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祕面紗

提起楠溪江的景點,很多人必言麗水街、芙蓉、嶼北、花漫源頭、水彩前溪等耳熟能詳的景觀景點。殊不知在巖頭鎮與巖坦鎮接壤的四聯村

施家岙青龍山,作為楠溪江景觀資源的重要補充區,森林覆蓋率高,負氧離子含量高,正以她神秘面紗下的峰險、石奇、洞幽、天藍、雲白、水清、壁屻等絕美風光“蠱惑”著世人,等待徒步者來識得她的“廬山真面目”。

施家岙自然村人口不過570餘人。相傳元明時期,一位“施姑娘”在此建庵修行,因樂行善助,長而久之,便被附近村民叫施姑岙。距今約五百年前,該村祖先黃太公從樂清市雁湖鄉長橋村避難於永嘉,路見此地依山傍水,群山環抱,猶如燕窩之地,便定居下來繁衍生息。後更名施家岙,意為施捨之家。

近日,據說正有幾位鄉賢召集村民回鄉一起開闢登山步道,欲盤活家鄉旅遊資源,只等基礎設施全部搞好了,就可以為楠溪江添加一處新的景點。

今次,記者則打算通過鏡頭和筆頭,先一步看看藏在深閨的旅遊“處女地”,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古道多遺韻

涼亭“訴”繁華

施家岙作為四聯村的自然村,也是村委會駐地,如果直接高德地圖導航施家岙,你就會像記者一樣走一段冤枉路。幸而有本村土著趙先生帶路。而一路上,趙先生一直給記者灌輸著,當你踏上施家岙這塊土地,無須嚮導,也無須介紹,你會被這裡秀麗的山川、古樸的風情、厚重的文化深深震撼,你會在這裡流連忘返……

就像所有好客的主人,總會把美好的東西先秀出來給客人瞧瞧一樣,一行人甫一下車,就被村民往山上“拐”。只見他們或腰裡彆著柴刀,或肩上扛著鋤頭,或手中提著探燈,更有人揹著乾糧礦泉水,這是要幹嘛呀?

按下好奇不表,一行十幾人便踏上了村後的永仙古道。已是深冬時節,卻不見衰敗,古道蜿蜒曲折,青龍山峰巒疊嶂,彷彿進入一幅天然畫廊,滿山一片蔥鬱,綠樹環繞,溝壑幽靜,水深清澈。抬頭望南山,山壁上的一處天然凹槽裡的一隻蜂桶吸引了記者,身旁的村民李純堯說,這是自己老父用來引土蜂的,每年這個時節便會將空桶置於此,家中30多桶純正土蜂便是如此來的。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左手邊的平坑溪偶見人工痕跡,其水質純淨,幾乎可以直接飲用,一直作為村裡的飲用灌溉水源。永仙古道是永嘉北部山區對外人員外往來、貿易交流、學子求學的交通要道。古道從一處路亭中穿過,因亭後有一汪山泉,故取名涼水亭。亭子約始建於唐宋時期(後多次修繕),與古道同一時間建成,已有千餘年曆史,曾是客商來往、農民耕種、學子求學的休憩點。“那時候,古道上,樂清的海鮮、鹽販往仙居,或是永嘉的木材、毛竹、農產品賣到樂清,客商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施家岙人熱情好客,誰家有空房,總會免費招待,提供熱水乾糧,實在拗不過,就收個5分1毛。”說起古道涼亭,趙先生陷入了回憶。那時,父親也會挑著玉米、杉木,母親提著“米炮兒”,一起前往樂清換些鹽、蝦回來,父親體恤母親,總往自己擔子上加貨。

現在的亭子,是30多年前趙先生的哥哥趙崇福重修的,他還專門題字留念,“亭後清泉招待人,停留片刻養精神”“雖看涼亭細小事,創亭容易守亭難。”只是經過風雨時間的沖刷,已難以辨認。關於涼水亭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巖坦溪口曾有一戶人家因故在亭中生活,並生下一子,取名戴亭生,而亭前溪岸上,一方巨石上的天然搗臼,也能佐證他們生活的痕跡。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崇山峻嶺間

奇峰異石旁

一路前行,至一處山坳,喚做平坑。以前這裡是一片良田,如今也逃不過時間的侵襲,荒草遍野。因地勢平坦,視野開闊,水源充足,被先期探路隊員們初擬為以後徒步旅遊的露營地。遊客在這裡可以喝上清冽甘甜的山泉水,可以就地取“柴”進行野炊,可以極目遠眺群山逶迤、峰巒疊翠,可以放上一段音樂在空曠的草地上翩翩起舞……

