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坦克火控系統漫談:99A出現之前,老99的火控不如96A?

99式主戰坦克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三代主戰坦克,由祝榆生總師主持研發。在99年50週年國慶閱兵式上首次亮相時,其新式造型著實讓國內外媒體感到意外和驚奇。99式主戰坦克的主要技術指標是跟進豹二坦克的,要求能夠實現高速機動,高精度行進間射擊,優秀的防護力。這也是中國第一款重量超過50噸的主戰坦克。

坦克火控系統漫談:99A出現之前,老99的火控不如96A?

99式原型車

由於歷史遺留的種種因素,我國的坦克火控技術是其實長時間落後蘇聯和西方的。尤其是西方國家普遍進入三代主戰坦克時代後,這種差距就顯得尤為明顯。進度的嚴重落後,拖累了99式主戰坦克的火控,使得其火控系統較西方主流三代坦克有一定的差距和缺陷。下面讓我來談談吧。

99式主戰坦克採用的是下反式穩像火控系統。這種火控系統是從80年代開始,在與巴基斯坦合作開發85II時,開始發展的。下反式火控系統在88B,88C(老96)經過了實際考驗,獲得了不錯的射擊精度;在祝榆生總師的拍板下,99式果斷採用了下反式穩像系統。

下反式火控系統,瞄準鏡體安裝在炮塔頂部,通過一個四連桿與火炮相連,隨動於主炮;其他光學組件除了等腰稜鏡外也隨動與主炮。而下反射的120°等腰稜鏡通過安裝到一個二自由度陀螺儀外框,實現姿態獨立穩定,不受鏡體轉動影響;

坦克火控系統漫談:99A出現之前,老99的火控不如96A?

下反式火控系統的光路圖

此時整個光路系統可以使成像的各個點始終穩定在目鏡中的固定位置,在炮長眼中,物象相對於分劃板是不動的,從而可以方便完成瞄準、擊發。

99火控系統實現穩像是一個重大的突破,讓行進間射擊稱為可能;而且減少了炮長的視覺疲勞(人眼睛無法長時間盯著晃動的圖像),提高了人機功效。但99式採用的下反式火控最大的缺點就是,其只能實現晝間白光成像的穩像,而微光系統和紅外系統的現則無法實現穩像,只能實現穩線。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就是下反式火控系統結構上的先天不足,光學元件尺寸過小,無法將微光系統和紅外系統整合到光路中。也就沒有辦法通過下反稜鏡進行穩像。而西方主流三代坦克普遍使用的上反式穩像火控系統則不存在這個問題。上反式穩像火控瞄準鏡剛性安裝在炮塔上,內部集成上反射鏡,微光和熱成像系統和陀螺儀,在俯仰和方位向實現雙向穩定,鏡體不再隨動於火炮。由於微光和熱成像也實現了穩定,上反式穩像火控在任何一個光學通道都可以實現穩像,因此戰場適應性大大領先於下反式穩像火控。而下反式在微光和紅外通道時只能實現

穩線,無法進行行進間射擊,只能退回到二代坦克的短停射擊。

坦克火控系統漫談:99A出現之前,老99的火控不如96A?

左為上反式,右為下反式。可見陀螺儀的位置不同

坦克火控系統漫談:99A出現之前,老99的火控不如96A?

99式坦克下反式瞄準系統,外觀上可以看到瞄準鏡體較小

坦克火控系統漫談:99A出現之前,老99的火控不如96A?

豹二A5的觀瞄,可見上反式火控系統瞄準鏡體積較大

下反式缺點雖多,在99立項時,這已經是中國唯一靠譜的火控系統方案,上反式火控系統由於需要火炮隨動,對角速度和角位移的測量精度和電機驅動精度要求非常高,當時國內的基礎搞不定;再考慮到下反穩像不依賴電力,觀瞄系統被彈面積小,生存力較強。因此果斷採用下反,是一種實用主義的明智之舉;但在99服役後,我們的上反式火控系統也加快了研發進度。最終在96A上服役。

坦克火控系統漫談:99A出現之前,老99的火控不如96A?

96A的瞄準鏡,明顯比99大了很多

到了毛明總師主持研發的99A,我們終於將99的火控換成了上反式。至此,99A實現了全天候火控穩像能力,可以在任何條件下完成行進間射擊。

坦克火控系統漫談:99A出現之前,老99的火控不如96A?

99A換成了上反式火控,觀瞄裝置明顯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