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清朝最可惜的皇后,出身頂級名門卻早早去世,死後安葬了三次

清朝最可惜的皇后,出身頂級名門卻早早去世,死後安葬了三次

嘉慶十三年,嘉慶嫡長子綿寧的嫡福晉鈕祜祿氏突然離開了人世,享年才27歲。這麼美好的年齡,不禁讓人感懷,也不禁讓人可惜。當時還不覺得,後來嘉慶登上皇位之後,才更讓人感到惋惜,鈕祜祿氏將一個好端端的皇后位置拱手讓人了。

在清朝的後宮女子,出身是最為重要的,而鈕祜祿氏的出身則是名門中的名門,無可挑剔。她出自鈕弘毅公家,這個家族就是鑲黃旗滿洲鈕祜祿氏額亦都的子孫。額亦都是清初的五大臣之一,功勳顯赫,雖然弘毅公爵被降為一等子爵承襲,但總歸是豪門。

清朝最可惜的皇后,出身頂級名門卻早早去世,死後安葬了三次

更為重要的是,鈕弘毅公家有十六房,一等子爵是這十六房中任意人都可以繼承。但是額亦都之子圖爾格所封的果毅公爵位,卻一直在遏必隆這一支中繼承。遏必隆這一支就是第十六房,也就是整個鈕弘毅公家中最為重要,最為顯赫的一房。

所以,在滿清旗人之中,鈕弘毅公家是頂級豪門,而這第十六房又是豪門中的豪門,綿寧的嫡福晉鈕祜祿氏就是出自這第十六房,可見身份之高貴,家世之顯赫。

鈕祜祿氏的父親布彥達責的地位也不低,官至戶部尚書,所以她於嘉慶元年通過選秀後,指婚給綿寧時,立即就當上了嫡福晉。這個身份在所有的女子中,都應該服氣,無人能夠與她相爭。

清朝最可惜的皇后,出身頂級名門卻早早去世,死後安葬了三次

然而,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鈕祜祿氏在家世背景上,將所有好處都佔盡了,長得也非常端莊,與綿寧的關係也非常融洽,卻有兩個非常要命的問題。

一是她沒有子嗣,鈕祜祿氏嫁給綿寧時,正是兩個人青春年少的時候,綿寧身為皇子,婚事都由父母做主,也沒有機會接觸太多的女人。然而,即便是這樣,鈕祜祿氏也沒有為他生下一兒半女。從後來綿寧的生育狀況來看,雖然子嗣並不算繁茂但好歹還是有生育能力的,所以大半的原因還是鈕祜祿氏本身。

二是鈕祜祿氏壽命太短了,她在十六歲的時候嫁給了綿寧,本來過著衣食無憂,地位尊崇的生活。可是還遠遠沒有來得及等到綿寧繼位,只有27歲的她就早早離開了人世。這位嫡福晉,沒有當上一天真正意義上的皇后。

清朝最可惜的皇后,出身頂級名門卻早早去世,死後安葬了三次

倒是綿寧還是和疼愛和懷念他,並不擅長舞文弄墨的道光皇帝,也學著祖父乾隆,寫了兩首悼亡詩,紀念這位結髮妻子,其中有一首是:

送歸西麓久含辛,伉儷暌違十五春。痛把椒漿和淚灑,迭遷世事倍傷神。誰雲偕老又齊眉,廿八春光一旦衰。已卜寶華百歲室,中宮追諡否能知。

這首詩水平一般,就是在綿寧登基後,追封鈕祜祿氏為孝穆成皇后寫的。除此之外,孝穆成皇后死後竟然葬了三次。

清朝最可惜的皇后,出身頂級名門卻早早去世,死後安葬了三次

第一次是去世後,在嘉慶十六年時葬入王佐村園寢,這是根據清廷規矩先行安葬。第二次是在道光登基後,在道光七年,將自己的妻子遷入了更為雄偉而龐大的寶華峪陵寢。本來是道光為了紀念妻子而做的一件好事,沒想到剛剛遷葬沒多久,他就夢見鈕祜祿氏被水淹。

道光立即派人去察看寶華峪陵寢,不可思議的是寶華峪陵寢果然被積水浸泡。沒有辦法,當時找不到合適的陵寢,清廷只能一邊將皇后的梓棺取出,安置在寶華峪正殿中,一邊抓緊修建新陵墓。

清朝最可惜的皇后,出身頂級名門卻早早去世,死後安葬了三次

直到道光十五年,清西陵之慕陵的龍泉峪陵墓修建完畢,這位死去多年的皇后才被重新安葬,她也長眠於此。這位皇后,在史書上留下的痕跡並不多,但卻被道光記掛,作為後宮女子也算難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