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上證3100了,現在買基金還行嘛,是不是指數基金最靠譜,定投划算還是直接梭哈?

森森0327


上證指數站上3000點,很多投資者錯過了去年初的2440點機會,那麼現在已經快3100點,投資基金還可行嗎?我認為是可行的,當前A股估值水平並不高,投資基金,其實也是間接投資股市,如果未來股市表現好,基金自然也會帶來回報,站在現在的時點,看中長期,我認為機會大於風險,基金是值得投資的。

一、是否指數型基金最靠譜?

其實這個說法比較絕對,指數型基金確實適合普通投資者,因為普通投資者沒有足夠我的精力和能力去選擇和把握局部機會,通過投資寬基類指數型基金比較省心,比如說滬深300指數基金,包含了不同行業裡的績優藍籌股,只要股市上漲,一般滬深300指數基金就能獲利。

但如果從業績比較來看,在牛市行情中,指數型基金表現並不佔優勢,我舉個不太嚴謹的例子,比如說在3100點投資某指數基金,該基金追蹤上證指數進行投資,當上證指數漲到4000點,則該基金收益可達29%,但是大盤漲30%,如果選到表現優異的主動型基金,收益率可能可以達到60%以上。

當然,選擇主動型基金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節奏踏不準的話,很大概率會跑贏市場,畢竟投資者天然都有追漲殺跌的傾向,總是習慣於去買入漲勢最好的基金,但基金和股票一樣,存在強弱週期,從而導致基民買入後就開始低迷,賣掉後就開始走強。

再者,主動型基金的業績差異明顯,與投資經理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基金經理投資能力不佳,很可能跑輸同類基金、跑輸業績基準,因而雖然不能說指數型基金最靠譜,但指數型基金相對較適中,與市場同步性較高。我這裡所說的指數型,是指成分指數而非行業指數,行業指數型基金可以視為主題基金。

二、定投還是一次性投入合適?

那麼投資基金,應該設定為每月買入一筆,長期持續,還是選好一個位置,一次性全部買入,靜待基上漲呢?

我認為對於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選擇定投(按月或按周)更加合適,雖然我們說看好未來中國股市的前景,但股市會用多長時間漲上預期的位置?中途會怎麼運行?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我們看中長期的股市潛在機會,只是從宏觀的視覺來審視,但股市波動從微觀層面來說,有很大不確定性。

通過定投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平滑市場波動的風險,在波動的過程中,有可能會階段性追高,但也可以在階段性下跌中攤低成本,最後股市震盪上行後,可以實現整體盈利。而如果採取一次性買入的方式,一旦擇時錯誤 ,很可能正好買在高點,在下跌中無法承受虧損的打擊而割肉,結果賣掉後又漲起來了。

總結:

中長期視角看,現在投資基金依然可行,指數型基金適合預期不高的非專業投資者,有精力和有專業分析能力的,可以根據市場風格選擇主動型基金。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定投顯然是要優於一次性梭哈的。


財經宋建文


2015年牛市漲到5178點,2007年漲到6124點,現在只有3000點,還有上漲可能,18年一年上證指數漲了22.30%,但基金有翻倍的,漲超100%的,如果你想長期投資,至少一個月,那麼買基金就可能賺。至於行情,市場一直都有“牛市”,這個牛市是結構性牛市,即可能這個階段是大盤藍籌股,下個階段可能是中小盤成長股,今年科技行情好,明年可能是傳媒板塊,好基金經理是可以穿越牛熊的,且股債翹翹板,股市不好債市好,18年股市不好,有債基年化收益率達到8%的。建議你先了解再買,或者可以買個10元試試。


至於選購基金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判斷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公募基金大致分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和QDII基金等。除去貨幣基金和QDII基金,風險從大到小依次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而風險與收益成正比,一般收益率較高的也為股票型。一般我們會建議投資者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基金類型。

不同的風險偏好,適合不同的基金風格,偏股型的基金風格有:進攻型、防禦型、攻守兼備型、平衡型;大盤(中盤/小盤)價值、大盤(中盤/小盤)平衡、大盤(中盤/小盤)成長等,可根據自己投資基金的預期選擇相匹配風格的基金。

