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曾經不可一世的霸主,居然淪落到要靠重啟低端製造業來維持生計了,這是怎麼了?

山佳2006



我們需要首先聲明一點,我們真的不喜歡題主用這樣調侃的口吻來看待這一現象,而且,這應該不是一現象,應該是美國戰略佈局的調整。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和驚醒!

美國的這一戰略轉向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我們此時才能夠看清楚特朗普的非凡卓越的領導力,以及他的戰略眼光。

我們先來看看美國原來的戰略佈局,那就是美元霸權的世界經濟格局。美國認為,她的高科技可以而且完全能夠來養活他們國家的3億多人口,而且,他們還有一個武器那就是美元,他們可以通過膨脹或者緊縮,來收割世界上的韭菜,讓自己富有,且能夠養活他們的人民。但是,現實的世界給了他們一個耳光。貿易逆差連年居高不下,財政赤字持續攀升。這就是他們美國的現狀。

是持續走原來的路子,還是要轉換髮展方式?這是美國人需要考慮和回答的尖銳問題。

我們還需要看一個世界化的一個大環境,那就是世界已經不是霸權者的世界,世界會向多極化發展,那麼,美元霸權也有可能毀於一旦。美國再想收割世界的韭菜就會難上加難。另覓尋發展出路就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我們再來看看我們的發展模式,以市場換技術,這讓我們國家得到根本飛速的發展。這也是我們的戰略。

那麼,美國的貿易逆差具體表現在日常生活用品,他如果能夠出賣高科技產品,那麼,美國還可能有貿易逆差嘛?

而,美國現在把什麼低端產業拉回國內生產,那麼,他們還需要從我們國家進口產品嘛?我們的發展是否也會遇到極大的挑戰呢?因為,到現在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還是那三架馬車:出口,投資,對內消費。如果,美國不進口我們的產品,那麼出口這一架馬車就有矬蹆的可能。

我們再想想,如果美國能夠在所謂的低端製造業上,滿足他們國內的需求,那麼,他們還需要進口嘛?

還有一點 ,那就是,高科技的發展和人口就業本身就存在悖論,即科技越發展就業人口壓力就越大。而美國啟動低端製造業也是緩解這一悖論有效途徑。

還有一點,本來就沒有什麼低端製造業和高端製造業之分。套用哲學的一句話,沒有“低”,那麼還會有“高”嘛?

因此,我們也提議,不要分類太多的概念,製造業本來就沒有高低之分,而且市場的需求也是多樣性的,有人在用智能馬桶的時候,一定會有人在破舊的茅房蹲著解決人生最基本的需求。

真的,沒有夕陽的行業,只有夕陽的企業。你如果看到某個行業消失,那也很正常,因為,你把行業看的太狹隘了。你如果把行業看成“衣食住行娛”,那麼還會有行業的消失嘛?

因此,我們寧可把美國的這一動向看作是他的新的戰略佈局,也不要掉以輕心。這也是他悍然發動貿易戰的原始動力所在。他們不懼怕貿易戰,他們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碼字真的很辛苦的,來到這裡看到我們的文章,那就是你我之間的緣分!點贊,轉發和關注一下吧!我們誠摯地謝謝您!


在路上覓尋


目前世界的格局,美國是科技最發達的國家,中國的製造能力冠絕全球。如果美國和中國達成共識,美國的高科技通過中國的製造將產品輸出到全世界,絕對世界無敵,是絕對可以主導全世界,其他國家基本沒有機會來挑戰中美國。

