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婚姻裡,妻子最不需要的就是勤快

01

週末和朋友小聚,原以為她又帶娃又上班,一定忙得像個陀螺,卻沒料到她一副淡定自若的樣子。

朋友的老公做了一桌好菜,中間幾次我拉朋友進廚房幫忙,都被朋友老公拒絕了:「你們倆個好久不見,多聊一會兒。」

朋友也說:「如果我進廚房,那隻會幫倒忙的。」

吃飯的時候,朋友老公抱過2歲的兒子坐在身邊,為孩子夾菜、餵飯。我對朋友的老公大為稱讚,他笑著說:「你們女人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懶。」

朋友瞪了老公一眼,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

突然想起,阿嬌被求婚時那個帥氣的男人說:「你是我心裡最勇敢、最善良、最美麗也是最有趣的人。我知道你很懶,希望你一直懶下去,我會在旁邊照顧你。」

是的,婚姻裡女人真的不需要那麼勤快,那些被老公要求「懶」下去的女人,我想一定很幸福吧。

婚姻裡,妻子最不需要的就是勤快

02

知乎網友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她的母親勤快賢惠。

過年的時候,闔家團圓。飯桌之上,大家都開開心心地舉杯慶祝,談天說地,卻始終沒人注意到廚房裡忙碌的媽媽。

網友去喊媽媽吃飯,母親答應著,卻停不下忙碌:「我再加個菜。」

好不容易母親出來吃飯了,爸爸一句「煮點粥吧」,她又放下筷子進了廚房。等媽媽再次從廚房出來,大家都已經酒足飯飽,餐廳裡一片狼藉等著她收拾。

當時網友爸爸坐在沙發上抽著煙跟別人聊天,媽媽卻囫圇吞棗地吃了幾口後,趕緊收拾碗筷、擦桌、掃地……旁人的誇讚聲就這樣飄開了:「嫂子真勤快!」「娶了嫂子,真是享福啊!」

網友說,那一刻,她覺得誇讚媽媽的聲音刺耳而沉重。

而這一幕,又是多少家庭的真實寫照。

勤快,像一把沉重的枷鎖,壓得無數妻子喘不過氣來,將夫妻關係硬生生變成了服務關係。

哲學家尼采曾說: 婚姻不幸福,不是因為缺乏愛,而是因為缺乏友誼。

好的婚姻,夫妻應互為友誼關係。

婚姻裡,我們沒辦法隨時換人退貨,但是,我們有辦法改變相處模式。柴米油鹽、孩子瑣事,總要有人去做,妻子放手,才會激發丈夫的責任感,塑造更平等的相處模式。

老公若寵溺你,就不會在意你多做多少家務;而老公若不在乎你,勤快也難以改變現實。

歸根到底,婚姻是一場共同的責任,妻子「一擔挑」地承擔家務,婚姻反而會因丈夫「沒有存在感」而更易失衡。

婚姻裡,妻子最不需要的就是勤快

03

美國心理學家派克說:「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們的上帝,神聖而威嚴。孩子缺乏其他的模仿對象,自然會把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全盤接受下來。」

父母婚姻裡的相處模式,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對象。

記得在幼兒園帶班時,有個小男生,自理能力很差。每次戶外活動,需要穿衣服換鞋時,他都伸著胳膊和腳,等待熱心的小朋友們或是老師幫忙。

老師問他為什麼不自己做?男孩一臉懵懂地說:「男生不用自己做啊。」

期末,我和另一位老師去男孩家裡家訪。當時正值下班後的傍晚,男孩媽媽正在搓洗男孩滿是汙漬的衣服,我們的到訪讓她更加忙碌,一會倒水、一會兒切水果,還要安撫見到老師後的「人來瘋」兒子。

而男孩爸爸,像陷進沙發的面口袋一樣,坐在那裡指揮著男孩媽媽幹這幹那。

這時,家裡的老人要出門,找不到門卡,媽媽翻來覆去找了很多地方都無果。這時男孩爸爸面露不悅:「怎麼總是丟三落四?」又轉過頭對我說:「孩子媽有點糊塗,你們別見怪。」這時小男孩則在旁邊附和道:「媽媽真笨。」

孩子的話聽得我心裡一驚,是什麼樣的耳濡目染,讓孩子也跟著爸爸一起 「瞧不起」媽媽。

爸爸不尊重媽媽,孩子也會學習爸爸的行為。

爸爸在家裡做家務,不僅是幫媽媽分擔,更是對媽媽的尊重,孩子都看在眼裡。

如果家務活全部由媽媽一人承擔,可能會對孩子的判斷形成誤導:女人天生就應該做這些。

幸福的婚姻是會遺傳的,而不幸的夫妻相處模式也像印記一樣,刻進孩子的基因裡。

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婚後勞碌不堪,你也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像「媽寶男」那樣永遠「長不大」。

婚姻裡,和妻子共同承擔家務,或許是給孩子最好的示範。

婚姻裡,妻子最不需要的就是勤快

04

記得很小的時候,媽媽在廚房忙碌,爸爸一定是在旁邊,要麼打個下手,要麼和她一起聊天。所聊的內容,不外乎「菜里加點糖會提味」「燉魚先放醋能除腥」之類的。而家裡大事小事,他倆都一起有商有量地去做。

我曾一度笑父母的婚姻「太俗氣」,不浪漫,煙火氣太重。

可長大結婚後,當我開始維護一段感情,一份婚姻時,才恍然大悟:

成年人的生活太忙碌,所有的共鳴,都來源於婚姻裡一起做的事啊。

國外溫馨短片《別人家的爸爸》,爸爸趕著6點的鬧鐘起床,為全家準備早餐,分別送走妻子孩子工作學習後,自己還要搞清潔、採購……當他忙完一天的家務,只想和妻子交流一下時,妻子卻表示工作還未忙完。

換位之下,男人一下子理解了平時妻子的所有不易。

婚姻中的不解和沒有共鳴,更多的就來源於妻子的勤快和丈夫的甩手。

試想,來自不同成長背景、擁有不同工作、不同經歷的兩個人,卸去戀愛激情,要怎樣去共同營造一個堅固的婚姻堡壘呢?

家務事一定是夫妻雙方的,不是某一個人的。

丈夫可以不會做飯,但可以收拾下桌子,洗洗碗;可以不會熨衣服,但可以掃掃地、擦擦桌子;可以對孩子的功課不太熟悉,但可以跑跑腿、接送一下孩子……

婚姻裡,凡事一起做!

對於妻子來說,要適當留空隙,才能給丈夫留一個和孩子更多接觸的缺口。

對於丈夫來說,主動幫妻子,關注她,愛護她,才會讓妻子感到溫暖和依靠。

楊絳說:「夫妻該是終身的朋友,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即使不是知心的朋友,至少也該是能做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

而一對互相尊重的伴侶朋友,怎麼捨得讓另一個人獨自在婚姻,用勤快挑起所有家事?!

一個人就可以組成家,而兩個人,才能成就婚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