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說只有徹底弄懂了“蘭亭筆法”才算是真正懂書法了,你怎麼看?

皇甫荔


徹底弄懂了“蘭亭筆法”才算是真正懂書法了!

徹底弄懂了蘭亭筆法的人,肯定是真正懂書法的人。弄不懂的人就不是真正懂書法的人了嗎?恐怕說不通吧!


鍾繇肯定不懂蘭亭筆法。他連《蘭亭序》是什麼樣都沒見過,怎麼可能懂蘭亭筆法。張芝也不懂蘭亭筆法。而他們二人,草書王羲之比不過張芝,楷書王羲之比不過鍾繇。誰敢說鍾張不是真正懂書法的人?

前面的人不去講。就以學習王羲之書法的後人來講,真正弄懂了蘭亭筆法的人又能有多少?《蘭亭序》真跡僅有一件,這一件如神龍一般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所以有個摹本:神龍版《蘭亭序》。就是這個神龍版,見過它的人鳳毛麟角。學習就更談不上了。難不成都不是真正懂書法的人?


趙孟頫是見過《蘭亭序》的人,也是公認的學習王羲之書法最精的人。他得蘭亭筆法幾分?七分。以趙孟頫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的書學地位,今天的人誰還能有資格說趙孟頫不是真正懂書法的人?趙孟頫也沒有徹底弄清楚蘭亭筆法啊!

中國書法,淵遠流長,風格流派眾多。全懂的人,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以前沒有,將來也不會有。不懂蘭亭筆法的人,古人很多,今人更多。以蘭亭筆法作為評判標準,會有很多人被列入不懂書法的行列。問題是,中國書法,不只是蘭亭一種。


子衿書法


我認為的書法作品更應該屬於自己的靈魂及自己對文字的審美觀念,沒必要人云亦云。沒必要非得跟邯鄲學步一樣,所有的細節包括筆鋒學的惟妙惟肖,這隻能算照貓畫虎,失去了自己對書法字裡行間的審美。

書法的定義為:按照文字的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從甲骨文,金文演變為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

臨摹名家的字帖,是站在別人的角度去進行一種對漢字的欣賞美感,沒有必要非去學習臨帖的點點滴滴,(臨摹只是基本功)每個細節都模仿的惟妙惟肖,那應該叫畫,失去了自己作品的靈魂,我覺得在當自己已經有書法功底的時候,可以加入自己對文字的審美觀念,去創作自己的靈魂畫作。

寫書法必須渾然天成,字裡行間的去展示給人美感,讓別人看過一遍就會留戀忘返,修身、修性。如果是出名,在當代的現狀就是就得有人捧你,但你的書法功底必須得深厚,手到擒來,潤筆劉芳。謝謝!







探尋中華文明


為什麼說只有弄懂了"蘭亭筆法"才算是真正懂書法了?你怎麼看?這問話可是你自己說的哇。你說的話你自己負全責。但如果你想弄通弄懂書法,你儘可以不要去理會什麼"蘭亭筆法",連"蘭亭"自己都沒明白自己是誰,它能拿得出什麼"筆法"來引誘你嗎,它還沒這個自信,因為你見到的這個"蘭亭"便是徹頭徹尾的假冒"蘭亭",哪一些什麼大師專家學者教授,全都是為利來全都是為混名來全都是為爭權來,都是為了自己好才湊合在一塊來蒙你的,知與不知混著拿"蘭亭"當娼妓誇獎,當然,這類好名頭的東東,也是糊塗油刷了心眼,也是一位自己不明白卻很願意自我貼金做起假來的偽君子。嘆一聲長長的"唉",你只要用心去仔細品味"蘭亭"那千百年來被引以為傲的"牽絲筆法”,那"絲"之造勢,那"絲"之筆法,你會覺察出這是二代創作出來的假。盡信"蘭亭"不若無"蘭亭"。當你信不過"蘭亭",你"才算是真正懂書法了。"





林慶逢358


為什麼弄懂“蘭亭序”筆法,才真正懂書法?

這句話不是空穴來潮,的確是千真,當對書法砥礪幾十年,就會有這樣的感喟與感悟。“蘭亭序”實際就是魏晉書貌風度代表之一,“蘭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一如一部書法深厚的經典。


初學蘭亭序,與幾十年後再有臨摹,截然意味,由淺識讀,到厚體味,不同的書法境界,由衷自己的書墨依然還有好多不如人意。

比如米芾初期本著唐法諸家而不遺餘力的砥礪集字,同時對當時的宋代諸家也是情有獨鍾的學習汲取營養。但這個過程已經是有了年級的增長與對書法的深刻的理解,毅然決然走進了魏晉,同時對王獻之的情性倜儻不羈的書墨而深愛又加,特別是王羲之的書法精邃,又所頓悟,原來真正的書法魅力在此。


如此成了魏晉書墨代表二王成了一生的粉絲。忠於晉韻。而微詞與其他書者前輩。特別是唐代的顏魯公,以及宋代的同僚書者。也有不同的排斥。

皆知米芾癲瘋,喜奇石,熱衷鑑賞,蒐集晉帖。加一玩味體驗書法的正宗二王筆墨。有著特別的敏感晉韻的情性表現。巧和於米芾的神經兮兮一同獻之有所吻合。幾經揣摩晉法,意氣的筆畫,在米芾的筆下生風,創制了米體獨步的筆畫。

實際就是才情筆墨,在米芾的手下而運用的瑧熟。在晉法度的侵淫下,脫胎換骨揉進了米芾的意氣墨相內。

書法筆墨的筆外之功,就是自己的法術之外的適宜度數。或是合度的方圓。在晉淵源的追蹤,理解了什麼才是書法精神。是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才情,橫溢是否,就看自己的情性培養,是否痴迷於墨韻之致的相關物化情趣。即詩意的遠大想象力。



米芾書路就在於此。

由此理解推斷晉代表者王羲之的書墨影響米芾是巨大的,毋庸置疑了。



可見“蘭亭序”的書墨需要理解,不是一年兩年,更不是初學者所能夠達及其中的深厚底蘊。大家可能有這樣的體驗,每每對蘭亭序的重複臨摹,一遍一遍的不同的體驗感受,每次都有一定的法與情的穎悟。無論是筆墨景觀還是文章的我思想意蘊,都有意境深遠的大道無形的魅力。


隨著年齡與見識的增加,智慧才情趨於一種穩著內斂,不是輕易釋放自己的炙熱的情懷,因此愈加感覺離晉書精神差得很遠。越是重溫蘭亭序越是如此的自卑。


由此我的感覺書法的感性體現在豐富的想象力,筆法的紛飛萬千,僅僅一個之字就沒有雷同的。可見一斑,假如唐法的變化沒有如此生機活潑形象,這是情懷的潑墨,王羲之重遊筆墨再也沒有迴歸原來的創作激情,故經典就是經典。而給予異議或否定,都是一種無知者無畏的重版。



對蘭亭序這篇書墨作品沒有弄懂真正的精髓。才有的無奈的思緒,與排斥。

中華書法的符號名片依然是燦爛的“蘭亭序”。無論是放大幾十倍或縮小几十倍,都有無限的韻味繚繞。


狂喜淡墨a


不一定,蘭亭筆法就是二王筆法,書法又不只有二王,不過蘭亭筆法並不神秘。


藝國神殿


雖不全面,但確有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