中國雖然可以獲益,但在中美國的體系,中國肯定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比如不能發展高科技、甚至一些關係到國家主權的政治代價,會成為美國的附庸,所以是無法達成這樣的共識的。所以,美國需要製造業,中國需要高科技。但美國需要重振的製造業絕對不是低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是高端製造業。美國的考量是,一、就業。二、美國的最大成本是人工,但其他的成本遠低於中國,尤其是美國的頁岩氣的開採使美國成為能源出口國,工業最重要的石油成本可以大幅拉低成本。還有智能製造的發展,會大幅拉低成本。以美國的科技實力,是絕對會在中國之前實現的,看看美國波士頓機器人公司研發的機器人,已遠遠把中國甩在後面。三,低端製造業已經在培養東南亞越南等國來承接,逐漸可以取代中國。這樣對中國會造成極大的威脅,直接衝擊中國的製造業。中國的製造業是僅有的優勢,高科技是否能有所作為還不好說。中國很多資源經過40年的發展,耗費了很多,還造成了環境資源的汙染。主要的工業生產資料石油,鐵礦石等嚴重依賴進口,土地成本在房地產的大發展下,已無任何優勢。有點優勢的人工成本在低生育率和老齡化的趨勢下岌岌可危。

但一旦中國的高科技迎頭趕上,甚至超越,結合中國的製造能力,將可以和美國一決高下。


一健111


全民就業背景下,特朗普再喊製造業迴歸,就是胡扯!

已經全民就業,低端製造業迴歸美國,美國人不會去應聘,富士康投資美國絕對是誠意滿滿,但是特朗普與郭臺銘兩廂情願並不代表美國工人會去給富士康打工,照此看別的製造業迴歸美國就更困難了。。

如果特朗普真的要發展低端製造業,只能是引入低端移民來從事這部分低薪工作,而這又會衝擊美國整個社會的薪資水平,還有法律問題,根本就行不通。。

核心點在於美國的欠債問題在怎麼花錢這個方向上,一年軍費一萬億,比正常軍費多花5000億,這才是美國傾家蕩產的根源,是軍事賭博害了美國。。

現在特朗普擴軍備戰,連北約內部德國法國都反對,美國自己重金押注軍費就更是敗家胡搞。。

就算特朗普提高美國製造業,咱們說個吹牛的數據,假設美國製造業增加對外貿易增加出口2000億,這是絕對完不成的任務,假設特朗普能完成。。美國財政就此獲得的財政收入和國民所得,最大限度計算1000億,到天花板了。。

可是美國當期財政赤字是8000億,賺一個花八個,這種失血的經濟循環根本就循環不下去。。至於製造業這個藥方無效之後,美國還是必須回到戒賭這條道路上來,軍事訛詐全世界自己先撐不住了。。

最搞笑的是製造業迴歸沒進展,貿易戰卻把美國原有的製造業出口打垮了。。全球都在等著看,看看二十國集團峰會,特朗普會不會面對現實吧。。


砍大山車大圈


美國近幾十年的問題是產業空心化,具體問題就是金融和互聯網兩個產業發展越來越快,越來越好,導致其他產業相比之下不賺錢,而且較為低端的產業都轉移到海外去了,先是轉移到了日本,後來轉移到了東南亞和中國,現在又繼續往外轉移,可能下一步要轉移到印度。哪怕是我們熟悉的美國品牌,比如耐克等等,很多都是中國製造,後來又變成了肯尼亞和越南製造。

這意味著什麼呢?金融和互聯網是能夠小部分人就能影響大部分人的行業,比如說一個軟件只需要幾百個開發和運營人員就能夠上線,然而這個軟件可以供全球幾千萬人使用。這就有利於財富快速積聚,而淘汰掉很多不適用於這份工作的人。尤其是製造業外遷,一旦遷出去,一個工廠,幾千人的工作就會受損失,就會有這麼多人失業。這些人又不可能完全都進入金融或互聯網行業,這就導致美國產生了這樣一種現象,並不是經濟不發展了,實際上美國每年的經濟還有2%到3%的漲幅,而是窮的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這在全世界也是這樣,就說去年1%的人拿走了新增的82%的財富,這就是非常可怕的。

這樣下去,雖然美國還在變富,但是底層人民越來越不滿,社會就會越來越動盪,所以美國還是要極力把比較中低端的產業遷回來,以保證這些人有工作不至於餓死。


海匯觀潮


美國不是沒錢,而是錢不掌控在政府和大多數人手裡,聯合國發佈的最新美國人權報告顯示,10%的美國人掌控了美國38%的財富。美國至今有4000萬人生活在貧困之中,1850萬人極度貧困,500萬人絕對貧困。大學生一畢業就負債累累。

