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浙江的經濟為什麼會這麼強?

風走了之後23150866


浙江經濟確實強,浙江是我國的經濟強省,2018年浙江GDP達到56197億元,位居全國第四。此外,浙江在外投資創業的浙商有近800萬,他們每年創造的財富總值和浙江全省年GDP相仿,也就是說,數百萬海外浙商等於再造一個浙江!由此可見,浙江的經濟實力有多強了。



浙江經濟為什麼會這麼強?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浙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繁華之地,“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指的就是浙江一帶。浙江是歷朝歷代都比較重視發展之地,也是當時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地。

2、重視教育,浙江人傑地靈,名人輩出,自古就是我國教育發達之地,人口素質高,古代來自浙江的狀元數量僅次於江蘇,新中國成立後,來自浙江籍的中國兩院院士數量也僅次於江蘇位居全國第二,可謂人才濟濟。

3、浙江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優越。浙江位於中國東南沿海,與上海、江蘇接壤,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由浙北+上海+蘇南組成的長三角就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而且浙江全省基本上屬於亞熱帶溼潤氣候,適宜生產發展。



4、浙江人的自身努力。浙江人敢闖敢拼,勤奮刻苦,改革開放之初浙江溫州創造的“溫州模式”就曾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浙江人善於經商,他們不僅在省內發展得很好,還走南闖北,足跡遍及全國,為全國其它省份的發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錦繡中源


全民皆商、執行力強。

浙江早期其實是所有沿海省份當中得到重點規劃最少的省份,國企也比較少,所以這樣就催生了大批民營企業的崛起。

浙江進步飛速的主要原因是“人”,浙商早期的雛形真的就像電視劇《溫州一家人》當中所描述的那樣,很多人是因為窮才背井離鄉去創業,那個年代全村外出務工的都並不少見。但浙江人外出很少有給人的打工的,基本都是選擇自主創業,沒資本的哪怕從擺攤開始做起也要自己給自己當老闆。

我清晰記得我小的時候,小區周邊經常能見到走街串巷賣小商品的浙江人,小區門口三家修鞋擦鞋的攤位有兩個是浙江人開的。然而這樣低起點之下,浙江人沒用幾年就開始大舉返鄉開廠子,賣小商品的變成了生產小商品的,甚至是自產自銷一條龍。而修鞋擦鞋的,很多都成了鞋廠老闆,還有的開啟了服裝鞋帽的批發店。

浙江人那句“寧可睡地板也要當老闆”並不是一句玩笑話,而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浙商的奮鬥目標。他們不怕吃苦不怕累,而且有著敏銳的嗅覺,在浙商眼裡處處都是商機,在很多人不當回事的行業,甚至被看不起的職業,浙江人都敢做,而且做的很好。

而且浙商的家鄉情結濃厚,在外也很團結。所以在外邊賺到錢以後,都開始回到浙江經商,把商品賣到外地去賺錢然後建設自己的家鄉。因此浙江才有了空前繁盛的資本與動力。

規劃降臨,迎合時機。

浙商大舉回巢之時,正是長三角得到整體規劃的時期,江浙滬一體化發展進入新紀元。此時返鄉升級創業之勢猶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源源不斷的資本加速流入,輔以超強的規劃層級,浙商的發展平臺如魚得水,浙江經濟也開始呈井噴式增長。

網絡經濟時代是浙江經濟邁上新臺階的重要轉折,網購更是讓浙江的產銷一條龍玩的風生水起,作坊化轉型品牌化,山寨陸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興企業的崛起。

如今的浙江,經濟越發全面,經濟的強盛也補足了曾經的一些短板,成長為一個發展全面、民眾富足的經濟強省。


城市發展報告


浙江經濟一直排在全國第三、第四的位置上,傳統的經濟大省裡面,廣東、江蘇、山東經常都在浙江的前面。但是,內在的、民間的、個人的,或者是從藏富於民、人均富裕的角度來說,浙江應該是更加靠前的,很多時候應該是前三的甚至首位的。

浙江經濟比之廣東、江蘇有這些特點:

