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北大教授舉報老年痴呆藥造假,金主賣保健品發家 被罰800次

北大教授舉報老年痴呆藥造假,金主賣保健品發家 被罰800次

原創 | 時代週報(Timeweekly)

文 | 葉萬

北大教授一紙舉報信,掀翻了無數人的週末。

11月29日上午,一封寫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及該會主任李靜海的舉報信截圖在網絡上流傳,信中作者實名舉報了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以及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的論文造假問題

當日下午,舉報信的署名作者被確認為著名科學家、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席教授、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饒毅也承認舉報內容存在,但“沒有發出,有過草稿”。

北大教授举报老年痴呆药造假,金主卖保健品发家 被罚800次

饒毅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講席教授

儘管只是草稿,這封“舉報信”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網絡上掀起了反對學術造假的巨大聲浪。尤其是其中耿美玉作為通訊作者發表的新藥GV-971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文章,因為前不久以該研究為基礎發明的“全球首款老年痴呆症藥物”剛剛橫空出世的緣故,更是引起關注

覆盤GV971的誕生過程,時代週報新媒體(timeweekly)記者發現,除被質疑研究造假、療效仍受爭議以外,該藥背後號稱投入30億元研發資金的金主,早年竟以售賣保健品發家,曾經因為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被有關部門處罰了800多次。

此人還是知名保健品“腦白金”打造者、巨人集團董事長史玉柱的安徽老鄉,更是危難中相互借錢救濟的好友。

被調查行為不端,科學家舉報同行造假

饒毅為什麼要寫這封舉報信?

從落款時間來看,針對三位科學家的舉報信完成於11月28日,而起因則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向首都醫科大學寄函,請該校調查校長饒毅涉嫌的論文行為不端問題。

在舉報信中,饒毅提出調查函涉及的文章為“國外經費國外地點國外人物的老舊文章”且已被方舟子明確不存在不端,反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對自己的質疑,並轉而將矛頭指向了其在科學研究規範工作中得罪的人。

北大教授举报老年痴呆药造假,金主卖保健品发家 被罚800次

饒毅舉報信第一頁

饒毅在信中稱自己對改善中國學術規範“貢獻最多”,千人計劃曾邀請其任道德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也曾邀請其任學術道德委員會副主任他還寫道“有人因此仇恨”,暗指自己在改善規範學術中得罪學術不端者,因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對他發函調查,“事實上起到了配合中國學術不端分子的作用”。

所謂“仇恨”饒毅的學術不端分子,到底是誰?

饒毅在信中列舉了三位知名的研究學者:現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的李紅良、現任同濟大學教授的裴鋼,以及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學術所長的耿美玉。

按饒毅所述,李紅良“17年如一日明目張膽的造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相關人員也曾向饒毅諮詢過李紅良學術不端,李紅良所任職的武漢大學更在2018年9月、11月分別邀請饒毅參與調查李紅良論文造假事件、出任李紅良調查事件獨立調查組組長,但均被其以太忙為由拒絕。

李紅良是武漢大學唯一一位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醫學領域榜單的教授,從2008年入職武漢大學後,歷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ABSL-III主任,同時兼任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武漢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中南醫院醫學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

北大教授举报老年痴呆药造假,金主卖保健品发家 被罚800次

武漢大學醫學部官網公開的李紅良簡歷

李紅良還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等多項榮譽的獲得者。不過在此之前,此人已經多次被質疑學術造假。

2009年1月,李紅良任第一作者的一篇論文因“數據誤用”被《J. Clin. Invest》撤稿,當時李紅良等人給出的理由是“早期實驗數據丟失”和“記錄不完善”;

2018年初,饒毅參與主編的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發佈調查文章《“千人計劃”專家舉報武大“長江學者”論文涉嫌造假》,質疑李紅良學術造假,閱讀數很快突破10萬加,引起學界關注武漢大學當時對李紅良啟動調查,但最終得出的結論只是“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建議以後更加嚴謹細緻”。

從舉報信的相關表述可以基本推測,饒毅認為正是上述質疑李紅良學術造假的調查文章及其引發的武漢大學對李紅良的調查,讓兩人從此結下了樑子,這才引起了後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發起對饒毅的調查。

北大教授举报老年痴呆药造假,金主卖保健品发家 被罚800次

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官網公開的裴鋼簡歷

至於另外兩位被舉報者裴鋼、耿美玉,他們又是如何與饒毅“結仇”的呢?饒毅並未講述其與兩人的關係,只是在文中提出兩人論文中的不規範研究,並“建議”國家自然基金會發起調查。

