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日本公佈新年號為“令和”,安倍:蘊意“文化誕生併成長”

日本公佈新年號為“令和”,安倍:蘊意“文化誕生併成長”

據日本東京放送(TBS)、日本廣播協會(NHK)4月1日報道,日本時間當日上午11點40分左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公佈新年號為“令和”。

現在的“平成”年號將於4月30日隨著明仁天皇的退位停止使用,5月1日起,正式使用新年號。

共同社報道稱,當今天皇簽署了改元政令,在當天頒佈。這是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在皇位繼承前就公佈新年號。“令和”是“大化”(645年)以來的第248個年號,基於1979年制定的《年號法》的改元則是繼“平成”後的第二例。

首次出自日本古籍,傳統傳承給下一代

“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佩後之香”,這是新年號“令和”出自《萬葉集》中的一句。

“是象徵我國豐富的國民文化和悠長傳統的日本古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日在記者會上說,新年號“蘊含了在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併成長的意思”。

有日本媒體記者提問安倍說,以往都是取自中國典籍,請問首相這次選自日本古籍的考量是什麼?對下一次時代有什麼想法?

安倍回答說,《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詩集,其中不但包括貴族和歌,還包括平民生活中的和歌。日本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國家,《萬葉集》中的和歌能代表日本的傳統,“我們應該將這種傳統傳承到下一代。”他說。

“希望和國民們一起,建設對年輕人而言洋溢希望的日本”,安倍說,透露選定該年號是意識到了年輕人。

自645年日本啟用首個年號“大化”以來,過去247個年號中辨明出處的均出自中國古籍,多數是《四書五經》等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獻。比如“昭和”出自《尚書》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平成”出自《史記》的“內平外成”和《書經》的“地平天成”。因為此前負責選擇年號的專家多由通曉中國古典文化的學者擔任。

在這次新年號的評選階段,有呼聲認為,應該站在日本傳統文化的立場上,從日本古籍中選取。日本政府對此回應稱,此次正式委託提案的專家包括日本文化、中國文學、日本史學、東洋史學等領域的有識之士。

4月1日,政府在首相官邸召開了由諾貝爾獎得主、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等9名專家組成的“有關年號的懇談會”傾聽意見,還聽取了眾參兩院正副議長的意見,在內閣會議上敲定了改元政令。

寄託對新時代想法,重新思考年號意義

共同社4月1日刊發解讀文章認為,雖說因為方便性等理由而使用公曆的情況增多,但年號有著1300多年曆史,作為日本的獨特文化也紮下根來。

“有人在年號中寄託了對新時代的想法。希望日本作為全世界唯一留存年號制度的國家,把此次改元作為重新思考其意義的機會。”文章寫道。

不過,對年號的批評聲一直不絕於耳。

報道稱,日本政府重視國會在特例法附帶決議中要求的“應該避免因改元而影響國民生活”。首相安倍晉三在今年1月的記者會上表示會在4月1日事前公佈新年號。

對此,保守派從重視一代天皇使用一個年號的明治時代以來“一世一元”制度的立場出發,對提前公佈或導致產生新舊天皇“雙重權威”一直表示擔憂。

不過,共同社的輿論調查顯示,對年號的批評性意見已經不如以往那樣高漲。調查顯示,對於年號和公曆中希望使用哪個的設問,回答都想使用的佔39.8%,回答公曆的佔34.6%,回答年號的佔24.3%,未見對年號的強烈排斥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