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印度鐵娘子”英迪拉·甘地,為何會被自己的貼身警衛開槍打死?

samyasa


印度具有“鐵娘子”之稱的女總理英迪拉·甘地,是世界著名的印度政壇上人物,然而竟被自己的貼身警衛殺死,這與她為人處事之“鐵性”不無關係。

印度女總理英迪拉·甘地,為何會被自己的警衛開槍打死?

1984年10月31日,印度總理府和往常一樣正常辦公。總理英迪拉·甘地像往常一樣從房門走出,準備去總理府外的一處花園,會見一位朋友。當她走出大門後,隨後兩名警衛也如平常一樣跟在其身後,這是貼身警衛的職責。但是當甘地走到花園門口時,其中一個持衝鋒槍的警衛向甘地敬禮,而甘地也回了個禮,並向他問好。可是就在此時,另一個頭裹毛巾的警衛衝上前,拔出手槍,向甘地開槍,另一名警衛也舉起衝鋒槍向甘地掃射,甘地隨即倒在了地上。


聽到槍聲的外圍警衛衝進來,很快制服了兩名槍殺甘地的警衛。甘地被立即送往了醫院,但是,中了16槍的甘地,終因傷勢過重,不治而亡。

英迪拉·當地是印度首任總統尼赫魯的女兒,因崇拜甘地而得名。她從小就受父親從政的影響,經常支持父親參與印度獨立鬥爭的事業。12歲的她,就為父親所在國大黨進行宣傳,13歲就為國大黨工作,比如為國大黨成員做飯,上街貼標語,散發傳單,通風報信等等。長大後的甘地,被父親送往英國留學,1938年留學回國,並加入了國大黨,開始走上政壇。1947年,英迪拉甘地成為尼赫魯的秘書,並跟隨父親,為印度的獨立事業經常出國訪問,也鍛鍊並積累了自己的政治經驗。


由於尼赫魯家族在印度政黨的重要地位,以及國大黨的威望,1959年,英迪拉甘地當選為國大黨主席,為她擔任印度總理鋪平了道路。1964年,尼赫魯去世,1966年英迪拉甘地順利當選為印度總理,成為印度史上第1位女總理。5年後,英迪拉甘地再次連任。在擔任總理期間,英迪拉甘地不斷的打壓反對派,並逮捕了很多反對派領導人,由此被稱為“鐵娘子”,但同時也遭到了反對派的批評。1977年,英迪拉甘地落選,失去了總理職務。

1977年,英迪拉甘地的長期政敵,人民黨的德賽上臺,但是印度經濟總是下滑,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德賽不得不辭職,由辛格擔任總理。辛格想與英迪拉合作,遭到拒絕。1980年英迪拉甘地再次贏得大選,又一次坐上總理寶座。這次,她吸取以前執政的教訓,致力改善民生,提高印度經濟水平。

英迪拉甘地在此次任總理期間,與巴基斯坦發動了幾次戰爭,雖有勝負,但最大的政績就是,把孟加拉國從巴基斯坦分裂了出去。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宗教派別也很多的國家。不同宗教間的矛盾也比較大。國內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還有一些人數較少的教派。而印度教常常自稱老大,經常打壓其他較小的教派。其中只佔2%人口的錫克教特別受印度教的打壓。

而好鬥的錫克族族人雖然人數少, 但民風強悍。早在英國殖民期間,錫克教徒就常常充當英國僱傭軍。錫克教徒的頭上始終裹著頭巾,不管穿上任何國家的軍服,頭巾必不可少。錫克教由於受到英國殖民者的歡迎,因此受教育水平較高。錫克教人在印度政壇上也佔有很多重要位置。


錫克族及教派人員主要分佈在印度西北的旁遮普邦。此邦土地肥沃,盛產糧食,國內一半糧食來自此地區,是印度的富有邦。而錫克教人反抗精神較強,早在莫臥兒王朝統治時,錫克教就為爭取更大權力與自治抗爭過。後來,錫克教不滿印度教的統治,一直想把旁遮普邦獨立出去,建立“哈利斯坦”國,但未能實現。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後,想搞獨立的錫克教受到嚴重打壓。

英迪拉甘地任總理期間,錫克教徒與印度教徒經常發生衝突。1983年,錫克教徒在賓德蘭瓦勒的帶領下,與印度教徒發生流血衝突。錫克教徒襲擊了印度警察,並把大量軍火藏在錫克教的金廟內。面對錫克教的反抗運動,英迪拉甘地開始與賓德蘭瓦勒談判,希望和平解決矛盾。但是錫克教一心想獨立,這當然遭到拒絕,因此政府與錫克教的談判失敗。


最後,英迪拉甘地決心徹底打壓錫克教分裂分子。1984年6月3日,英迪拉·甘地命令軍警向錫克教徒盤踞的金廟開火,打死包括頭目賓德蘭瓦勒在內的,600餘人錫克教徒,5000多錫克教徒被抓。英迪拉甘地的武裝鎮壓引發錫克教徒的更大仇恨,為此,錫克教徒決定暗殺英迪拉甘地。而金廟之戰後,也曾經有人提醒英迪拉甘地注意安全,並希望他更換全部警衛,因為警衛人員中有很多錫克教徒。但是英迪拉甘地認為身邊的錫克教徒與那些分裂分子不是一夥人,況且這些警衛跟隨自己已經有10多年了,一直很忠心。而實際上,對於英迪拉甘地的血腥鎮壓,幾乎所有的錫克教人都恨她。事也湊巧,英迪拉當地被暗殺的當天,為了會見前來拍攝紀錄片的客人,她居然脫下了身上的防彈衣,使自己失去了最基本的保護。

