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克里米亞:被俄國拿下,沙皇的反客為主

要談克里米亞和俄羅斯之間的故事,必須要從俄羅斯的歷史開始說起,因為克里米亞是俄羅斯歷史的一位旁觀者,也是一位深度參與者;而且在它倆發生關係糾纏不清的那些日子裡,俄羅斯多數時候是主動的,而克里米亞則是被動的。

現在的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從身材和顏值上是看不出什麼差別的,那是因為他們都屬於斯拉夫人,是同根同種的關係。現如今普通的外國人想要移民到俄羅斯比較費勁,但是俄羅斯移民局卻對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永遠持歡迎的態度,就是因為他們同屬一個民族,高傲的俄羅斯人不排斥斯拉夫民族。

斯拉夫人最早建立的國家並不位於現在的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周圍,而是以烏克蘭首都基輔為中心,那個國家叫做基輔羅斯,勢力範圍北到波羅的海、南到黑海,東西包括大半個現在的烏克蘭和部分俄羅斯領土,但是並不包括克里米亞半島。有人說俄羅斯文化發源於烏克蘭就是從這兒來的。

克里米亞:被俄國拿下,沙皇的反客為主

(基輔羅斯的勢力範圍)

基輔羅斯存在了大概350年之後,不巧碰上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帶著千軍萬馬西征,毫無懸念地把基輔羅斯給滅了。當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的時候,莫斯科還是基輔羅斯下面一個公國不起眼的小城鎮。雖然當時的莫斯科也被蒙古鐵騎踩得一塌糊塗,但是好在莫斯科屬於偏遠地區,傷害相對少一些,並且莫斯科周圍有草原有河流,恢復重建也比較快。

基輔公國的滅亡給了斯拉夫人建設莫斯科的機會,他們把所有的愛與恨都傾注到了莫斯科身上,於是莫斯科公國就誕生了。既然叫公國,那就是意味著它是受某個帝國管理的,籠罩在莫斯科公國頭上的是欽察汗國,這個就是成吉思汗那個孫子拔都滅了基輔羅斯後建立的,勢力範圍包括現在的整個烏克蘭和小半個俄羅斯,連黑海以及克里米亞都是它的勢力範圍。

公國擁有高度自治的權力,但是需要臣服於頭上那個帝國,甚至有些官員還得帝國派遣或任命。欽察汗國的大佬們娶媳婦過壽打了勝仗,莫斯科公國的國王還得提著魚子醬和熊掌過去慶祝,去晚了說不定就有麻煩。儘管這樣,欽察汗國和和莫斯科公國之間的相處並不友好,確切地說是韃靼人根本就不把斯拉夫人放在眼裡,甚至可以說不把他們當人看。

斯拉夫人把出現在亞洲和歐洲的遊牧民族統稱為“韃靼”,因此提到韃靼人的時候並不在說一個具體的民族,欽察汗國統治下的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後裔都被稱作是韃靼人。就像“程序員”並不是一個具體的職業,根據硬件、軟件和行業不同可以細分出很多職業一樣。如今生活在烏克蘭和克里米亞的那些韃靼人,他們的老祖宗說不定就是統治過斯拉夫人的蒙古人。

克里米亞:被俄國拿下,沙皇的反客為主

(模擬古斯拉夫人的打鬥)

欽察汗國的存在時間長達260年。在這260年裡,成吉思汗的眾多徒子徒孫們為了權力和利益發生過很多殘酷的鬥爭,這個在欽察汗國也不例外。這個帝國度過它的第188個生日之後,分裂成了五個國家,正統汗位由大帳汗國繼承,其中還有一個就是克里米亞汗國,它的勢力範圍並不僅僅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克里米亞,還包括黑海沿岸的俄羅斯大片領土。其它3個我們就不讓它們出場了。

作為遊牧民族的後裔,克里米亞汗國的生產方式除了打魚和放牧之外,他們還外出狩獵,然後把抓來的獵物拿到市場上出售獲利。那麼這個獵物到底是什麼呢?就是斯拉夫人。斯拉夫人又高又壯,是做奴隸的好材料。因此每年春暖花開大地解凍的時候,克里米亞汗國的快馬彎刀就衝到烏克蘭或者莫斯科公國,捆上一大群斯拉夫人,然後賣到中東那邊,這個其實就算是拿俄羅斯人出口創匯了。

當時的中東是奧斯曼土耳其的地盤,克里米亞汗國在跟奧斯曼帝國做人口買賣生意的時候,面對這個強大的對手,汗國的領袖們無法抑制內心的崇拜之情,跪倒在土耳其蘇丹的腳下,於是克里米亞汗國也就變成了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時間一久,韃靼人逐漸丟掉了老祖宗留下的拜火教,改信了伊斯蘭教。

這個世界的規則從來都沒有變過,誰強大誰的朋友就多,它的文化和制度就會有人模仿和學習,它的宗教和信仰和做事方式就會廣為傳播,在全世界都有粉絲,就像現在的美國一樣。

克里米亞:被俄國拿下,沙皇的反客為主

(1812年奧斯曼帝國的領土)

斯拉夫人的強壯體格可不僅僅是用來做奴隸的,當他們被組織起來後也是相當有破壞力的。莫斯科公國利用這種強大的破壞力兼併搶奪,地盤變得越來越大,對不遠處克里米亞汗國的威脅也與日俱增。為了保護自己的信仰不被東正教玷汙,也是仗著有奧斯曼帝國的撐腰,韃靼人隔三差五就衝進莫斯科公國狩獵搞破壞。莫斯科公國為此很頭疼,但是要解決這個麻煩,必須先有對抗奧斯曼的實力。

