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玉米整粒、粉碎、碾壓哪種方式餵羊消化吸收效果更好?

學習養殖技術、瞭解最新行情,在線諮詢養殖難題和老師零距離交流,請點擊右上角

關注↗豬大夫在線。

肉羊和其他產奶類食草動物的最終產品形式不同,所以在飼養方式上應加以區別,其飼料搭配應考慮以提高產肉性能為主,廣大的飼養者對於這個問題往往認識不足。

食草動物由於其生理特性,大部分的營養成分來源於青飼料,而這不能滿足動物體內的營養需要,尤其是能量的來源明顯不足。針對這一技術問題,國內外的食草動物研究專家進行了大量探索研究後,提出食草動物在飼餵青飼料時應配合一定比例的能量飼料,以提高產肉性能。

玉米整粒、粉碎、碾壓哪種方式餵羊消化吸收效果更好?

能量飼料的首選原料是玉米,因為玉米中澱粉含量高(72%~74%),易被消化吸收,且利用率高。但澱粉在瘤胃內由於發酵導致葡萄糖供應受到限制,使代謝能轉化為淨能的效率降低,從而降低肉羊生產性能。所以,如何對玉米進行加工處理,以改善和提高瘤胃及消化道總的營養利用率,成為玉米應用於草食動物的重要技術問題。

目前,常用的玉米加工處理方法有粉碎和碾壓,但飼餵效果在不同的試驗條件下參差不齊。本文應用了不同加工處理方法的玉米進行肉羊增重效果試驗,以獲得肉羊對玉米利用效率的準確數據,為飼養者提供一個最佳的肉羊粗精料配合飼養法。

1、材料與方法

1.1 動物及分組

挑選斷奶後1~2月齡健康、無病、體重相近的湖羊36頭(其中母羊18頭,公羊18頭),隨機分為三組,每組12頭,公母各半。第一組飼餵粉狀玉米的混合精飼料,第二組飼餵壓碎玉米的混合精飼料,第三組飼餵整粒玉米的混合精飼料。

表1 羊的分組及飼餵情況

組別 頭數 玉米 不同粉碎度的混合精飼料混合精飼料日喂量(kg/頭) 青料日喂量 (g/頭)

一組 12 粉狀 玉米 0.35 1000 試驗

二組 12 壓碎 玉米 0.35 1000 試驗

三組 12 整粒 玉米 0.35 1000 試驗

1.2 試驗時間和地點

所有試驗羊統一飼養在松江區石湖蕩鎮木頁羊業種羊基地內,全面消毒、防疫、驅蟲,經7d預試期後轉入為期60d的試驗期。實驗全程時間為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

1.3 飼養管理

試驗動物全部採用舍飼,自由飲水和採食,飼餵精飼料時間為每日早8:30和晚4:00。

準時飼餵青飼料及定量補飼。 混合精飼料,混合精飼料根據生長肉羊營養需要配製,其中主要的能量飼料玉米採用不同的粉碎度,配製成混合精飼料。每日打掃一次衛生,三個組除混合精飼料中玉米破碎加工度不同外,其它管理方式相同。

1.4 體重測定

分別於正式飼養期的第1d和第2d,連續2d在上午飼餵飼料前對試驗羊逐頭進行空腹稱重,兩次稱重的順序相反,以兩次體重的平均值作為試驗羊的初始體重。正飼期中每隔15d再稱重一次,計算平均日增重。試驗期間同時觀察青飼料的採食狀況。

1.5 玉米澱粉的消化率測定

在同期試驗中,選擇健康無病、體重相近、年齡在2~3月齡的青年湖羊6頭,安裝真胃瘻管,公母各半,分成3組,每組一公一母,分別在3、6、12、24、48h各時間節點,用硬塑料管從真胃中抽出真胃食糜進行玉米澱粉消化測定。測定方法參照GB5009.9-85中介紹的酶水解法進行。

1.6 瘤胃微生物消化測定

按照OVSKOV尼龍篩網法測定瘤胃中不同破碎加工的玉米被微生物消化的情況,每頭試驗羊分別經瘤胃瘻管口裝置5根裝有尼龍篩網袋的25cm軟塑料管。每根軟塑管上綁有3個尼龍篩網袋,每袋裡面分別裝有5g粉狀、壓碎、整粒玉米樣品。尼龍篩網規格為280目;尼龍袋在瘤胃內的培養時間為3、6、12、24、48h,每個時間節點取出一根軟塑管,並對尼龍篩網袋中的樣品進行測定。測定時用自來水沖洗尼龍袋,直到流出液為無色為止,然後烘乾尼龍袋,再計算樣品幹物質(DM)在各時間節點的消失比率。

1.7 瘤胃液pH值測定

將瘤胃內容物的食糜樣品15g放入200ml的帶塞三角瓶中,加入去離子蒸餾水140ml,搖勻,取出濾液50ml用雷磁PHS-3C酸度計測定pH值。

1.8 瘤胃中原蟲數量測定

取經福爾馬林處理的瘤胃液樣品充分振盪,準確吸取 2ml於試管中,然後加入3ml原蟲染色液(配製方法:甲基綠0.5g,氯化鈉8.5g溶於1L蒸餾水稀釋10倍的福爾馬林溶 液)充分混勻,放置過夜,待檢計數。取經改裝的血球計數板 4塊(計數室深0.4mm),每塊選4個視野共16個視野在低 倍鏡下計數(原蟲核被染成深綠色),取平均值a計算原蟲 數。按公式ac/b計算(其中c為稀釋倍數,一般為5,b為每視野所含液體體積0.8×10-3)。

玉米整粒、粉碎、碾壓哪種方式餵羊消化吸收效果更好?