總結:英迪拉甘地最後死在跟隨自己的貼身警衛手裡,也是她的大意所造成,但是究其根本原因,是與她處理錫克教分裂事件有關。她的兇狠強硬一面,為自己被殺埋下了隱患,也為印度政壇開了一不好的頭,後來她的兒子也被暗殺。英迪拉甘地太自信了,在處理國內民族矛盾問題上水平並不高。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不喜歡吃白菜




1984年10月31日,印度鐵娘子英迪拉 甘地匆匆的趕往總理府,最忠實的保鏢本特 辛格依舊跟在她的身後。英迪拉萬萬沒有想到這是她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兇手竟是她最信任的人。

英迪拉剛剛走過一個轉角,但轉交遇到的不是愛,而是總理府警衛薩特萬特 辛格黑洞洞的衝鋒槍槍口。站在英迪拉背後的本特 辛格拔出手槍,連續對她開了5槍。薩特萬特也舉起衝鋒槍對英迪拉掃射,發射了25發子彈。



子彈擊中了英迪拉的心臟,當場斃命。這兩名刺客把槍扔下,對於自己的同事們說到:我們做了我們應該做的事,你們該履行你們的義務了。這時英迪拉的衛兵們才反應過來,連忙舉槍對他們兩個人進行射擊。

7年後,英迪拉的兒子拉吉夫也在擔任總理時被刺殺身亡。只不過拉吉夫是被自己扶持的人刺殺了,斯里蘭卡的泰米爾猛虎組織派人用人肉炸彈和拉吉夫同歸於盡。



英迪拉身邊跟隨自己多年忠心耿耿的衛士,為什麼會刺殺她呢?

這就涉及到一個稍顯有點複雜的問題,那就是印度國內的教派對立。刺殺英迪拉的兩個衛兵就是錫克族人,英迪拉是印度開國元勳尼赫魯的女兒,出身於高貴的婆羅門家族,她信的是印度教。

錫克族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宗教,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結合的產物。他們為了對抗莫臥兒王朝的壓迫,就演變成了一個半軍事化組織。這個種族最大的特點就是勤勞勇敢、驍勇善戰。錫克族所有男人的名字後邊都加上了辛格,也就是獅子的意思。



錫克族人的這個特點讓英國人非常喜歡,英國統治印度的時候,軍隊中有1/4都是錫克族人。就是在現在的印度軍隊中,也有15%左右的是錫克族人。上世紀流行於上海的紅頭阿三大部分都是錫克族人。

錫克族人和傳統的印度人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們居住的旁遮普省沒有一個乞丐,而印度教的地區遍地都是乞丐。沒有能力生存和傷殘錫克族人都會受到同族人的照顧,不至於流落江湖。



印度獨立後,錫克族人成立了一個阿卡利黨。領袖叫隆格瓦爾,他主張錫克族人應當在當地實行自治,但要以合法的手段進行。這個政黨贏得了大多數錫克族人的支持,但引起了英迪拉的警惕。

錫克教中有一個極端分子賓德蘭瓦勒,他認為錫克教應該獨立,成立一個卡利斯坦國。但這個瘋狂的想法在錫克族人中並不是主流,英迪拉決定扶持他們,讓他們挑戰阿克利黨。最終造成族群分裂,這樣就不會對英迪拉的上臺執政構成威脅。



在英迪拉的扶持下,賓德蘭瓦勒迅速崛起,成為錫克族的領袖人物。他在阿姆利則城的金廟建立了自己的指揮部,他決心用武力來實現族人的獨立和自治。

錫克族人比較激烈的獨立運動,迅速在國內引發了不少血案。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共引發了1200多起暴力事件,造成了上萬人的傷亡。錫克族人居住的旁遮普省還是變得非常混亂,這引起了印度教徒的強烈不滿。



英迪拉如果想上臺執政,必須贏得佔據國內人口70%的印度教徒的支持。1984年,英迪拉派出20萬大軍,發起了對旁遮普省的戰爭。這一場戰爭導致了3000多人的死亡,幾十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到了1984年6月,英迪拉甚至準備徹底摧毀希克族人的精神和靈魂。10萬大軍包圍了象徵著錫克教文明的金廟,並最終用武力佔領了這一地區。


金廟在錫克族人心目中的地位就類似於伊斯蘭教人心中的聖地麥加,也相當於基督教文明中的耶路撒冷,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英迪拉的冒險,表面上取得了成功,實際上卻為她的死埋下了伏筆。

錫克族人向來就有高傲、倔強清高的特點,他們非常團結,尤其是在面對外族壓迫的時候。這個特點和中華民族則是非常相似的地方,這一場戰爭引發了錫克族人的怒火。



遭到重創的錫克族人向英迪拉發出了死亡威脅,表示一定要讓她血債血償。這讓印度政府的安全管理部門感受到了巨大壓力,他們開始對在政府部門工作的錫克族人進行清理。

前邊講過了錫克族人在印度的軍警中佔有非常高的比例,在英迪拉的衛隊中就有不少錫克族人。政府官員建議更換英迪拉身邊所有負責保安的錫克族軍警,這一計劃原則上被英迪拉接受。

但出自於政治方面的影響考慮,為了大選能夠爭取更多人的支持,英迪拉還是保留了幾個錫克族衛兵。其中之一就是跟隨她將近10年的衛隊長本特 辛格,英迪拉認為這是自己的鐵桿,絕對不會背叛她。


在金廟事件爆發後不久,本特辛格決定回家探望自己的親人。他的親朋好友和鄰居向他哭訴了英迪拉的暴行,這引起了他的憤慨。錫克族人的領導機構願意給他10萬美元作為酬勞,讓他殺死英迪拉。

但這個忠勇的漢子表示為了自己的種族,願意付出自己的所有,包括生命。本特辛格回到總理府後,就聯繫了另外一個錫克族衛士薩特萬特辛格,兩人共同策劃了這一起刺殺,最終開頭的一幕就發生了。


新知傳習閣


1984年10月31日,“印度鐵娘子”英迪拉·甘地總理正在政府大廈的私人花園內散步。突然,她的2名貼身警衛拔槍,朝她開火。在一陣亂槍掃射之後,英迪拉·甘地身中30多槍,命中要害,直接當場斃命。人們萬萬沒有想到英迪拉·甘地總理,竟然會被自己最信任的貼身警衛亂槍打死。那麼,英迪拉·甘地總理到底做了什麼事情,讓自己的貼身警衛如此憎恨他,非要置她於死地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回顧歷史,探究歷史的真相!

