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為中國海軍而死的美國青年,“我的心屬於中國,屬於北洋水師”

(“我跨越大半個地球來到貴國,就是想為大清服務。”

“那你準備做什麼工作?”

“我希望指揮新購的魚雷艇加入長江的防衛艦隊。”

這是李鴻章面試美國人馬吉芬的一段對話。)

李鴻章嫌他太年輕

馬吉芬何許人也? 他是一個為中國海軍而生,為中國海軍而死的美國青年,死時年僅37 歲。

為中國海軍而死的美國青年,“我的心屬於中國,屬於北洋水師”

1860 年12 月13 日,馬吉芬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個背景顯赫的軍人世家,祖父參加過獨立戰爭,父親參加過南北戰爭。馬吉芬也跟隨父輩從軍,17 歲就考上了印第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

1884 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法案,規定每年只有12 名畢業生可以到海軍服役。同年畢業的馬吉芬沒能考進前12 名,只能拿著1000 美元的安置費回家當替補。

這一年,中法戰爭爆發。馬吉芬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為了迎戰法國,李鴻章在福州開辦了水師。不想放棄從軍夢的馬吉芬十分興奮,將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中國。

1885 年4 月,馬吉芬搭乘“力士”號海輪航行了4 個月抵達天津城外港口。可是一上岸,他聽到的第一個消息就是:戰爭結束了。

馬吉芬很是失望,但他仍然想在中國海軍謀求一職。於是他通過美國副領事之手,把精心撰寫的求職信遞給了李鴻章。

為中國海軍而死的美國青年,“我的心屬於中國,屬於北洋水師”

隨後,李鴻章給了他一個面試的機會。面試比較順利,不過,就在馬吉芬以為“馬到功成”之際,李鴻章突然關心起他的年齡,馬吉芬回25 歲。李鴻章一下子板起了臉,說男子“三十而立”,馬吉芬無法承擔重任。

在馬吉芬的再三懇求下,李鴻章才同意如果他能通過軍械局水師學堂的多學科評估考試,就讓他到中國海軍服役。

兩天之後,天津水師學堂專門為馬吉芬進行了一場“公務員考試”。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學習了7 年的馬吉芬雖然只答對了所有卷子的60%,但這樣的結果已讓中國考官十分滿意,李鴻章同意讓馬吉芬擔任天津軍械局教官。

在天津軍械局任教的日子裡,馬吉芬培養出後來參加中日甲午海戰的很多中國軍官,卻只得到130兩白銀( 按照當時匯率為1800 美元) 的年薪。不過,他雖坐擁職位之便,卻從不曾在購買軍火時貪過回扣。正是這樣,李鴻章開始賦予馬吉芬重任:委任他帶領中國官兵團前往英國驗收訂製軍艦,接受他關於在威海創辦一所新型水師學堂的建議,並委以他威海水師學堂總教習的重職。

含冤替罪 偷渡回國

就這樣,馬吉芬在中國一待就是10 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馬吉芬被任命為北洋艦隊“鎮遠”號戰列艦的幫帶(相當於副艦長,艦長是林泰曾), 參加了“黃海中日海戰”。

為中國海軍而死的美國青年,“我的心屬於中國,屬於北洋水師”

馬吉芬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一天,1894年9月17日,他由一名教習變成出征的戰士——

“鎮遠”艦遭到3艘日本戰艦合圍。一時間,中日雙方的戰艦比例很快由12比12變成8比12。與此同時,丁汝昌所指揮的戰艦在日艦合圍夾攻之下變得千瘡百孔。於是,馬吉芬命“鎮遠”號逼近日本艦隊以分散日軍火力。日軍旗艦“吉野”號被吸引後向“鎮遠”艦開來,馬吉芬命4門克虜伯主炮全線開火,“吉野”因此喪失戰鬥力,帶領兩艘日艦撤退。

然而,回頭間,身負重傷、雙目幾近失明的馬吉芬見證了那個震撼人心的場面:彈盡後的鄧世昌率“致遠”號與正在逃離的日艦“吉野”號同歸於盡……隨後,他在昏迷中被抬進船艙,留下一張頭裹棉紗、滿身是血的照片。

1895年2月17日,日軍攻破了威海衛,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還在思索中國為何迅速潰敗的馬吉芬,聽到一個消息,中國朝廷把戰爭的失利算到他這位洋顧問頭上。作為軍人的馬吉芬,知道這樣的結局意味著什麼,於是他藏身於一艘美國貨輪,偷渡回國。

為海軍正名,卻成笑談

回國後,身負重傷的馬吉芬被送進了醫院,人們知道他曾為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帝國而戰,稱他為“馬吉芬少校”。

中日甲午戰爭是亞洲第一次現代化軍艦之間的海戰,西方國家關注的只是中日雙方的艦艇對於戰爭結局有什麼樣的影響。中國海軍戰敗後,西方各國輿論都認定日本海軍訓練有素、英勇善戰,而中國海軍則是統帥指揮不力,軍人素質低下。

為中國海軍而死的美國青年,“我的心屬於中國,屬於北洋水師”

馬吉芬為了給與自己並肩作戰的中國軍人“正名”,四處演講,他要讓世界知道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中國海軍到底敗在哪裡。

馬吉芬在他的著作《鴨綠江外的海戰》中有一段話:“中國海軍,不是你們所說的那樣貪生怕死、昏庸無能。我們的同胞,總是在侮辱中國海軍。可是,逃跑的僅是1艘輕型巡洋艦,1艘炮艦,絕大多數中國海軍,都在奮力與日本艦隊拼殺。雖然,我們處於技術上的劣勢,但不要再侮辱我們,我們和那些陣亡將士,應該得到美利堅同胞的尊重。”

由於在戰爭中,馬吉芬的大腦受了重傷,他的同胞認為他精神有些問題,因而他的努力被認為是瘋狂之舉,他所說的話也被當成笑談。因為人們只看戰爭的結果——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

馬吉芬對於中日甲午海戰的講述,一開始還是新聞,後來被當作瘋人瘋語。這也因為馬吉芬本人在醫院中表現出了一些瘋狂跡象:他煩躁不安,還揚言要殺人。他的病歷中寫著:“右眼視神經損傷,耳鼓膜損傷,肋部、臀部仍有殘留彈片。”

馬吉芬想不通他所敬重的丁提督為何會有這樣的遭遇:丁汝昌在死前早已被革了官職,朝廷讓他繼續指揮作戰,只因無人能接替他。而丁汝昌死後,光緒帝還下了“籍沒家產、不許下葬”的聖旨。馬吉芬回憶起丁提督時寫到:“在夜半孤燈之下,左思右想,飲鴆而逝。老英雄當時的感情究竟如何?”

為中國海軍而死的美國青年,“我的心屬於中國,屬於北洋水師”

1895年2月11日,彈盡糧絕的丁汝昌拒絕了日方伊東祐亨和瑞乃爾的逼降,服毒自盡,為國捐軀。

兩年後的同一天,馬吉芬在曼哈頓一家醫院開槍自殺。人們看見他的病床上留下了一張紙條:“我的心屬於中國,屬於北洋水師。”

按照馬吉芬的遺囑,他下葬之時,遺體著“北洋水師”軍服,棺木覆蓋的是他從中國帶回的、曾在“鎮遠”艦上懸掛過的中國海軍軍旗——黃龍旗。

馬吉芬的墓碑,背面雕刻有中美兩國國旗,正面寫著:“謹立此碑紀念一位深愛著自己的祖國,卻把人生獻給另一面國旗的勇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