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房地產的災後恢復:如何逆勢佈局、把握反彈?

房地產的災後恢復:如何逆勢佈局、把握反彈?

我認為房地產還有大量的空間、大量的方向可以去發展,只不過各位見仁見智,能不能把握住這樣的一個時機?通過這次疫情,重新思考,抓住這波浪潮,不要浪費了。

分 享 | 陳曉歐 FOG富尚投資集團董事長、越秀房地產信託董事會獨立董事、BOMA中國常務副主席

整 理 | 尹曉琳

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房地產的災後恢復”,很高興講到“災後恢復”這4個字,因為這意味著疫情已經進入尾聲,我們即將恢復新的生活。

01 黑天鵝的影響:從911與SARS談起

2001年911發生那天,我恰恰就在美國。當時我還是一個建築師,工作地點在波士頓。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早上去上班時,天氣很好,陽光燦爛。當時美國的互聯網已經比較普及了,我坐在電腦前,看到了飛機撞向世貿中心的情景。可以想象,全美國包括全球都處於震驚和恐懼的狀態。當天,美國大城市的公司全部疏散了,四周一片混亂。當時也跟現在的情況一樣,所有人都不上班,持續了兩週左右。

房地产的灾后恢复:如何逆势布局、把握反弹?

這次突發事件對於各行各業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比如我所在的建築事務所,當時我們承接了喜達屋的一個項目,是波士頓30年來的第一個大型五星級酒店,施工圖已經做出初稿。結果當天晚上,團隊所有人收到了老闆發來的電郵,他說這個項目全部暫停,全員等待命令。當時很震驚,但是過了幾天後,我們發現,全美的酒店入住率下降到了3%左右,酒店沒有人住了。

統計下來,美國當時的整體損失是2000億美元,而當時給全球造成的損失是1萬億美元。世貿中心兩棟樓的造價其實並不是很高,總損失11億美元左右,不到100億人民幣,現在國內的幾個超高層地標已經遠遠超過這樣的一個投資水平了。

2000億美元是個什麼概念?2000億美元是美國當時GDP的2%,當時美國GDP已經達到了10萬億美元。2001年到2020年,接近20年的時間,這一黑天鵝事件還在持續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我們再來看SARS,2003年我還沒有回國。當時從美國看中國,有點像現在外國人看中國,大家都捏了一把汗,擔心SARS會不會造成中國成長受阻。眼看著中國剛剛興盛起來,剛剛加入WTO。實際上SARS對於中國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從當時政府公佈的減稅行業可以看到,餐飲、旅遊、酒店、娛樂、民用航空、客運、出租車等等,SARS對中國產生了全面的經濟影響。

但是回顧SARS的整個過程,我們發現其實SARS對中國的影響並不長遠。怎麼講?SARS發生在第一季度,人們還沒有醒過味來,第一季度GDP增速是11.1%,到第二季度影響最大時降到9.1%,但是到了第三季度就恢復了,第四季度回到10%。整體2003年的GDP總增長為10%,當時中國的經濟週期處於上升軌道之中,所以各行各業迅速回暖。

反彈最迅速的是房地產,2003年上半年房地產銷售同比漲幅達45%,暴漲了將近一半,可見國人的購房熱情。

2003年聖誕節前後,我從美國回來,認為是一個抄底的時機,應該在中國買房。當時北京二環一處精裝修交付的房子,價格是不到1萬塊錢一平米。這套房子放在今天,一平米價格將近20萬。所以說2003年的整個狀態跟今天雖然有很多相似點,但也存在很多的不同之處。

02 中美兩國不同的恢復軌跡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911之後和SARS之後,中美兩國的狀態是什麼?這裡我放了6張圖片,上面三張是美國的情況,下面三張是中國的情況。

房地产的灾后恢复:如何逆势布局、把握反弹?