以財通資管鴻益中短債(第一張圖)與財通資管消費精選(第二張圖)的業績走勢為例:

可以看到鴻益中短債波動小,走勢較穩,但收益率較低,近一年為4.05%,而消費精選波動大,但收益率較高,近一年收益率為79.14%。消費精選(混合偏股基金)的回撤要遠高於鴻益中短債(純債基金),投資者們可根據自己能承受的波動以及預期收益率選擇基金類型。

2)根據風險收益預期配置基金組合

若您風險承受能力較低,但想要更高收益,可選擇資產組合的形式配置基金,以大部分的倉位配置債基以保本,用少部分倉位配置偏股型基金追求更高收益。

舉個例子,假設您計劃投資1000元,投資期限為1年,純債基金風險較小,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過去一年Wind分類的普通股票型基金近一年回報中位數為29.58%,假設未來一年純債基金收益率為4%,偏股型基金收益率為29.59%,那麼為了至少保住本金,以961.54元購入純債型基金,以38.46元購入偏股型基金,一年後收益情況如下:

以上舉例僅作參考,各位可根據自己收益率預期,風險承受能力定製自己的資產組合。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00302

3)4433選基法

有朋友可能會說怎麼一頓操作才賺了11塊,債基收益率太低了,還是股基收益率,但風險與收益成正比,收益高,虧錢的可能也更高,那麼如何選擇股票型基金呢,過往業績是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可用“4433選基法”挑選基金。

4-近1年業績在同類基金中排在前1/4的基金;

4-近2年、近3年、近5年、今年以來業績在同類基金中排在前1/4的基金;

3-近6個月業績在同類基金中排在前1/3的基金;

3-近3個月業績在同類基金中排在前1/3的基金。

這種方法僅考慮了基金的過往歷史業績,雖較為直觀,但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哦,還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綜合考慮其他指標。

4)可供參考的指標:基金評級,基金規模、夏普比率、最大回撤、基金費率

基金評級是指由基金評級機構收集有關信息,通過科學定性定量分析,依據一定的標準,根據收益和風險的預期對基金進行排序。基金評級是建立在一定年限的歷史業績基礎上的,包括三年、五年、十年等。歷史業績越長越具有參考價值,常見的評級機構有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晨星基金評級等。

基金規模最好適中,規模太大、太小都不利於基金的運營和管理。以偏股型基金為例,規模太大的基金(比如超過50億),在面臨市場風格轉換或下跌行情時,可能會耗費較長的時間調倉換股,錯過最佳時機;而基金規模太小,(比如5億以下),雖然方便操作,但同時基金流動性可能較大。。

夏普比率同時考慮收益與風險,認為理性的投資人選擇投資標的與投資組合的主要目的為:在固定所能承受的風險下,追求最大的報酬,通常情況下,該比率越高,基金承擔單位風險所得到的超額回報率越高。

動態最大回撤是指基金在一段時間內最大日跌幅,即你每天能承受的最大跌幅,有些投資者喜歡每日查看基金淨值,若跌幅太大承受不了,建議選擇債基進行投資。

基金費率也是決定基金收益率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包括申購費、贖回費,是基金投資中的顯性成本,需在買入、賣出時支付,基金的管理費、託管費、銷售服務費等已在基金淨值中扣除,屬基金投資的隱性成本,這些費率的差異可在同一只基金的不同份額中提現,一般A類份額收益率要高於C類份額,差異就在這些隱形成本中。


指數基金

是跟蹤某個指數,以獲得指數漲幅。按照運作類型一半可分為完全複製型和指數增強型,指數增強是指數收益上力求超額收益,完全複製就是完全跟蹤指數獲得指數收益,當然也有跟蹤不好的收益還沒指數高。寬指基金一般跟蹤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指數,下圖是他們的走勢,比較波動,指數基金屬於股票基金,風險較高。

過去一年普通股票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數32.55%,最高113.25%,完全複製型指數基金收益率中位數11.14%,最高61.73%,指數增強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數19.26%,最高57.61%。