美國每年的財政收入大概8萬億美元(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合計),而福利預算達到財政支出的60%。

美國負債20萬億美國,而且債務節節攀升,沒有停滯的趨勢。你們看美國的債務、財政收入和福利支出這三者的關係就知道,美國要減少債務,就需從調整財政預算入手,而財政預算的中福利支持是個大頭,如何減少福利支出,是美國解決債務問題的重中之中。

美國雖然和其他國家有鉅額的貿易逆差,達到5660億美元,但美國公司在海外囤積的現金是2.5萬億美元。其實所謂的貿易逆差中,很多錢都是美國公司在海外設廠,再把產品返銷美國造成。只不過錢沒有回到美國,因為美國的企業所得稅是35%,如果把這些錢轉回到美國公司總部,那麼馬上要把這筆錢的35%上繳。

總的來講,美國人並不是沒錢,重啟製造業也並不是為了生計,準確的說是讓製造業迴歸。不但可以減少貿易逆差,增加稅收,還可以說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解決就業率,減少福利開支,從而達到降低美國的債務。

美國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資本分配不合理,美國足夠的分配途徑,而通過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來進行分配,無疑是個好辦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調控貧富差距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穩定人心。

特朗普為美國製造業迴歸開了很多綠燈,連環境汙染指標都下調了。很明顯的就是降低汽車排放標準。



一號風手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夕,美國經濟過度依賴金融業、服務業和房地產業等虛擬經濟,同時本土製造業進一步向新興工業化國家外流,GDP佔比不斷下降,“產業空心化”態勢嚴重。最終金融危機到來,萬千家庭資產清空。

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社會各界開始反思過去虛擬經濟過度發展帶來的弊病,並重新認識到

實體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2008 年全球範圍的金融危機中,作為引爆

危機的發源地美國經濟受到了重創,金融和房地產行業首當其衝。

反思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自2009年以來奧巴馬政府圍繞“製造業迴流”戰略推出一系列

製造業支持政策。然而美國製造業在GDP的比重始終在12.0%左右小幅波動,沒有超過危機前2007年12.8%的水平,更遠低於本世紀之初15%左右的較高水平。奧巴馬政府大力推進的美國“製造業迴流”相關政策成效有限,效果未達預期。

就在美歐日製造業GDP佔比不斷下降的同時,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已位居世界第一。

近20 年來全球範圍內製造業佔經濟總量的比重始終保持下滑趨勢,由本世紀初的20%左右下降至現在約15%的佔比水平。

近20 年內全球製造業格局出現了巨大變遷,21世紀初,歐盟、美國、日本三大經濟體在全球製造業中佔據領導地位,三者的合計製造業增加值在全球佔比接近70%。

中國製造業以驚人的速度增長,2012 年製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歐盟躍居世界首位,歐美日三大經濟體制造業佔比逐年下滑至不足全球製造業的50%。2013 年全球製造業增加值比重分佈:中國第一佔23.9%,美國第二佔21.2%,歐盟第三佔21.2%,日本第四僅佔7.6%,其他國家合計佔26.5%。

但中國製造業多是中低端產品且比較分散,美國製造業主要是化學新材料、芯片、半導體等電子產品、航空航天、汽車等高端製造業和食品飲料、石化能源等消費相關的製造業。

因為大量的製造品需要向中國進口,中美貿易每年美國都有大量的貿易逆差。這常常是中美貿易戰的導火索。

當前雖然有部分大企業宣佈將生產工廠投放到美國,但是製造業逐生產成本較低的地方投資是本能,大企業放到整個製造業當中仍不具備說明性。之前奧巴馬的種種努力也說明製造業迴歸美國的政策收效甚微。低端製造業投資仍會向東南亞國家傾斜。


麵包財經


全世界聞名的經濟強國美國現在要靠重啟製造業來維持生計,我覺得這不是什麼丟人敗興的事,相反來說這是人家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正常作為。

很明顯,製造業使用更多的勞動力,能為更多的美國工人創造就業崗位。相應地,假如這些工人有了收入,不是更有錢消費了嗎?如果他們有錢消費,不是重新啟動了美國的消費市場嗎?