就各自被質疑的學術規範問題,時代週報新媒體(Timeweekly)記者嘗試聯繫上述學者,但截至發稿仍未得到回應。

2

“全球首款AD新藥”被質疑造假

裴鋼在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同濟大學校長等職務,目前任同濟大學教授,主要從事細胞信號轉導及其調控機理的研究。

饒毅對裴鋼的學術成果“揭示五次跨膜的趨化因子受體具有正常七次跨膜G蛋白偶聯受體的功能”提出質疑,認為“眾所周知”GPCR需要七重跨膜區域才有功能,而裴鋼號稱只要五重跨膜且“居然兩個GPCRs都是這樣的,出了3個同樣錯誤的圖”——饒毅的最終結論是,只有造假才能產⽣。

不過,儘管裴鋼的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頭銜足夠光鮮,在此次輿論風波中,他的風頭還是被剛剛研製出“全球首款老年痴呆症新藥”的上海藥物研究所學術所長耿美玉蓋過了。

北大教授举报老年痴呆药造假,金主卖保健品发家 被罚800次

上海藥物所公開的耿美玉簡歷

耿美玉畢業於山東大學,並拿到日本東京大學藥學部藥學博士,2006年5月以研究員身份進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一路從副所長、黨委副書記升遷至黨委書記、所長。

今年11月2日,國家藥監局有條件批准了一款治療阿爾茨海默病(AD,俗稱老年痴呆症)的藥物“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代號:GV-971)的上市申請,這款藥物的主要研發人正是耿美玉。

耿美玉作為通訊作者,於今年9月在裴鋼主編的《Cell Research》發表瞭解釋“甘露特鈉膠囊”作用機理的論文《寡聚糖鈉鹽治療重塑腸道微生物群,抑制腸道細菌氨基酸型神經炎症,抑制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

這篇論文號稱能通過腸道菌群治療小鼠的阿爾茨海默症,被饒毅質疑“不造假是不可能的”。

北大教授举报老年痴呆药造假,金主卖保健品发家 被罚800次

饒毅舉報信第二頁

饒毅質疑的基礎是什麼呢?時代週報新媒體(Timeweekly)記者注意到,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是一個全球性難題,過去三十年來全世界有數百個醫學團隊在研究這項疾病的治療方法,但至今為止仍未有任何一種藥物被證實能夠對阿爾茨海默症起到逆轉作用。

甚至對於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病機理,目前人類都還不能清楚闡釋,只是提出了Aβ假說、Tau蛋白假說、脘病毒假說、皰疹病毒假說、炎症假說等多種假說。

北大教授举报老年痴呆药造假,金主卖保健品发家 被罚800次

1998年-2004年的阿爾茨海默藥物研發失敗案例數量

一面是人類對阿爾茨海默症研究的躊躇不前;另一方面,卻是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病率和發病人數劇增。根據《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目前全球老年痴呆患者人數已經超過5200萬,每三秒種就會新增一例病患,預計到2050年患病人數將達到1.5億。

在中國,目前有超過1000萬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每年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高達1.2萬億元,且患者的平均存活年限僅有5.9年。未來30年,這一群體人數還將擴大到4000萬以上,中國將成為全球擁有老年痴呆症人數最多的。

也許正是基於上面一系列的駭人數據,當“甘露特鈉膠囊”橫空出世時,有人迫不及待地喊出了“全球首款老年痴呆症藥物”的口號。但實際上這並非是全球首款老年痴呆症藥物,在此之前已有5款藥物獲批上市,但都只能延緩而不能治療這一病症。

大批尖端醫學團隊幾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宣告失敗,僅有的少數新藥也被證實無效,憑什麼“甘露特鈉膠囊”宣稱能夠治療老年痴呆症?它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

北大教授举报老年痴呆药造假,金主卖保健品发家 被罚800次

GV-971與Aβ的分子結合模型

來自華南地區某高校的一位基礎醫學在讀博士對時代週報新媒體(Timeweekly)記者表示,從已發表論文來看,GV-971是一種海藻提取物“甘露寡糖二酸”,它的作用機理是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平衡降低血中苯丙氨酸和異亮氨酸的濃度,再通過氨基酸代謝異常激活Th1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從而改善老年痴呆。