頭頂上,有一個當地人口中的“仙人頭”,奇峰凸起,迎著驕陽,峰入藍天,柱出叢林。有人說這是仙人,有人說那是守護家鄉的神獸,民間百姓的說法五花八門。更有詼諧的老人說,是自己年輕的時候搬上去的,只是不意間就“長大了”。但不管在心中給這岩石下了什麼樣定義,它就在那裡,成為了定格的永恆。多少年了一直在那兒,沒有變化,也沒有人上去過。

在冬日裡,最美的不過枝頭各類果實。同行的80後青年李玉亮,見叢中金櫻子不但枝葉繁茂,而且果子也成熟了,心癢摘了一捧,回來請大夥兒嚐嚐。“這是‘鐵甲藜’,甜的,試試看。”記者有樣學樣,用拇指食指一撮,擼去金櫻子外皮上的尖刺,一口下去,嚼了嚼,“嗯,微甜,砂糖味,就是籽有點多。”據說,物資匱乏的年代,鐵甲藜既是孩童們的零嘴兒,也是熬糖的原料,入藥還可治胃病。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沿著古道就能到巖坦溪口,和我們要去的青龍峰不同路。”村民李純堯手中拿著個筆記本,不時寫寫畫畫。忙裡偷閒中,他用手機拍下了一個個精彩的鏡頭。作別永仙古道,左拐上山,山道旁滿是被砍下來的雜草與荊棘,有被村民疏通的痕跡,刺藤蔓延樹枝,偶有花團綻放,陽光透過層層樹葉,閃閃爍爍,波光粼粼。只是新開的泥路鬆軟無處著力,途中有同伴不慎摔了一跤。一路拖拉拽曳,一路奇峰、怪石,一路懸崖、險道、山路並存,既有景區的養眼,又有野性的樂趣,是現階段青龍峰在記者看來絕對是最美戶外驢道之一。

途經之處,滿山遍野都是形態各異、神氣活現的“石雕”,顯示出大自然奔放、不拘章法的非凡功夫,真是美不勝收,其中有“秤砣巖”、“秤桿石”“恐龍巖”、“龍屋”等。有一石頭,似八戒,人稱"八戒誦經"。傳說,八戒成佛後終覺仙界不如人間,來到此間,再也不願離去。八戒巖面像五官無一不全,整體形象栩栩如生,令人歎為觀止,不禁感慨大自然造物之神奇。行不遠便到了三重巖,刀削平般的巨巖,上不沾天,下不著地,如懸空的摩天大樓。

站在三重巖上從山中俯視下瞰,映入眼簾的盡是奇峰異石,絕世風光美不勝收。這時,清新空氣隨著溫柔冬風迎面撲來,瞬間令人心曠神怡,胸中豁然開朗,忽而升起萬丈豪邁英雄之氣,感覺甚是暢快愜意!對面山樑叫做大嶺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施家岙的半大小子們就是在此砍柴,早出晚歸,午餐就著泉水啃粗澀難嚥的玉米烙。小子們淘氣愛打鬧,“打仗”遊戲成了最好的娛樂。孩童們兵分兩派,一派躲在稻草垛(乾柴堆)後,另一派以大巖塔(田坎)為掩體,雙方開始扔泥巴塊,打泥巴仗,哪方打中多或逃跑為輸。似乎有些遙遠的童趣,透過想象或還原當時的快樂,如此簡單的遊戲卻蘊含著這方水土賦予的愉悅氣息。

爛泥裡裹上石子,砸中就是一個大包,如果出血了,隨處可見的檵木葉嚼上幾口,一敷就能止血。只是回家只能跟父母謊稱不小心摔的。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請纓清山道

探路無報酬

施家岙起程到青龍峰山頂走了大概兩個半小時,不意外在電線塔遇見了十多位村民,席地而坐,鹹菜麥餅就著礦泉水,吃得津津有味。“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此語用在這群村民身上,再貼切不過。