當然,事實上不是如此簡單,由於美國是一個科技發達國家,資本家即使重新啟動製造業後,也會“僱傭”更多的機器【人】,而不是藍領工人,事與願違。但是通過重啟製造業增加就業崗位,畢竟是奧巴馬與特朗普兩任美國總統的政治任務,他們的目的即在於此。

通過重啟製造業維持生計,顯然是經過幾百年發展之後,高度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領悟的結果。很明顯,他們比任何人更明白,市場經濟需要市場,巿場需要客戶,客戶需要購買力,購買力需要有人培育。這個真諦也許只有這些國家的政治人物經過多年的社會動盪,掙扎之後才會有所感悟。

我看過一些朋友的文章,多數提到【比較優勢】,【產業升級】等概念,似乎我們比美國更注重這些問題。需要朋友們注意,【比較優勢】,【產業升級】等概念還是我們的經濟學家從美國課堂上學到的。美國對於這些概念玩得比我們更加熟練。當年,他們正是憑著自已的【比較優勢】,將近代工業技術從英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學過來的,並在十九世紀後期全面趕超英,法等國。幾百年來,美國不斷【產業升級】,從低端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升級,又從製造業升級到服務業,金融業,信息業,科技高度發達,同時又向外國轉移自己的低端產業,爬到了資本主義世界金字塔的塔頂。

你想想,無論是科技,經濟,軍事,財富,哪一國能比得上美國?只到現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公司還在美國。無論是玩【比較優勢】,【產業升級】,還是【市場金融】,【信息技術】,哪一國能玩過美國?

就是這樣一個大國,現在重提啟動製造業,你覺得奇怪嗎?原因就在於他將自已的低端製造業轉移國外之後,國內產業空心化了,相應地,數量龐大的美國藍領工人失業了,他們失業之後就沒有了收入,自然不能強勁消費。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什麼?市場與客戶。美國藍領工人雖然不是財富英雄,人均收入也不高,但蔚為壯觀的人數是消費工業品的主力軍。說句難聽話,美國消費市場有相等一部分是他們支撐的。等這批人失業之後,美國的消費市場疲態立現。

後來,雖然美國採取許多補救措施,如發展金融服務業,信息業等,但效果遠不如低端產業來的有效。並且濫用信用,市場槓桿等手段還造成了財政,債務危機。經過多年痛苦反思之後,他們覺得還是應該重啟低端製造業。

雖然,這是美國社會與政府的共識,但並不是美國經濟界的共識。美國是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大本營,自由經營是他們一貫奉行的宗旨。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他們的本能。【比較優勢】與【產業升級】也是美國企業家推動的。向國外轉移低端產業,追求更高的投資利潤也是他們乾的。在他們眼裡,無論在美國,還是在東亞,都一樣只要掙錢就行。他們只在乎他們的財富,他們的公司,當然也關注市場,那是他們的利潤來源。但是對於產業空心化,對於客戶的本身收入如何,他們是不關心的。

這就是資本主義自私的表現。

很顯然,由於資本主義的自私,導致了本國產業空心化,引發了工人失業,收入銳減,消費乏力,直接破壞了市場經濟。以致美國到現在不得不靠重啟低端製造業來增加就業,找回客戶,增加購買力,重啟市場。

我們呢?有人在笑話帝國霸主的衰落,但從不思考帝國霸主為什麼衰落。

等美國已經在反思重啟低端製造業的時候,我們還在【產業升級】的原路上狂奔。現在人們滿腦子的還是【競爭力】,【創新升級】,【減員降薪】等等,與美國企業家原先考慮的問題無二,從不去考慮【培育市場】,【培育客戶】,【增強市場購買力】等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工作,這怎麼能拉動消費市場呢?