911之後的故事其實是很傳奇的。第一個故事是,金融業引領了美國的復甦。911雖然炸在美國的金融核心紐約,但是美國的金融創新能力很強,大量的金融創新產品將全球投資者都吸納到美國,直到2008年發生了次貸危機。

第二個故事是美國的另外一個核心競爭力:科技。2001年,911前後的美國正處於一個關鍵節點。90年代末,我親身感受到建築事務所的很多客戶換成了.com的新貴。但是到99年前後,美國已經出現了.com的崩盤。

911的發生加速了整個行業洗牌,然後就出現了信息技術革命。眾所周知的一些大型企業,比如Apple、Google都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當時搜索引擎很多人用的是雅虎,一個朋友最初給我推薦Google的時候,我根本就不屑去用。

這些互聯網的新型應用和信息科技的爆發,促成了美國重新成為引領者。到今天為止,美國的科技創新依然是比金融更高明的一個經濟支柱。

第三個影響是伊拉克戰爭,這也是美國在911之後的另外一個大動作。小布什強推了一場戰爭,可以說正應了中國的一個成語叫窮兵黷武。這場戰爭對於美國是極為不利的,損耗了大量的財力、人力和政治信用,直到今天美國還在為伊拉克戰爭的後果買單。

911事件後,美國鎖定了全球敵對方:恐怖主義者。當時,美國無暇顧及到正在厚積薄發的中國。這給了中國時間,這個時間不是一年兩年,而是10年、15年。直到特朗普以一種簡單粗暴的方法來遏制自己的競爭對手。

911的兩年後,中國發生了SARS,中國經濟經歷了一次觸電,一次shock,但是馬上反彈了,因為當時中國處於經濟的上升週期。同時,中國發行了大量貨幣,發動了鐵公基投資。

房地產是當時最大的受益者之一。2003年SARS前後,其實很多的企業都面臨困局。但是在SARS的餘波尚未完全結束時,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了巨幅反彈。剛才我提到,2003上半年的銷售額,比2002年同比上升了45%。當時房地產正處於黎明前的黑暗,隨後是曙光乍現。2003年以後,中國房地產進入了一個純粹的黃金時代,這個時代從2003年延續了十幾年,直到2015年、2016年,高歌猛進的時代才逐漸減速。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911後的美國和SARS後的中國有各自不同的恢復軌跡,也有各自不同的領導方式,大眾對於市場的反應也各不相同。

那麼這次我們拭目以待的是,新冠肺炎之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狀態?

03 疫情之下的房地產困局

我們把鏡頭拉回來,拉到今天看一看2020年的中國房地產,進入了一個跟2003年完全不同的狀態,可以說它進入到一個困局。

困局的第一個體現在於,經濟走勢跟2003年不同。2019年中國GDP增速為6.1%,2003年儘管發生了SARS,全年的GDP增速是10%左右,經濟週期處於不同的節點。

房地产的灾后恢复:如何逆势布局、把握反弹?

第二個體現在於,銷售劇降。房地產的大局靠什麼支撐?住宅市場的開發銷售份額目前佔到中國房地產市場的80%左右,但這個市場在這個時代節點上出現了巨型的地震,就是銷售劇降。

往年春節前後是賣房子的好時機。今年春節期間,全國30個大中城市的成交量是2.7萬平方米,這連一個樓盤都算不上。相比較,2019年春節期間的成交量是19.55萬平方米,同比降幅達到86.19%。

1月到3月,也就是一年的1/4過去了,房地產商幾乎顆粒無收,可以想象今年的業績。預計全國房地產一季度的銷售同比下降30%,湖北會下降70%。

房地产的灾后恢复:如何逆势布局、把握反弹?

再往下推,這樣一個困局會造成什麼樣的連鎖反應?房子賣不動了,那麼房地產業的生態圈就會受到重大影響。房地產商的資金鍊面臨中斷的狀態,我認為很多房企尤其中小型房企,資金鍊已經崩斷了。以這個狀態下,連帶著銀行、房地產上下游的行業,都會在後面產生巨大的震盪性影響。

04 突破與自救

這樣的困局,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這個是我們最關心的。

首先我把話題拉開,講講《引爆點》這本書,這本書講的就是在發生鉅變的前夕,就像燒水一樣,可能你看不出來水在升溫,但當它升到99.9度的時候,再有一點點熱量進去,它就沸騰了。

這次的新冠肺炎,可能就是房地產行業的一個引爆點。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這個引爆點?在這個狀態下,引爆點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很多人都在講:千萬不要浪費了這次危機。危機,危與機共存,往往在危機的時候會出現大機會,危機越大,機會越大。

房地产的灾后恢复:如何逆势布局、把握反弹?

