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競賽生付出了這麼多,從奧賽中收穫了什麼?

競賽生付出了這麼多,從奧賽中收穫了什麼?

近幾年來,中學生的奧賽學習一直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有毀有譽。毀者,要麼盲人摸象,要麼不懷好意,且大多數都停留在類似增加學生學習負擔,摧毀學生的自信,有違教育規律,學而無用等淺表層面的觀點之上,明眼人一看便知其對奧賽的無知;而譽者,也基本上是避重就輕,不得要領,多數情況下,只是展示一下成績,甚至只是在學生獲獎後,由本地媒體發一則近似於廣告的新聞了事。至於什麼是學科競賽,學生從競賽學習中學到了什麼,基本上無人言及。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向大家普及一下競賽生通過奧賽收穫了什麼?

競賽生付出了這麼多,從奧賽中收穫了什麼?

一、學知識

對於這一點,如果籠統地說,競賽一定學習了新知識,恐怕就不用普及了,大家都知曉,但我仍然要介紹一下其中你可能還不知曉的地方。

我們通常所說的學科奧賽大體是專指與國際中學生學科奧賽相對應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個學科的奧賽。中學生從事這五個學科的競賽學習,且不說解決問題的難度遠超出了中學常規學習所要求的難度,其學習的知識範圍更是遠超中學教學大綱要求高中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

數學

除了要求掌握所有常規教學內容外,還要增加大量的組合、數論、不等式、幾何等方面在中學常規教學階段不要求掌握的內容,而且難度也是常規教學無法企及的。但並不要求學生掌握大學數學的內容,甚至連基本的微積分也不作要求。但相比於其它學科的情況,數學競賽增加的新知識點並不多,但“思維體操”的屬性有較明顯的體現。

物理

要求掌握的內容相較於高中的知識範圍有明顯擴充,而且要求學習高中階段所有的數學內容(不存在必修與選修的差別)及高等數學中的微積分、矢量等相關部分的內容。中學物理與大學物理有一個十分明顯的分水嶺,便是微積分的應用,16年啟用的競賽大綱允許在競賽中運用微積分,說明中學物理競賽已明顯突破了中學物理的範疇,但對內容的系統性遠沒有達到要求學生全面掌握大學普通物理內容的要求,只能說物理競賽在對於知識的學習上,恰巧騎在中學物理與大學物理的這個分水嶺上,因此,物理競賽要求競賽生學習一定量的普物內容是必須的。

化學與生物

這兩學科的競賽所涉及的知識內容與中學教學內容的關聯度就不大了,化學、生物學科中學奧賽的內容幾乎完全是大學內容,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讓中學化學與生物兩學科奧賽強省的省隊隊員去參加當年相關專業研究生專業考試,若滿分為100分,恐怕這些學生的成績不會低於90分。所以,如果僅從知識的角度看,化學、生物兩學科的中學奧賽簡直稱得上是大學知識競賽了。

信息

競賽所考的內容也不是中學教學內容,而且對計算機的編程語言有較高的要求,對語言的掌握達到C++的層面上,這一點可以說超過一般大學對本科生的要求,但整個競賽內容並不涵蓋大學本科內容,如數據庫等,在中學信息競賽中並不涉及。

競賽生付出了這麼多,從奧賽中收穫了什麼?

二、養自律

優秀的人才,除了自身智力超群的因素外,他們對人生目標的規劃與運籌、在追求目標過程中的自我約束與執行能力也是超出一般人的,也就是說,他們的行為都有著較強的自律性,而這一點對其在未來所能取得的成就將影響巨大。而幾乎所有的競賽生在逐步的學習過程中,都養成了很強的自律性。他們有規範的作息時間;他們在複雜的學習環境中有著極強的抗干擾能力;他們並不是不接觸電子遊戲,但他們絕不上癮;他們有著非常明確的目標,並能在長遠目標與短期行為間做出合理的學習安排,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拋棄那些於優秀學生而言只是一些垃圾的低效作業,而不會在意老師不公允的評價;當他們的興趣與他們的目標相沖突時,他們會理智地選擇讓興趣為目標讓路;他們在各種行動中有著堅定的執行力與長久的毅力。所有這些,都可能以他們的競賽學習為載體,得以體現。

三、提學力

在中學階段,如果用“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來形容學生的學習過程的話,恐怕用在競賽上是最為貼切的了。畢竟,在高考的常規教學過程中,老師幾乎為學生鋪好了每一個臺階。而競賽則不然,雖然最初老師在知識的講解、方向的指引、方法的引導上有著很大的作用,但在一定的時間後,學生會在很多方面開始對老師“置之不理”了,將老師拋在了後面。特別是在學科領域,學生無論是對問題的理解還是知識的應用,都會將自己的教練甩幾條街,此時的教練雖然仍在約束學生的學習方向,提供必要的資料,間或有一些交流,但大量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幾乎都是由學生獨立或彼此間合作完成的,而完成這些內容所依賴的便是通過競賽學習培養起來的自學能力。

