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南寧園博園武漢園:“有聲有色”再現“高山流水”

南寧園博園武漢園:“有聲有色”再現“高山流水”

南寧園博園武漢園:“有聲有色”再現“高山流水”

武漢園入口景觀

南宁园博园武汉园:“有声有色”再现“高山流水”

竹牆

南宁园博园武汉园:“有声有色”再现“高山流水”

編鐘

南宁园博园武汉园:“有声有色”再现“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景觀

南宁园博园武汉园:“有声有色”再现“高山流水”

雲霧繚繞宛若仙境

南宁园博园武汉园:“有声有色”再现“高山流水”

五音灘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這源自先秦的琴師伯牙與樵夫鍾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相傳故事發生地就在武漢蔡甸區。

位於南寧園博園中華城市展園南片區的武漢園,選址在一片石頭山上,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為主題,通過在山坡上挖石造景、引水成溪、植樹造林的造園手法,講述獨具武漢特色的知音文化。

走近武漢園的主入口,即可聽到悠揚的古琴聲,同時,雪白的牆上鐫刻著的“武漢園琴聲何來”幾個字道出遊人心聲。進入展園,便是一面浮雕牆,上面刻畫的是伯牙撫琴演奏,仙鶴在雲霧繚繞中起舞的場景,告示著琴聲來自遙遠的古代。

走過浮雕牆,行走在步道上,伴隨著琴聲,還可以聽到隱隱作響的“嘩嘩”流水聲。步道的一旁是由竹筒砌成的竹牆,竹牆連接的圍牆有竹林籠罩,牆頭上有古典的裝飾圖紋。武漢園項目負責人章磊介紹,圖紋是從楚國時代特有的器具上的花紋抽離而來。武漢所在的湖北省,在古代就是荊楚大地。迴廊牆上中空的地方,懸掛著楚人偏愛的編鐘,輕敲鐘體便可聽到洪亮清脆的銅鐘之聲。

峰迴路轉,“嘩嘩”流水聲越來越大,走道拐彎,“高山流水”景觀和盤托出。在茂林修竹的掩映下,坡上的流水順著石頭鋪設的溪道逐級奔流而下,形成一掛掛小瀑布。溪水流到山腳,最終彙集到種植有蓮花的小湖裡。

就在琴聲、水聲縈繞之際,園林中四處有霧氣升騰,亭臺樓榭都隱沒在霧氣中,頓時宛若仙境。在湖岸上,有幾塊石板,其中五塊分別刻著宮、商、角、徵、羽字樣,這便是“五音灘”。章磊介紹,當站在刻字的石板上時,不同的石板會發出不同的音律,同時石板邊上的彩燈也會亮起。

章磊介紹,“有聲有色”的武漢園,既體現了“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展現了楚文化“樂山樂水”的自然情懷,同時也反映了楚人尚樂好舞,希望與廣西人民乃至全國人民進行園林藝術交流,盼遇知音的心願。目前,武漢園已經完工,靜待遊人共賞楚聲琴韻。

南宁园博园武汉园:“有声有色”再现“高山流水”南宁园博园武汉园:“有声有色”再现“高山流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