2、結果與分析

2.1 增重結果

表2顯示不同加工處理玉米的日增重試驗結果,其中第三組總增重最高,為5.5kg/頭,日增重達到91.66g,明顯高 ・23・《上海畜牧獸醫通訊》 2006年第1期 於其他兩組。第二組次之,第一組最低,日增重僅為67g。 表2 增重結果 (單位:kg/頭、kg、g) 項目起始平均體重 期末平均體重 總增重日增重 試驗一組12.52±0.4816.50±0.624.0267試驗二組15.31±0.2420.11±0.424.880試驗三組 11.75±0.37 17.25±0.27 5.5 91.66

2.2 玉米澱粉消化率

不同加工方式的玉米在真胃中澱粉消化率的變化見圖1。結果顯示,在48h時未加工玉米澱粉消化率明顯高於加工玉米,其變化速度在24h時快速上升,達到20%左右。澱粉消化率最低的是粉狀玉米,在48h內基本上沒有變化,低於5%。

圖1 三種玉米加工類型的澱粉消化率變化趨勢

2.3 瘤胃中玉米被微生物消化狀況測定結果

三種不同加工形式的玉米被微生物消化的趨勢無交叉影響,在48h內差異基本保持恆定,但三者中粉狀玉米的消失率最高,從起始時的60%直至48h的近100%;整粒玉米則最差,48h時僅為20%。所有的品種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微生物消化的效果也隨之增加(見圖2)。

圖2 瘤胃內玉米的消失率(%)

圖3 瘤胃液pH值的變化

2.4 瘤胃液pH值測定結果

瘤胃內pH值的測定結果見圖3。結果顯示,飼餵三種不同加工方式的玉米後,pH值有明顯的變化,尤其是飼餵粉 狀玉米後的變化,在12h內瘤胃的酸度快速下降,接近4.5左右;飼餵壓碎玉米次之,為5.5左右。而飼餵整粒玉米的瘤胃酸度基本恆定。

2.5 瘤胃內原蟲數的變化結果

瘤胃原蟲數的結果與pH結果相似,飼餵加工玉米的動態趨勢比飼餵未加工玉米的變化大,且也是飼餵粉狀玉米後的變化要大於飼餵壓碎玉米(圖4)。 圖4 瘤胃內原蟲數的變化

3、討論與小結

3.1 測定瘤胃中不同破碎加工玉米被微生物消化的結果(圖2)顯示,粉狀玉米被微生物消化的速度最快,在48h消 失率為95.3%;壓碎玉米其次,在48h的消失率為76.8%;整粒玉米被微生物消化的速度最慢,在48h的消失率僅為 20.3%(P<0.01)。因此,可以得出結論,玉米的破碎加工度 越高,其在瘤胃中被微生物消化的速度越快,成正相關。

3.2 測定瘤胃中食糜的pH值的變化

(圖3)數據顯示,在 飼餵含有不同破碎度玉米精飼料以後,隨著玉米破碎度的提高,瘤胃pH值相應降低,則酸性升高。飼餵粉狀玉米降得最低,飼餵壓碎玉米的其次,飼餵整粒玉米的pH值降低最小, pH幾乎不變。

3.3 測定瘤胃中原蟲數量的變化

(圖4)數據顯示,隨著玉米破碎度的提高和瘤胃酸度的升高,瘤胃內原蟲數卻相應地減少,成負相關。因為原蟲在瘤胃內的存活有一定的最適合酸鹼度要求,而且反芻動物是草食動物,粉狀玉米在瘤胃內被微生物發酵產生較多酸性產物,酸性增強,pH值降低到6以下,低於原蟲存活的環境條件,不利於原蟲的生存。

3.4 測定飼餵不同破碎加工玉米在真胃中的玉米澱粉消 化(圖1)數據顯示,隨著玉米破碎度的提高,真胃中玉米的可消化澱粉消化量反而減少,呈負相關。因此,減低玉米的破碎度,防止玉米在瘤胃內過早地被微生物消化,是提高反芻動物對精飼料玉米利用率的必要措施。

3.5 測定飼餵含有不同破碎加工玉米精飼料對青年湖羊 日增重(表2)影響數據也反映出,飼餵粉狀玉米的試驗羊日增重平均值為67g/d;飼餵壓碎玉米試驗日增重平均值 80g/d;飼餵整粒玉米試驗羊的日增重平均值達91.66g/d(P<0.01)。這種結果的原因是玉米破碎度的升高使瘤胃中 微生物消化增強,過瘤胃保護降低,營養成分損失增多,不利於反芻動物對玉米的吸收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