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巧姐”張巧榮:臨退休女警客串社區心理諮詢師

“巧姐,這麼早就來上班啊?”“今天轉運病人我過來幫幫忙!”3月2日上午,張巧榮準時出現在社區警務室,她仔細翻看著“四類人員”臺賬,將一副老花鏡架在護目鏡外,藏藍色的警帽下露出已經花白的頭髮。

“巧姐”張巧榮:臨退休女警客串社區心理諮詢師

55歲的張巧榮是武昌區公安分局餘家頭派出所社區民警,同事和朋友都喜歡叫她“巧姐”,本來今年7月她就要光榮退休,卻臨危受命接手了一個疫情高發社區。在一個多月時間裡,她利用平時所學知識客串起了心理諮詢師,給被負面情緒困擾的人帶來了勇氣和希望。

正向激勵 為社區群幹帶來勇氣

“剛一接觸心理學時,我就對這門學科充滿興趣。”2018年7月,餘家頭派出所邀請武漢市公安局民警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專家、國家高級心理諮詢師汪少萍來講課,當時還是水岸星城社區民警的張巧榮聽得格外認真。從那以後,她陸續購買了十餘本心理學教材,遇到不懂的還在微信上向汪老師請教。

工作了幾十年,張巧榮深知負面情緒的破壞性。在雞毛蒜皮的糾紛中,當事人會因為憤怒釀成大錯;陷入悲傷和痛苦的人會抑鬱成疾,甚至會危及生命。學習了心理學後,張巧榮彷彿找到了解題的答案,幹起社區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餘家頭派出所轄區內出現了許多確診患者,連喻家湖社區的管段民警都因為發熱被隔離。1月31日,張巧榮剛接手這個社區就發現網格員、志願者們都愁容滿面,一位名叫小萬的女孩還坐在角落不停地抹眼淚。


“巧姐”張巧榮:臨退休女警客串社區心理諮詢師

原來,喻家湖社區已有25名確診患者和23名疑似患者,社區工作人員壓力很大,小萬因為去了一趟醫院給患病群眾送藥害怕得情緒崩潰。“我們都是女人害怕很正常,你可以跟我好好聊聊……”張巧榮主動與小萬攀談,通過積極溝通和正面激勵讓她建立了信心。時間一久,她與社區群乾和志願者們都成了好朋友,大家有了心事都會找巧姐談。

“心理學有種說法,叫注意力等於事實,越是過分關注疫情,內心越容易被疫情充斥,容易產生害怕、惶恐。”在給社區工作人員安排的講座上,張巧榮把學來的知識分享給大家,“有了負面情緒不可怕,但要學會正確面對,可以培養一些積極的興趣愛好去分散注意力,沖淡心理上的焦慮。”

在市防疫指揮部下達排查“四類人員”的指令後,喻家湖社區每天都忙的不可開交,有些群眾不配合工作,張巧榮也主動幫忙勸導。一位張姓男子自認為新冠肺炎已經痊癒,拒絕前往隔離觀察點,並在電話裡對社區書記口出惡言。張巧榮連續多天打去電話勸說,併為他闡明相關政策,她的誠意最終讓張先生作出讓步,主動配合了隔離規定。

說話慢一點、聲音低一點、各自讓一點,這是張巧榮在調解糾紛時掛在嘴邊的話,派出所領導說她總是能化干戈為玉帛,有著能讓人信服的獨特魅力。

心理疏導 為喪偶婆婆化解悲痛

“巧姐”張巧榮:臨退休女警客串社區心理諮詢師

在別人眼裡張巧榮就是一個知心大姐,永遠善解人意、積極樂觀,但其實她心裡也有過不去的坎兒。

2月12日,正在社區進行防疫工作的張巧榮聽見一個噩耗,自己94歲的父親突然去世了。大哥告訴張巧榮,由於十分孝順的大女婿突發卒中離開人世,父親一直悲痛不已,茶飯不思幾日過後撒手人寰。張巧榮聽完肝腸欲碎,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