所以是否要選指數基金還要再多考慮,去年的行情主動基金業績比被動基金(指數基金)好。


定投還是梭哈

定投可以平滑風險,相應會平滑收益,降低虧錢概率,股票基金還是建議定投,可設置每週或每月定投,但定投要堅持,定投是止盈不止損。債券、貨幣基金就沒必要定投了,直接梭哈就行。

以某隻中證500指數增強基金為例:定投一年,每月定投1000,收益率如下:

以某隻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為例:定投一年,每月定投1000,收益率如下:

以上兩隻指數基金是比較熱門的,可以看到定投收益率不一定比梭哈低,建議小白還是定投,風險小點。

以上數據均來自wind


小小韭菜


上證指數3100點,當然還能投資基金,而且現在只是接近3100點,在3000點附近調整,雖然邁過了3000點,也可能會調整到3000點以下(雖然可能性不大),指數在這個點位低估,可以進行投資,在3000點投資基本沒有風險,在這個時候不積極存儲,等大盤漲起來後怎麼收割獲利。

指數基金是不是最靠譜,那就要先說下什麼是指數基金,指數基金是投資跟蹤指數內的全部或者成分股,持有一籃子股票,不會出現黑天鵝事件,如果有業績不好的,就會被踢出指數,由其他好股票代替,長期來看,只要經濟向好,指數基金一定會上漲的。在這個點位投資指數基金是明智的選擇。

最後說下投資策略,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盈利,但投資首先要考慮的是風險,如果一次性買入,可能會有很大的盈利,但是如果指數回調就會有虧損的風險,所以還是建議定投,定投的話可能不會買到最低點,但是也不會買到最高點,可以逢低買入,如果指數回調過大,那就完全可以買入一大筆,降低成本,指數漲起來後有更多的盈利。

不想錯過大行情,但也要考慮風險,可以從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等指數中選擇自己中意的指數基金進行投資,前期可以小額的進行投資,慢慢找感覺,就算有虧損,後期加大投資額也可以降低成本,行情一好就會盈利。




財知財經


3100點,肯定可以買基金,這點毋庸置疑。

01

事實上,任何時間都可以買基金,何況當前才3100點喃。基金投資的關鍵根本就不是什麼時間買的問題,而是什麼時間賣才是關鍵。

其次,基金投資的關鍵是持有基金的時間,持有的時間越長,盈利的概率越大,盈利越多,這是市場已經證明了的事實。

極端一點的例子,就算投資者在6124買入基金,到目前為止大概率也是賺錢的。

我們根據公開數據統計顯示:

  • 持期限在5年以上,盈利概率約82%

  • 持有期限5到10年,盈利概率約85%

  • 持有期限在10到15年,盈利概率約92%

  • 持有期限內在20年以及以上,是不會虧錢的

說明:這是不考慮入場時點統計的結果,數據是過去20年A股市場股票型基金。

02

當然是買指數型基金,基金既然是長期持有,我們肯定從中長期角度看問題,就中長而言,90%的主動性基金收益落後於同類指數,這就是事實,至於原因,我在以前的回答中詳細講述過,即基金經理的短視和制度、持倉等方面的限制。

03

一把梭還是定投,在讓是當前位置定投的意義不大,滬指2800點以下絕對是低風險區域,目前3000+的點位,也就5%上下的空間,何況當前市場不見得會跌,漲反而是大概率事件。

在上升趨勢中,定投只會拉高成本。定投只有在熊市中才能發揮其攤薄成本之功能。

綜述,目前完全可以買基金,中期持有,指數基金為首選,建議一把梭。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就整個市場走勢而言,雖然現在上證指數已經衝到了3100點,部分指數漲幅也比較大了,但是整個A股的估值並不貴,尤其是像一些寬基指數估值依然處於合理的歷史分位。個人建議,現在這個階段,投資者不應該追高,避免投資於上證50和深成指100這些估值相對較高的指數,轉而參一些估值較為合理的指數進行投資。

下面我就現階段估值比較合理的指數情況進行分析,同時提出個人比較看好的一些行業指數存在的投資機會,供大家參考。

部分寬基指數估值依然較為合理

上證指數在2019年1月4日的一根大陽線探至2440點後,就開始吹響了反彈的號角。一路上衝,不帶喘氣,在51個交易日裡,上漲了25.85%,最高去到了3129點。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待投資者發現的時候,已經去到3000點了。雖然經歷了一個星期的高位停留,但是儼然站穩了3000點之上。

面對這樣的行情,我們要如何參與?是去還是留?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投資機會?

