守規則,應該怎樣做。


4.持之以恆。要讓孩子自覺的遵守規矩,只靠一朝一夕是不可能的。父母要堅定,朝令夕改,對立規矩沒得任何用。

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幫助他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要等孩子進入社會後,被社會教育。真到那樣才是對孩子的殘忍。

親愛的,你好!我是每文木木,很高興通過文字結識你。回答問題也是很辛苦的哦!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