競賽生的自學能力其實在高中階段就有了體現。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競賽生將學習的重心放在競賽上,且在衝擊省賽之前,基本上都會有三到五個月的時間停下常規課程的學習,專心衝擊競賽。相對於高考生,他們必然會落下一些必學的教學內容,但當競賽結束後,即便是在沒有補習的情況下,經過一到兩個月的自學,他們很快會填補這段時間投入而產生的缺陷,這個彌補過程,便是學生自學能力的體現。

競賽生付出了這麼多,從奧賽中收穫了什麼?

四、促合作

在很多人看來,競賽學習也許是獨立的,其實不然。每個學習競賽的同學都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很多的障礙,需要克服許多的困難。但對於同一層面的學生而言,由於是在同一環境中學習相同的內容,因此,許多的困難與障礙於他們都是相似的,如果每個人都去獨立攻克這些障礙,不僅難度很大,而且在時間的需求上也無法得到滿足。

合作學習並不僅僅限於彼此間解答問題,還存在多種相互促進的學習方式,如共同研究某個專題,合作撰寫相關論文,個人總結專題在組內進行講解,同學分組進行命題進行對抗賽等等。一旦合作學習成為了學生的自覺行為,則相互的促進與影響就不再僅僅是知識問題了,更是人生品味與格局的體現了。

五、觸科研

競賽學習本身就包含了科研過程。物理、化學、生物三學科的競賽實驗培訓,全部都是大學實驗課程的內容,競賽的實驗考試也不再是中學常規教學中的紙上談兵,而是實打實的操作競賽,它不僅要求學生能熟練地操作各種實驗儀器,還要求學生能根據實驗條件與實驗目的,設計出合理的實驗原理,熟練地操作儀器,分析相關的數據,作出正確的實驗報告,而這些研究科學的方法,即便是優秀的大學生也未必經歷過。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無疑為學生提前進入科研狀態夯實了基礎。

競賽生付出了這麼多,從奧賽中收穫了什麼?

六、抗挫折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競賽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就是與挫折為伴的過程。

競賽生經受到的最大挫折並不是學習過程中的挫敗,而是衝擊賽區全國一等獎及省隊的落敗。由於競賽功利性效益的認同都取決於複賽的成績,而考試又是一次性的,許多經過了兩年多準備的競賽生,從實力上講,他們或許是具備進入省隊乃至國家隊的實力,但可能只是一點偶然失誤而使其名落孫山,進而與自己嚮往的大學失之交臂,那種挫折感是無法用言語來描述的。競賽生在複賽中落敗的那一刻,他們或許都有一種天塌下來的感覺。但他們很快能從失落中振奮起來,迅速恢復到最佳的學習狀態。

競賽的經歷是他們人生的財富。大凡經歷過競賽的他們,不論成功與否,都具備了很強的抗挫能力!

七、攀高峰

由於競賽是基於學生在某個學科方面的天賦而進行的學習活動,這一學習過程有教練的引領,有自己的投入,加之內容超前的學習,競賽生較之同齡人更快、更廣泛、更深入地接觸了某個學科的知識內容與體系,再加之他們在方方面面受到的鍛鍊,使得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走向學科的前沿,最終從高原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眾人仰望的高峰。

競賽生付出了這麼多,從奧賽中收穫了什麼?

八、掙紅利

學科奧賽的顯性紅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巨大的。現在的雙一流院校,它們是有自主招生資格的名校,而這些學校,除了少數藝術及人文類的專業外,幾無例外地又將學生申請自招的資格門檻設定為在學科競賽中獲得相應的獎項(大多數為賽區全國一等獎),而大家只要估算一下就不難得到一個結論,即全國985院校和211院校所有自招人數的總和大體與全國五大學科競賽賽區全國一等獎的人數相當。有了這個數據,什麼也就不用多說了,只是提醒大家,這自然也是競賽生的紅利了。所以,想讀名校,請學競賽。

對於競賽生的學習內容以及他們在競賽學習過程中的收穫,肯定不是用這篇短文所能全面描述的,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大致瞭解他們的付出與所得。競賽的確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進行到底的,但凡能將競賽進行到底的同學,或許他們還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他們肯定還有別人不具備的過人之處。

更重要的是,他們從競賽學習中收穫到的內容,很多將會與其終身相伴,成為其終身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