廣東呢,開放時間最早,是80年代改革開放的樣板、領軍者、勇立潮頭的。廣東的經濟主要就是以對外加工和貼牌加工的所謂“三來一補”和“兩頭在外”為主要特徵做起來的,背靠香港、臨近臺灣、接軌新加坡、泰國、東南亞,是當時非常紅火的亞洲四小龍的最主要的合作伙伴,然後,國家最早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廣東一下佔了三個,加上本身具備的近代中國開埠時間最早的廣州,還有往珠三角發展的戰略縱深,對整個南中國的輻射,通過湖南對中原內陸的影響,通過廣西對西南的帶領,那時起,廣東經濟就一發不可收拾了,長期就成了引領了中國省級經濟的引擎了、龍頭了。

江蘇呢,江蘇經濟最早就是從蘇南模式的起步的,就是鄉鎮企業崛起的標誌了。我們可以從華西村、從長江村、從同樣是鄉鎮企業改制而成的海瀾之家、陽光紡織來看江蘇的底氣,還有,江蘇是上海的大後方,得天獨厚的享受著浦東開發帶來的政策紅利,特別是蘇錫常一帶,浦東開發以後,500強企業雲集,上海寸土寸金,上海容納不下的,自然就就近落戶到了江蘇,百強縣裡面,長期位居榜首的,崑山、江陰、太倉那些,其實就是最早接受上海產業轉移、產業帶動的縣域,沙鋼、蘇寧、尚德、華能、儀化、徐工、悅達還有新加坡工業園,都是些重量級的企業,經濟結構應該是所有省份裡面最好的。江蘇是全國最早的邁入小康社會的省份,蘇南的部分地區人均GDP甚至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

浙江呢,浙江沒有廣東那樣的很大的出口優勢,也沒有江蘇那樣的很好的鄉鎮企業的底子。浙江的自然條件其實是非常不好的。土地貧瘠,除了杭嘉湖,浙江絕大面積都是大山、都是灘塗,七山兩水一分地,是全國所有省份中土地面積相對最少的省份。

題主所問,浙江的經濟為什麼會這麼強?我在浙江生活了十六年,我來回答好了。

首先,還是先說杭嘉湖,所謂東南形勝,錢塘自古繁華。宋朝南遷之後,杭州一帶就成了中國的工商業中心了,就是中國的繁華之地了。因此,民間也是有傳統的,是能夠形成並且吸引大量的民間的資本進入產業、商業的發展的。

其次,沿海居民,比如台州、溫州、舟山、麗水一帶的人,其實都是被逼出來的,要麼面朝大海求生,要麼只有走出去經商了。所以,浙江人一般都具有靈活的經濟頭腦、相對其他區域的人,更善於經商。浙江人能夠在別人看不到商機的地方敏銳地捕捉到可以賺錢的營生,一旦被他們抓住了賺錢的機會,他們從不手軟、從不隱晦,而是螞蟻搬家一般、一哄而上、全村行動,從而,撬動一個產業的發展。這個也是浙江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形成的緣由。

溫州人被稱為東方猶太人,世界上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溫州人在那裡經商。溫州人就是典型的生意人。

再者,浙江北部身處長江三角洲核心區域,交通、通信、物流等基礎設施相對比較完善,也也是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完善的基礎設施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降低了成本,容易形成規模經濟。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浙江人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敢於冒險、敢想敢幹敢於第一個吃螃蟹、敢於從無到有、無中生有,敢於破除思想上的種種束縛和體制機制上的障礙,於無聲處聽驚雷,與無人處開墾拓荒、贏得未來。


坐看雲起於此時


浙江省和廣東省,乃民營經濟成功的典範;堪稱我國市場經濟的雙子星座。本人祖籍浙江,出生於上海,現在定居江蘇,所以能夠多角度地觀察浙江經濟的發展和壯大。

浙江經濟的強大,首先得益於市場化程度領先於全國;其次是充分享受了互聯網經濟的紅利;第三是浙江人富有創新精神,創業激情在全國數一數二。第四是闖蕩五湖四海的浙江人,將經商的大筆利潤寄回家鄉。

一、以溫州模式為先驅的浙江市場化經濟,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已經漸露頭角;在改革開放以後更是突飛猛進。在沿海地區的省份中,浙江省的國有企業比例是最低的。

於是,民營企業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紹興柯橋輕紡城,義務小商品城,都是典型的例子。這種前面是店鋪,後面是工廠的模式大放異彩。

