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大國博弈的中東地區,土耳其為何要與伊朗綁定在一起?

何昆峰



(土耳其要恢復奧斯曼帝國戰略示意圖)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有一個夢想,就是要恢復奧斯曼帝國。1863年奧斯曼帝國最為強大,疆域包括了阿拉伯國家、巴爾幹、北非和西亞。要實現這個夢想(如上圖)需要三條戰略線路,西線是北約和歐盟,以目前土耳其的實力根本做不到;東線是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大都是前獨聯體國家,這條線路也行不通。只有南線戰略,通過敘利亞和伊拉克進入巴勒斯坦,然後直逼沙特。

通過這張圖可以看清,土耳其為什麼要出兵敘利亞?又為什麼要攻打伊拉克的庫爾德武裝?實際上都是藉機在擴大土耳其的地盤。然後聯合伊朗共同針對沙特。
(埃爾多安和魯哈尼)

土耳其是伊斯蘭教遜尼派國家
,而沙特是遜尼派之首。在阿拉伯世界包括沙特、埃及、卡塔爾、阿聯酋、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利比亞、蘇丹等22個國家中都是遜尼派國家,土耳其想拿掉沙特後自已當遜尼派“老大”。埃爾多安為什麼對與卡舒吉被害事件這麼“上心”?就是以此來挑拔美沙的關係和削弱沙特在遜尼派國家的影響力。而沙特為首的遜尼派一直與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對立。

由於埃爾多安支持巴勒斯坦反對以色列,所以在阿拉伯世界中有很高的影響力,尤其埃及和突尼斯。埃爾多安在阿拉伯世界被視為真正的穆斯林英雄。這裡就涉及到另一個科技和軍事都十分發達的中東國家以色列。
(埃爾多安)


五次中東戰爭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以色列的軍事實力,也就是說阿拉伯國家聯手都打不過以色列。即使土耳其當了遜尼派“老大”又能奈何以色列幾何?並且背後還有一個世界頭號大國美國在撐腰,換句話說以色列將是埃爾多安奧斯曼帝國夢想的最大障礙。然後有一個國家卻令以色列十分懼怕,就是一心想把以色列從地球“抹去”的伊朗。
(魯哈尼)

在敘利亞內戰中俄羅斯沒有出兵之前,伊朗敢派兵與美國支持的反對派作戰,令反對派4年都沒有打下敘政府軍,可見伊朗的軍事實力,而且敢直接叫板美國。

土耳其在庫爾德人問題上與美國關係緊張,也就是說庫爾德人不解決,埃爾多安的奧斯曼帝國夢想將化為泡影,現在庫爾德人的分佈就是奧斯曼帝國給劃定的。在大國博弈的中東地區,土耳其和伊朗綁定,一者可以緩和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的矛盾;二者可以轉移美國和以色列的壓力。最終實現埃爾多安奧斯曼帝國的夢想。


適情雅趣


因為,土耳其和伊朗都不受西方待見。



中東是富有意的地方,現代文明的工業血液“石油”和“天然氣”中東都相當豐富。另外橫跨歐亞大陸的海運和陸運的路線恰恰就在中東這一地塊,應該說是歐亞非等三地的交匯處。再有的是中東這裡地方落後和世俗裡的獨權專政,導至中東人民相當部分的文明和知識落後。因此,中東一直是西方等各大國角逐戰場。

從英國殖民主義開始,到前蘇聯,再到美國在中東站穩腳跟,中東都在動亂之中。而為什麼說“在大國博弈的中東地區,土耳其為何要與伊朗綁定在一起?”,我認為主要是

土耳其和伊朗都不受西方待見。

第一,土耳其的奧斯曼帝國情結,總讓人放心不定,土耳其其實自身也是問題重重的,因為奧斯曼帝國情結,總讓人覺得土耳耳是牆頭草,就像毒蛇一樣,永遠讓人放心不下。從歐洲對待土耳其的態度,就可見一般,在入歐問題上,基本是判了土耳其無期徒刑了。甚至連美國人,本身也是有選擇的利用土耳其的。

第二,伊朗,也許是穆斯林的什葉派和波斯民族,這不受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待見,另外,從伊朗的伊斯蘭革命之始,就和美國結下了仇恨,因此,以前美國、沙特和以色列為中心的中東勢力,也常常對伊朗磨刀霍霍。這自然也不受以美國為首的大國待見。