欽察汗國分裂之後,莫斯科公國依然是個公國,它的行政級別比克里米亞汗國還要低一級,因為它的頂頭上司是大帳汗國。不過大帳汗國在持續走下坡路,而莫斯科公國卻在一天天變強變大。在它變強的過程中它不停地收購兼併周圍的地盤,和大帳汗國屢次交手,直到有一天徹底擊敗了蒙古人。再被統治了240多年後,斯拉夫人終於擺脫了蒙古人,俄羅斯歷史以“俄國”這個稱號進入了沙皇時代。

沙皇俄國最初只是一個內陸國家,每一個內陸國家都有一個心病,那就是沒有出海口。出海口非常重要,即使在現代社會,海運仍然是性價比最高的運輸方式,更何況是那個時候,而且尋找出海口這個事兒至今都在困擾著俄羅斯。第一個沙皇出現是1547年的事兒,而俄國人拿下波羅的海那兒的出海口則是1721年了,中間用掉了170多年。拿下出海口不久,彼得一世遷都聖彼得堡,後來他被加冕為皇帝,俄羅斯歷史進入了俄羅斯帝國時代,彼得一世就是大名鼎鼎的彼得大帝。

大帝把目光投向了黑海,進入黑海就可以去中東和地中海,那裡是更廣闊的天地。但是黑海及其周邊地區屬於克里米亞汗國,想要滅掉克里米亞汗國似乎不太難,但難就難在它是奧斯曼帝國的小弟,沒有足夠的實力還惹不起。因此想要拿下克里米亞,俄羅斯帝國就需要直接出手對付奧斯曼土耳其,打敗了土耳其,那麼克里米亞自然會選擇強大的一方。

克里米亞:被俄國拿下,沙皇的反客為主

(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畫像)

彼得大帝沒有完成這個任務就離開了人世,這個任務是在俄羅斯帝國第二個大帝、也是唯一的女皇帝葉卡捷琳娜二世手裡完成的。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的戰爭前後持續了240多年,大大小小的戰爭打了十多回,不過在葉卡捷琳娜統治的34年時間裡,兩國只交手了兩次。第一次的戰果是克里米亞脫離奧斯曼獨立,第二次的戰果是俄羅斯實際上控制了克里米亞。

拿下克里米亞之後,帝國的統治者葉卡捷琳娜二世派出了自己的情人,也是帝國的將軍波將金到克里米亞的海邊挑了一個好地方建一個軍事要塞,這個要塞就是塞瓦斯托波爾。可以說從那個時候開始,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就一直駐紮在這個城市。大家一定要牢記“賽瓦斯托波爾”這個名字,因為它在我們後面的內容當中還會反覆出現。雖然塞瓦斯托波爾面積小而且位於克里米亞,但是從它誕生之日起,就一直以一個直轄市的身份存在,和克里米亞平起平坐。

克里米亞落入俄羅斯帝國之手以後,島上的韃靼人既害怕沙皇對自己過去狩獵歷史的清算,也害怕沙皇逼著自己改信東正教,於是紛紛逃離家園去了黑海對岸的土耳其,這一度造成了島上勞動力的短缺。為此葉卡捷琳娜女皇下令採取一切手段給那邊移民,鼓勵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到克里米亞島上投資置業,這是克里米亞人口結構的一次巨大改變。

俄羅斯帝國是一個封建專制國家,對內實行殘酷落後的農奴制。這種坑爹的制度註定讓底層俄羅斯人長期水深火熱地種地,而上層統治者聲色犬馬自我感覺良好,這不但社會矛盾巨大,而且嚴重阻礙了工業化的進程,逐漸跟西歐國家拉開了距離。但是偏偏沙皇祖祖輩輩都熱衷於征戰討伐,在之後克里米亞戰爭、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每一次糟糕表現,就讓沙俄越來越不得人心。

克里米亞:被俄國拿下,沙皇的反客為主

(塞瓦斯托波爾的黑海艦隊)

終於在1917年3月份爆發的二月革命中,沙皇俄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被推翻。同一年的10月份,以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主義者攻入冬宮,把沙俄的殘留政權徹底清理乾淨,建立了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也就是所謂的“蘇俄”,這時候俄羅斯的歷史還沒有進入“蘇聯”時代。

蘇俄剛成立的時候,國內還有很多沙皇的忠實粉絲,也有很多歐洲人支持下的武裝組織,這些人成分複雜派系眾多,紛紛跟列寧這夥人對著幹。因為列寧的隊伍叫“紅軍”,所以那些反對派們被統稱為“白軍”。列寧等人又花了5年時間收拾了白軍隊伍,到1922年和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聯邦,一起組成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蘇聯一開始就就包括了“克里米亞韃靼社會主義共和國”。

克里米亞是黑海上不沉的航空母艦,也是俄羅斯黑海艦隊基地塞瓦斯托波爾的所在地。這個地方如此地重要以至於長期以來,它都享有著和烏克蘭同等的行政地位。但是在32年之後的1954年,如此重要的克里米亞卻被劃撥給了烏克蘭,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1] 聞一.烏克蘭—硝煙中的雅努斯[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6

[2] 維基百科詞條:俄羅斯歷史、欽察汗國、克里米亞汗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