現在我國的民營經濟不是也陷入了困境嗎?我們現在也在免強維持自已的生計,理應反思他們的失敗教訓,而不是笑話人家重啟低端製造業!


陽城導航


一、美國曾經不可一世,今天仍然不可一世。

二、科技發達往往導致就業人數減少。

三、要擴大普通人口的就業,就應該發展製造業和服務業。

四、美國通過全球化和國際分工,獲得的直接的主要的收益歸屬於美國資本,而不是普通民眾。

五、製造業是一個國家國力的真實基礎。恢復並發展製造業是防止美國空心化的必然之舉。六、特朗普作為美國總統,要為美國普通民眾謀就業,謀福利,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換你做美國總統,你也會這樣幹。

這些因素說明了一個結論,即中美在科技、製造業、金融、軍事等各方面的激烈競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不可避免的。

好比美國是廠老闆,中國是打工仔,現在老闆說他家裡人多,子女也要吃飯,也要就業,你就回家去吧,咱自己家幾個給自己打工了,用不著你了,你失業了。你跟老闆說,我家裡人口多,都指望著我打工的工資吃飯造屋娶媳婦呢,你可不能開除我,你這也太缺德了。

有用嗎?沒有用!老闆家裡的人也得賺錢吃飯不是?別的老闆也不想招工,其他人都比你還窮,你說你有什麼辦法呢?

唯一的辦法就是,你也做老闆去,提高產品競爭力和經濟實力,打垮別的老闆,翻身做主人。

由於資源、機會和市場的稀缺性或有限性,自人類起源以來,人類就是要競爭的,競爭是人類的天性。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競爭的歷史,一部進化的歷史。競爭失敗的就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競爭成功的,就一直繁衍到了今天。

但是,地球上的這個人類競爭過程不會結束,永遠不會結束,仍然、繼續、不斷地會有一部分人被淘汰,其餘的人繼續繁衍生息,繼續競爭下去,直到人類滅亡,或者人類衝出地球,走向廣闊無垠的宇宙。

因此,面對美國已經開始和尚未實施的貿易戰金融戰乃至軍事競爭等等,我們不要去求美國發慈悲,不要去跟美國做無效的說理,也不要去指責美國,更不必仇恨美國,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並且要做得比美國更好。

如果我們自己不爭氣,競爭不過別人,那能怪誰呢?只能怪自己不爭氣,沒出息,無能,窮死也是活該。

將近兩百年來,我們中國科技落後了,制度落後了,文化落後了,被列強輪流吊打,尤其是上世紀被東鄰日本燒殺搶掠,殺了我們幾千萬。落後就要捱打。這就是血淋淋的教訓。忘記教訓的話,我們還會被吊打,還會被燒殺搶掠。

人類的競爭是殘酷無情的,是不可避免的。競爭不相信眼淚。競爭只相信實力。


中國文化的道與術


因為“美元霸權”的時代過去了,美國得把握一切資源來捍衛自己的地位。所以“重啟中低端製造業”不是目的,是方法之一。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發展低端製造業,

特朗普當時就抨擊了“對發達國家每年籌資1000億美元支援發展中國家的要求”,說這是“通過綠色氣候基金將財富轉移到了其他國家。”

目前美國的發展受到阻礙,為了美國的經濟增速能提升3%-4%,一切形式的能源“我都要”!