第三,土耳其和伊朗,相比中東其他各國,特別是遜尼派穆斯林的中東固有勢力,土耳其不中不西,伊朗也融入不進去。所以這兩國一邊又有想法和個性,但另一邊人家也擔心排斥他倆。


在中國為前題的亞洲、印度為主的南亞、歐洲、非洲和中東等五個地區,中東恰恰在交匯處,從地緣政治上說是兵家必爭之地,可以說是懷璧之罪。土耳其卡住了歐洲的門戶,伊朗又深入中東腹地,所以,這種君子無罪,懷璧有罪,自然是大國博弈和虎視眈眈的好肉。


總而言之,既然說大國博弈,自然是有競爭關係的了,而土耳其和伊朗,除了懷璧之罪之外,還相對國家幅源比較大,還相對獨立,這兩樣東西,都防礙西方等大國的圖謀,因此這此都是造成不受待見的原因。因此就造成了在大國博弈的中東地區,土耳其為何要與伊朗綁定在一起。


藍浩田


在中東,不管哪國博弈,土耳其也沒有和伊朗綁定在一起。故此題目的判斷是錯誤的。

之所以給題目一個“兩家綁在一起”的錯覺,是因為近幾年兩國走的比較近的緣故,矇蔽了其思維。(圖片來自網絡)

土耳其是北約的成員國,他的主張和美國的主張一樣,在敘利亞的問題上,埃爾多安要求巴沙爾下臺,叫的比美國等國家還要兇狠,作為巴沙爾的鐵桿支持者伊朗,心裡能和埃爾多安站在一條線上嗎?土耳其和伊朗走近,也是源自於敘利亞——

第一,土耳其的未遂軍事政變,目的是推翻埃爾多安的政權,讓埃爾多安變成階下囚。結果,因為俄羅斯強大的情報能力和埃爾多安的普通民眾支持者眾多使其失敗。前者給埃爾多安提供情報,使埃爾多安有了多餘的時間準備反擊;後者是埃爾多安在危機時刻,憑藉手機網絡和視頻號召自己的支持者走上街頭,包圍了政變者。從此,因為這個事件讓埃爾多安與俄羅斯拋棄前嫌,握手言歡,有了俄羅斯的牽頭,土耳其和伊朗才有了更多親近的機會。

第二,土耳其怨恨美國,美國不但不去紓解,反而是打壓、制裁土耳其,土耳其的朋友並不多,伊朗同樣遭受著特朗普的打壓和制裁,兩國同病相憐,在重大的問題上需要彼此支持聲援,所以,兩家就有了抱團取暖的意味了,比如,美國要求他國不要進口伊朗石油,土耳其就斷然回絕,說500億的合同不能毀約,必須執行下去。

第三,敘利亞是他們合作的平臺。伊朗、俄羅斯支持敘利亞,維護巴沙爾政權,埃爾多安雖有一百個不願意,但在這時候要顧全大局,所以再不提以前的主張,反而在這裡看到了百年一遇的難得地好機會——出兵敘利亞。要知道,以前出兵就是侵略,俄羅斯的戰機是會“伺候”他的,現在,他出兵,俄羅斯不好反對,敘利亞沒能力反對,故此,土耳其才會在阿夫林、曼比季、伊德利卜等地大肆佔領,還奪得了以前沒有過的話語權,在處理處理敘利亞的多方會晤中,都離不開土耳其,比如俄土伊會晤,對於這些,埃爾多安是睡著也會笑醒的。

第四,目標一致。伊朗和土耳其針對以色列的目標是一致的,雖然目的並不相同。

總之,在俄羅斯的撮合或者是影響之下,土耳其和伊朗保持暫時性的穩定關係,哪怕有分歧、有矛盾,彼此都會各自忍讓半步,外界看似一團和氣,但絕沒有“綁定”。


見腫消世界


闢謠!土耳其從不曾與伊朗綁在一起,只是關係有所改善罷了!