英迪拉·甘地的來頭不小,她是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尼赫魯的女兒。她的父親尼赫魯是她政治上的引路人,在尼赫魯擔任印度總理的時候,英迪拉·甘地負責照顧尼赫魯的起居,並且兼任尼赫魯的幕僚長,幫助尼赫魯處理政務,陪同尼赫魯出席重要的會議,接見各國領導人。也就是她為父親做助手的這一段時間裡,為她接下來成為印度的總理,積累了大量的政治經驗。

1966年,英迪拉·甘地當選為印度的總理,開始了她長達16年的執政生涯。英迪拉這位女總理很強硬,政治管理上的方針很強硬,立場堅定,被稱為“印度鐵娘子”。特別是在1971年,由於國內的貪腐以及國大黨內部積怨已久,從而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反對英迪拉·甘地的獨裁統治,要求她下臺。面對如此挑戰,英迪拉·甘地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下令警察和軍隊鎮壓示威和騷亂,並下令逮捕敵對政權的領導層,令數十萬計的人民流離失所,數千人被殺。

英迪拉·甘地這位“印度鐵娘子”正是因強硬的手段給她帶來了殺身之禍,事情的起因就是她對錫克教徒的迫害。在英迪拉·甘地執政的時候,錫克教徒一直在為爭取著更大的權益和認同而抗爭。就在1984年大選前,錫克教徒與印度教徒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事件。按理說,作為國家總理的英迪拉·甘地應該去化解雙方的矛盾,避免衝突才對。但是印度這位鐵娘子為了得到佔多數人口的印度教徒的支持,採用強硬手段,用武力鎮壓錫克教徒。

1984年6月3日,英迪拉下令印度軍隊進入金廟。錫克教的金廟可是錫克教的宗教聖地,神聖不可侵犯。英迪拉此舉是對錫克教神靈的褻瀆,遭到錫克教徒激烈的反抗。在這次衝突事件中,有646人死亡,4712人被拘捕。錫克教人認為是英迪拉對聖地的褻瀆以及對錫克人的屠殺,因此某些錫克極端分子便揚言要殺死英迪拉報復。

歷史上錫克人非常善戰,因此在印度軍中多有服役,並且在英迪拉的警衛中也有不少錫克人。當時,總理府的安全顧問曾提議英迪拉撤走在她身邊的錫克教人士,但英迪拉為了避免進一步加劇印度教和錫克教的雙方矛盾而婉拒了。無奈,這件事就為她的死亡埋下了 禍根。當時,在發生英迪拉對錫克人進行鎮壓後,英迪拉的一些錫克教警衛回家探親,被錫克教的極端分子鼓動,並許以重利,同意刺殺英迪拉。於是乎,就在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在總理府被兩個她的錫克教警衛亂槍打死,終年67歲。英迪拉於1984年11月3日下葬,結束了她對印度長達16年的統治。英迪拉之死完全就是她獨裁統治,咎由自取。當你舉起屠刀之時,必將死於屠刀之下!

英迪拉遇刺身亡後,她的兒子吉夫成為印度最年輕的總理。但於1991年5月卻和他母親一樣被暗殺,不過這一次他是被斯里蘭卡的泰米爾猛虎所暗殺。人們對英迪拉·甘地的評價褒貶不一,既有讚揚她的政績和對印度的建樹,也有人稱她是獨裁者。英迪拉在遇刺前不久曾說:“我一生人都用來為人民服務。即使我死了,我相信、我每一滴血都會用來哺育印度,讓她變得更加強大。”隨著時光變遷,不少印度人又開始懷念這位“印度鐵娘子”了,甚至有人稱她為“印度國母”。


密探零零發


“印度鐵娘子”英迪拉·甘地,為何會被自己的貼身警衛開槍打死?(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1984年10月31日,是一個很普通的日子,但是對印度來說,卻是不平靜的一天,這天,天氣晴朗,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像往常一樣從她的辦公室裡走出來,到總理府外的一個花園裡,去見一位老朋友,大門外的兩個警衛緊跟在她的身後,當她走到花園門口時,一位手持衝鋒槍的侍衛向甘地夫人敬禮,她停下腳步、雙手合十說聲“早上好”。

另外一名警衛卻突然掏出手槍,向甘地夫人扣動了扳機,這名手持衝鋒槍的警衛調轉槍口,對著甘地夫人一陣掃射,打光了所有子彈,甘地夫人隨即倒地,聞訊而來的警衛制服了兩個行刺者,甘地夫人被送往醫院,她共中了16槍,體內8顆子彈,下午一點,醫生無力迴天,這位“印度鐵娘子”不幸去世,終年68歲。

一門三總理

英迪拉·甘地的父親尼赫魯是印度首位總理,任期為1947到1964。

英迪拉·甘地本人兩次任總理,第一二個任期1966年到1977年,第三個任期從1980年到1984年,直至被刺殺。

英迪拉·甘地的兒子48歲的拉吉夫·甘地在母親去世幾個小時後就被國大黨推舉為新總理,任期從1984年到1989年。

1917年出生的英迪拉是尼赫魯的獨生女,此時,他的父親尼赫魯忙於進行獨立運動,家裡經常被盤查、甚至抄家,英迪拉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耳濡目染中堅定了她的民族獨立信念,造成她政治上的“早熟”,12歲就創建了自己的政治組織——猴子軍,一大群同齡的孩子,蒐集和傳遞情報。