基於對房地產行業的長期觀察和投資經驗,我來分析推演一下,在疫情結束之後,房地產如何災後恢復。突然間改頭換面是不太可能的。在這個狀態下,第一反應並不是說大家要突然轉型,變成一個完全嶄新的商業模式。

第一,要把疫情控制住,這對於房地產業也是一個挑戰。最近地標建築上海中心受到了媒體關注。上海中心的空調系統一直採用非常先進的技術,它在2008年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空氣環境對室內的影響,採用了先進的換風系統,每一層是相對獨立的,進風和出風也完全獨立,新風系統採用了三道過濾。所以上海中心受到了包括中國日報(CHINA DAILY)在內的大型媒體的關注,形成了國際地標的典範。

這件事說明現在的高科技,其實不要做樣子。有些高科技看上去很炫,但實際上真正的綠色環保是跟人的健康有關。所以第一件事情,是怎樣保護大家的健康,保護好自己?

第二,逆勢佈局。現在酒店業的入住率下降到了5%,怎麼辦呢?酒店業很多人在討論,個人住戶少了,能不能吸引一些企業租戶?再比如房地產業對於空置租戶的照顧,我覺得萬達就是反應很快的一家企業,率先減免租戶租金,隨後陸陸續續都開始減免商鋪的租金。因為這些租戶是持有型資產的金主,他們喪失掉客流量以後,是撐不住的,所以減免租金其實是一種自救,一種逆勢佈局。

以前我們在美國做商業地產,不見得就硬要讓業主承受損失。你可以減掉兩個月租金,但同時跟租戶說,我幫你一把,但是你延長半年的租約怎麼樣,等等。很多方法可以讓雙方共度難關。房地產企業要自救,必須為疫情過後的營銷佈局做好準備,必須做中長期的佈局,尤其是在疫情過後市場回暖時期的營銷應對佈局。

還有一個房地產最中堅的力量就是開發商,那麼開發商到底應該怎麼自救?資金鍊的斷裂可能是開發商最大的威脅。大多數開發商都是靠融資存活的,沒有太多現金在手裡,這也是中國開發商的一個最大的風險。這個狀態下,你怎麼通過債務重組,去解決債務的危機?

恆大最近搞了一個線上銷售,我們姑且不論恆大的線上銷售到底是不是本質性降價,但是線上銷售最起碼給行業做了一個示範,賣房子也可以不見面賣,這是很有趣的一個現象。

第三,如何充分把握反彈,也許是目前房地產的主流開發商這個群體要充分考慮的。房地產企業在突破和自救中還有一大重點,就是密切關注政策。限購限貸、房住不炒等,造成了房地產在疫情之前已經出現了低迷和萎縮。但是我認為疫情之後,政策會發生一些變化。3月3日,央行和財政部還有銀保監會開了一次會,仔細看會議的主要精神,裡面講的很清楚,堅持房住不炒,穩定房地產市場的原則。

但是,通篇下來有四個字,可以讓我們看到一線曙光或者是一條比較重要的線索:因城施策。每個城市根據自己的情況,實施自己的政策。這四個字可能意味著,疫情之後或者疫情的尾聲會馬上發生變化。

2月以來,超過60個城市發佈了不同程度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接下來房地產政策可能會有所調整和突破,對於房地產人來講,這是被動性突破。如果把控得當的話,有點像2003年SARS過後,甚至也可以類比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房地產市場的反彈,以及2015年出現的反彈。

房地产的灾后恢复:如何逆势布局、把握反弹?

