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閱讀】乾縣大橫關石林

【閱讀】乾縣大橫關石林


昔日讀範紫東先生的《乾陽八景》,非常好奇,決定重新稽古。1998年4月在範老的基礎上重新編寫了《乾縣八景》,也算是對“乾縣八景”的一個詮釋,並於當年8月份在《當代陝西》全文發表,沾了範老的光。2016年4月20日,我想對“乾陽八景”之一的“金龍鎖關”進行再考稽,誰成想一頭闖進了乾縣大橫關石林。

【閱讀】乾縣大橫關石林


乾縣大橫關石林,位於境內臨平鎮武亭河(今叫漆水河)龍塘口大橫關附近。據《水經注》和《乾縣新志》記載:武亭河“源出麟遊,自城正西米家河入境。向南經龍塘口二十七里半,至徐家崖出境,入武功界,與漠谷合流入渭。其水寬60餘丈。溝面闊950餘丈.龍塘口以上,岸高70餘丈,以下平之。向南漸低至數丈而極。境內諸河,此水較大”。武亭河“附近龍塘口泉,舊志雲:‘泉溫可浴’。今已涸。龍巖寺在右岸,境地絕幽”。大橫關,一說在境內關頭地區,一說在今天的漆水河龍巖寺附近,後者為範紫東的觀點,也是筆者的觀點。

【閱讀】乾縣大橫關石林


臨平,為漢初信武侯靳歙的封地,又是魏及南北朝、北周時武都城故址。形勢之區,為乾右巨臂,正西重鎮。據漢《靳歙傳》:靳歙隨劉邦平定三秦後,賜爵臨平君。《廣韻》:魏文徙武郡於美陽,今好畤縣界武都故城是也。《乾徵遺稿》:“今州之臨平鎮是其遺蹟”。《乾縣新志》:臨平為武都故址,枕山帶河,為乾右巨臂”。“乾地全境為圈椅形,坐西北而面東南。梁山在其後,其椅背也。當秦隴之要衝,為西北之門戶。九嵕控其東,武水出其西;泔、漠環其左右。廣壤臨於東南,西通甘涼,南達巴蜀”。臨平,歷史遺存豐富,文化景觀繁多,自然風景優美。北鄭古遺址、龍巖古寺、金龍鎖關、大橫關、漆水河渡槽、軍營遺址等,特別是石林的出現,給臨平的自然景觀和經濟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閱讀】乾縣大橫關石林


我曾在《乾縣八景(新考)》一文中寫道:“漆水河流至大橫關,如金龍拱掌,咆哮水濤,巨龍般從峪谷噴出,跳躍關外,而後平緩,一瀉長流”。範紫東在《乾縣新志》中稱此處:“水寬60餘丈”。足見關隘水急。

【閱讀】乾縣大橫關石林


1958年武亭河上游修建了羊毛灣大型水庫,蓄水後,武亭河斷流。從此流經數千年的河床暴露,石林出現。石林多集中在大橫關一帶,故稱其為大橫關石林。

【閱讀】乾縣大橫關石林


大橫關石林,為黃土高原上的獨特景觀,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奇珍異寶。景區松柏幽靜,怪石林立。孔雀出浴、雙蛙鳴春、靈龜飲水、天狗望府、虎口拔牙、黑龍飛瀑、雄鷹之戀、巨石陣、相望、母子、溶洞、石桶.....等鬼斧神鵰的大型奇石群落,勾畫出許許多多、栩栩如生的自然景觀,彷彿在講述天上人間的萬古傳奇。原生態無任何人工雕琢的奇石異景,讓人由衷地感悟到大自然的美。

【閱讀】乾縣大橫關石林


走進大橫關石林,彷彿走進了古老的畫廊,形形色色,狀態各異,五顏六色的石雕石畫,每一座奇石彷彿都在訴說一個故事,給人無限的遐想,讓你穿越五千年中國燦爛的文化長廊。

【閱讀】乾縣大橫關石林


大橫關石林,北靠羊毛灣水庫,西依龍巖古寺,南有金龍鎖關和漆水河渡槽,東連梁山。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是乾縣今後十年重點打造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歷史景觀、宗教景觀、文革景觀、民俗景觀旅遊綜合體,對於促進乾縣西部鄉村建設、鄉村旅遊、民俗旅遊,推動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