母親去世後,英迪拉開始照顧已經是總理的父親,並參與到政治之中,見證了很多重要歷史時刻。年輕的英迪拉準備把一生獻給印度的獨立運動,曾發誓終身不嫁,直至遇到了費羅茲·甘地,費羅茲是個黑黑的胖子,是聖雄甘地的追隨者,在一次遊行中,他把一位昏倒的女士送回家中,這位女士就是英迪拉的母親,兩人因此而相識,他對英迪拉展開熱烈的追求,最初,英迪拉並沒有看上他,兩人能走到一起,還是因為母親麥卡拉的病,患了嚴重肺結核的麥卡拉到瑞士療養,正在國外讀書的費羅茲經常探望,照顧的無微不至,母親去世後,費羅茲陪伴英迪拉度過那段傷心的歲月,兩人最終走到一起,並生下了兩個孩子,但費羅茲經常和其他女人傳出緋聞,導致兩人差點離婚,最終兩人還是分居了,1960年費羅茲死於心臟病,英迪拉正式步入政壇。

1964年尼赫魯去世,1966年,英迪拉·甘地當選印度總理,五年後,她再次連任,由於作風強硬,1977年她未能贏得大選,1980年,她再次登上總理寶座。她的任期長達16年,直到今天,她仍然是印度唯一的女總理,也是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喜歡她的人愛她愛到要命,恨她的人則恨她恨到要死。

印度人的英雄

為了讓窮人擁有銀行賬戶,英迪拉大力推進銀行國有化,提高了國民儲蓄,促進了對中小企業的投資。嚐到甜頭的英迪拉開始實現印度工業的大規模國有化進程,將煤炭、鋼鐵、紡織、保險等產業紛紛納入國有化。

在任期間,她發動了三次印巴戰爭,由於外商控制下的私人石油公司拒絕給印度海空軍加油,戰爭結束後,她毫不客氣的將這些不聽話的私人石油公司收歸國有,成立了印度石油公司和印度斯坦石油公司。

英迪拉認識到核武器的重要性,冒著得罪美國的風險,拒不簽署《核不擴散條約》,並啟動了印度核武器研究計劃,成功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她也被尼克松私下裡成為“老巫婆”,印度乘機靠近蘇聯,使蘇聯成為印度最大的武器供應商。

英迪拉的另一個鐵腕錶現就是強制推行計劃生育,由於人口增長過快,大量的婦女稱為生育機器,英迪拉決定在全國進行強制性節育手術,派出大量經常包圍村莊對成年男性進行絕育手術,由於手段過於偏激,操之過急,很多未婚男子也跟著遭殃,引起群眾反彈,計劃最終失敗,因此她也被稱為“史上閹割男人最多的女性”。

英迪拉在任期間最大的成就就是第三次印巴戰爭打敗了巴基斯坦,1971年,由於東巴內亂,英迪拉抓住機會,只用了13天就打敗了巴基斯坦,迫使9萬巴軍投降,她促成了孟加拉國的獨立,印度的國際聲譽達到了頂峰。

英迪拉也樹立了自己在印度人民中的英雄形象,就連反對派都稱呼她為印度的“德嘉女神”。

錫克教的魔鬼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號稱人種博物館,宗教林立,各宗教之間矛盾重重,最大的教派是印度教,而刺殺英迪拉的兩名警衛則屬於只佔人口2%的少數教派——錫克教。

別看錫克教人數很少,但是民風彪悍,非常好鬥,一直是英國殖民期間的常用僱傭軍,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無論穿什麼衣服頭上始終裹著厚厚的頭巾。

由於和英國殖民者走的近,錫克人普遍受教育程度高,在印度政壇佔有一席之地,他們主要居住在印度土地肥沃,盛產糧食的旁遮普邦。

錫克人的反抗精神也很強,在莫臥兒王朝就想擺脫印度教的統治,建立一個“哈利斯坦”國家,但一直未能實現。

擺脫英國殖民者統治後,錫克人的獨立意識更加強烈,但是,他們不幸遇到了強人英迪拉·甘地,英迪拉在錫克人中打一派拉一派,企圖分化瓦解,教派首領賓德蘭瓦勒成為她的和談對象,但賓德蘭瓦勒獨立思想根深蒂固,不吃這一套,談判破裂,錫克人就把大量的軍火藏到錫克教的金廟內,與警察常常發生流血衝突,造成人員傷亡。

賓德蘭瓦勒還發起不合作運動,禁止糧食外運,旁遮普邦是印度糧倉,為印度提供一半糧食,這項抵制活動將重創印度經濟,對英迪拉的大選非常不利。

1984年,眼看著馬上就要舉行新的大選,失去耐心的英迪拉決定下狠手,宣佈解散旁遮普邦政府,實行總理治理,大批軍警入駐,賓德蘭瓦勒帶領數千名武裝分子躲在金廟,讓政府軍投鼠忌器,6月5日,政府軍的坦克撞倒金廟大門,控制所有出口,遭到負隅頑抗後,直接炮轟金廟,賓德蘭瓦勒被打死,576人在衝突中喪生,348人受傷,1417人被捕,這就是著名的“金廟事件”。

