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2019深圳中考,如何贏在起跑線?關鍵就看這個新學期了

2019深圳中考,如何贏在起跑線?關鍵就看這個新學期了

距離2019年深圳中考還有291天,接下來的一學年裡,同學們除了要好好學習提升自己各項能力,還需要提前確定下自己的目標學校,有目標之後才會更有學習的動力,同時,相關中考政策的瞭解也必不可少的。

今天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下備戰2019深圳中考你必須要了解的那些事之深圳中考升學途徑。

首先,我們要了解下參加2018年深圳中考的規模:2018年深圳市中考報名人數7.21萬人(比去年增加4000多人)。

2019深圳中考,如何贏在起跑線?關鍵就看這個新學期了

之前官方公佈:2018年我市普高(含公民辦)招生計劃47903人,其中公辦普高招生計劃 34379人(比2017年增加1355人),公辦普高學位增量為近年最多。

廣東省教育廳在年初公佈了2018年深圳初中應屆畢業生為83485人,按中考人數7.2萬來算,深圳公辦普高率約47%,普高率約66%,而實際比例會比計算的低!

同時,2018 年初二生地會考考生 9.5 萬人,大家可以估算出參加2019年深圳中考的人數了,不出意外,2019年深圳中考人數會創新高,對於這些大體的中考形式家長朋友們還是要了解的。

近期,深圳招考辦發佈了《2018年高中階段學校錄取名單》,這裡是深圳十區的錄取人數。

2019深圳中考,如何贏在起跑線?關鍵就看這個新學期了

具體數據可以反映出相關對應情況,看到這些具體數據,現初三的同學們可真的要好好努力了,家長朋友們做到心裡有數就行。

好了,我們現在步入正題,在深圳,初中升入高中是要參加全市的統一考試(即我們說的中考),按照分數線統一錄取和入學。那麼,除了中考以外,還有哪些渠道和錄取方式呢?

深圳中考目前主要有五種升學途徑:普通生(正取生)、指標生、特長生、自主招生、直升生。

這裡需要小小科普下每年都要說的:A、C、D類考生

目前,深圳中考學生按戶籍類型分為A、C、D三類

A類:指具有深圳戶籍戶口考生;

C類:雖持有我市居住證(暫住證)但享受市政府政策照顧人員的子女;

具體為其父(或其母)的下列材料之一:

1、《深圳市人才居住證》;

2、《深圳市海外留學人才居住證》或市引進智力辦公室出具的《出國留學人員資格證明》(2001年以前為《留學人員來深工作證明書》;

3、《深圳市高層專業人才證書》;

4、《廣東省居住證》;

5、駐深解放軍、武警、警備區各部隊或駐港部隊(不含部隊下屬企業)二次聽軍(警)官證;

6、具有我市戶籍戶口,並持有《廣東省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證》(或原《廣東省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證》),對於持外省發放的副高級以 專業技術資格證的,還需要能交驗深圳市人事局出具的職稱審核證明;

7、具有我市戶籍戶口,並持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文憑驗證室出具的證明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文憑驗證證明》。

D類:指除A、C類考生外,符合參加統一劃線錄取條件的考生

接下來是升學途徑。


普通生

普通生也可以理解為正取生,即滿足深圳中考報名條件,憑中考成績達到錄取分數線錄取。

這裡要注意一個問題,生地成績

比較好的高中對生地分數都有要求,如果分數超過分數線,生地成績不起作用;但如果分數壓線,生地成績作為同分比較的首要條件之一,這也影響著你是否能被這所學校錄取。


直升生

直升生,不用憑中考成績,提前被自己高中部的學校錄取。

深圳市今年仍實行省一級公辦普通中學

推薦優秀初中畢業生直升到本校高中就讀的辦法。

直升生推薦條件為:全面發展、品學兼優,綜合表現評價等級為A,具有我市戶籍戶口或是享受市政府優惠政策人員子女。

直升生比例為:以本校應屆初中畢業生為基數,原則上不超過學生總數的 10%。

2018 年具有招收直升生資格的學校嚴格控制在 2012 年確定的學校範圍,不再增加。已被確定為直升生的考生不再填報中考志願,也不再參加其他學校的錄取,但仍要參加中考。

