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秦始皇滅六國,唯獨放過了這個國家

歷史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勢微,諸侯林立,國與國之間紛爭不斷,一直到秦始皇通滅六國,中國的歷史才進入大一統時代。這是歷史課本中所講的歷史,但是很多人卻沒發現,秦始皇統一中國時,還有一個諸侯國並沒有被其滅掉,這個國家就是衛國。

秦始皇滅六國,唯獨放過了這個國家

秦始皇在公元前230至公元221年的時間裡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等六個國家。滅掉韓國後,秦國在韓地設置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今河南禹州)。 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賁率軍在攻滅燕趙殘餘勢力,俘代王嘉。滅魏後,秦在魏國地區設立碭郡。滅楚後,秦在楚地設九江郡。且與前222年攻陷越國都城的會稽,俘虜分散於江南的越國王族後裔。秦在越地設會稽郡。前222年,秦將王賁進軍遼東,殲滅燕軍,俘虜燕王,燕國滅亡。齊國滅亡,秦在齊地設置齊郡和琅琊郡。

秦始皇滅六國,唯獨放過了這個國家

秦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一一將諸侯國滅掉,無論是曾擔當過春秋霸主,還是戰國霸主的國家,無一不在秦軍面前敗亡,成其治下的郡縣。這其中,唯獨沒被滅的國家就是衛國,而且終秦始皇一生也沒有絕衛國之祀。

在《史記·衛康叔世家》中記載:元君十四年,秦拔魏東地,秦初置東郡,更徙衛野王縣,而並濮陽為東郡。二十五年,元君卒,子君角立。國學君角九年,秦並天下,立為始皇帝。二十一年,二世廢君角為庶人,衛絕祀。

秦始皇滅六國,唯獨放過了這個國家

從中可以看出,秦滅六國的時候,只是將衛國從河南東北部遷到了西北部的野王縣,國君並沒被廢黜,也沒有將其併入秦朝的疆域,直到秦二世的時候才將衛國國君廢為庶人,將衛國併入疆域。為什麼在秦始皇的統一大業中能夠容忍如此小國苟且於自己的臥榻之側?原因或許出在商鞅和呂不韋的身上。

商鞅和呂不韋對秦朝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但二人皆是衛國人。商鞅原叫衛鞅,衛國人。自孝公發求賢令後衛鞅入秦,用畢生精力為秦國鐵血變法。後被秦孝公封為商君,史稱商君。也就是說沒有衛鞅就沒有強秦,秦始皇也就不一定會一統天下。

秦始皇滅六國,唯獨放過了這個國家

呂不韋也是衛國人,是著名的大商人,扶植秦國質子異人進入秦國政治核心,異人繼位,為秦莊襄王。莊襄王去世後,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權傾天下。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併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

或許衛國能夠在統一的大勢下能夠獨存是因為秦人感念衛人商鞅和呂不韋對其的貢獻,或許還有別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