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浏阳大围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洪村湖洋梯田喜获丰收

“开镰咯!”一声长长的吆喝,穿过层层叠叠的梯田,在山谷间不断地回荡。这是大围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张坊镇上洪村湖洋梯田上最动人的景色。

这里是七星岭,位于湖南最东面,“潇湘第一缕阳光”就从大围山东麓照射过来。大片梯田上,无处不荡漾着丰收的喜悦。海拔,近千米。耳畔,尽是山风。远处是缥缈的白云,近处是苍翠的竹,一大片金黄,将这处山谷染成令人陶醉的色彩。

四位慕名而来的长沙游客,登上了观景栈道,直呼“没想到浏阳的深山里,藏了一个这么美的地方!”他们当场决定晚上就住宿在村民黄竞成家,“很多年没有看到这种丰收的场景了,眼里都是满满的乡愁。”

一辈子都在梯田边守望乡愁的邱南华,是张坊镇上洪村湖洋组组长,今年丰收在即,他还特意写上一首诗:“湖洋本是藏龙地,赋岭歌山传九州。游客到此添兴致,心旷神怡话风流。”

丰收的喜悦在山谷间流传,充满诱人的稻香,凝聚着当地村民的汗水和希望。

黄竞成家种了5亩多香稻,其他常规稻也有十多亩。香稻,如其名,散发一种特有的香味,沁人心脾,谷粒细长,味道颇好。“这种香稻米可以卖到10元一斤,基本上供不应求,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大订单了。”

“二楼是民宿,一个人住一晚加两餐饭,在一百块左右。”湖洋梯田所在区域,大多村民都开设了民宿业务,“稻子丰收了,其他旅游业务也是丰收哦。”

邱南华介绍,湖洋梯田因其地势高,只能采取传统耕作方式,加上阳光充足,这里的稻米才广受欢迎。

取一木桶,用竹席一围,镰刀所到之处,稻禾应声而倒,俯首拾起,双手抡至木桶边上,抖动几下,颗粒归仓,是为“拌桶”。

目之所及,约有100亩,“有几十户,大家都是靠山吃山。”邱南华说,以前靠山吃山,是守着这几亩田,稻米一般自己吃,副业就靠砍竹子,“现在的山还是这座山,但是吃的却是‘绿色饭’。”

远离城市喧嚣,以前的地理闭塞,却在如今的时代,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这正是大围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传统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坚守农耕文明,大力发展旅游,传统农业因旅游而绽放新光彩。

浏阳大围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洪村湖洋梯田喜获丰收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