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必要跟新生兒、嬰兒聊天嗎?為什麼?

別看了小姐


需要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溝通方式,循序漸進。

1-3個月

在孩子清醒的時候,給他唱歌或者與他聊天,稱呼他的名字,使用簡單、生動的詞彙。對孩子的表情、聲音、肢體動作做出誇張的反應。他看起來可能沒什麼反應,但你依然要做一個自high的話癆。腦補一下,“寶貝,媽媽現在要給你換尿布啦”,“寶貝,我是媽媽,媽~媽~”,“呀,你是不是餓了呀,不如我們吃個奶怎麼樣?”

4-6個月

經常對寶寶說話,重複他發出的聲音,並鼓勵他模仿你的語音。如果你對他笑,他會以微笑回報,如果你是生氣的樣子,他會迴避你的目光。也就是說在非語言的信息交流中,表情佔很大的比例。所以家長們要注意,寶寶向你表示微笑時你一定要用微笑回應,不要因為自己的心情不好而對寶寶冷臉

7-9個月

當嬰兒咿呀學語時,要給他一個學習語言的環境,引導孩子發聲。對嬰兒發出的聲音要給與積極的應答,重複他發出的聲音,給予微笑以示鼓勵。嬰兒到了8個月左右開始模仿發音,這時爸爸媽媽要用正確的發音來引導嬰兒說話,平時無論在給寶寶做什麼事時,要邊做邊說,聲音要柔和,並鼓勵他模仿你的語音。

10-12個月

嬰兒期的寶寶雖然還不太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但他們有能力去理解一些簡單的詞與句,尤其到了後期,大人能教他一些簡單的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名詞,如燈、貓、車等,教的時候要結合實物,語音要清晰,語速要慢,並且要重複多次。最好讓嬰兒看到大人的口形是怎樣發出聲音的,讓詞和它的形象在嬰兒大腦裡逐漸建立起聯繫,逐步發展孩子的語言。

13-18個月

寶寶在能夠說某樣東西的名稱以前是先會指認它,也就是先理解了這個名稱,以後才能說出。所以在寶寶學習語言的過程,除了經常教他指認可以看到的實物外,學會指認畫片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開始時一張一張的給他看,告訴他這是什麼,反覆多次的看,讓他記住。在他能夠認識多張畫片後,可一次擺上4-5張畫片,媽媽說出其中一張的畫的名稱讓寶寶來指認。

注意給寶寶提供的畫片不能太小,一張畫片中只能是一個東西,開始可以是彩色的,慢慢可以是黑白的。因為寶寶能直接接觸的實物是有限的,而畫片可以更豐富,指認畫片的過程也是寶寶認知學習的過程,所以畫片最好是逼真的。媽媽給予的語言也要準確,一定是要說出正確名稱讓寶寶理解、認識,最好能夠說出。

家長還要讓他懂得拿、放、喝等。特別是要讓寶寶懂得“不”的意義,對不應有的行為,不能動的東西,多次、明確的說出“不”,這既是學習語言命令,也是在進行行為約束,所以說“不”時表情要嚴肅,要始終態度一致,讓寶寶有明確的辨別。寶寶也許不理解為什麼不可以,但一定要懂得這是你們不喜歡的,通過對你們的表情、擺手動作來辨別出“不”。

擴大認識範圍,促進語言的理解與表達,和孩子一起閱讀圖畫書,帶他到外面玩,教他認識物體的名稱,當孩子能指認或說出時,親親他,誇誇他,以示鼓勵。


高興麻麻育兒


沒孩子前,我也一直認為和嬰兒說話還不如自己自言自語,他剛出生又聽不懂,跟他說話簡直傻死了,直到我自己的孩子出生。
1.果果出生第二天,病房裡只有我和他兩個人,孩子爸爸去辦手續,姥姥去給我弄吃的了。他突然哇哇哭起來,我躺在床上傷口疼的不能動,根本沒辦法抱起他來哄。做媽媽的本能驅使我和他講話:寶貝,怎麼哭了?是不是餓了不舒服了?媽媽現在不能動,我們一起等爸爸和姥姥回來呀。寶貝不哭,媽媽在呢…果果竟然真的停止了哭聲,直到爸爸和姥姥回來。