這裡可以簡單做個預測,在二三線城市,政策大概率會放鬆;在四五六線城市有可能解除限購限貸。當然這是一個大膽預測。一線城市我認為會出現一種“欲拒還迎”的狀態,就是羞羞答答的,但是肯定會變相的放鬆。房住不炒並不意味著大家不能買房,買房用來住的情況,以及存量住房怎麼盤活,未來的金融地產怎麼發展?這些很有可能從一線城市開始突破,也不見得是從住宅市場突破,倒有可能從金融地產等大型核心資產市場突破。

05 房地產去向何方

我們再來看看疫情之後房地產中長線的發展邏輯。

第一個方向是現金流。2月20日,在疫情最緊張的時刻,老牌港企香港置地聯合體以310.5億拿下了上海徐匯濱江西岸金融城項目,一舉刷新內地土地總價紀錄。這個項目總建築面積108萬平方米,是一個超大型的城市綜合開發項目,其中可售的住宅部分只有4.7萬平方米,4%都不到。但是香港置地義無反顧地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花300多億買了這樣一個地塊,看重的是什麼?

房地产的灾后恢复:如何逆势布局、把握反弹?

上海目前租金最高的地方,是上海中心,對外報價20塊錢/平米/天。香港中環的租金是多少?2019年平均紀錄是116港幣/平方尺/月,摺合到中國目前的對等算法,是37塊錢/平米/天。也就是說,上海的最高租金是20塊錢/平米/天,成交價大概18塊錢左右;香港是37塊錢/平米/天,是上海的一倍。

由此可以看出,這樣一個老牌企業投資到上海一個310億的大型地塊,它的用意是什麼?現金流。

房地產不再看重銷售產生的點式回報,很有可能會發展成為一種比較理性的、長線的、全生命週期的投資、開發、運營。大家看中的不再是年度銷售額,年度銷售面積,可能是你產生的租金回報率、現金流,變成長線操作的模式。

第二個方向是REITS。在中國,REITS千呼萬喚還未出來,但在國外REITS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市場,美國房地產業REITS市場佔據了大半壁江山。我認為未來的REITS,可能是中國式REITS,或者叫C-REITS(China-REITS),會成為一種比較獨特的,跟歐美亞洲的香港、新加坡都有所不同的一種資產證券化模型。

第三個方向是科技。房地產科技和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我們經常聽到Fintech這個新詞彙,是金融科技的意思,Financial technology。現在美國開始出現了另一個新詞彙叫Property technology,房地產科技。美國的房地產科技在2019年的總投資額大概是272億美元左右,2015年這個數字只有70億左右,總投資增長了3倍。2019年在美國的大型獨角獸中,房地產科技類企業佔了兩家,一個是We work,一個是Airbnb,美國的房地產科技屬於一個絕對的潮流行業。中國也有很多企業開始談論、追求這個詞彙。

第四個方向是零缺陷的精細化管理。優質資產需要精細化管理,它涉及方方面面,不侷限於物業管理,也不再侷限於招商租賃,它是一個全週期的管理。

第五個方向,工作方式和技能要發生變化。未來的房地產人一定要與時俱進,你的房地產銷售技巧,你的職業技能,要趕上變化。比方說金融,你有沒有金融知識?未來收入最高的房地產人可能不是搞地產開發的,也不是做建築師的,而是搞房地產金融的。行業有可能會發生各種變化,行業還可能會衍生很多新的行業,比如REITS管理。

第六個方向,對於輕資產和重資產的重新思考。很多人講,輕資產好、重資產不好,我認為兩者各有優點。重資產如恆隆、華潤,有自己的先天優勢,能夠撐得起重資產,它帶來的現金流回報就很好,基本不受疫情的影響。輕資產也有好處,可以靈活地用智慧去賺取回報。

所以我認為房地產還有大量的空間,大量的方向可以去發展,只不過在座各位見仁見智,能不能把握住這樣的一個時機?

通過這次疫情,重新思考,抓住這波浪潮,不要浪費了。

直播回放

掃一掃,查看陳曉歐老師直播回放

END

房地产的灾后恢复:如何逆势布局、把握反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