雖然土伊關係非常密切,但需要說明的是,土耳其選擇伊朗作為地區重要合作者是近幾年的事。再具體一些,是埃爾多安逐漸控制國內局勢後,兩國關係才逐漸開始密切。早在2015年,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還就也門內戰指責伊朗“意圖控制中東”,可見當時兩國關係即使沒有直接對抗卻也絕稱不上“綁定”。

然而,近年來,土伊關係飛速發展,雙方在很多問題上,如對美國態度、敘利亞內戰及伊核協議等都非常有默契。時下美國糾集盟友向波斯灣派遣航母和準航母共4艘,甚至將B-52轟炸機也調往中東,全球各國即便是不跟隨美國向伊朗施壓,也嚴守中立對緊張的美伊局勢視而不見,但埃爾多安卻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是唯一一個支持伊朗的國家。

土耳其之所以做出這種選擇,除了打擊庫爾德分裂勢力和經濟上的傳統聯繫外,還有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增加與歐盟博弈的籌碼。

多年來,歐盟一直在土耳其入盟問題上加以刁難,不斷提高入盟門檻。埃爾多安上臺後意欲改變這種不公平關係,於是伊朗就成為非常重要突破口。美國強退《伊核協議》後,如何穩住伊朗就成為歐盟面臨的棘手問題。雖然歐盟主要成員紛紛向伊朗展示善意,但出於歷史因素考慮,伊朗對歐洲國家並不信任。這種情況下,土耳其與伊朗的密切關係使其成為歐盟和伊朗溝通的重要平臺,而土耳其也可藉此提高在歐盟的影響力。

不要小看伊朗對歐洲的重要性,伊朗是能源重鎮,也是歐洲搶奪裡海、中亞能源的重要窗口,這一地區在地緣上被俄羅斯長期控制,是歐洲通過陸地獲得廉價能源和市場的最大障礙。很多人沒注意到,2014年美國要求吸納烏克蘭加入北約,整個歐洲都是反對的!但在2008年美國要求格魯吉亞加入北約,卻幾乎沒有哪個歐洲國家反對,這是因為烏克蘭加入北約只會帶來一個包袱,而格魯吉亞卻能幫助歐洲打開通往中亞的大門!

俄羅斯不惜一戰制止格魯吉亞加入北約,讓歐洲通過格魯吉亞,修建鏈接阿薩拜疆和中亞的石油管道計劃,變得遙不可及了,再加上俄羅斯盟友亞美尼亞的阻擋作用,外高加索管道項目已經是不可能的選項。而伊朗卻成為了這個計劃的替代方案,因為伊朗在裡海有一段海岸線,且與中亞國家有共同國界,更重要的是它與土耳其也有共同國界,因此利用“伊朗-土耳其”管道取代“阿薩拜疆-格魯吉亞”管道成為歐洲唯一的希望,站在埃爾多安的角度考慮,只要土耳其成為歐洲獲得能源的重要通道,誰都不敢輕視他。因此,摒棄前嫌改善與伊朗的關係,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遏制以色列。

自凱末爾立國以來,重振“奧斯曼雄風”就成為土耳其社會或明或暗的潛意識認知。然而,對土耳其來說,最大地緣對手有3個,一個是沙特、一個是以色列,最後再加上蘇聯,後者早已不存在了,今天的俄羅斯也不會成為土耳其的競爭對手。而經過也門內戰後,沙特“外強中乾”的本質已經暴露無遺,那土耳其必然需要將注意力都集中到以色列身上,事實上埃爾多安與內塔尼亞胡的爭吵從未間斷。

在歷次中東戰爭裡,埃及、敘利亞、約旦等地區強國都先後成為以色列的手下敗將,伊朗雖未曾和以色列有過直接交手,但理論上有實力與以色列叫板且堅定反對以色列,巧的是伊朗也是以色列的頭號大敵,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這一原則,土耳其當然有必要改善與伊朗的關係共同對抗以色列。而且,選擇與伊朗加強關係可以從地緣軍事角度增加對以色列的壓力,進而間接為土耳其擴展地區影響力創造良好環境。

再次,伊朗是分散美歐注意力,使其放鬆對敘利亞干預力度的關鍵,伊朗垮掉后土耳其在敘利亞將不得不面對美歐的勢力,這個時候幫伊朗也就是在幫自己。

去年12月,埃爾多安非常高興的宣稱:特朗普與自己通電詢問土方會不會堅持打擊伊斯蘭國,在得到肯定回答後美國宣佈撤出敘利亞,他還特意強調這正是土耳其想要的。美國撤走之後其它歐洲國家也不可能在敘利亞久留,屆時土耳其將成為北約在敘利亞的最大代理人,山中無老虎猴子可以當大王了!

