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滇西抗戰第一槍:歸化寺之戰的幾點史實

滇西抗戰第一槍:歸化寺之戰的幾點史實

滇西抗戰紀念館

滇西抗戰指的是抗日戰爭期間在中國西部以雲南保山德宏兩地為主,範圍及於周邊不少地區的抗戰。滇西自1942年5月3日畹町被日寇侵佔到1945年1月20 日中國遠征軍滇西反攻部隊收復畹町為止,淪陷了2年8個月又17天。在此期間,滇西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災難和損失,作出了重大的奉獻和犧牲,並與國民政府抗日將士一起進行了英勇卓絕的抗戰。滇西戰役打得嚴酷壯烈,抗日事蹟可歌可泣,經過8個月另16天的反攻作戰, 取得了全殲入侵滇西日軍的輝煌勝利。滇西戰場是中緬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滇西抗戰也是全國抗戰最先取得完全勝利,驅日寇出國門的偉大勝利!說到滇西抗戰,不得不說當時與日寇之戰的第一槍!!

歸化寺位於今騰衝界頭鄉(當時叫寶華鄉)石牆村,是一個東高西低的小緩坡,是騰衝到界頭的必經之地(寺已不存,僅存地名)。1942年5月中旬,日軍佔領騰衝後,往騰北掃蕩 ,在此與護路營打了一仗。研究滇西抗戰歷史的都承認,這是中國軍民滇西抗戰的第一槍。只不過,戰鬥的一些細節,卻小有可論之處。

時間,記載的時間有兩個,一是5月14日,一是5月18日。經訪問當地老人,時間應為14日。因為當地老人記時不論陽曆,只講陰曆,也就是農曆。老人們都非常肯定的說,當年日本人來的時候,是農曆三十。查1942年5月間,農曆為三十的,就是5月14日,而不是18日。當然,如果能從日本人的檔案裡查找,可能就更加準確了。因為這一仗,既是日軍進入滇西的第一仗,也是他們的一個敗仗,一定會有記錄(或者,為粉飾其不可戰勝之神話,不作記錄也是可能的)。

戰鬥,雖然有人將其稱之為伏擊戰,但總體而言,這是一場遭遇戰的定義,這點基本沒問題。關鍵是,不少的文章把此戰寫得太過隨意。說是護路營在歸化寺休息,無所事事,長官抽鴉片,士兵不知所之。事實是,護路營駐界頭,得知日軍將往騰北掃蕩,決定連夜出發,到向陽橋頭北岸伏擊日軍。護路營長李從善帶隊,連長納其中為前鋒。當時還找了幾個民工為部隊抬槍。就是馬克沁機槍,當地人稱之為水機關槍,行軍時拆為幾個部分,據說是為分三截,分別 扛抬。這其中一個民工就是我的堂三伯,當時十六七歲,因為不喜歡讀書,經常躲在家裡,聽說部隊在界頭,跑去看熱鬧,參與了扛槍的。當地人分得很清楚,當時被日本人抓去幹活的叫民伕,為自己軍隊幹活的才叫民工。老百姓還是願意當民工。因為跟著部隊,可以看稀奇,又會有一點小好處,對年輕人而言,為自己積攢一點以後的談資也很重要。我這個堂三伯主動跑去當民工,更多的就是為了這個。這也讓他一生中,為此很有些自豪。另有一個叫陳開明的是幫部隊提燈照明的。

但是護路營沒有想到,日本人看來也是連夜出發的。護路營本來連夜出發的目的就是為了趕在天亮前到向陽橋伏擊日軍的。但是沒想到日軍也連夜出發,並且行進很快。

天灰灰亮的時候,雙方在歸化寺坡腳遭遇。護路營的尖刀班先發現了日軍。尖刀班長是個神槍手,一槍就把日軍騎在馬上的小隊長幹掉了。雙方開戰。護路營的機槍一直沒有用上,因為戰起倉促,加上機槍拆開了,扛的人一時沒有聚攏,還有扛槍的又有民工,所以只能以步槍射擊。村民聽到機槍在響,卻是日軍的機槍。後來,納其中連長飛身上前,把日軍機槍搶奪過來,反向日軍掃射。因此有村民在後來的描述中說,護路營的機槍因為是臨時組裝起來,又沒有水,所以打了一會就卡殼了。停了一會才又打響。其實這個中間的停頓,就是納其中搶奪日軍機槍的間歇。

戰鬥之初,日軍死傷極大,先是隊長被擊斃,護路營佔據坡上的優勢,日軍為仰攻的態勢。但日軍戰鬥素質高,雖然軍官被打死,但很快組織防守進攻,天亮時往山窪裡抄向護路營後背李家小坡頭(有文章誤為劉家小坡頭,那地方離歸化寺已是六七里之外了),護路營總的戰鬥力太弱,只能撤退。日軍也不敢戀戰,沒有追擊,撤回騰衝城。

此戰,護路營雖是與日軍遭遇,倉促應戰,但是搶得先機,戰果極大。斃傷日軍五十多人。而護路營也付出重大犧牲。連長納其中以下,並有寶華鄉長孫承孝等民工,軍民犧牲三十多人。

戰後,當地民眾將護路營犧牲烈士收埋在歸化寺,後李根源在此題“戰士冢”,供後人祭奠紀念。

而日軍的遺屍,則經多日之後也無人收殮,有膽大的村民還去過,說是肚皮鼓脹,生滿了蛆。

當年的護路營,雖只是一支戰鬥力低下,訓練無素的地方武裝,但是歸化寺一戰,在突然遭遇的情況下,在機槍沒有發揮作用的情況下,沉著冷靜,英勇戰鬥,不止打響了滇西抗戰的第一槍,並取得了滇西抗戰的第一場勝利。功莫大焉。值得後人永遠銘記。

他們是一群勇敢的戰士,是一群英雄!

今天是中國全面抗戰“七七”紀念日。在此,寫這篇小文,紀念他們。

滇西抗戰第一槍:歸化寺之戰的幾點史實

滇西抗戰紀念館藏品-鋼盔

滇西抗戰第一槍:歸化寺之戰的幾點史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