高中學校為了留下初中學校優秀的生源,與學習成績優異並且有意向進入本校高中的初中生簽約,直升入本校高中。凡被推薦為直升生的學生,必須參加中考,被批准為直升生的考生不再填報中考志願和參加其他學校的錄取。中考成績不影響直升錄取。

考慮到公平性,各學校基本上還是採取了考試的方式,不同的學校在推薦時,會用不同的參考方法。

目前深圳有兩種主流方法。第一種是舉行公開的選拔考試,以這一次選拔考試的名次作為推薦標準;第二種是將多次考試成績綜合考慮,擇優推薦。


特長生

特色團隊(特長生),體育、藝術特色團隊是為適應和滿足體育、藝術方面有特長學生成長髮展需求,服務我市體育、藝術特色團隊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具有體育、藝術特色團隊報名資格的考生,可根據相關學校的特色團隊招生計劃,先進行現場報名,再上網在“提前批”填報特色團隊志願,參加全市統一中考,並參加特色團隊專項考核(2018 年考核時間是6月30日)。

已通過特色團隊報名資格審核的考生方可填報特色團隊志願,且限報通過審核的招生學校及專業細項。

體育藝術特色團隊在“提前批”錄取。被錄取為體育、藝術特色團隊的考生,其之前在網上填報的其他學校志願將自動作廢,不再參加其他志願學校的錄取。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包括:公辦普高自主招生中職學校自主招生民辦學校自主招生

1.公辦普高自主招生:經市教育局批准,允許部分公辦普高開展自主招生改革試點,探索創新人才選拔和培養方式。2018年自主招生安排在中考後進行,面試時間統一安排在7月1日,考生只能參加一所學校自主招生面試。

2.中職學校自主招生:根據國家、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關於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有關精神,結合我市教育改革和高中招生工作實際,2018 年繼續開展中職學校自主招生改革試點(經市教育局批准的試點學校名單詳見深圳教育網和深圳招考網)。

中職學校自主招生名額原則上不超過本校當年招生計劃的 30%。自主招生對象為具有所就讀學校學籍的我市初三畢業班學生(含不符合我市當年中考報名條件的學生)。

每位考生限報一所自主招生學校。中職學校自主招生在中考前進行,被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全市統一中考。

3.民辦普高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對象為已參加 2018 年我市中考的考生。按照市教育局文件規定,中考報名材料審核未通過的我市應屆初三畢業生不能參加中招劃線錄取,但可報名參加民辦普高自主招生

已確定作為自主招生錄取的考生,學校將於錄取學生簽訂協議書,經審核同意並公示無異議的,不能再填報中考志願,也不再參加其它學校的錄取。被公辦普通高中錄取的考生仍然要參加中考,但中考成績不作為錄取依據;中職學校自主招生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中考。


指標生

指標生,是指高中學校給予初中學校的招生指標,即該學校內要完成一定量學生的招生任務。其目的是促進教育平等化,使各處的學生都有機會上好的高中。

指標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定向降分錄取,是指部分優質普通高中拿出部分招生計劃分配到一定範圍的學校招生,指標生名額將統一公示。

指標生是憑中考成績和指標生降分錄取,指標生錄取控制線控制在本校統招生分數線下15分以內(也就是說最高降15分錄取)。

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按照廣東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規範義務教育辦學行為推進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粵教基〔2010〕15 號)要求,2018 年深圳市將繼續開展優質普通高中部分招生名額(簡稱指標生)直接分配到初中(含民辦)學校改革。

不管是深戶還是非深戶,都可以報考指標生,但必須與高中學校的招生範圍一致。面向AC類考生招生的計劃,D類考生不能報考;面向D類考生招生的計劃,AC類考生不能報考;面向ACD類考生招生的計劃,其相應的指標生名額ACD類考生均可報考。


如何報考指標生呢?