一改“我不玩低碳環保,我要玩發展經濟。”

因為美國的中低端以往都是分散出去,久而久之基本上被中國給握在手裡了。這樣就制約了美國的地位。

美國我們都知道,是一個“花明天的錢”的消費型國家,“印刷”美元就可以稱霸武林。在二戰後美國主導建立的國際貿易體系確立的“美元霸權”,也就是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當時美國地位硬,誰也沒辦法,但是盲目地印刷美元,盲目地提前消費,也導致美國成了一個空心殼,不得不向外借債,至今美國欠全世界21萬億美元, 中國還是最大債主。

隨著世界各國逐漸加大對科技的重視,美國雖然依然是科技強國,但其他國家也在紛紛崛起。除此之外,各國還利用自己的優勢,進一步圍攻美國,搶走了一部分美國產品的生意,然後用美元再進口昂貴的石油。這看起來好像不太好,但卻可以在其它經濟生產上把家電上虧損的賺回來。

各國這樣下來,美國的企業開始不知所措了,中低端在別人手裡,優惠實惠都比不上。大家說那美國發展高端就好了呀,但高端的市場怎麼會有中低端的大,而且現在不單美國有高端技術,發展中國家都一個個崛起。

所以這個時候,只能“曲線救國”地在中低端這塊大蛋糕上插上一腳,就算不能發展的多好也能在別人發展的時候充當“攔路虎”(參考華為事件)。


鎂客網


美國淪落到要靠低端的製造業來維持生計,可以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來形容。

美蘇二極爭霸,雖然最後以美國一極獨大勝出,前蘇聯解體落下帷幕而告終。但是,美國在與前蘇聯爭霸的過程中,以及中東石油禁運的打擊下,雖然沒有傷筋動骨,但是也落下了元氣大傷的病根。

八十年代初期,里根成功競選美國總統以後,面對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他推行了保守主義的里根經濟學。

其核心內容就是,"反對福利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政策,主張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允許自由競爭。"

其核心宗旨就是,“當時的里根政府認為,降低稅收會使公司賺錢,消費者手中錢多了,將會有更多的投資與就業機會,因此能解決失業問題與福利問題。

然而,里根經濟學被當時的布什副總統稱為"巫術經濟學"。

里根經濟學這一政策實施後的結果是災難性的,它引發了通貨膨脹與失業,使美國的財政預算不能平衡,國債增加。使1981年和1982年的美國經濟陷入蕭條,產生了鉅額的財政赤字。雖然蕭條使通貨膨脹受到控制,然而失業率卻上升到10%,當時的美國失業人口有1100萬人。

里根經濟學的實行成為20世紀90年代美國戰後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蕭條的主要原因。減稅不但沒有使投資者增加,反而使國債增加。在5年內增加了680億美元。

由於赤字增加,銀行家和投資者擔心美國的利率將猛升,從而導致了股市的暴跌。如1982年的股市下跌,1987年10月發生"黑色星期一"的股市暴跌。里根經濟學雖然擴大了需求,但卻削弱了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使脆弱的美國經濟已經承受不起大的衝擊。到20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美國己經成為主要工業國家中貿易赤字最大的國家。

美國進入90年代末期以後,華爾街投機的氛圍開始日益加重,隨著利率的不斷走低,資產證券化和金融衍生品創新的速度不斷加快,再加上全社會瀰漫著的奢侈消費文化,和對未來繁榮的盲目樂觀,為普通的民眾借貸超前消費提供了可能。特別是通過房地產市場只漲不跌的神話,誘使大量不具備還款能力的消費者紛紛通過按揭手段,借錢湧入了住房市場。

經濟中的某個行業如果處於利潤過高的狀態,根據西方經濟學裡″市場是一隻看不見手的"原理,必然會有很多資本和投機資本湧入這個行業,其結果必然造成這個行業的過剩和其他行業的短缺,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時間過長的話,經濟的不平衡狀態會逐步加劇到這個行業,出現因為嚴重的過剩企業大量破產的局面,最終會造成銀行大量的壞帳,從而波及到其他的行業,而使實體經濟受到嚴重的損害與傷害。從而造成了美國經濟的產業空心化和經濟的虛擬化。

由於衍生品的市場鏈條過長,而甚本面被忽視,也使風險不斷放大。美國次級抵押信貸本來開始於住房的實際需求,但是被層層衍生成不同等級的資金提供者的投資品種。而次級按揭客戶的償付保障與客戶的還款能力相脫節,更多的土地價格基於房價不斷上漲的假設。在房屋市場火爆時,銀行得到了高額利息收入,金融機構開始對房貸衍生品蜂擁而上。一旦房地產市場進入下行週期,則違約開始大量湧現,危機爆發,這就是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的原因!