金廟事件徹底激化了政府和錫克族的矛盾,不但沒有震懾住錫克教徒,反而引起他們的更大仇恨,英迪拉成為他們的暗殺目標。

印度安全部門已經發現了錫克教的仇恨情緒,及時提醒英迪拉注意安全,希望她把身邊的錫克教警衛全部換掉,但是她並不在意,她認為自己身邊的錫克教徒和那些分離分子不是一路人,而且這些警衛已經跟隨她10年多了,對自己非常忠心,再者,讓這些錫克教警衛留在身邊,能在外界造成一種民族和諧的現象,有利於給自己政治加分。

但是,英迪拉小視了錫克教的仇恨情緒,在她被暗殺當天,她會見完拍攝紀錄片的客人後,居然把身上的防彈衣脫了下來,失去了保護自己的最後一道防線。

結束語

英迪拉的死,是她過於大意造成的,但是她剛強的性格、兇狠的作風也為自己的死埋下了隱患。她死後幾小時,長子拉吉夫·甘地接任總理,任期完畢後的1991年被泰米爾猛虎組織一名獻花女刺客用炸彈炸死。

她的次子桑賈伊·甘地則在她再次登上總理寶座的1980年因駕駛私人飛機在德里上空盤旋時失事而遇難。




葛大小姐


英迪拉·甘地強硬的執政手段和自己對錫克教徒的迫害是導致她被暗殺的主要原因!

“印度鐵娘子”—— 英迪拉·甘地

英迪拉·甘地的來頭不小,她是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尼赫魯的女兒。在尼赫魯擔任印度總理的時候,英迪拉·甘地負責照顧尼赫魯的起居,並且兼任尼赫魯的幕僚長,幫助尼赫魯處理政務,陪同尼赫魯出席重要的會議,接見各國領導人。也就是她為父親做助手的這一段時間裡,為她接下來成為印度的總理,積累了大量的政治經驗。

1966年,英迪拉·甘地當選為印度的總理,開始了她長達16年的執政生涯。英迪拉這位女總理很強硬,政治管理上的方針很強硬,立場堅定,被稱為“印度鐵娘子”。特別是在1971年,由於國內的貪腐以及國大黨內部積怨已久,從而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反對英迪拉·甘地的獨裁統治,要求她下臺。面對如此挑戰,英迪拉·甘地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下令警察和軍隊鎮壓示威和騷亂,並下令逮捕敵對政權的領導層,令數十萬計的人民流離失所,數千人被殺。

手段強硬,終致殺身之禍

英迪拉·甘地這位“印度鐵娘子”正是因強硬的手段給她帶來了殺身之禍,事情的起因就是她對錫克教徒的迫害。

在英迪拉·甘地執政的時候,錫克教徒一直在為爭取著更大的權益和認同而抗爭。就在1984年大選前,錫克教徒與印度教徒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事件。按理說,作為國家總理的英迪拉·甘地應該去化解雙方的矛盾,避免衝突才對。但是印度這位鐵娘子為了得到佔多數人口的印度教徒的支持,採用強硬手段,用武力鎮壓錫克教徒。

1984年6月3日,英迪拉下令印度軍隊進入金廟。錫克教的金廟可是錫克教的宗教聖地,神聖不可侵犯。英迪拉此舉是對錫克教神靈的褻瀆,遭到錫克教徒激烈的反抗。在這次衝突事件中,有646人死亡,4712人被拘捕。錫克教人認為是英迪拉對聖地的褻瀆以及對錫克人的屠殺,因此某些錫克極端分子便揚言要殺死英迪拉報復。

歷史上錫克人非常善戰,因此在印度軍中多有服役,並且在英迪拉的警衛中也有不少錫克人。當時,總理府的安全顧問曾提議英迪拉撤走在她身邊的錫克教人士,但英迪拉為了避免進一步加劇印度教和錫克教的雙方矛盾而婉拒了。

無奈,這件事就為她的死亡埋下了 禍根。當時,在發生英迪拉對錫克人進行鎮壓後,英迪拉的一些錫克教警衛回家探親,被錫克教的極端分子鼓動,並許以重利,同意刺殺英迪拉。於是乎,就在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在總理府被兩個她的錫克教警衛亂槍打死,終年67歲。

英迪拉於1984年11月3日下葬,結束了她對印度長達16年的統治。英迪拉之死完全就是她獨裁統治,咎由自取。當你舉起屠刀之時,必將死於屠刀之下!

英迪拉遇刺身亡後,她的兒子吉夫成為印度最年輕的總理。但於1991年5月卻和他母親一樣被暗殺,不過這一次他是被斯里蘭卡的泰米爾猛虎所暗殺。人們對英迪拉·甘地的評價褒貶不一,既有讚揚她的政績和對印度的建樹,也有人稱她是獨裁者。英迪拉在遇刺前不久曾說:“我一生人都用來為人民服務。即使我死了,我相信、我每一滴血都會用來哺育印度,讓她變得更加強大。”隨著時光變遷,不少印度人又開始懷念這位“印度鐵娘子”了,甚至有人稱她為“印度國母”。


歷史便籤



答:“鐵娘子”之稱屬於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爾夫人。

這個女人很不簡單,她出身貧寒,卻依靠自己的過人才能,創造了蟬聯三屆英國首相,任期長達11年之久的歷史紀錄,作風強硬,雷厲風行,力挽狂瀾,拯救了英國經濟,捍衛了領土主權。

所謂的“印度鐵娘子”英迪拉·甘地作風與撒切爾夫人類似,強硬之中,更具兇悍,她分別擔任兩屆印度總理,做出過許多驚世駭俗的事蹟。

不過,英迪拉·甘地的身世有些特殊——她的父親是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

尼赫魯家族的祖先是來自查謨·克什米爾邦和德里的婆羅門家族,英迪拉的父親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是印度獨立運動的其中一名領導,早年與聖雄甘地聯手推動印度獨立運動。