回顧這一波的反彈估值修復行情,是以金融(券商和保險)和消費(白酒)和一眾低價股的表現最為搶眼。

以券商板塊領頭,個股賺錢效應顯著,同時成交量急速放大。根據同花順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養殖業以64.35%的板塊漲幅排名第一,領頭的就是鉅虧的鄒鷹農牧,最高漲幅超過110%;排名第二的就是券商板塊,領頭的就是中信建投,整個流通盤小,且有業績支撐。

經歷了這一波的估值修復和快速上漲,就行業估值來看,目前券商、消費等相關的行業指數估值已經接近5年來的高位了。比如券商的PE就已經接近了5年分位點(分位點越低可以理解為目前的估值在歷史區間內越合理,越高可以理解為該估值在歷史區間內越貴)的90.55%,也就說在過去5年的估值區間裡,這個位置的券商行業已經不再便宜了。

但同樣目前還是有一眾指數估值處於相對合理的位置,就我個人而言,我雖然持有中證500相關的指數基金,但是現階段也沒敢追加投資。為了不錯過接下來的行情,個人會傾向於選擇估值相對比較合理的指數進行投資。

那我首先會避開投資於現在估值相對較高的寬基指數,比如滬深300(當前分位48.4%)、上證50(當前分位40.95%)、深成指100(當前分位52.08%),而更趨向於關注中證500(當前分位6.17%)、中小板指(當前分位14.72%)、創業板指數(當前分位19.63%),中證紅利(當前分位25.40%)。

雖然估值低不代表一定會上漲,但是如果市場漲上來了,估值是會得到修復的。另外一方,如果市場出現整體的回調,估值低的指數往往跌幅會更小,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

面對這一波如此快速上漲的行情,也許很多投資者沒有上車,或者是已經落袋為安了,但是又不想看著市場就這麼的漲上去,那就可以關注這一類估值較為合理的寬基指數。

相關的指數個人推薦可以關注富國中證500、富國中證紅利、易方達創業板。這些標的是個人比較看好的基金,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還請注意風險。

部分行業指數值得關注

如果有的投資者覺得寬基指數過於保守,還想尋找其他的行業機會,捕捉到像具體行業的輪動投資機會,又該怎麼操作呢?

雖然個人認為行業的輪動是比較難把握的,在選擇行業指數的時候風險就會比較高,但部分行業的估值確實也存在著一定機會。下面的就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和理解,給各位投資者說說對於醫藥行業的看法,給大家提供一些投資的啟發,希望能夠拋磚引玉。

目前申萬指數中,有15個行業的PE處於5年分位的20%一下,其中個人最為看好的是醫藥行業,因為2018年醫藥行業經歷了冰火兩重天,整個行業也因此表現較差。

2018年應該被計入醫藥行業的戲劇性的一年。這一年的上半年,醫藥生物板塊逆市上漲,使得重倉醫藥的基金業績突出,其是申萬僅有的三個上漲行業之一。到了下半年,卻是另一片天地。隨著長生生物疫苗事件、美年健康“假醫生”事件、帶量採購中標價格低於預期等黑天鵝事件的不斷爆發和衍化,這個行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開始轉頭向下。

受一系列事件的打擊,2018年醫藥生物行業指數累計下跌27.67%,其中288只申萬醫藥生物個股中,下跌的個股數量為253只,佔比達87.85%,而股價遭腰斬的個股多達30只。

根據山西證券的一份報告顯示,截止2018年12月14日,有5個醫藥子行業的跌幅都超過了滬深300,其中醫藥商業的跌幅最大,其次是中藥、醫療器械、醫藥生物和化學制藥,而生物製品和醫療服務跌幅最小。

目前中證醫藥的估值是30.5倍,處於歷史分為的26.04%,目前還處於相對低估的狀態,個人認為醫藥行業未來的成長空間依然巨大,隨著企業盈利能力的改善,整個醫藥行業未來還有比較大的空間。