2008年以後,美國的一批巨無霸企業,如安然,環球電訊,世界通信等等紛紛承認存在財務舞弊,因此美國資本市場出現了一系列的財務醜聞,並因此引發了世界性的金融海嘯。而此次的金融海嘯,不僅對未來的世界經濟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使美國遭受到傷筋動骨式的巨大殺傷。美國以前那種憑藉貨幣霸權,"空手套白狼式的剪羊毛"遊戲已經很難持續下去,因此說,08年的金融危機,使美國的霸權受到空前的危機與打擊。

然而,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其實之前的美國政府和學術界對於房地產存在泡沫以及泡沫的危害早有共識,為何又任其地產泡沫膨脹和破滅,併產生了這個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

主要觀點如下:

一:以美元為中心的利益格局下的必然選擇。

美元做為世界的基軸貨幣,使得美國獲取了向全球收取鑄幣稅權利。因此帶著的巨大利益誘惑,使得美國長期實施赤字戰略,並以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二:是泡沫自我膨脹下調控難度大。

一般認為在泡沫膨脹時期,市場預期高度一致,從而導致預期的自我實現,從而導致泡沫自我膨脹。泡沫自我膨脹的另一個原因,是與相關經濟體的利益有關。因為只要維持泡沫膨脹,每一個市場參與者,不論是開發商,購房者,還是金融中介,似乎都能得到短期利益。因此整個社會都願意維持泡沫,而調控想法不足。這也是美國早在2003年時就有學者提出要控制房地產泡沫而得不到重視的主要原因。

三:對房地產泡沫的認識不足。美國在經歷90年代的網絡科技破滅和911事件的打擊後,採取連續降息的政策,迅速的走出經濟衰退陰影。然而網絡科技泡沫和房地產泡沫則不同,雖然房地產經濟僅佔美國GDP的13%,但是房地產做為重要的資產,其漲跌具有巨大的財富效應,會對國民的收入和消費產生重大的影響,從而嚴重的影響到了美國的實體經濟。



特朗普競選成功,入主白宮以後,美國的相對實力已經開始下降,並且積弊很深的結構性矛盾,使美國猶如一個重症纏身的病人,已經開始從輝煌的巔峰開始滑落。並且繼續領導世界的能力,己經表現的越來越力不從心,簡直就是一副有心無力的形象。因此上臺後的特朗普開始拼命的給美國卸載與減輕負擔,並希望美國能輕裝上陣,重新站在美國第一的起跑線上。

然而,"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因為美國的政體決定了美國最終走向沒落的命運!

現在美國兩黨的競選制,已經越來越淪落為相互攻訐式的黨爭,與無止境的嚴重內鬥。此種模式已經開始撕裂傳統的政治模式,並且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對立情緒。因此決定了每一個總統候選人的競選綱領都不敢得罪美國的選民,所以也就不能從根本上革除美國的結構性積弊,只能是用不能讓美國選民感覺到陣痛與巨痛的方式,採用治標不冶本的手段,維持著表面上的虛假繁榮,這也是美國經濟與金融危機發生越來越頻繁的主要原因!,

特朗普上任以後,由於美國的經濟缺少新的增長點,通過美元霸權剪羊毛的套路己經越來越不靈驗,通過赤字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的這條路已經開始行不通,因此,可供特朗普打出的牌己經不多。

所以,他只能從保護美國傳統的製造業上下手,並企圖通過貿易戰的方式,來拯救己經淪落為夕陽,黃昏產業的傳統制造業。希望重新恢復美國經濟"造血功能"的同時,使美國的經濟又一次能夠得到騰飛,以此來實現所謂的美國重新振興戰略,並企圖以此來挽救美國越來越衰弱,頹廢的現實。這也是現在急功近利的特朗普,"六親不認",對自己的傳統盟友都要痛下殺手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