雖然他不一定能完全聽懂我說的每句話,但他能從我的語氣我的話裡感受到媽媽在回應他,媽媽愛他啊。這足以說明對嬰兒說話有必要,寶寶是有反饋的。
2.在養育果果的過程中,特別是他1歲前,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我會每天和他講很多很多話。

起床的時候,我對著三個月的果果說:寶貝,天亮了哦,我們起床吧。吃完早飯媽媽帶你出去散步好不好?他會嗯啊嗯啊的回應我。

換尿布的時候,我提前和他講:寶貝,媽媽要給你換尿布溼了,需要你配合媽媽,躺在床上不要動。媽媽會很快換好抱你哦。然後他就真的每次換尿布溼的時候,都乖乖躺好讓我換完,從不會亂爬亂動。換完後我會很自豪的說:謝謝果果配合媽媽,沒有寶貝的配合媽媽也做不好的。


總之無論我做什麼,我都會盡量和果果溫聲細語的講明白。他很願意聽,也會照我說的配合我。

現在果果已經5歲了,我們之間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和平的溝通。他從不會因為沒得到想要的玩具而在超市裡大哭大鬧。他明白,有任何事都可以商量,溝通,解決。

所以我想說,真的很有必要和新生兒說話聊天,這和給他唱兒歌、聽音樂、讀繪本一樣重要。

我是育兒達人果媽,想要了解更多育兒問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果媽閱讀


嬰兒是個超級智能大玩具,不要錯過這麼好的互動時光。他們在未出生前就可以跟你互動了。懷孕的後幾個月,我把手指放肚子上,她的小腳小手就過來給拱個包,有時你的手挪動,她拱著包跟你挪動,驚不驚喜,簡直樂壞了!

女兒出生後基本是我和老公帶她,每每她爸爸在側逗她玩,餓了的時候,開始哼唧,哼唧久了還不來喂就要哭,有時候我不能馬上過去,我就會說:"來啦來啦,寶寶餓了噢,稍等一下",她聽到了,就會安靜地耐心等下。

有次老公看到這招好使,他也同樣來說:"來啦來啦,寶寶餓了啊,等一下啊"。

小傢伙停頓一下,立馬大哼,寶爸跟我抱怨:"我說竟然不管用啊!"嘿嘿,後來遇到這種情形,我就遠處大喊一聲:"等下媽媽啊,來啦來啦"。

哼唧聲立馬降聲降頻,小朋友輕聲哼唧等著。

看,這麼多驚喜樂趣,焉能不繼續說話聊天啊。小胎兒在有生命之初就可以感受外界環境,是寂寥沉悶的,是歡快愉悅的,還是嘈雜聒噪的,出生後,也是一樣的。你聊天內容,你的語氣語調,表情神態,都是他們透過你這個窗口認知定義學習模仿來參與適應這個世界的,孩子是帶養人的翻版,就是靠這些複製。

經常聊天,跟她互動的結果就是她說話早,而且發音非常清晰,而且我發現她完全沒有發音不準的階段,當然這部分跟母乳餵養輔食階段口腔鍛鍊也有關係。

要聊天,也要好好聊天,把對面那小可愛當成一個人,一個自天地初開後跟你關係最密切的人,你就知道怎麼聊了。人生中總有你喜歡的故事音樂美好景象日常時光,和他自然一起分享,描述給他聽,觀察到他的反應,你就更有動力繼續後面的。


孩在鬧我在笑


和寶寶說話,多麼幸福的場景。

當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已經能夠聽到媽媽和別人的對話了,並且會作出反應。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和寶寶說話,講故事給他聽等互動都能發展寶寶的語言技能,“媽媽語”才是對寶寶語言發展最有效的神器。

我們建議媽媽每天和寶寶對話30分鐘,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在這30分鐘內,你和寶寶必須處在一個安靜的環境裡,儘可能地不受外界事物地干擾。因為,寶寶注意力最初的發育是緩慢、細微卻十分重要的,必須沒有干擾,也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中,才能體會到一種快樂幸福的感受,沉澱深厚的親子關係。

媽媽們要注意哦,不同月齡的寶寶有不同的對話方式喲!