根據銀河證券的一份報告顯示,統計期間為1989年9月11日至2014年7月8日,美國標準普爾醫療保健行業指數自誕生以來的漲幅是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的2倍多,期間標普醫療保健指數漲幅到達969%,而標普指數的漲幅僅為465%。

從美國的發展趨勢以及人口老齡化對於醫藥行業的需求和市場空間看,未來中國的醫藥行業的市場機會很大。目前A股已經誕生了像雲南白藥、恆瑞醫藥、片子癀、華蘭生物、通化東寶、雙鷺藥業等穿越牛熊的股票。

因此,總的來看,若投資者想在本階段進場,既怕錯過行情,又怕風險的,可以關注現階段估值比較合理的寬基指數,通過定投的方式參與會比較合適散戶,除非你能判斷後市的行情,否則一次性買入風險不低。如果還有部分較為激進的投資者,可以增加對於醫藥行業指數基金的投資。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A亞特斯


基金是理財的重要渠道,投資什麼基金,用什麼方式投,這都是買基金最關心的。下面給大家解析下:



首先,買基金,買的是時機。股市與基金直接掛鉤,股市行情好,投資基金收益相對就高,經歷過2015年的5000多點的牛市,再加上這5、6年的殺跌、橫盤整理,3000點,已是階段性的底部了。前幾天,一個朋友想買20000元的新基金,選擇在網上進行了認購,因為基金購買的人太多,最後按比例進行了配售,買了7000元。幾十億元的基金盤子,一天時間認購完成。

其次,買基金,買的是心裡承受預期。基金按投資標的性質的不同,分為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 。投資股票資產高於80%的為股票型基金,投資債券資產高於80%的為債券型基金,介於兩者之間的為混合型基金。 投資股市比例越高,投資回報率越大,投資風險越大。

再次,買基金,買的是經濟實力。選擇定投還是直接梭哈,要看實際情況。現在因為疫情,股市處在低點,國家為刺激經濟會出臺相關政策,這也直接利好股市。資金允許的話,可以考慮直接投資幾萬。如果是工薪層,可以選擇定投,分散投資壓力,分散投資風險。

總結:買基金投資,風險與收益並重,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很重要!!!


清流映射人生


中國股市幾呼天天有新股票上市圈錢,這就不用說了,財務造假、還有包鋼股份等業績差差先例。假如你不是專業理財的。試試水也好。其時股票和基金風險沒什麼大的差別,玩了您就知道了!買基金虧錢的是基民、而基金公司穩賺不賠,錢是基民錢、而基民賺錢的是小數,這類基民會擇時買入、賺錢急時賣出。基民不專業只有賠賠賠,最後就是投資基金失敗。


用戶6429511660320


今年以來,基金投資非常火爆,有不少人和我諮詢關於如何投資基金的問題,他們的問題高度一致,一是現在投資基金可以嗎?二是該投資什麼樣的基金?三是選擇一次性投資還是基金定投?

題目中的這個問題和他們的問題非常類似,都屬於剛開始接觸基金投資的常見問題,今天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現在上證指數已經重回3100點附近,相對來說脫離了股市的底部區域,進入了正常的估值範圍,這時候投資基金還可以嗎?答案是肯定的,現在基金仍然是一種很好的投資產品,只要你方法得當,控制好風險,仍然有較好的盈利預期。




關於如何選擇基金的問題,這一點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市場上有幾千只基金,他們都有各自的特點,誰也無法預測哪一支基金將來收益是最好的,只能根據你的投資特點和風格,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

所以,對題目中的說法,是不是投資指數基金最靠譜?答案也是否定的,指數基金的種類有非常多,基金數目也非常多,誰也沒法保證投資指數基金一定會賺錢,怎麼能是最靠譜的呢?