受父親的影響,英迪拉12歲時,就嘯聚起一班少年男女創立“猴子隊”。別笑,這“猴子隊”之名並不是外人加給他們的,更不是笑話他們的。而是英迪拉認為,印度教史詩羅摩衍那中,毗溼奴的一個化身羅摩每到危難之時,就會得到一群猴子的幫助,那麼,自己這支隊伍,就叫“猴子隊”最為威武。

英迪拉就帶領著她這支“猴子隊”為國大黨擔任參加遊行集會、散發宣傳品等工作,很早就展現出了獨特的政治天賦。

下面說說英迪拉擔任總理後創造出的一些壯舉。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雖然在1952年就提出人口控制計劃,但效果甚微。

1970年代中期,英迪拉修改了憲法,推行強制性節育,把目光集中在窮人身上,而且是究辦中的男人身上,對許多窮人男子進行了簡單粗暴的絕育行動,被稱為“可怕的行動風潮”。

又:英迪拉執政之前,巴基斯坦分為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一直想擺脫西巴基斯坦的掌控,局勢動盪不安。英迪拉上臺後,不顧美國的警告,出動軍隊幫東巴基斯坦幹西巴基斯坦,讓東巴基斯坦獨立成為了孟加拉國。

再又:印度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有1600多萬人信仰著錫克教的錫克人。這些錫客人在英國殖民期間,很得英國人倚重,天生有一種優越感。這優越感與日俱增,就有些飄,想鬧獨立。英迪拉當然不能容忍,她祭起了拉一派、打一派的把戲,以為可以分化和削弱他們。哪知玩砸了,兩派都不討好,兩派都反對她。英迪拉的火暴脾氣一下子上來了,她在1984年6月3日,英迪拉下令印度陸軍攻入旁遮普邦最著名錫克教廟宇金廟,意為震懾殺威。這就為她的遇刺埋下了伏筆。

在金廟事件中,有646人死亡,4712人被拘捕。

錫克人大為惱怒,揚言要殺死英迪拉報復。

英迪拉手下有兩名貼身侍衛:手本特·辛格和特萬特·辛格,都是錫克人。

有人建議英迪拉撤走這兩個人。

但英迪拉一來認為這兩人跟隨自己多年,是信得過的心腹;二來也不想事情做絕,免得印度教和錫克教雙方水火不容。

結果,1984年10月31日,她就在總理府被這兩個人開槍刺殺了,享年67歲。


覃仕勇說史


1984年10月31日,印度總理府一如既往的靜謐和安詳。早上9點20分,總理英迪拉•甘地推開房門,沿著碎石小道前往總理府外面的花園。她要應約會見一位老友。

大門外的兩個侍衛看見甘地夫人出了門,緊跟在她的身後,機警地守衛在她左右。這兩個警衛,一人腰挎手槍,一人徒手,腦袋上纏著厚厚的頭巾。

(甘地夫人舊照)

甘地夫人走到花園門口時,一位手持衝鋒槍的侍衛向甘地夫人敬禮。甘地夫人停下了腳步,雙手合十,禮貌地對著這位警衛說了聲“早上好”。

剎那間,頭纏毛巾的警衛一個箭步跳到甘地夫人的前面,從頭巾中取出手槍,對著甘地夫人扣動了扳機。手持衝鋒槍的侍衛,也調轉槍口,對著甘地夫人就是一陣猛烈射擊,直到打光了槍膛裡的所有子彈。

甘地夫人應聲到地,聞訊而來的警衛在制服了兩個行刺者後,將甘地夫人火速送到了附近最好的醫院。十多名各科專家醫生,對她進行了緊急搶救。

在搶救過程中,發現甘地夫人身中16槍,體內還留存了8顆子彈。專家們一邊幫甘地夫人止血,一邊為她取出體內的子彈。

搶救工作持續到下午1時,醫生們還是迴天無力。英迪拉·甘地,這位號稱“印度鐵娘子”的女政治家,最終不幸去世。

那麼,英迪拉·甘地為何會被自己的警衛刺殺呢?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甘地夫人是印度獨立後,第一位總理尼赫魯的女兒。由於出生政治家庭,小時候的英迪拉·甘地,耳濡目染了政治家的生活和鬥爭。她12歲時,就幫助父親所在的國大黨進行政治宣傳活動。13歲時組織成立“猴子隊”,為國大黨成員燒水做飯,張貼標語或者做交通員。1938年,英迪拉·甘地從英國留學歸國後,加入了國大黨,從此投身印度政壇。

(尼赫魯舊照)

1947年,英迪拉·甘地成為了父親尼赫魯的私人秘書,追隨父親出訪多個國家,參加各種重要的政治會議。1959年,甘地夫人成為了國大黨主席。

1966年,尼赫魯去世兩年後,甘地夫人成為了印度總理,並在1971年的印度大選中再次連任。其後幾年,甘地夫人對政治對手實施了殘酷的鎮壓,眾多反對者被逮捕入獄。因此,她也遭到了反對派和國民的指責和批評。1977年,身處風口浪尖的甘地夫人,不得不暫時辭去了總理職務。

1980年,甘地夫人捲土重來,在大選中大獲全勝,又一次成為印度總理。

在擔任總理期間,甘地夫人對內進行土地改革,致力於發展國內經濟。對外倡導不結盟運動,不輕易倒向某個大國。

在幾次的印巴戰爭中,雙方互有勝負,印度也成功地將東巴分裂出去,變成了孟加拉國。

但是,印度始終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尤其是宗教信仰紛繁複雜。大約有5億人是印度教徒,在國內佔據大多數。此外還有大約8000萬伊斯蘭教徒,剩下的人中,大約有1000多萬信奉錫克教,只佔全國人口的2%。由於錫克教徒人數較少,民風彪悍,因此在印度的政治地位一直不高。