這是一種基於神經炎症假說的作用機制,儘管它聽起來和“喝酸奶治胃病”的謠言以及充斥市場的海藻類保健品並無二致。

3

發明者被網友“深扒”學術造假

實際上,對“甘露特鈉膠囊”及其發明者耿美玉的質疑,早在饒毅起草舉報信以前就已經出現。

11月5日,僅僅在“甘露特鈉膠囊”有條件獲批上市三天後,素有打假鬥士之稱、但沉寂已久的方舟子突然發聲質疑,稱“負責新藥研發的主要代表成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耿美玉有多篇論文造假數據,擅長用PS大法代替實驗,有實驗造假前科”。

北大教授举报老年痴呆药造假,金主卖保健品发家 被罚800次

方舟子“重出江湖”質疑新藥造假

耿美玉的“造假前科”究竟是什麼?儘管方舟子沒有明確指出,知乎網友卻扒了個精光。此前曾有人在線上期刊論壇pubpeer曬出耿美玉任第一作者的論文的問題,當時耿美玉方面回應稱是其第一作者在figure準備時“不小心”造成的錯誤;但網友發現,耿美玉所在實驗室作出的、其本人署名非第一作者的四五篇研究文章,均出現了類似的“不小心”犯錯的情況。

就上面的“不小心”,網友提出質疑:我們是應該懷疑他們的專業能力還是他們的學術道德呢?學術上對誠信問題一般是“零容忍”的,因為發現的問題往往只是水面上的冰山一角,還有多少問題往往無從去判斷剩下的裡面是隻有5%是假的還是95%是假的?

至於“甘露特鈉膠囊”,這位網友則認為,儘管此藥的機制“腦腸軸”(編者注:是近年興起、未被證實的一種關於大腦與腸道通過荷爾蒙及神經訊息溝通、控制人體新陳代謝及情緒反應等的學術假說,最早起源於黃帝內經“肺與大腸相表裡,心與小腸相表裡”等)近年很火,但邏輯鏈條有失,屬於未被證實的“玄學”。

北大教授举报老年痴呆药造假,金主卖保健品发家 被罚800次

饒毅此前就曾在朋友圈質疑GV-971

另外,一般對於阿爾茲海默病的隨訪要求在2年左右,“甘露特鈉膠囊”的三期隨訪時間卻只有9個月(36周),遠低於美國渤健製藥公司剛完成的“阿杜那單抗”1年半(78周)的隨訪時間。

這也是方舟子質疑“甘露特鈉膠囊”造假的一個重要因素。

相比“阿杜那單抗”在78周時高劑量組ITT人群四個指標有三個做出了統計學差異、OTC人群四個指標都做出了統計學差異,“甘露特鈉膠囊”在實驗數據上似乎仍缺乏嚴謹性——該藥在36周時四個認知評價指標只有一個做出了統計學差異,就因為安慰劑組的認知功能突然下降而終止了試驗。

一位醫學博士指出,“GV-971的研究工作,主要有兩個問題”,包括數據無法說明該藥物的效果足夠優於安慰劑,以及耿美玉發表的對應論文中重複使用來自其他實驗的圖片。

北大教授举报老年痴呆药造假,金主卖保健品发家 被罚800次

GV-971的ADAS-cog12量表平均改善值僅為2.54,被認為療效杯水車薪

“給我感覺GV-971像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阿茲海默藥一樣。”一位研究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學者表示,一般靶向藥研發類論文會介紹藥物分子研發的來龍去脈,或是引用過去的論文介紹其製備方法及過往研究等。

但從耿美玉教授歷年發表的論文來看,她和她的團隊從未引用文獻說明GV-971的來路,文獻綜述裡“有一篇在描述GV-971時引用了一期臨床的報告,另一篇綜述文章就直接引用了第一篇提到的綜述”。

與方舟子持類似觀點,這位學者也認為耿美玉的論文存在學術不規範的問題。他還撰寫了近萬字長文,從2004年開始回顧耿美玉關於GV-971的相關研究論文,最後認為GV-971作用於調節腸道菌群進而治療阿茲海默的結論是站不住腳的,邏輯上有很大的漏洞。

當然,對於吃瓜群眾來說,方舟子質疑信中耗資30億元投入研發“甘露特鈉膠囊”的綠谷集團,以及賣“抗癌保健品”起家的該集團董事長呂松濤,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畢竟在收割老年人智商稅的層面,這位大佬即使比起其同鄉好友、依靠一曲“腦白金”廣告歌詞走紅的史玉柱,也不會稍顯遜色。