0~3個月:

多和寶寶說話,從寶寶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開始。

用特別的方式對寶寶說話,多說一些好聽的話。

多模仿寶寶的聲音,這是現階段與寶寶對話的最佳方式。

多給寶寶唱歌,寶寶能從歌聲中得到安撫,並強化聲音的概念。

4~6個月:

經常對寶寶重複他的發音。

針對寶寶的興趣,發出有趣的聲音。

使用簡短的句子,語調要抑揚頓挫,語速要慢,詞與詞之間要停頓。

7~9個月:

留足夠的時間讓寶寶開口說話,再是你說他聽。

多唱一些簡短的、同一句式反覆出現的兒歌。

用語言將寶寶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表達出來,促進他的語言理解能力。

10~12個月:

繼續語言互動遊戲,發出有趣的聲音,使用簡短的句子。

大量使用肢體語言。

幫助寶寶享受傾聽的過程。

不少人可能會覺得,對不會說話的寶寶喋喋不休是一件很傻的事,其實,寶寶很喜歡聽身邊的人說話,不妨試著和寶寶講解一下你們的日常生活。雖然,他們暫時不會說話,但他們卻能通過傾聽的方式儲存和豐富自己的詞彙量,為將來開口說話做好準備。


父母世界


先說結論,當然是有必要的。

從一方面講,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就有記憶了。

寶寶能夠分辨出媽媽和不是媽媽的聲音,所以有的寶寶如果不是媽媽抱的話,會很容易哭。科學家們做了一個實驗:讓新生兒聽一系列毫無意義的聲音,反覆地聽幾個小時。24小時以後,科學家們再放出同樣的聲音。儘管已經過去了24小時,可有些小聽眾,卻完全記起了這種冗長而枯燥的聲音,表現出激怒的樣子,清楚地表示他們一點也不想再聽到同樣的聲音了。最新的研究表明,嬰兒的長時記憶能夠延續1個月,這已經是非常好的長時記憶了。

所以當你和寶寶聊天的時候,寶寶會記住你的聲音,寶寶就會相信你,在熟悉的聲音環境裡面,寶寶一般也表現的更舒適以及更有安全感,

從另一個方面去講的話,和寶寶聊天能夠培養寶寶的語言敏感度。

寶寶剛出生時,對所有的語言都是空白的,所以不管粑粑麻麻在說什麼,寶寶都聽不懂

但這不代表沒有意義,正因為寶寶對語言沒有任何的記憶,所以這個時候寶寶聽到的語言,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寶寶後面的語言能力,所以寶媽們一定要學好普通話哦,多和寶寶交流也有利於讓寶寶更快的認識的這個世界。

最重要的是,多和寶寶說話可以培養感情,這樣寶寶才會親近你哦~

推薦看電影《頭腦特工隊》,很棒的一部電影~


生了麼


我以一個過來人的經驗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非常有必要,而且不僅僅是新生兒,其實在孩子未出世時的胎教形式之一,也有必要以聊天的方式跟他進行。

新生兒的日常主要以睡眠為主,但這個時期語言的刺激對他日後語言能力的發展卻是至關重要的。利用他每天有限的幾次吃奶的時間與他進行語言交流,對於刺激他的大腦皮層的發育,促進語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明白你要表達的意思,逐漸建立起自己的語言體系,雖然在一歲之前不能很好地用語言與人交流,但通過大人與他的不斷的語言交流,他學會了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

有個重要的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力和他在三歲之前所聽到的語言多少呈正相關,所以,一定不能忽視這個時期與孩子的交流。


偶遇的娃娃


很多人認為,剛出生的嬰兒,還不能夠了解語言。因此,很多父母認為:既然嬰兒不瞭解語言,就不用和他說話了,即使和他講話也沒有什麼意義。但是我見過身邊很多口齒伶俐的小孩,不是媽媽是個話嘮,就是家人都愛和寶寶說話的,相反那些父母冷漠,氣氛怪異的家庭寶寶也比較內向,說話也較晚。其實父母帶孩子用沒用心,寶寶都會收到,而且都將會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反饋給你。

