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鬥兩主,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漢書·蘇武傳》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漢朝有張騫鑿空西域,有蘇武北海牧羊,有耿恭十三將士歸玉門,有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還有那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1

中國古代最強大的兩個時代是漢唐。唐有王玄策一人滅國,班超的父親班彪說:“漢秉天威,統領萬國,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漢之臣妾。”,然而別忘了,說出這麼霸氣的話的班彪只是一個普通的文人史學家,當時的國民自信一至於斯。後來班超逃學,啊呸,是投筆從戎,班超投筆從戎,帶著三十六個隨從,平定西域五十五國。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到了某個國家,就是一句話“老子是漢朝人,把你們的兵給我,我要收拾XXX國”,於是西域諸國便忙不迭的把自己的軍隊交給班超,班超便是這樣靠著“漢朝”這個國號借兵,縱橫西域,平定五十五國。大漢天威,可見一斑。

漢朝就是皇帝心情不好了就要滅幾個國,文人武將想升官了也去砍幾個外國首腦來發財的超級帝國。

中國的歷史太長,以至於長到中國人自己都忘記了當年我們的先祖強大到多麼恐怖。

2

《後漢書·耿弇列傳》中,記載了東漢軍隊一次跨越數千裡、冒雪翻越天山拯救孤軍的行動,雖不長,但驚心動魄,讀起來令人熱血沸騰,堪稱兩千年前的“雷霆救兵”。

這次軍事行動,後人所知甚少,但細細琢磨,能從中悟出漢朝氣質特有的雄健渾厚,並在歷史的長河中涓流至今,讓今天的中國人,愈加珍惜一個“漢”字。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公元74年,北匈奴進攻漢朝西域都護府,圍攻駐紮柳中城的關寵部、駐紮金蒲城的耿恭部被合圍,而這兩支部隊都不過才幾百人。次年三月,數萬北匈奴大軍勢如破竹,攻破了歸附漢帝國的車師後國,駐紮車師的是耿恭部下的三百名漢帝國將士,全部戰死,救之不及。戊已校尉耿恭的駐地金蒲因駐地過於遙遠,後方救兵不至,糧盡,兵士們“煮鎧弩食筋革”,拒降堅守。後為保衛戰略地位更重要的疏勒,耿恭放棄了金蒲城,率領數百部下移師疏勒,隨即又被北匈奴圍困。

耿恭,字伯宗,扶風茂陵人,東漢著名開國將領耿弇之侄。據《後漢書》卷十九記載,耿恭出自名將世家。東漢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冬,耿恭隨軍出塞,因戰功被任命為戊己校尉,作為一支威懾力量,率所部屯戍在車師後部的金蒲城。當時的西域,東漢有三個戰略支撐點,一個是塔里木北緣的西域都護陳睦駐地西域都護府,一個是戊己校尉關寵據守的柳中城,另一個就是戊己校尉耿恭屯戍的金蒲城。

中國古代的漢帝國,有點像當今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隊。漢軍在西域一直是以少打多,是一場不對稱戰爭。依照漢朝的軍制,耿恭與關寵的地位相當於軍分區司令,但所率部隊不過五百人左右。

在與匈奴的百年搏殺中,人數較少的漢帝國軍隊每每取勝,主要依靠兩點,一是當時漢人的血性,士兵作戰勇猛,具有強悍戰鬥力。二是依靠高技術武器——弩機,取得了戰術優勢。我們知道中國在秦代的弩機制作工藝達就到相當高的水平,漢代的弩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可謂弓弩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在漢帝國對匈奴的戰爭中,幾千名持弩漢兵,就可輕易遏制數萬名匈奴騎兵的兇猛衝擊,甚至以零傷亡代價射殺對手幾千人。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耿恭和他幾百名悍卒就是依靠強弩打擊圍困漢軍的數萬匈奴軍隊,其弩機射程遠,殺傷力強,箭頭淬有毒藥,使“匈奴震怖”,有效地滯緩了匈奴的突擊力。

漢帝國軍隊稱雄一世的實際上是弩箭,而非弓箭。西方的《全球通史》中認為,中國的弩是當時一種能起決定性作用的武器,面對這種新式的投射型的步兵,不論是匈奴騎兵旋風般的快速突擊,還是希臘、羅馬或馬其頓式的步兵方陣,都只能甘拜下風。