更何況,耿美玉在呂松濤控制下的多個公司都有任職。

4 背後金主賣保健品起家

與史玉柱的高調不同的是,呂松濤為人極其低調,此人鮮少出現在媒體報道里。至於國內企業家大佬們熱衷的財富榜單,他更是很少出現,僅在因向母校東北大學捐款2500萬元,而登上了2014胡潤慈善榜第71位。

北大教授举报老年痴呆药造假,金主卖保健品发家 被罚800次

綠谷集團董事長呂松濤

與為人處事低調不同的是,呂老闆在商場的豪擲千金。11月初“甘露特鈉膠囊”獲批上市時,有媒體報道稱,

呂松濤控制下的綠谷集團子公司上海綠谷製藥公司為藥物聯合研發方,在過去10年時間裡“將每年銷售收入的10%投入GV-971,至今已累計投入巨資30億元,用於該款新藥的研發、臨床試驗和上市申報等工作。

單憑這一點,就是國內外內各大醫藥研發公司無法比擬的。鑑於老年痴呆症藥物研發的難度太高,過去幾年輝瑞、強生等多家公司大都宣佈放棄這一病症的藥物研發項目。

作為國內二三線甚至更靠後的名不見經傳的醫藥公司,綠谷集團哪裡來的底氣研發老年痴呆症藥物?其投入藥物研發的巨資又從何而來?

隨著“甘露特鈉膠囊”的上市,以及此次饒毅舉報耿美玉論文造假,一系列的焦點事件都指向了呂松濤的發家史——原來,這位醫藥大佬的發家資本,來自“中華靈芝寶”“雙靈固本散”等虛假宣傳抗癌功效的保健品,是在長達10多年、800多次處罰中“頂風作案”積累下來的。

北大教授举报老年痴呆药造假,金主卖保健品发家 被罚800次

綠谷集團主打的“中華靈芝寶”,一小盒售價近500元

據呂松濤自述,其於1991年攜妻從安徽南下珠海創業,在做大排檔、炒地皮賺到第一桶金後,返回上海“與珠海一位朋友”合作創辦公司,後因盲目擴張、朋友資金鍊斷裂,導致公司倒閉、其本人也宣告破產。

在這段創業經歷中,呂松濤並未明確上述合作伙伴的身份。不過從他透露出的信息來看,所謂的合作伙伴,極有可能就是在1991年創辦巨人公司、又在1996年資金鍊斷裂的資本

大佬史玉柱。

這兩人可謂是“難兄難弟”。呂松濤稱,史玉柱在他困難時借給他50萬元,後來史玉柱遇挫,他同樣也借給了史玉柱50萬元。1997年,呂松濤創辦上海綠谷集團,憑藉主打“抗癌功效”的保健品中華靈芝寶,在第二年就實現年銷售額4億元。

或許是受到呂松濤瘋狂收割財富的啟發,1999年史玉柱在上海註冊了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後來的故事耳熟能詳,這家公司的保健品“腦白金”風靡全國,10年斂收上百億巨資,為史玉柱的千億身家貢獻不小。

北大教授举报老年痴呆药造假,金主卖保健品发家 被罚800次

綠谷集團

早在2003年就成為上海市工業企業集團50強綠谷集團也不示弱,在2002年將主打產品更名為“雙靈固本散”過後,該集團的年產值號稱超過10億元。

經營火爆的情況一直持續到2008年,當到食藥監局再次曝光上海綠谷集團生產的保健品“綠谷靈芝寶”虛假宣傳具有抗癌功效時,有媒體統計,成立12年來綠谷集團因違規宣傳累計被處罰了800多次,綠谷集團旗下的一大批保健品銷售相關公司終於被註銷。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呂松濤旗下累計仍有公司70多家。2019年4月26日,呂松濤控制的綠谷藥物開發出資30萬美元,收購註冊在英屬維爾京群島的離岸公司Sinova Pharmaceuticals,Inc.2.86%股權,被視作是為GV-971原創新藥全球市場的開發及銷售提前鋪墊道路。

在SP公司100%持股的境內經營實體公司斯內華諮詢,呂松濤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耿美玉出任監事;此外在呂松濤控制和任法人的綠谷製藥、綠谷藥物開發等公司,耿美玉也擔任著高管的職位。

兩人的利益關係,似乎早已捆綁在一起。饒毅捅開的,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