埃爾多安還不忘強調特朗普已經同意他對庫爾德人採取軍事行動,要知道,這是對他威脅最大敵人,也是美國最放心不下的盟友,美國撤離後庫爾德失去了保護,土軍可以輕易摧毀他們。根據俄羅斯塔斯社的報道,埃爾多安認為:美軍撤離後不應該在敘利亞出現權力真空區,這會給“人民保護部隊”、 “敘利亞民主軍”和“伊斯蘭國”等非法武裝創造擴大勢力的機會。人家的意思在明瞭不過了,就是要對庫爾德人動刀。而在庫爾德問題上,土伊的立場是一致的。

一心想讓美歐國家遠離敘利亞的埃爾多安,最擔心美國閒下來!正是伊朗在波斯灣牽制住了美國的注意力,他才有機會在敘利亞天下布武,因此給伊朗一點支持讓它繼續和美國死磕,是實現敘利亞戰略的關鍵一步,但也僅限於小範圍的支持,與伊朗綁在一起是絕對不可能的。


兵器世界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土耳其目前在中東戰略中並不算是盟友,只能稱得上是特定問題上的利益共同者。總體上看,伊朗和土耳其之間是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複雜關係。

在中格局中,主要的域外大國是美國和俄羅斯,域內主導權競爭國家包括美系的以色列、沙特和阿聯酋,以及另外兩個域內影響力大國土耳其和伊朗。土耳其和伊朗兩國與沙特的關係都是對立的,同樣土耳其和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也都是對立的。

但這些對立關係並不代表土耳其和伊朗是同盟,相反,在競爭中東主導權的問題上,伊朗和土耳其同樣是競爭關係。只不過隨著美國和土耳其關係的轉冷,伊朗和土耳其有了一致壓制以色列和沙特的戰略共同點,但對未來的土伊競爭甚至對抗並無任何幫助。

這一點從敘利亞問題上就可以看出,土耳其出兵佔據了敘利亞阿夫林地區,還幫助敘利亞的土系自由軍控制了阿勒頗北部地區,並支持伊德利卜境內的所謂溫和反對派武裝。伊朗則是堅定支持敘利亞巴沙爾的政府軍,並堅定地表示要收復上述土耳其控制區。

俄土伊三國構建的敘利亞問題阿斯塔納會談機制,是以俄羅斯為紐帶的,否則的話,伊朗和土耳其之間方向性分歧是很難平衡的。不過在敘利亞問題上,伊朗和土耳其之間還有一個最大的利益交匯點,就是必須共同面對庫爾德問題。

實際上庫爾德問題這個利益交匯點上,還有敘利亞和伊拉克這兩個國家。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共同目標是遏制庫爾德人建/國計劃,他們的對手不但是庫爾德分/裂主義,更重要的是美國這隻幕後推手。因此四國聯手是必然的,而就影響力來說,四國聯盟中伊朗和土耳其又是核心。


高峰軍事觀察


土耳其在中東地區也算得上強國,面對多方勢力混雜的中東,土耳其選擇了與伊朗綁在一起,肯定有著自己國家的利益和安全考慮。下面總結了幾點原因:

中東地區很大程度上是阿拉伯民族占主導地位,而土耳其和伊朗則不是,雖然兩者不是同一個祖先,但互相報團取暖才能使各自在中東有立足之地。此外,土耳其國家內部有庫爾德人分裂的麻煩,人數甚至達到了三分之一,伊朗境內的庫爾德人成為土耳其的隱患。另外,敘利亞北部的庫爾德武裝也是打擊的首要目標,現在很顯然伊朗和敘利亞也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所以需要和伊朗聯合起來共同打壓反動勢力。



土耳其和伊朗的聯合還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以色列,如今以色列有美國作為靠山,土耳其完全可以和以色列一樣投靠美國,而最近土耳其購買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的做法很顯然打了美國的臉,作為北約領頭的美國,看著自己北約盟國買其他國家武器,心裡很不是滋味。這當然不是和美國作對的意思,可以說土耳其有自己的想法,就像德國一樣,購買他國武器裝備是自己的權利,自己國家行使任何權利不受他國威脅。


國家安全固為重要,但中東地區始終是潭渾水,半時攪不起風浪,發展本國經濟才是根本之道。土耳其需要伊朗的石油,儘管美國一再打壓伊朗的石油出口,土耳其雖然表面上遵守美國的制裁要求,但土耳其離不開伊朗的石油,之前對外進口石油伊朗佔了總量的一半,如今突然限制石油的供應肯定會對沖擊本國經濟,無奈美國方面的施壓,經濟一直低迷。但土耳其肯定會從夾縫裡生存,既不引起美國等北約國家的仇視,也不太靠近伊朗俄羅斯等國家陣營。


Global防尉


因為土耳其不想讓伊朗被美國幹掉,一旦幹掉,下一個將是土耳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