指標生和填中考志願是一起進行的,在網上填報中考志願時, 符合指標生報考條件的考生,可在第一批次的8個志願中,選擇其中1個有指標生招生計劃的學校作為指標誌願,在該志願“指標生”選項前方框內打“√”即可,限報一個!

指標生報考是有條件的,因為如果不對考生的學籍和就讀情況加以限制,就可能出現投機性非正常轉學現象,或者學籍與考生就讀學校分離的“掛讀”現象。為了杜絕這些現象,規範義務教育辦學行為,維護招生的公平公正,《指標生分配方案》對報考指標生的考生學籍和就讀情況作了明確規定:

第一,從 2014 年起,報考指標生須從初一年級第一學期起一直在報名所在初中學校就讀,且取得該校三年學籍。

第二,從市外轉入我市初中學校的學生報考指標生,須從初三年級第一學期起已在報名所在初中學校就讀,並取得該校學籍(從市外轉入我市初中學校就讀後再在市內轉學的學生,不再享有指標生報名資格)。

第三,往屆生和在市外初中學校畢業的深圳戶籍考生不參加指標生名額分配。

體育、藝術術科特色班自主招生

體育、藝術術科特色班是為促進我市高中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大力扶持體育、藝術方面辦學條件優良的高中學校提高質量和水平,實施統籌布點和跟蹤培養,提升我市術科高考質量,為高校培養輸送優秀的體藝專業人才。

2018 年我市批准深圳大學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等 12 所學校術科特色班自主招生。6 月1-15 日進行報名(考生須在規定時間內到所申報的學校報名),7 月 1 日進行考核測試。每位考生只能參加一所學校的自主招生考試,必須參加中考。被錄取的考生所填報中考志願作廢,不再參加其他志願學校的錄取。

如何備戰中考,初三新生開學準備

複習迎考的緊張氛圍,不如先靜心觀察,看看初三的學習生活與初一、初二有何不同。同時,不妨仔細思考,看看有什麼新發現吧。

第一步:觀察

各門課程的難度高了

與初一、初二的課程相比,初三的課程內容不論從量上還是難度上都上了一個臺階。語文學科有了更多的課外內容;數學講求靈活並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英語無論是詞彙量還是閱讀量都有了明顯提升;物理有不少重點難點將在初三學習,並且對物理實驗也有了新的要求;化學是一門新學科,這將是對學生們的一個全新挑戰。

家長與老師的要求高了

因為有著中考這個目標,家長與老師對我們的要求都高了。這時,我們要儘可能地將這些要求轉換為我們學習的動力,而不是一味地去逃避或反抗。

學習時間更緊張了

隨著課程難度的提高以及作業量的增加,學生們明顯感覺到學習時間更緊張了。其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課餘時間以及睡眠時間的減少。這一變化使得許多學生倍感壓力與緊張。

考試難度與題型變了

初一、初二年級的所有考試都非常具有"模塊化"性質,即當前學什麼內容就考什麼內容。這讓學生複習有針對性,較容易取得好成績。

但是進入初三後,考試更傾向與具備"全面性"特點,考得更多更活。同時,為了幫助學生更早地適應中考模式,許多學校都早早地開始訓練中考題型,這又使得難度上提高了一 檔。

除了以上4點以外,初三的學習生活較之初一、初二來說,還有很多變化。這就需要學生們靜心觀察。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而“觀察”既是“知彼”的過程,非常重要。

第二步:調整

進行過觀察以後,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適應初三生活呢?這就需要我們從多方面,比如學習心理、學習方法等等各角度來調整自己。