但恰恰是這2%的錫克教人,一直讓印度政府十分惱火。他們不但普遍受過良好的教育,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而且很多精英人士在印度政壇裡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些錫克教徒,大多聚集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而旁遮普邦是印度少有的富庶之地,全國一半的糧食來自此邦。

(錫克教徒)

歷史上,錫克教人為爭取得到更多的權利和利益做過多次努力。早在17世紀,錫克教人就曾提出過自治的要求,試圖建立“哈利斯坦”獨立國家,但一直沒能成功。

1983年,錫克教人又一次提出旁遮普邦自治。他們在錫克教的聖地金廟舉行朝拜活動,在錫克教精神領袖賓德蘭瓦勒的鼓動下,錫克教徒和印度教徒產生了激烈衝突,製造了多起流血事件。同時,他們還向警察發動攻擊,並肆無忌憚地將大量軍火藏匿在金廟內。

甘地夫人也曾多次企圖和賓德蘭瓦勒談判,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決紛爭。但錫克教人決心要把旁遮普邦分裂出去,建立“哈利斯坦”,談判破裂。

1984年6月3日,甘地夫人下令軍隊對金廟展開進攻。經過兩天的鏖戰,打死了錫克教徒近600人,其中還包括賓德蘭瓦勒本人。有近5000錫克教徒遭到逮捕。

在這次行動中,錫克教遭遇重創,他們發誓要向甘地夫人復仇。

而甘地夫人的保衛措施又極其嚴密,他們想從外圍下手的機會,寥寥無幾,只好想辦法從內部尋找。恰好,甘地夫人的兩個貼身保鏢是錫克教徒。

在“金廟事件”發生後,負責總理保衛工作的官員,曾建議甘地夫人全部更換侍衛。但這兩人都跟隨了她近10年,一直忠心耿耿,且身手不凡。甘地夫人認為,調離這些錫克教保鏢,有損她在印度人民中“鐵娘子”的形象,因此這兩位保鏢被留下了。然而,恰恰是這兩個忠心耿耿的保鏢,給了她致命一擊。

甘地夫人被刺當天,由於她要會面的客人是前來拍攝紀錄片的。她為了拍攝方便,脫下了防彈背心,精心挑選了一件顏色鮮豔的外套。由此,她也就失去了最後一層保護。

甘地夫人曾說過:“我一生都與危險相伴,站著死和躺著死沒有任何區別。”沒想到,她竟然一語成讖,最終被自己的保鏢刺殺。


張生全精彩歷史


1984年10月31日上午,英迪拉·甘地離開她在總理府的公寓樓,穿過草坪,走向旁邊的辦公室,去接受一名愛爾蘭電視記者的採訪。她的兩個保鏢,賓特·辛格和薩萬辛·辛格,都是錫克教徒,和往常一樣,在她的辦公樓門口等她。

在此之前的6月,為了驅趕躲起來的一群錫克教極端主義分子,英·甘地下令實施“藍星行動”,襲擊了旁遮普邦的一座錫克教寺廟,導致寺廟受到嚴重損害,數百人死亡。為了避免受到報復,幾天後,她的總理衛隊司令,將全部錫克教徒,清理出了保鏢隊伍。

其中就有跟隨她多年的賓特·辛格和薩萬辛·辛格。但是,英·甘地自己,又將賓特·辛格等人留了下來。她認為,既然已經為她服務了這麼多年,那麼他們一定是值得依賴的。正是這一連串的錯誤決定,導致了她被暗殺身亡的悲劇。

10月31日9:30左右,當英·甘地一跨進辦公樓的大門後,她身後的賓特·辛格和薩萬辛·辛格,就朝她開了槍。他們打光了槍裡的子彈,把她的軀體打得像一個篩子一樣。英·甘地滿身是血地倒下的同時,兩名保鏢也舉手投降。

賓特被隨即趕來的衛隊打死,薩萬辛受傷被捕,兩年後被判處死刑。甘地遇刺身亡後,新德里爆發了大規模騷亂和大追捕。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首都淹沒在瘋狂的報復、搜捕之中,超過1000名無辜的錫克人被任意殺害,全國則有數千人。

作為印度開國總理的女兒,英·甘地大學畢業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擔任父親的秘書和顧問,並陪同他參加各種國際會議,開始在政壇嶄露頭角。1960年,她競選國大黨主席成功。1966年,她以壓倒性的優勢,當選印度第三任總理。

英·甘地的政治生涯一直像在坐過山車,一會兒抵達頂峰好評如潮,一會兒又跌入低谷差點被拋棄。她因將自己的政治對手投入監獄、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等等,而飽受批評。她有時受到大多數民眾的支持,有時又被認為是推行極權統治。

因此,她是印度歷史上最具爭議的領導人之一。但總體而言絕大多數印度人,對她的評價都很高。人們認為,她改變了印度,她幫助印度贏得了世界地位。因此,她和她的父親一起,總是排在印度最偉大的人物之列。

她堅持集權化的中央政府,以堅定、凌厲、毫不妥協的統治風格著稱。恰好當時的英國首相是“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因此,英·甘地她被稱為“印度的鐵娘子”。她遇刺身亡後,媒體形容這一事件是“一棵大樹倒下了,整個大地都在震動”。


世界真的很大


英迪拉甘地是因為鐵血處理印度教與錫克教的衝突,被身為錫克教的警衛所刺殺,當然英迪拉甘地的執意和印度安全部門的失職也有很大關係。

錫克教,是15世紀末由那納克創立於旁遮普邦的一種一神教。在對抗莫臥兒王朝時,錫克教逐步演變成一個具有軍事色彩的組織,參軍比例相當高。據統計,在英印時期,印度軍隊中有15%為錫克教徒,而錫克人僅是印度人口的五十分之一。

