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不給別人希望,才是最大的善良


不給別人希望,才是最大的善良


1

同事筱筱後半年準備結婚,最近正在考慮上哪去照婚紗照。

她每天都在不停的接銷售電話。

今天中午休息的空檔,她就接了3、4個。

“有活動是吧,那我最近有時間去看看。”

“可以啊,不錯不錯,我比較喜歡你們家的風格。”

“我抽空就去了,到時候提前給你說。”

我笑她:“你準備去哪照啊,怎麼天天有這麼多人給你打電話?”

筱筱說:“我昨天剛定下來,去城南那邊。”

我納悶地詢問道:

“那你都定下來了,今天為什麼還給別家說有時間過去看呢?”

她無奈地說道:“我不好意思直接拒絕,他們也服務了我那麼久,又是在微信上發照片、講套餐,又是天天打電話講他們活動的,看著他們這麼熱情,我真不知道拒絕的話怎麼說出口。”

不給別人希望,才是最大的善良

我笑了笑沒說話,但其實筱筱這樣的做法,我挺不贊同的。

不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商業買賣中,很多時候我們遇到自己想要拒絕的事情,總是覺得直接說出口會讓人難堪,讓自己抹不開面子,於是總會找出很多借口。

總是以為所有人都知道“沒有爽快的答應,就是拒絕”的潛規則。

但其實,拒絕別人的時候,我們說一些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話,不僅是對自己時間的浪費,更是對他人的傷害。

就像筱筱一樣,如果不準備考慮其他商家了,就應該直說,這樣你就不會整天接銷售的電話。

而對方呢,也不會對筱筱還抱著希望,他可以立即轉移目標,把精力放在下一個目標用戶上。

不給別人希望,才是最大的善良

我曾經做過電話銷售的朋友說,比起沒有意向購買產品,還要聽你介紹產品的人來說。

他們更願意對方是一個沒有意向,就直接掛斷電話的人。

因為這些人給他們留了更多的時間去尋找真正需要的客戶。

2

其實,這些不果斷拒絕的人,是沒有壞心的。

他們可以說是非常善良的,因為大多數人在直接拒絕別人之後會感到內疚。

我曾經也是個不會拒絕別人的人。

有時候看到不是很合適的文章,覺得好歹這也是人家辛辛苦苦敲打出來的,不忍直說,只是簡單告訴對方,文章的選題不是很適合我們。

我以為這樣說,大家都可能明瞭,但其實並不是。

有一次有個投稿的作者,在被我拒絕後,又多次投稿:

“您看看這次的選題怎麼樣?”

說實話,其實根本不是選題的原因,而是文筆的問題。

只是因為我一時的不好意思,浪費了我自己的精力,還耽誤了別人的時間去重新找選題,真的是得不償失。

後來,我改變了做法:投稿後7天內沒有回覆,稿件可自行處理。

不給別人希望,才是最大的善良

成年後,我們都得了一種“取悅別人”的病。

▷ 不想借錢,又不想直說,於是找到了一個看似合適的理由 “我這段時間手頭緊,下次給你借”結果對方每隔一段時間來問一次“手頭寬裕了嗎?”

▷ 不想去參加某一個活動,就說“最近沒時間,到時候再去。”結果對方專門為你調整了下班的時間。

3

當然, 愛情中乾脆的拒絕,也是必要的。

粉絲吳靜最近很是苦惱,因為她的男同事一直在追求她,她不喜歡,也多次拒絕。

可對方依舊窮追不捨,現在對她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她把和對方的聊天記錄發來,我一看,這哪裡是拒絕呀,這明明是欲拒還迎。

對方只要問問題,她每一個都回答,有時候還拋出去問題,和對方一來一回,聊得不亦樂乎。

她說,她覺得人家都發微信了,自己不回不太禮貌,而且畢竟是同事,鬧得太尷尬也不太好。

不給別人希望,才是最大的善良

我詢問她是怎麼拒絕對方的,她說自己沒好意思直說,只是簡單的告訴對方:

“你挺好的,只是我覺得時機不合適,到時候再說吧。”

拒絕的話說的模稜兩可,平常微信上接話題,不間斷的回應,會容易讓對方覺得有戲,越搭理人家,人家越難收手。

只要有一點點希望,對方就會迫不及待地向你撲過來。

即使是1%的希望,在喜歡你的人眼裡,這個1%會被無限的放大,最後很有可能就是100%。

有些人總覺得不忍心,可是也許你的不忍心,造成的傷害遠比喜歡的傷害多。

所以正面的、直接了當的拒絕,是最妥當的方式。而不是不忍心,怕內疚,怕過於直接對方難以接受。

不給別人希望,才是最大的善良

三毛說:

“不要害怕拒絕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於正當。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裡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所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直接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對方只會傷心,並不會難堪。

一拖再拖不給出明確答覆,讓對方不知道該前進還是該後退才最難堪。

拒絕一個你不喜歡的人,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是兩個人的事,要尊重他們曾經喜歡過你的那顆真誠的心。

與其給了對方希望,再讓對方去失望,不如從一開始,就應該讓對方認清這個現實,認清你們之間根本就不可能。

在愛情中,被人喜歡是一種幸運,而直接對不喜歡的人說“不”,是一種善良。

不給別人希望,才是最大的善良

不用費盡心思尋找藉口,不用猶豫不決,不用感到內疚,不用覺得自己的拒絕會讓對方對你有什麼看法。

那些因為被拒絕,就否定你、詆譭你的人,是你早晚要失去的人。

4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經常有一個問劉星家借東西的鄰居。

大到鍋碗瓢盆,小到掏耳勺,他們全都管劉星的爸媽借,而且最關鍵的是從來不還。

有一次鄰居又來借吹風機,劉星的媽媽心裡是不想借的,於是把藏到了洗衣機裡,說吹風機有是有,但是不知道怎麼找不到了。

這個時候熊孩子說了一句:“你不是藏到洗衣機裡了嗎?”

一句話,讓雙方尷尬至極,劉星媽媽只能懊惱著回屋去拿。

這個時候,鄰居的阿姨又看上了小雪的雜誌,詢問小雪能不能借過去看看,小雪連想都沒想直接拒絕了:

“不,對不起阿姨,這本雜誌我不能借給您。”


不給別人希望,才是最大的善良


對方自討沒趣,只能悻悻的拿著吹風機走了。

劉星的媽媽和爸爸一臉詫異:“你是怎麼說出這個‘不’的?而且不需要理由?”

不給別人希望,才是最大的善良

小雪回答說:“說‘不’本來就不需要理由,我有權力拒絕別人。”

不給別人希望,才是最大的善良

乾脆地說“不”,是最高情商的拒絕。

小孩子勇敢說出口的“不”,成年人,也該學會了。

不要因為怕傷害別人就把會讓自己為難的事情應承下來,很多時候該說就得說,該拒絕就得果斷拒絕。

自己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就不要答應到處救火;

觸碰底線的時候,就該果斷指出;

沒法回應的感情就該早些把話說清。

扭捏最終只會導致傷人傷己,拒絕是一種權利,誰都生來擁有,沒什麼不好意思的。

南川大叔,心理學者、情感導師及撰稿人。只做你的私人讀物,治癒所有不開心。文章首發在個人公眾號:南川大叔(ID: nanCSS),轉載請聯繫公眾號獲得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