4~5個月的嬰兒,花費心思帶過的嬰兒,反應更靈敏,神情開朗,也更好動一點,整個嬰兒期沒有大人與他互動的孩子,神情仍是混沌一片,大人對他說話,永遠是一副沒有回應的神情,除非天生的生理疾病,比如自閉症,否則父母的育兒觀念真的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寶寶整個的人生髮展空間。

和新生寶寶經常對話交流,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刺激、鍛鍊寶寶的語言神經系統,利於寶寶的身體發育和大腦發育,在關鍵時刻還能穩定寶寶的哭鬧情緒,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寶寶大哭時候粑粑麻麻一個聲音就能吸引寶寶注意併成功讓他止住哭聲的原因。

曾有一位優秀的母親甚至說,很多人都認為我很輕鬆,說你的孩子那麼優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連晚上睡覺其實都有一個眼睛是睜著的! 所以我們希望孩子好,先審視自己夠不夠好,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


90媽咪


別以為小寶寶除了吃就是睡,他/她還需要來自我父母及其他家人的互動,從寶寶出生開始,我們就需要跟寶寶進行各種交流,多給寶寶說話、唱歌、講故事等。

多給寶寶說話

在寶寶清醒時,我們要給寶寶說說話,聊聊天,或者寶寶聽不懂我們在說什麼,但寶寶能夠從我們的語氣及表情當中感受到愛,通過不斷的聽,讓寶寶的大腦能夠不斷輸入詞彙,為今後自己開口說話和理解語言打下基礎。因此,不要覺得孩子聽不懂我們講話,就不去給寶寶交流,每天抽一定時間給寶寶說說話非常有必要。如果家人會第二種語言,也可以用該語言給寶寶說話。

為了增加樂趣,可以給寶寶看一些適合的繪本或布書,邊看邊給寶寶講話,還可以跟大寶寶玩拍手遊戲等進行互動。

多給寶寶唱歌、講故事

除了給寶寶說話聊天,還可以給寶寶唱歌、講故事,這些語言刺激對寶寶今後語言的形成都非常重要,無論我們的歌聲是否優美,只要我們把愛融入其中,對寶寶來說都非常有意義。我們多陪伴孩子,孩子才能更好的接受我們,自己越有安全感。

給寶寶放音樂聽

我們還可以給寶寶播放一些好聽的音樂或歌曲,有時候還可以播放一些舞蹈曲,對於大一點的寶寶,聽著聽著可能會隨著音樂動起來,這些都寶寶的語言發育及動作發育都有一定的影響。讓優美的旋律伴隨寶寶成長。

多讓寶寶笑笑

新生兒在睡夢中可能會無意識自發的微笑,到了1個多月的時候可能會笑了,我們可以逗逗寶寶,讓寶寶多笑笑。有研究發現,大笑還有利於增強免疫力,陪孩子一起笑也有利於我們的健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file_sign": "844260a3e7c6a595e89efef4a4d1deed\

兒童營養師劉長偉


當然要跟他說話啊,用你最溫柔有愛的聲音,當然要去觸摸他,擁抱他,讓他覺得你愛他珍惜他時時刻刻都想要吻他。

對他笑,讓他知道原來一個人的笑臉這麼美麗。

對他唱歌,讓他知道原來音調這麼動聽。

抱著他跳舞,讓他知道舞動原來這麼快樂。

陪著他睡覺,讓他知道原來安全的家就是如此。

沒有理由對一個嬰兒置於不顧,那麼可愛,那麼香,那麼甜。


一天一點點觸動


我很喜歡這樣做。我抱寶寶就會不停地跟他說各種話和不停地逗他。多少能促進寶寶的大腦和麵部神經的發育。我自己認為的哈,不知道有沒有科學依據)。

雖然寶寶這個時候不能理解你的意思,但他能感知你的情緒,你對著他樂呵他也會很笑,如果你板著臉,寶寶可能就馬上哭起來。(這個我試過多次,每次都這樣,所以寶寶還是非常敏感的)

在逗寶寶的同時,你自己情緒也能得到釋放,也能讓自己開心起來,尤其是看到寶寶咧嘴笑的時候是最開心和有成就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