二、浙江省的互聯網企業,或者由浙商興辦的新經濟企業比比皆是。比如網易的丁磊,還有馬雲領銜的阿里巴巴,都是全國乃至世界的知名企業。

三、浙江人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並且敢於創業,而浙江人同村同族抱團打拼的特點,乃其成功的內外因素。其中,同鄉之間的資金拆借,為其部分解決了經商和創業資金的來源。

四、天下浙商赫赫有名。早在2000年前後,據說全國所有鄉鎮都有浙江人在此經商,從手工製作到小商小販無奇不有。這些浙商在賺到錢以後,大部分都寄回家鄉;此舉為浙江本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鉅額資金來源。

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自然資源貧乏。但是他們窮則思變,最後成為“東方猶太人”。


陸燕青


浙江經濟為什麼這麼強,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浙江的幹部在全國走在前列,營商環境特別好,“5+2”、“白加黑”、“最多跑一次”等制度改革就是從浙江杭州發源的;

二是浙江的民間資本特別發達,最早上海的資本基本都是寧波過去的,浙江溫州是全國民間資本最活躍的地方。紅頂商人胡雪巖雖然祖籍是績溪,但是發跡基本上還是在浙江。浙江的大企業阿里巴巴、網易、海康威視、吉利、萬向、娃哈哈等基本上都是民營企業。

三是浙江的科教文化特別發達,雖然浙江只有一個浙江大學,但是浙江近年來開始大力發展西湖大學和之江實驗室,而且浙江也是古代社會科舉進士最多和當代兩院院士最多的地方之一,寧波是當代出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超過120多名)。

四是浙江人的首創精神比較強,義烏模式、溫州模式、杭州模式等都是出自浙江,互聯網經濟、縣域經濟、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等制度創新很多都是源自於浙江。浙江是全國經濟均衡程度最高的地方之一,所以但將經濟、文化和教育數據,浙江可能不如廣東、江蘇和山東,但是講經濟質量浙江可能是最高的,這個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青年史學家


浙江的經濟為什麼強?筆者還是有發言權,筆者是浙江幾家民營企業的金融顧問,而且是多年的金融顧問,浙江經濟好的主要原因是幾個方面的:

一是浙江民營企業多,浙江的企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只有少量的國有企業,浙江的民營企業都是在競爭中成長起來的,非常有競爭力。浙江的民營企業都是白手起家的,沒有要政府一分錢,是完全充分的市場經濟,這樣的經濟才是最有活力的。

二是浙江的企業家務實而聰明,算大帳不算小帳,筆者與全國各地企業家都打過交道,在請我們這樣的智庫專家擔任企業顧問中,浙江的企業最多,最大方,而其他地方的企業較少。這就是浙江老闆聰明的地方,花小錢辦大事,少交學費。筆者擔任顧問的浙江企業大部分是從他的父就開始請我擔任顧問,再到他兒子也是請我擔任顧問,公司所有的重大事項老闆都會諮詢筆者,這就避免了大量的投資失誤,避免了許多錯誤。我們做為智庫,見過了大量的企業案例,參與的企業項目是任何企業才老闆的一萬倍以上,看問題當然比任何企業家清楚明白。而其他地方的企業家總是用自的投資真金白銀去試錯,一次錯誤的投資就是賠幾億,或者賠幾十億。這就是浙江企業家聰明的地方,用企業智庫專家的智慧來幫助他們迴避各種風險,找到正確的商業模式和真正的機會。

三是浙江的企業家務實的程度超過你的想像,浙江的老闆為了企業的發展會到別的企業去打工,目的就是學習別的同行業的先進的東西。

四是浙江人的團結,浙江人跑到全世界去做生意,知道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喜歡報團,浙江的商人論團結可以說是排在中國各地之首。

五是浙江人的創新能力很強,對新生事務接受能力非常強。創新就幹別有沒有幹過的事情,才叫創新,別人幹過的事不叫創新。當我們談到新的商業模式時,其他地方的老闆總要問:有沒有人幹過,有沒有成功的案例。而浙江的老闆不會這麼問,總是會想辦法弄清楚,這種別人沒有幹過的新經濟模式怎麼幹才能成功。馬雲的創新模式放在別的地方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因為沒有人想信別人沒有幹過的事情,而浙江人就是喜歡幹別人沒有幹過的創新經濟模式。

