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人間世》沒有說出口的,死亡會告訴你

“來吧,祝我們都有好運。”

上海仁濟醫院的林建華醫生,每次進手術室前,都會說這句話。在她看來,每一次手術,都是一場惡戰,成敗在老天一念之間。

很可惜,這一次,她輸了。

死者是一個25歲的年輕媽媽——吳瑩,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和重度肺動脈高壓,用陳杰醫生的話說“這種病人根本就不應該懷孕。”

但吳瑩堅持“有孩子的人生才完整”,她很瞭解手術的風險,但不怕:“我願意拼一把”,這一把,就是用吳瑩的命,換來孩子的生機。至死,她都沒親眼見過寶寶。

這不是意外,只是沒有奇蹟而已。

人人都幻想華佗在世,但事實是:“醫學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

“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一百年前,創立了美國第一家肺結核療養院的特魯多醫生如是這樣說,百年過去了,仍是無數醫療工作者的真實寫照。

《人間世》沒有說出口的,死亡會告訴你

拼命了,但沒命了

看《人間世》前,我以為醫生是嚴謹、專業的,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都很明確。

現在才發現,在仁濟醫院的每一個醫生、孕婦和孕婦背後的家庭,都是賭徒。局很大,賭孕婦的一條命。

吳瑩的老公說“我也想哭,但我不能哭你知道吧,大家都哭那怎麼行”。

話一落,這個七尺男兒就忍不住哭了。

鄭秀革醫生說:“這個拼命,不是使勁的意思,是真的“拼命”啊!”

兩個家庭數十口人的祈禱,全上海最好的婦產醫院,集齊院所有部門的“豪華”會診,也救不回這個倔強的女孩。

這個一出生就沒有媽媽的孩子,以後會不會感謝吳瑩拼死生下他呢?

沒人知道。

更多時候,他可能會問,為什麼別人小朋友都有媽媽,我的媽媽呢?

在這家收治了上海40%疑難孕婦的醫院裡,冒險生子,是用生命做賭注,考驗母性的偉大。

陽光並不總在風雨後,現實面前,人人皆螻蟻。

有一句話“哪有什麼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但吳瑩們挺到死也沒得到這所謂的一切。

《人間世》沒有說出口的,死亡會告訴你

“繁衍是生物的本能,但繁衍意味著更多”

從一個襁褓稚兒到健康成人,裡面的學問實在是太多了。一個女人,不一定有資格做媽媽,一個男人,也不一定就能做父親。

一個媽媽哭著說:“萬一我做了引產,不能生小孩怎麼辦,你會和我離婚嗎?”保護婚姻,這個媽媽要靠小孩;楊彩麗有嚴重心臟病,她堅持生小孩,因為:“作為女人,不生孩子有點不完整的感覺。”;42歲的應賢梅,獨子劉傑救火不幸過世,全家都沒辦法走出悲痛,她做了五次試管嬰兒,終於生下女兒,她說這是兒子終於回來找她了。

孩子可以治癒,彌合一個家庭,但更多時候,生孩子的原因並不那麼純粹,不僅僅是剔透水晶球裡的“母愛”“父愛”,有人說:“孩子是慾望的載體”,承載了父母、社會、世俗的慾望太多的慾望,唯獨不由他自己做主。

生理構造決定了女人有子宮,所以孕育生命的是女人,如果沒有孩子(最好還是一個男孩),那女人就不配被稱之為“女人”了嗎?

“一個女人只有成為母親,才能證明她自己的價值嗎;一個母親,只有敢於拿命換孩子,才能證明她是偉大的嗎?”

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應該問問自己。

輿論環境強暴女人,女人就只能賭上子宮,去爭取多一點話語權,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牽著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人間世》沒有說出口的,死亡會告訴你

你存在,孩子才存在

吳瑩死了,她的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15年新婚的丈夫,失妻之痛如何安撫;而她拼死就下的小孩,一出生就沒了媽媽。

留下的人,要花多少年,才能走出來,或者永遠走不出來?

她倔強、勇敢、甚至偉大,但她的選擇很蠢。

退一萬步講,就算吳瑩、孩子都活下來了,一個孩子要健康長大也並不簡單。生育很痛,養育更難,很遺憾,為人父母,不須考試,免費入學。

在疑難孕產婦中心的大多數準爸爸媽媽,都很偉大,也很自私。他們連自己的生命都承擔不起,談何對一個嶄新的小生命負責?

女人可以是妻子,是媽媽,但她們都應該先是人,才能為人妻母。連自己的命都沒了,一切還有什麼意義。

每個孩童,出生都應該是因為愛,父母相愛,才有的你,與別人覺得你該生小孩了、家裡有兩個女兒了,要再生個兒子這些都沒關係,也不是有了就有了。

陪伴、照顧,如果這些都沒想清楚,那我們都應該想想,我配嗎?做人爸媽我夠格嗎?

父母尚有生育選擇權,孩子只能嗷嗷哭叫,等待被選擇。

生命繁衍不息,生兒育女很美好,為了迎接新生命,吃苦受痛也甘願。

但如果必須做選擇,你一定是優先於孩子的存在 ;孩子生下來了,他就是你要負責的生命了,問問自己,能不能給他足夠的陪伴和愛。

更重要的是,即便不生養孩子,你依舊是你。

你存在,孩子才存在;你不存在了,孩子怎麼辦?

撰稿:冬瓜叮咚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