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從“四通一達”到“三通一達”,百世經歷了什麼?

在國內快遞物流行業中,除順豐一騎絕塵外,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百世匯通等5家企業常被拿來做對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外界將他們稱為“四通一達”,似乎這幾家公司難分伯仲。而到目前為止業界提到更多的是“三通一達”,這其中並不包括百世,卻是為何?

從“四通一達”到“三通一達”,百世經歷了什麼?

這一切,恐怕需要從百世更名開始說起。自2016年3月1日起,“百世匯通”正式更名為“百世快遞”,更名之後,“四通”在名義上已經變成了“三通”。而在百世集團於2017年9月上市之後,再將百世快遞與“三通一達”並列的話在事實上已經不再合適了。

據百世集團提交的招股書顯示,2016年公司實現營收88.44億元,歸屬於百世集團的淨虧損為13.63億元。也就是說,百世集團是上市之前還沒有實現盈利。而百世的上市似乎並沒有很好的解決其盈利問題,在中國頭部快遞公司中,百世集團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還沒有盈利的企業。

目前,順豐和“三通一達”等同行們的營收和淨利潤屢屢攀升,而百世仍在苦惱於如何實現盈利,對比之下,人們不願意將百世與“三通一達”相提並論也就可以理解了。

背靠阿里卻沒站穩

近日,有山東濰坊的媒體爆料稱百世快遞山東濰坊奎文區一部網點出現異常,無法正常派送快件,而百世快遞隨後也證實了這一消息,並表示會妥善解決問題。春節將至,做好節日期間服務保障成為快遞物流企業的重中之重,百世確實需要做好準備,以防類似事件在高峰期間發生。

對於百世而言,在節日快遞高峰期即將來臨之前出現事故的確不是什麼好消息,但將網點的問題提前暴露出來也算是給百世敲響了警鐘,倒逼百世加強春節期間的服務保障。對於百世而言,當務之急應該是平穩過節。

與百世相比,“三通一達”近期要瀟灑很多。目前中通、韻達年業務量相繼突破百億大關;申通全面上雲;圓通加快出海步伐。相比之下,百世似乎有點跟不上腳步,但事實上百世快遞較早獲得阿里青睞,起點並不低。

從“四通一達”到“三通一達”,百世經歷了什麼?

雖然圓通、申通、中通背後的股東都有阿里的影子,但百世快遞更早獲得阿里投資,公開資料顯示,阿里巴巴早在2008年6月就開始投資百世,從A輪一直投到上市前夕。在百世快遞的8輪融資當中,阿里曾參與了5次;截止目前,阿里巴巴集團是百世快遞的最大股東,一共持股29.08%,擁有46%的投票權。

此外,百世集團的定位為“創新型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在上市之初,百世集團總裁兼CEO周韶寧就曾表示,百世要做綜合供應鏈。這是相當有遠見的,目前供應鏈已成為電商物流企業的重中之重,而百世很早就確定要佈局供應鏈,如果一切順利,相信百世能夠在供應鏈方面獲得先發優勢。

不僅如此,《電商報》瞭解到百世集團目前的高管大多有技術背景,其CEO周韶寧就曾任貝爾實驗室等數字通訊領域負責人、UT斯達康中國區總裁、谷歌中國區總裁,可以說百世集團在創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技術的種子。

近年來,國內主流快遞物流企業紛紛向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轉型,百世集團不僅早早就察覺到了行業的風向,同時也具有技術方面的領軍人物,似乎應該有更加亮眼的業績才對。然而,這一幕並沒有出現,盈利問題一直困擾著百世。

百世的癥結在哪裡?

雖然成立時間最短,但是背靠阿里這棵大樹,百世集團依然在競爭激烈的快遞物流行業中佔有一席之地。只不過相比其他“阿里系”成員營收與淨利的雙雙快速增長,百世快遞與同行們的差距日益被拉大。

截至目前,百世市值為22億美元左右,而“三通一達”市值均超過百億美元。雖然百世擁有一手好牌,但似乎打的不好,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事實上,從各大快遞物流頭部企業發佈的第三季度財報來看,百世快遞在營收方面甚至還要高於“三通一達”,而盈利情況卻不盡人意,問題是出在成本上。

從“四通一達”到“三通一達”,百世經歷了什麼?

百世快遞目前主要採用加盟的運營模式,與京東物流等電商自建物流的重資產模式不同,百世快遞走的是輕資產路線。百世快遞總部只負責全國樞紐轉運中心體系,末端收派全部交由加盟商負責。

不僅如此,百世快遞的轉運中心也同樣使用輕資產模式,僅對租賃場地進行少量改造,以滿足快遞物流場地需求,並採取外包和融資租賃共建車隊的模式進行幹線運輸。採用輕資產運營模式對公司快遞擴張規模、迅速搶佔市場具有一定的積極效果,這也就是百世成立時間較晚,但很快成為頭部企業之一的原因。

只不過,輕資產模式雖然有利於快速擴張,但對縮減成本似乎沒有多大好處。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百世通過租賃獲得經營使用權的場地租賃費佔資產總額的23.88%,相比之下,“三通一達”等同行們披露的場地租賃費佔資產總額最高不過1.5%。從百世尚未實現盈利的結果來看,輕資產模式帶來的高額租賃費用難以承受。

不僅場地租金高,百世高昂的研發費用也拖了盈利的後腿。最新數據顯示,百世2019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佔了淨利潤的70%,而作為快遞物流行業公認的“一哥”,順豐的這一佔比僅有22%。百世定位為“創新型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本無可厚非,只是一下拿出淨利潤的70%投入研發,百世或許心急了點。

重要的是,百世對技術的研發投入尚未對業務產生明顯助力效應,這一點從供應鏈業務的收入上就可窺見一斑。百世雖然早在2008年就切入供應鏈領域,並大力投入技術研發,卻並無明顯優勢,截至2019年9月30日實現營收15.83億元。在2018年才切入供應鏈業務的順豐,截至2019年9月30日已實現營收18.43億元。

此外,百世集團的智慧供應鏈體系包括供應鏈、快遞、快運、國際物流、優貨、百世雲、店加、物流金融八個板塊,業務佈局過於廣泛,面面俱到的同時很有可能面面不精。而且,在這八大版塊中,店加等業務持續虧損,極大的影響了百世的整體業績。眼下,百世需要做減法,砍掉拖後腿的業務,將拿手業務做精做強或許才是明智之舉。

從“四通一達”到“三通一達”,百世經歷了什麼?

比如在百世集團的八大板塊中,快運業務以33.4億業績,成功躋身2018年零擔物流收入前4強榜單,並以428.9億貨運量位列貨量榜單前5強。值得注意的是,快運行業的體量並不比快遞行業小,或許快運板塊將成為百世的突破口。

目前看來,百世短時間內很難在快遞領域與“三通一達”扳手腕,但在快運方面,“三通一達”早已不是百世的對手。或許百世正在下一盤大棋,只是我們還沒看懂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