錫克教一直訴求更大的自治權力,在1966年將旁遮普邦按照宗教劃分為以錫克教為主的旁遮普語言邦和以印度教為主的哈里亞納邦。隨後宗教色彩比較濃厚的阿卡利黨上臺執政,對於自治權力有了更大的訴求。



另外,由於印度旁遮普邦位於邊境,與巴基斯坦的旁遮普邦本為同一個邦,在印巴分治中一分為二。故在多重考慮下,印度政府限制當地的經濟發展,意圖控制邊境地區,以穩定國家安全局勢和保證對巴基斯坦前線的穩定,這就與錫克教徒的主張產生了直接的衝突。

而錫克教的極端組織的訴求,則讓錫克教和印度教的衝突更加激化。在原教旨主義者賓德蘭瓦勒影響下,極端錫克教徒,攻擊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的溫和派,以維護錫克教的純正性。在1982年到1984年,就發生了1200多起暴力事件,造成410人死亡和1180人受傷,以此要求建立錫克教國家卡利斯坦國。



隨著局勢的惡化,在1983年10月,英迪拉甘地將旁遮普邦實行總理直管。而錫克教極端派首領賓德蘭瓦勒則以不合作運動作為反擊手段,對印度經濟造成一定的損失。隨後率領數千錫克教武裝分子聚集在錫克教聖地金廟,和印度政府展開武裝對峙。

英迪拉試圖以談判方式解決問題未收到成效,加上即將面臨大選,如果對多次殺害印度教徒的錫克分離勢力過於軟弱,則英迪拉甘地很難得到印度教徒的認同。故在1984年6月5日,英迪拉甘地下令印度軍隊對金廟展開進攻,經兩天一夜的戰鬥,政府軍完全控制了金廟。在戰鬥中,錫克人死亡476人,其中包括賓德蘭瓦勒,而印度軍人陣亡84人。



在金廟事件後,錫克教徒揚言要血債血還,準備策劃針對英迪拉甘地的暗殺行動。由於錫克人有當兵入伍的習俗,故總理衛隊裡也有大量的錫克教徒,印度安全部門清理掉所有不安全分子,但是英迪拉甘地為政治需求,不顧勸阻留下了幾名錫克教徒,這為英迪拉甘地遇刺身亡埋下伏筆。

錫克人 本特·辛格,時任總理衛隊的副巡長,年33歲,已經追隨英迪拉甘地10年之久。薩特萬特·辛格,年21歲,僅擔任警衛5個月。在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從總理府步行至花園中,遭遇兩人的刺殺,在身中16槍後不治身亡。



所以,英迪拉甘地的遇刺,主要原因是處理金廟事件後遭遇錫克教徒的報復。而英迪拉甘地執意留下幾名錫克人警衛則是提供的刺殺時機,當然,印度安全部門的失職是逃離不了責任的。譬如本特辛格在金廟事件後返回家鄉,被錫克人的現狀感染,還有錫克極端組織與本特辛格面談,以十萬美元的報酬要求其刺殺英迪拉甘地,居然都沒有被安全部門所知覺。

另外,在濃厚的民族主義下,印度領導人在關鍵節點通常會以強硬示人,以樹立個人的政治聲望。在英迪拉之前有尼赫魯,在之後有莫迪,英迪拉也不例外,如果不是即將大選,英迪拉也許會在處理金廟事件中更穩重一些,不至於引發錫克人的強烈仇恨。也就是這樣種種原因,讓英迪拉甘地成為史上第一個被刺殺的女性領導人,更不幸的是,在僅僅7年後的1991年,接任英迪拉甘地擔任總理的兒子拉吉夫甘地,在離任後兩年也遇刺身亡。


L夕惕若看世界


英迪拉·甘地是印度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也是世界上第二位女總理,她的一生傳滿了傳奇色彩。在她執政印度的十六年裡,她政治立場堅定,作風強硬,被世人譽為“印度鐵娘子”。由於她下令攻擊了錫克教的聖地金廟,故她貼身警衛中的錫克教徒尋找機會擊斃了她。

1984年6月3日,時任印度總理的英迪拉·甘地下令印度陸軍攻入錫克教金廟,這次事件中有646人死亡,4712人被拘捕,而傷亡者和被捕者都以錫克人為主。這次軍事行動被錫克教人認為是政府對聖地的褻瀆以及對錫克人的屠殺,所以某些錫克教極端分子便揚言要殺死英迪拉報復。

總理府安全官員建議英迪拉將身邊的錫克教徒警衛全部撤換掉,但是英迪拉認為此舉會讓印度教跟錫克教的裂隙更大,且讓這些錫克教徒警衛失去了工作,無法養家餬口了,她最終沒有同意撤換錫克教徒警衛。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在總理府被兩個她的錫克教警衛開槍刺殺身亡,享年67歲。

英迪拉遇刺身亡後,印度全國掀起了反錫克教徒的暴動,不少錫克教徒在這場暴動中被殺死或無家可歸。印度宗教眾多,派系林立,彼此之間水火不容,經常相互攻擊殺戮,這是印度歷屆政府最難處理的事。在印度全國國民中,印度教佔82.7%、伊斯蘭教佔11.2%、基督教佔2.6%、錫克教佔2%,此外還有佛教、耆那教、襖教和猶太教,信徒各佔1%左右。

英迪拉·甘地並不是印度“聖雄”甘地的女兒,而是印度著名總理尼赫魯的女兒,她之所以姓“甘地”是因為她的丈夫名叫費羅茲·甘地。英迪拉的種姓是印度最高的婆羅門家族,她出身高貴,並先後在印度、英國的多所高等學府學習深造。1942年英迪拉嫁給費羅茲·甘地,1959年被選為國大黨主席,1966年1月當選為印度第三任總理,1980年1月14日又一次就任印度總理,1984年10月31日遇刺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