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彩電量價齊跌,智慧屏和華為光環能否打破“魔咒”

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沒有打破彩電市場低迷的走勢,量價齊跌仍在持續。據奧維雲網推總數據顯示:國內彩電市場第三季度銷量為1034萬臺,同比下降3.6%;銷售額為277億元,同比下降10.4%。自2018年Q4以來,連續四個季度持續下滑。

彩電量價齊跌,智慧屏和華為光環能否打破“魔咒”

智慧屏可能不一定是彩電的“未來”

對於彩電行業如此“持續不振”的緣由,奧維雲網認為與宏觀市場新增需求提振力度不足有關。其中,包括房產不振,新婚減少以及貿易摩擦這三個方面。此外,外出消費增多,家庭娛樂時間分流和傳統電商促銷節未能活躍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三季度彩電銷量情況。

彩電量價齊跌,智慧屏和華為光環能否打破“魔咒”

此外,在消費者對彩電產品的需求日益細分細化,而目前已經上市的產品創新度遠遠沒有達到消費者的“心裡預期”,從而並沒有帶來市場“提振”。

例如8月份,華為彩電在一年多的等待之後終於出來了,取了一個別致的新名字“智慧屏”。而緊接著的秋季新品季節,傳統彩電企業海信、TCL、創維等一大批“智慧屏”問世,雖然智慧屏概念成為行業第一熱點,但是從第三季度銷量來看並沒有給整個市場帶來“漣漪”。

彩電量價齊跌,智慧屏和華為光環能否打破“魔咒”

近日,華為旗下榮耀55寸智慧屏產品由於定價3999元無法“撬開”市場,也開始玩起“降價”牌。目前在華為官方商城、京東商城,榮耀智慧屏、榮耀智慧屏PRO同時直降500元,再送300元立減券,也就是降價800元,價格分別從3799元、4799元來到2999元、3999元,跌破3K和4K大關。

有行業人士表示,原本以為華為榮耀智慧屏的出現能夠擺脫彩電機型龐雜同質局面,還原彩電高價值屬性,擺脫低價低效競爭,但是沒有想到在新品上市2個月不到的時間,也還是走進“降價”求量這條路。看來通過華為這個行業最大“變量者”來刺激或者改變市場的“窘境”,可能很難奏效。同時從目前的態勢來看,智慧屏並不一定是彩電的“未來”。

彩電市場真正驅動力在哪?

既然整個彩電市場需求方面,並沒有受華為攜智慧屏入局帶來“亢奮”。那麼市場真正驅動力在哪呢?

奧維雲網(AVC)在《用戶購買電視時最關注的要素》的調研報告給出一些信息。在這份調查報告中,41.9%的消費者關注產品搭載的最新技術,成為第一關注要素。另有29.2%的消費者關注品牌,11.5%的消費者關注產品價格。

彩電量價齊跌,智慧屏和華為光環能否打破“魔咒”

而在價格這個維度上,消費者在選購彩電產品中並不是一味對“低價”青睞。在對《用戶購買電視時的預算分佈》的調研中,75.7%的消費者購買預算在3000-8000元之間。在這個價格範疇,可以選擇55寸~75寸目前市面上“暢銷大尺寸電視”。

彩電量價齊跌,智慧屏和華為光環能否打破“魔咒”

奧維雲網第三季度彩電報告在尺寸上數據也反應了這個“論證”。在剛剛過去的Q3中小尺寸彩電市場萎縮,50英寸成為傳統分界線:50寸以下線上與線下市場零售量佔分別下滑5.5%和7.1%,尺寸價格上亦呈現連續下滑態勢。而50寸以上電視的需求,在不斷提升,尤其是在65寸以及以上“大屏電視”則繼續“飆升”。其中65寸線上達到12.6%,線下達到15.8%,而另一個大屏電視主打尺寸75寸也在積極“上漲”,線上和線下佔比差不多超過1%。

業內人士指出,買高端、買大屏,成為消費者選購彩電的主基調。 大尺寸則成為用戶更新換代最為重要方向,消費者更換電視尺寸主要集中在55-80英寸之間,65寸電視成為消費者的首選。——這凸顯了“顯示核心需求”對彩電行業的驅動力和支撐作用。

同時,隨著5G、8K、AI+IoT等技術的不斷完善,大屏彩電的應用體驗智慧化升級,改善了此前“受眾高速流失”的趨勢,有望將更多的消費者從移動端拉回到彩電上。

在大尺寸化電視是行業升級中“核心”訴求點、價值突破點帶動下,在智慧化的新應用付能下,彩電廠商瞄準高端大屏彩電求變的戰略“謀局”日益顯現,屏幕夠大、價格平民、智慧好用,三個維度已經成為市場風向標,將是行業未來的突破點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