斯人已逝,人還是向前看,不能讓悲傷毀了自己的生活,過了十幾天後張巧榮逐漸明白了這個道理,並向那些被悲傷折磨的人們分享自己的經歷。社區裡有一對67歲的老夫妻,爹爹因為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婆婆孓然一身只有以淚洗面。張巧榮見了心裡十分難過,拿出紙巾給婆婆擦淚,一邊扶著她輕聲安慰。

“悲傷是為了讓我們銘記逝者,但不能沉溺其中無法自拔,您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讓爹爹在天之靈能安心……”接連三天,張巧榮都打電話寬慰婆婆,慢慢讓她接受了這個現實。婆婆從方艙醫院出院的那天特地打來電話感謝張巧榮,並答應要堅強地生活。

還有一個人張巧榮也放心不下,獨居的劉大姐是乳腺癌晚期患者,發病時症狀十分嚴重。得知她點的外賣無法進入小區,張巧榮每次都給她送到家門口,並找來一個板凳墊高以免她彎腰引發疼痛。

“我疼得每天睡不著,一天只能吃一頓,醫院沒有床位我又住不進去,真是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了……”在微信交流中,劉大姐的狀況令張巧榮揪心不已。為了讓她堅強起來,張巧榮每天在微信上與她分享美好的圖片和文章,得知劉大姐喜歡跳舞,張巧榮就和她探討舞蹈的心得,兩人變得像姐妹一樣無話不談。

封城封區不封心,隔店隔家不隔情;武漢新冠何時滅,待到春光燦爛時!2月29日,張巧榮專門寫了一首小詩送給劉大姐,在她和社區工作人員的關心下,劉大姐逐漸戰勝了悲觀情緒,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學會感恩 為警察生涯不留遺憾


“巧姐”張巧榮:臨退休女警客串社區心理諮詢師

“巧姐你好划不來啊,馬上退休遇到這種事……”看到張巧榮在社區忙碌有人替她覺得不值。但她總是笑著說:“組織這麼信任我這位老將,證明我還挺能幹!”

對於自己的事業,張巧榮總是充滿感恩,她總說不論順境還是逆境都要擺正心態、學會接納。她出生在黃陂農村,父母一共生了6個孩子,從小家境困難的她從沒想過能走進城市,併成為一名人民警察。從她穿上警服的那一天起就對黨的培養感激不已,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就是她報答的唯一方式。

1986年,從警校畢業的張巧榮被分到了武昌分局,在徐家棚和餘家頭兩個派出所幹了34年。從武車二村、武車四村再到水岸星城,她管理的社區從筒子樓變為高樓大廈,不變的是她對事業的執著和對群眾的熱情。

2017年春節,水岸星城居民徐女士剛從新加坡回國就到警務室找張巧榮,請她在大年初六前為她在國外出生的小孩上戶口。由於面臨春節長假,所需資料又十分繁雜,張巧榮列出清單指導徐女士準備證明文件,並放棄休假將資料送上級審批,當天下午就為小孩辦好了戶口。徐女士獲知消息驚喜不已,對張巧榮的專業和高效大加讚賞。

“當年做管段背戶口是一份基本功,領導在一摞戶口中隨便抽一份,我都能背下來!”談起年輕時的本領張巧榮頗有些自豪。隨著公安信息化的進步,戶籍管理工作都要用電腦來完成,張巧榮從來不願輸給年輕人,從入門到熟練她只用了短短几個月。接觸心理學後她又燃起了學習的熱情,到書店購買了《積極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諮詢與治療》等十餘本書,讀書筆記做了厚厚三本。

現在,張巧榮還是每天活躍在社區,為居家隔離的群眾們送米送菜。她說當了一輩子警察不想留下任何遺憾,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就是她退休以後最值得回憶的事。(黃赤橙 孫遜 項天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