浙江企業家的優點很多,最重要的是他們身上的開拓精神,他們認為世界上一切新模式,一切別人沒有幹過的事情都可能成功,他們願意去創新,創新成就了浙江經濟的活力。

如果您的企業遇到融資,市場,品牌,利潤低,投資,產業升級,資本運作等難題,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諮詢,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浙江目前共有11個市,從GDP總量看省會杭州排第一,計劃單列市寧波排第二,紹興排第四。人均GDP方面,也是杭州第一、寧波第二,而紹興人均GDP則以人均10.08萬元(北京人均GDP也就人均10.6)位第三,溫州人均GDP僅排第10位(見下圖):

除省內各市GDP比較外,浙江較多地級市GDP都超過甚至遠超我國部分省會城市,就紹興來說,2015年和2016年前三季度GDP就超過我國省會城市達11個之多(見下表):

但從速度來看,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進入增速換檔期,浙江和紹興GDP增速也均出現下降,但紹興GDP增速在大約2014年以後則開始低於全省平均增速,2015年紹興GDP增速在省內排僅第7位,而2016年前三季度居然墊底(見下圖):

從紹興內部各區縣情況看,柯橋區GDP排第一,諸暨第二(見下圖):


慧算賬


浙江2018年常住人口5737萬人,人均GDP9.86萬居全國之最。浙江是中國省內經濟發展程度差異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寧波、紹興、溫州是浙江的四大經濟支柱。尤其民營經濟起步早、規模大、實力強、佔比高、活力盛、後勁足,在全國獨佔鰲頭。原因主要有一下幾點:

一、浙江民性善於經濟。自立自強精神、重商觀念、務實作風、開放意識等造就了浙江人勇於創業、善於經營的經濟素養特質,這些素養包括:求富精神、勤苦精神、自強精神、尚學精神、企業家精神,為浙江經濟發展提供了豐厚的”人力資本”支持,構成了浙江經濟發展的不竭源泉和強大動力,是浙江經濟在全國率先發展並保持強大的活力和後勁的根本原因。

二、交通基礎建設完善。公路: 104國道、205國道、 318國道、 320國道、329國道、330國道過浙江省,已開通滬杭高速、杭浦高速等省際高速公路以及聯通省內各地區的二十餘條省內高速公路。鐵路:已開通滬杭高鐵、寧杭甬高鐵、甬臺溫鐵路、金溫鐵路、溫福鐵路、新長鐵路、宣杭鐵路。航空:已開通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寧波豫鄂棟國際機場、溫州龍灣國際機場以及其他聯通省內各地區的機場。

航運:沿海的寧波、上海與舟山群島之間每天都有多班客輪往返,形成了中國最為繁忙的海_上客運“金三角”。京杭大運河的杭州-蘇州、杭州-無錫區段每天尚存一班夕發朝至的遊船對開。跨海大橋:已開通杭州灣跨海大橋、舟山跨海大橋、嘉紹大橋、溫州大橋。

三、區域特色經濟發達。全省的區域性塊狀經濟已經涉及到製造、加工、建築、運輸、養殖、紡織、工貿、服務等十幾個領域,100多個工業行業和30多個農副產品加工業。據統計,浙江省區域特色經濟工業總產值約佔全省全部工業產值的49%。杭州數字經濟、樂清低壓電器、海寧皮革服裝、永康五金製品、諸暨珍珠和嵊州領帶、浦江水晶工藝品等在全國享有盛譽。據調查,目前全省擁有工業總產值億元以上的塊狀經濟群500多個,其中52個區塊的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達30%以上。

四、旅遊產業持續帶動。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被稱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旅遊資源豐富、開發較到位。擁有重要地貌景觀800多處,水域景觀200多處,生物景觀100多處,人文景觀100多處; 18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4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 6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2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4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個,國家森林公園35個。2018年全省接待遊客6.9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0005.8億元,比上年增長11.9%。接待入境過夜遊客456.8萬人次,實現國際旅遊(外匯)收入26億美元;接待國內遊客6.8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9834億元。

其他原因,歡迎補充!


蒹葭ZH


朋友們好!