克服消極心理

一是防止“飛鏢效應”。在社會心理學上,人們把行為舉措產生的結果與預期目標完全相反的現象,稱為“飛鏢效應”,這好比用力把飛鏢往一個方向 擲,結果它卻飛向了相反的方向。

“飛鏢效應”在學習中隨處可見。比如,很多學生為了取得優異成績,完全忽視了手段的擇優選取,不顧人發展的可持續性,無視體育鍛煉,放棄了一切平常的興趣愛好和文娛活動,拼命加班加點開夜車。

這種做法不但無益於學習,反而會弄得整天頭昏腦漲,甚至出現厭食、胸悶、失眠等一系 列生理表現,降低了學習效率。因此,在整個初三的學習中,要做到勞逸結合、張弛有度、保證睡眠、合理利用時間、注重學習效率。

二是克服“高原現象”。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在人學習某種知識或技能的時候,由於身體的疲倦和知識結構的重複性,可能會出現成績暫時停滯不前的現象,心理學家把它稱為“高原現象”。

這種現象在初三的複習階段表現特別明顯:過去學習新知識,頭腦中的知識點與日俱增,能明顯地感受到進步、體會到較強的成就感;

而初三的學習大部分時間主要是不斷重複已經學過的內容,學生難以感受到明顯的進步、體會不到成就感,從而就容易感到沮喪,對自己喪失信心,出現心理疲憊現象,影響以後的學習。

對於初三的學生來講,保持樂觀的心態,培養積極的學習動機,保持學習內容的新鮮感,學會挖掘所學內容的新意,尋找科學的學習方法,及時進行反饋,瞭解自己的學習進程和結果,這些都是克服“高原現象”行之有效的方法。

調整學習方法

初一學習方法重在把握基礎;初二學習方法重在把握基礎的同時還要關注知識點之間的聯繫和關聯; 而初三學習方法重在綜合性,注重初一、初二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把握考點和題目的本質內容,這與之前的學習方法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入手:

合理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剛上初三,我們最好能訂一個學習計劃,並做到長遠計劃和近期計劃相結合。如果計劃能具體到每一週,甚至每一天並能好好執行的話,一定會有非常不錯的效果。

平衡各科

中考是一門綜合性的考試,各科都要有較好的成績,中考總體成績才會提高。“木桶原理”已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可是,一般來說,做到“門門全優”是 很困難的,每個同學都有自己比較喜歡、學起來比較順手的科目,也有些不大喜歡甚至感覺頭痛的科目。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妥善處理好優勢科目和劣勢科目的關係, 儘量保持平衡。

生活好,才能學習好

從某種意義來說,中考不僅是智力的競爭,也是體力的競爭,緊張的學習尤其需要有良好的身體,而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則要養成一種緊張而有序的生 活習慣。

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睡眠時間,按時作息,充分休息好,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旺盛的鬥志。以這種狀態去學習,收效會更大。

多思考,多提問

當今考試改革的方向偏重對能力的考查,靠死記硬背應付不了的。只有具備良好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而要培養這些能力 ,除了多聽講、多積累以外更是要經常進行獨立思考,使自己的思維能力不斷得到鍛鍊和提高。

分析錯誤,避免重犯

幾乎每位教師都會向學生強調“題不二錯”,不止同一道題不可再錯,同一類型的題也不可再錯。對於做練習或各種測驗中出現的一些錯誤,不能只簡單更正一下就完事,而要認真地加以分析,找出造成錯誤的癥結所在。

這些癥結正暴露了我們掌握得不夠牢固的某些薄弱環節,因而要及時地查漏補缺。通過對錯題的 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以避免下一次重犯錯誤。

歸納和總結

歸納和總結,這是使知識條理化、網絡化和立體化的關鍵一環。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知識自身的體系,從整體結構上把握所學知識。可從兩方面進行總結:

(一)、內容上,分科、按體系、分章節。

(二)、時間上,每節課後、每次作業後、每輪測驗後、每日、每週、每月,都應及時梳理、鞏固知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