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在日本,你經常能看到所謂的“茶室”,在“茶室”裡,你不僅能體會到日本茶道的優雅,還能看到這世界上最柔和,最優雅的一門藝術——花道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花道並非植物或花型本身,

也不是將花材進行簡單的堆積,

而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和創造。

花道起源於中國隋朝的佛堂供花,隨著日本的遣隋使小野妹子(這真的是個男的)而傳到日本。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就像茶道傳入日本一樣,花道也被日本人學習和改進,融入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內涵,並且和茶道、香道一起成為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花道在日本稱為:華道。起源於奈良時代,平安時代發展成一門獨立的藝術。華道不單要表達花的美態,也是形神兼備品味造型的插花。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日式插花除三個主枝外,花兒往往並不擔負重要的角色。

要觀摩經歷數紀元傳統臻善的日本插花藝術,每每需要以不同感性去欣賞花及其造型。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日式插花以花材用量少,選材簡潔為主流,它或會以花的盛開、待放、含苞代表過去、現在、將來。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日本人強調花與枝葉的自然循環生態美姿是宇宙永恆的縮影。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若常以寬宏意境和深邃內涵從事插花藝術的表達,你自然直接體會到園藝家對植物本性認識以至尊重的境界。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花道傳到日本後,因天時、地理、國情而使他發展到如今的規模,並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各種流派,各流派特色和規模都各有千秋,但基本上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種思想,貫穿於花道的仁義、禮儀、言行以及插花技藝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韻之中。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 池坊流 」

池坊流為日本花道的始源。相傳14世紀一日本使者從中國帶回佛前供花的文化後,隱居於日本京都一座著名法寺內的池塘旁的廂房,專心研究插花,並世代相傳,故稱池坊流。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池坊流的傳統的最高花型是

“立華”,它由佛前供花演變而來,是以一種抽象性的意念來模仿山水畫,通過枝條的前後左右伸展,充分展現出大自然的韻律美感,具有超凡脫俗、嚴肅華貴的氣質和造型。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立華”的構成非常複雜嚴謹,要在一個花瓶裡把七至九個基本部分組合起來,這些部分相對獨立而又相輔相成,各部分的位置和伸展方向都有一定的順序,不可前後倒置。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池坊流的傳統造型具有一種典雅高貴的氣派,枝條舒展,能充分展示東方之美。

「 小原流 」

20世紀以後,隨著門戶的開放,許多西洋的新奇花卉和思想一起湧入日本。傳統的插花格式已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新的流派紛紛成立,小原流就是當時的代表。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小原流是受當時流行的中國盆景和清代寫景式插花的影響,又吸收了西洋花卉的色彩,把原來“立華”“生花”“點”的插法改為“面”的插法,自行設計了圓形淺盆,把自然景色移入盆中,稱為

“盛花”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構圖上富於變化,注重花材的個體及組合群體自然美,枝葉舒展,順乎自然,體現了真實、清新的自然美景。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盛花”的特點是通過淺盆花器露出較開闊的乾淨水面,延伸了空間感和自然感。小原流不僅進行花型的創新,同時還在百貨商店舉辦插花展覽,把插花介紹給普通民眾,並積極培養女性花道教授者。

「 草月流 」

二戰前夕,由於西方插花的抽象造型原理的影響,各個流派在“盛花”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革,突破固定花型的束縛,產生了“自由花”。這時期的代表流派為新興的“草月流”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草月流意即其花如草之可親、如月之明朗。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該流派宣稱要創造特異的花型,不受形式的約束,也不理會草木自然生長的規律,甚至採用非植物的材料,嘗試各種以構成美為目的的插花造型。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日本人觀花,是在落花一瞬中感悟人生無常,正是這種人生無常感打開了日本人的“物哀”之眼,在插花儀式中觀花悟人生,形成日本特有的花道精神。

而“物哀”在這裡並非是某種消極的心態,

也沒有頹廢意識,

而是關於人對花所產生的生命感發,

賦予了美學意義上的道德指向,

是對生命的一種慈悲之心。

日本花道,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人生如花開花落之短暫,

與其“賴活”,還不如以美的盛姿,

去裝點生命的一瞬以求“好死”。

如果武士道是日本人的手背,

那麼花道就是他們的手心。

插花,親自感受每一朵花的芬芳;

插花,體悟每一朵花的心情;

插花,讓自己用審美的眼光看生活,

從而遇見更美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