浙江省經濟的強大是有歷史的根源的,歷史上,浙江人就非常善於做生意,到了現在,浙江做生意的可以說就更多了,因此浙江省民營經濟是比較發達的,這個就是浙江省經濟強大的最主要的動力來源了。

1

浙江省GDP的情況

浙江省2018年GDP實現了56197億元,2019年實現了2825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06%,在我國前五強省份中,浙江省的GDP增長速度是最快的。這個可以說真的得益於浙江省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

如果按照這個10%的增長速度,2019年浙江省的GDP將達到6.1萬億元以上,可以說仍然是牢牢的佔據全國第四名的位置。

從浙江省GDP的數額來看,浙江省近期內也很難追上山東省,但是下面的河南省也很難在短期內追上浙江省。

因此,從浙江省的GDP來看,浙江省的經濟情況是相當強的。

2

浙江省經濟強是因為民營企業強

浙江省經濟強,是因為浙江省擁有好多比較強的民營企業。浙江省擁有的民營企業可以說競爭力是比較強的,義烏市的小商品可以說在全球範圍內都有很強的競爭力,阿里巴巴的電商在全國的競爭力也是出於第一名。還有吉利汽車,已經受夠了沃爾沃公司,還持有奔馳汽車公司的股權,可以說吉利汽車現在發展的也是相當不錯的。

根據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浙江各類市場主體總共擁有654.23萬戶,其中民營經濟市場主體627.35萬戶,佔比達95.9%,可以看出來,浙江省的民營企業佔比是比較高的。

而根據2018年的數據,浙江省民營企業貢獻了浙江省65%的GDP,74%的稅收,77%的出口,87%的就業。

因此,可以看出來,民營企業對於浙江省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3

浙江省民營企業情況

浙江省是民營企業大省,2018年年浙江民營經濟增加值達3.68萬億元,約佔全省GDP的65.5%。

2019年浙江民企百強的淨資產總額達到了11725.30億元,同比增長17.04%;淨利潤總額達1479.06億元,同比增長13.7%。

可以看出來排名第一的民營企業吉利控股,實現了銷售收入是3285億元,青山控股集團收入實現了2265億元人民幣。


除了這些民營企業以外,阿里巴巴屬於外資企業,可以說對於浙江省經濟的發展也是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4

結論

浙江省2019年GDP預計能夠達到6.1萬億元,浙江省GDP能夠排在全國前四名,可以說浙江省經濟是還是比較強大的。浙江省經濟發達的原因主要就是浙江省民營經濟比較發達,民營經濟競爭力很強就是浙江省經濟比較發達的重要原因了。


感謝閱讀!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浙江經濟的強大是有目共睹的。其一,經濟規模排名全國第四,2018年GDP為5.6萬億元。其二,居民富裕程度位於大陸地區和省區之首。其三,浙商實力強大,出現了馬雲、李書福、宗慶後的洗髮水商界巨頭。

為什麼浙江經濟會這麼強?

第一,浙江全民經商。我把這個因素擺在第一位。全國沒有那個省份是全民經商的,廣東、福建都不是,只有浙江是。一個地區,所有人都參與經濟發展,創造社會財富,經濟發展不起來才怪呢!據統計,浙商有數百人在全國、全球。他們在外地每年創造的財富相當於一個浙江省GDP。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浙江GDP不是全國最高,但居民確實最富裕。

第二,浙江地理位置優越。為什麼在改革開放中,東部省份最先發展起來?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理位置。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的特徵十分明顯,外需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很大。像浙江、廣東、江蘇等沿海省份就是利用地理優勢大力招商引資,拉動本地經濟發展,然後生產出來的商品大量出口海外。

第三,浙江人的拼搏精神。浙江的經濟根基,尤其是浙江南部和西部的經濟基礎並不好,沒有大量的國家投資和國家項目。比如溫州和義烏,在經濟崛起之前就是落後的傳統農業經濟。浙江這人現在誕生了像馬雲這樣的商界巨頭,但是在30年之前,浙江人大部分做的都是走街串巷賣吆喝的小生意。

第四,浙江人對教育的重視。浙江人不但擅長做生意,還特別擅長讀書。這一點,浙江歷史上進士數量佔全國的比重可以看出。至隋朝創立科考制度以來,浙江省誕生的進士數量佔全國的比重排在全國第二。自從院士制度實行以來,浙江出現的院士數量也是位居全國第二。

您認為還有什麼因素呢?歡迎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