同行的趙成義說,現在村裡沒有多少人住了,只剩下一些老人,但是村子裡的景色卻是總讓他感到懷念。“附近的村莊,溪口、嶼北、小舟垟等村都有自己的旅遊產業,我們也眼熱啊。我在想,青龍山的風景這麼美,是否可以也修出一條登山步道?如果開闢出來,與附近景點連接,一定能引來很多人過來玩。”想不到,趙成義的想法與李曉東、李純堯兩人驚人的相似。想到這裡,三人在外經商的大忙人率先於去年夏,將荒蕪多年通向永仙古道的山路清理出來。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初步定位在徒步旅遊項目上。勘探出精準的徒步旅遊路線、露營基地和沿途的景觀景點,打造出一條最好的鄉村徒步旅遊風景線。考慮到項目資金需求大,他們想趁著年底村民回鄉,籌集資金,便打算先一步將長達8公里的青龍山登山步道開出來。開闢登山步道的事,得到了村民的支持,“但是這條路因為有三十年沒有人走了,早就已經荒廢,雜草、荊棘叢生。”趙成義說,一個星期前,沒想到72歲的趙銀弟主動請纓當嚮導,參加徒步探路行動;62歲的趙崇光也不示弱,主動要求參加。

因為生活在大山數十年,他們年輕時上山砍柴、種地,對青龍山的角角落落可謂瞭如指掌。隊伍中,體力較好的就走到最前面,揮起砍刀,清除擋路的荊棘和灌木,硬生生砍出一條通道。餓了,趙崇西送飯包上山,邊吃邊暢談和規劃著打造徒步旅遊產業的夢想。“我被村民們的熱情深深感動,20多個村民主動要求當探路隊員,而且不需要任何報酬……”趙先生讚道。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養在深閨人未識

雕琢璞玉終有時

電線塔後,“門臺巖”中一條道可行,村民把此道稱為“一線天”恰如其分。通道內峭壁上大石懸掛,好像隨時就要落下。“一線天”通道寬不足三尺,若想從此過去,必須小心翼翼側身而行。

山脊中奇形異石的亮點很多,巨石高聳,岌岌欲墜,神龜駝經,多塊巨石堆積而成,攀登上去很難,從不同角度看有很多變化和它不同的形像。前方兩塊巖,怎麼看起來像是一對恩愛老夫妻呢?你看,那痴情的郎君趁著愛人不注意,悄悄吻上了心愛姑娘的臉頰。還有那麵包石、蛙蟆石、蝙蝠巖、雷劈巖等,維妙維肖,形像逼真,更有無名的山岩一樣自成文章,同樣使人產生無限遐想。青龍峰多巖,據說是“施姑娘”(尼姑)為了建庵特地從仙居“趕石”過來,留有餘材。

而翻過一段山嶺,便來到了村民心心念念想要介紹給記者的“蝙蝠洞”。洞口古藤編織了一張大網,網住了裡面的風景。李曉東手中提著的探燈有了用武之地,俯身入洞,洞中另有乾坤,可容百餘人,有一泥石灶,喚做“紅軍灶”。相傳,1930年9月,紅十三軍遭到反動派的四面圍剿,大部分紅軍戰士失散,餘部轉為零星的遊擊活動。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永嘉有個藏在深閨的“處女地”!等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施家岙的李扎妹、李乃孫、黃成盧、黃妙雲等十餘名紅軍戰士突圍後,為了躲避敵人的追剿,被迫退隱到青龍山深處的蝙蝠洞內,開始壘土建灶,安營紮寨,以保存戰鬥實力。敵人三番五次來我村對他們進行搜捕追殺未果,後搶掠一空才悻悻離去。不久,李扎妹、黃成盧、李乃孫、黃妙雲等悄悄出山,歷經千辛萬苦,躲過敵人的層層封鎖,終於找到紅十三軍得以歸隊,繼續跟隨胡公冤軍長參加革命鬥爭,戰績頗豐。

看看時間,已近下午3時,行程卻只走了一半,記者跟著嚮導下山返回,在同行者的極力推薦下,去登一處當地人稱之為“泰巖”的奇石。經過一番通力合作,大夥才登上這塊面積270平米,酷似小球場的巨石。雖有遺憾,未能盡全功盡賞青龍山。返回的路上,山峰,奇石,隨著陽光照射的角度不同,顯現出不同的景緻。偶遇未見過世面的山鳥,看見我們便躲進灌木叢裡,用一種不信任的目光,打量著我們這幾個外來客。

璞玉,只有經過打磨,才能閃閃發光,綻放出令世人驚歎的光彩與美麗。無疑,施家岙青龍山的生態秘境,猶如鑲嵌在深山密林中的一塊璞玉,仍靜靜佇立原地,等候著人們去探尋、發掘和雕琢。家鄉人何曾想到,在咱們楠溪江境內還有這樣一處絕佳美景。誰說青龍山不夠美?只是我們少了那雙發現美的眼睛罷了!家鄉之美,可是驚豔到你了麼?

永嘉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潘益風/文 實習生 胡之航/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