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歷史上的第二次薛家將:隋唐名將薛世雄

歷史上的第二次薛家將:隋唐名將薛世雄

歷史上的第二次薛家將,包括隋帝國名將薛世雄,及其五個兒子,薛萬述、薛萬叔、薛萬徹、薛萬鈞、薛萬備。

薛世雄的父親是北周帝國涇州刺史、隋帝國舞陰郡公,舞陰郡,位於南陽盆地,在今河南沁陽縣。薛世雄,祖籍河東郡汾陰縣,同樣是“蜀薛”的後裔,各代薛家將,皆出自“蜀薛”。薛世雄555年生於關中,是關中人,617年去世,活了六十二歲。他自幼性情兇狠好鬥,成年後,以悍勇聞名,隨北周武帝討伐北齊,以軍功授任都督。隋文帝時期,薛世雄多次建立戰功,官至儀同三司、右親衛軍騎將。隋煬帝時期,他先後參加了出征吐谷渾、突厥、高句麗的戰爭。

608年,隋煬帝任命勇將薛世雄為玉門道大將軍,與東突厥酋長啟民可汗聯合進攻伊吾國。薛世雄率軍出玉門,啟民可汗沒有到。薛世雄孤軍越過沙漠,伊吾人開始以為隋軍不可能到來,所以都沒有做防備,當聽說薛世雄軍已越過沙漠,大為恐懼,於是請求投降。薛世雄就在漢代舊伊吾城東築新城,留下銀青光祿大夫王威率領一千餘名士兵戍守伊吾城,西域的東部,就此併入隋帝國。

612年,薛世雄參加了首次徵高麗之戰,率軍出沃沮道,與各路大軍全部到鴨綠水西岸彙集,共同攻打高句麗,無功而返。 後來,隋煬帝又兩次發動對高句麗的戰爭,勇將薛世雄都參加了。戰爭結束後,薛世雄升遷右御衛大將軍,任職涿郡留守。

隋末,各地貴族豪強紛紛擁兵自立,聲勢浩大的隋末起義爆發。617年,李密率領瓦崗軍進攻東都洛陽,隋煬帝下詔命老將薛世雄率領河北三萬精兵救援洛陽,並且其它各路援兵,也歸薛世雄節制,薛世雄是各路援兵的總指揮。薛世雄部隊行進到河間郡,在七里井駐軍。當地義軍竇建德的部眾懾於薛世雄的威名,驚惶恐懼,從佔領的各城池中撤出向南逃走。薛世雄情知他們懼怕自己,對其甚為輕視,不加提防。竇建德率領敢死隊二百八十人,於凌晨偷襲薛世雄大營,約定,“夜裡到達隋營就進攻他們,若到達時天已經放明,就投降。”

竇建德率軍來到隋營附近,天就要放亮,竇建德惶惑,和大家商議投降之事,忽然天降大霧,人相隔咫尺都無法辨認,竇建德大喜道:“天助我也!”於是率軍突擊隋營,隋軍大亂,兵卒們都翻越柵欄逃走,薛世雄無法制止,只得和左右幾十名騎兵逃回涿郡。因此次被竇建德擊敗,薛世雄慚愧憂憤,發病而亡,年六十三歲。

薛世雄兵敗後,統領兩萬江淮勁卒的王世充,成為各路援兵總指揮,他指揮隋軍十餘萬,與李密血戰,兵敗,退入洛陽,守洛陽的越王楊侗赦免了他。

隋煬帝與幾萬關中驍果呆在江都,軍心思歸關中,宇文化及率關中驍果造反,殺隋煬帝,然後西返,經過河南時,與李密的瓦崗軍血戰,瓦崗軍雖然獲勝,但元氣大傷。王世充在洛陽城裡發動政變,控制了越王楊侗,然後,趁李密瓦崗軍血戰之後虛弱不堪,將其擊敗,李密率幾十人,投唐被殺,王世充殺越王楊侗,建立鄭國,隋臣獨孤機密謀投唐,被王世充所殺。後來李世民出兵,才將王世充擊敗生擒,最後王世充被獨孤機之子獨孤修德所殺。

如果悍勇耿直的薛世雄還在,那麼,陰險奸詐的王世充就不可能出頭,歷史必是另一種結局。

河東悍將薛世雄,他的兒子們,也都是名將。

薛萬叔,生於京兆府咸陽縣,唐帝國的右領軍將軍、暢武道行軍總管、營州都督,封爵梁郡公。他在東北的營州都督任上,軍威赫赫,契丹、奚、室韋等各民族,紛紛歸附。

薛萬鈞,生於京兆郡咸陽縣,唐帝國左屯衛大將軍,封爵潞國公。他武力超群,驍勇善戰,其父薛世雄去世後,薛世雄的部將、涿郡的虎賁郎將羅藝起兵,自稱幽州總管,統治幽州、營州,薛萬鈞與其弟薛萬徹,與羅藝同為關中人,他們追隨羅藝,割據幽州營州,後來,一起投唐,成為太子李建成的部下。他們跟隨李建成,平了竇建德餘部劉黑闥。

玄武門之變,薛萬鈞、薛萬徹兄弟,攻打秦王李世民,後被赦免。羅藝不服李世民,反叛被殺。

唐太宗在位期間,先後徵東突厥、徵吐谷渾,薛萬鈞、薛萬徹兄弟皆參與。639年,侯君集徵高昌王國,薛萬鈞為先鋒,征服高昌國。

641年,唐太宗遊芙蓉園,薛萬鈞警衛不力,未能清除閒雜人等,被抓,薛萬鈞氣憤而亡,唐太宗聞之驚愕,遂將其墓陪葬昭陵,以示恩寵。

薛萬徹,生於京兆郡咸陽縣,驍勇善戰,前期一直追隨其兄薛萬鈞,玄武門之變以後,歸順李世民,唐太宗時期,徵突厥、徵薛延陀,薛萬鈞、薛萬徹兄弟皆參與。後來薛萬徹又隨唐太宗徵高麗。後謀立荊王李元景為帝,為長孫無忌所殺。

薛萬備,生於京兆郡咸陽縣,隨唐太宗徵高麗,單槍匹馬,於敵陣中救了另一名將契必何力。648年,為行軍長史,跟隨大將軍阿史那舍社爾征服龜茲等國。653年,受其兄薛萬徹牽連,流放交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