指數基金對應的是某行業的一籃子股票,基金經理只負責跟蹤指數漲跌,並不對基金倉位進行主動管理,所以我們稱之為被動基金,如果投資指數基金,你必須對這種指數有著非常清晰的理解,比如醫療行業指數,你就要關注醫療行業動態,如果是投資創業板指數,就要對創業板的趨勢有所把握。

投資指數基金,需要投資者自己管理倉位,當你判斷指數達到階段性頂部的時候,就需要止盈賣出,當指數達到階段性底部的時候,就要加倉買入,只有這樣才能保住盈利,因為基金經理是不會給你做賣出操作的。

關於定投還是一次性投資的問題,這個其實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我從前年開始基金定投,而我的一個朋友卻採取一次性投資的方式,他的投資收益率現在要明顯高於我。

基金定投主要依靠長期連續投資,使自己的持倉成本能夠變得比較平滑,通過這種方式來控制風險,但是在股市上升期間,他也會損失比較大的投資收益。

如果採用一次性投資,股市下跌的時候風險就會變得很大,股市上漲的時候,收益也會非常可觀,因為2019年到現在股市上漲明顯,所以我的朋友採用一次性投資,收益就非常好。



現在上證指數已經從2440點上漲到3000點以上,我認為這時候採用基金定投的方式更加穩妥,我屬於穩健型投資者,並不追求投資收益最大化,只是想在極端情況下也不會承受很大的損失,因此我一直採取基金定投的策略。

至於定投和一次性投資哪一種好?我想還是根據個人的投資風格來確定,當然,這和對股市的趨勢判斷也有非常大的關係,如果你認為股市處於底部區域,那一次性投資顯然就是比較好的,否則還是選擇定投更合適一些。


互金直通車


上證3100而已,雖然說上證從2600一路到3100,但是目前A股依然是低估值的狀態,更大的行情在後面,不過牛市往往不會一下子的暴漲,而且慢慢地上漲,短則幾個月,長則好像美股一樣達到十年,可見現在買基金是可以的,前提是相信國內經濟會繼續上漲,股票可以是經濟的晴雨表。

對於小白來說,買基金是最好的投資,同時指數基金也是最佳的選擇,指數基金會選擇個股會比較寬,即是會選擇不同行業的龍頭股票買入,這樣可以預防某個行業出現黑天鵝事件暴跌,這樣拉平均也會跌很多。

至於定投還是一次買入,這個看投資的期限,如果長達3-4年,一次投入和定投的區別不大,畢竟未來趨勢是上漲的話,短期內拉平成本價影響不大,當然對於小白來說,定投是最好的,可以拉平成本價,降低風險,也可以體驗一下股票市場的波動,當基金淨值下跌的時候,可以定投更多的資金,淨值上漲的時候,定投資金可以減少。

對於現在A股的行情來說,未來會有一波大牛市,畢竟政策一直在完善,外資也可以流入,資金越多,股票上漲空間越大,不過這段時間比較長,需要忽略短期的波動,因此基金不要隨便賣出,賣出也不能全倉賣出,選擇合適自己的基金,堅持定投即可,同時設定一個止盈百分比,當盈利達到這個百分比就可以賣出大部分或者全部,基金止盈也需要技巧,這樣可以使自己收益最大化。


財經樂少


...基金是一定要採取定投的策略,梭哈的話不僅會讓你失去主動權,而且還會讓你的心態和情緒發生嚴重的變化,所以一定不可取。

要知道,在目前這個位置,沒人知道是上還是下,因為短期處於的是一個前期套牢區域之中,主力可能會在這裡繼續洗盤,也可能已經拿到足夠多的籌碼發動真正的大牛市。

所以,靠著感覺去預測,去操作,自然會得到一個非常不好的結果。

成熟的投資者,都是通過倉位的控制,把風險係數降到最低。

就好比,你可以採取定投的策略,把自己的資金多分成幾分,不斷定投,直至牛市到來。

因為對於股市來說,有熊必有牛是規律,也是週期。

每一次大級別的熊市過後一定會有大級別的牛市到來,這是鐵律,但是沒人會知道它來的具體時間,可能是2020年,可能是2021-2022年。

因此,優秀的 投資者更需要把重心放在空間上,而不要過多的在意時間。

說白了,就是它一定會來,不會缺席,只可能會遲到,僅此而已。

所以,採取穩健地定投方式是最好的,可以以周、月為單位,這樣的話向下 你是賺籌碼,向上你是賺錢,有什麼可害怕的呢?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如果你覺得這篇回答對你有幫助,請記得點贊支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