匈奴軍隊圍困疏勒以後,斷絕了城外的水源,企圖困死城中的漢軍。耿恭在城中打井,“井深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榨馬糞汁而飲之”。耿恭仰嘆道:“聽說從前漢將前貳師將軍李廣利伐大宛德勝還國,途中眾將士渴乏,李廣利引佩刀刺山,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

於是耿恭重整衣冠,鄭重的向枯井再拜,為止祈禱。此時水泉從井中奔出,將士們頓時高呼萬歲,耿恭下令向城外揚水,以示水源充足。匈奴人見了,大驚,以為是神蹟出現,認為漢軍有老天爺庇護的,於是撤走了圍城的軍隊,以大軍在疏勒周邊一邊放牧,一邊繼續遠距離包圍,想要把漢軍困死。

西域都護府的緊急求援文書送到了剛剛繼任皇位的漢章帝劉炟手裡以後,很多大臣不同意出兵,以司空第五倫(“第五”為複姓)為首的都認為,國家新君初立,國事未定,不宜勞師遠征。而且匈奴的圍困已經半年多,西域路途遙遠,情況不明,後勤困難,氣候惡劣,如果冒然派出大軍救援,很可能會失敗,徒耗人力物力。不如放棄西域,等到有機會再徐徐圖之。

以司徒鮑昱為首的大臣則據理力爭:“帝國派人軍人到危險艱難的地方開疆拓土,在他們危急的時候,卻棄置不顧,如此做法,對外是縱容蠻夷的行兇作惡,對內則讓死難的將士傷心。今後倘若再有匈奴興兵犯邊,恐怕就無人再願為國效力了。鮑昱同時還提醒皇帝,耿恭和關寵只有數百名軍人,卻能拖住數萬匈奴大軍,這說明匈奴的軍隊的戰鬥力很一般,朝廷完全可以只出動敦煌和酒泉的駐軍,晝夜兼程,前往救援。

鮑昱的建議得到皇帝支持。於是漢軍出動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國軍隊共計七千人,開始了救援遠征劃。公元76年,大軍反擊車師前國,大破車師前軍,斬首3800敵軍,另俘虜3000餘人,繳獲駱駝馬4萬頭。車師前國再次向漢軍投降,北匈奴見漢軍兵威正盛,不敢交鋒,遠遠地逃走了。

如果繼續救援耿恭,首先必須翻越白雪皚皚的天山,此時正是冬季,大雪封山,行軍的難度極大,繼續遠征救援的損失可能會遠遠大於堅守疏勒數百官兵人數。但是全體戰士聽聞疏勒保衛戰之壯烈,無不動容,紛紛要求前往疏勒城。酒泉太守段彭最後決定派出二千名戰士,翻越天險天山,前往疏勒城,救出耿恭餘部。

一月後援兵至,疏勒城中僅餘26人,衣衫襤褸,形容枯槁。翌日,耿恭率部東歸。從疏勒城返回玉門關有近兩千里路,途中還有北匈奴一路追殺。天山北麓雪深丈餘,這條路著實九死一生。耿恭所部回軍至玉門關,僅剩13人。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吏士素飢困,隨路死沒,三月至玉門,唯餘十三人。衣屨穿決,形容枯槁。中郎將鄭重為恭以下洗沐易衣冠。”——《後漢書·耿弇傳》。短短几個字,讓人眼睛酸酸的,這就是漢語古文特有的震撼力!

將軍為君解戰袍,漢代中郎將大概相當於現在解放軍的戰區司令,上將軍銜,上將親自給幾位戍邊官兵搓背洗褲衩。和這個故事比起來,斯巴達300之類真是弱爆了。

回首都後,耿恭被譽為“節過蘇武”,授近衛騎兵軍司令。大漢帝國軍隊對耿恭的個人鑑定是這樣寫的:“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衝,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

不為大漢恥!五個大字,至今令人動容。

那是漢帝國剛剛恢復秩序不久的永平十八年,北匈奴右谷蠡王兩萬騎兵圍攻漢西域駐軍。耿恭率領著兵力處於絕對劣勢的軍隊,在西域的風雪中苦撐不降。其所部僅剩數十人,匈奴人不能攻克。一年後,漢軍援兵方至,耿恭所部二十六人獲救,十三人生入玉門關。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班固沒有說,匈奴人獵獲了耿恭的妹妹和其他軍官的女眷,以此為要挾,在城下勸降。但是伯約知道,班固也知道,耿恭的妹妹,一年前嫁給了他的副將,當時正身懷六甲。

伯約還知道,城下上演著緩慢而精緻的殺戮。耿恭的副將哭號怒罵,奮力向城外爬行,十幾個人都摁不住他,直到耿恭用劍架在那傢伙的脖子上。耿恭只是看著城下的慘劇,眼眶迸裂,流出兩行鮮血。

伯約還知道,在想到匈奴人可能切斷了自己和朝廷的通信時,耿恭開始帶著大家一起寫信,把家書寫在彼此的內衣上。活著回到中原後,塞外的風雪已經摧殘了大多數人的建康,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凋謝。唯獨活下來的那一個人,用餘生為戰友送信。

七百五十七封家信,在此人的孫子輩時終於全部送到。伯約說,這就是我們的文明——比功勳更加持久的是節烈,比節烈更加持久的,是記載這些節烈的文字。”

兩漢400年,精神強健,以英雄為榮,以愛國為榮,那種爭當英雄、自覺為國效力的精神,寫就了一個又一個傳奇,令今人感佩不已。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漢朝名將輩出,從衛青、霍去病到竇憲、馬援,最終將侵擾中原千年之久的匈奴徹底打垮,迫其遠遁歐洲,進而改變了世界歷史。除了這些職業軍人,漢朝文官到邊塞立功的意願也十分強烈,主動請纓的故事,遍佈史書,例如張騫,就志願去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道路,去完成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務。

3

漢朝還有一個神人,名叫傅介子,任駿馬監,類似《西遊記》齊天大聖的“弼馬溫”角色,是個小官。當時漢武帝去世,昭帝繼位。西域一些國王一看,一個小孩子有什麼可怕的?他們誤判漢朝大勢已去,龜茲、樓蘭還投靠了匈奴,並在匈奴的支持下搶掠漢朝商隊,殺害漢朝使者,這可動了漢朝的核心利益。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但漢朝沒有派出大軍興師問罪,傅介子主動出馬了,他只帶了11個人,拿著漢昭帝的詔書去譴責樓蘭、龜茲國,這兩個國家的國王都表示服罪,並透露了匈奴使者的行蹤,傅介子毫不猶豫地把匈奴使者給殺了。

但更厲害的還在後面,他感覺樓蘭國王陽奉陰違,便找個機會與他喝酒,喝得正高興,傅介子手下兩個壯士撲上前去,當場殺死了樓蘭王,樓蘭大臣一看,嚇得屁滾尿流,作鳥獸散,而後樓蘭軍隊要來報復,傅介子拎著樓蘭國王的腦袋,大吼一聲:漢軍將到,誰敢動?滅國!果然,沒人敢動。於是,傅介子改立樓蘭國王兒子為王,帶著樓蘭王的腦袋回到長安,懸掛在城樓上。傅介子後來被封為義陽侯。

4

當時烏孫國的小國王叫末振將(烏孫有倆國王,一個是大國王,一個是小國王,具體分工不太瞭解),大國王叫雌粟靡,這個雌粟靡的父親叫星靡,星靡的奶奶是漢朝的諸侯國楚國的公主劉解憂,也就是歷史上很有名的解憂公主。所以現在這個雌粟靡就是漢朝公主的重孫子,中間隔了三代。

末振將後來派人刺殺了雌粟靡,然後漢朝一看公主的重孫死了,心疼的不行,趕緊立了雌粟靡的叔叔、公主的孫子伊秩靡當大國王,並立即把末振將留在長安的一個兒子安排了一下,沒籍為奴。然後漢朝準備教訓一下末振將,結果漢朝還沒來得及出動,末振將就已經死了,末振將的侄子當了新的小國王,這時候漢朝派段會宗帶軍隊去誅殺末振將的兒子番丘,這可能就是古人崇尚的父債子還吧。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段會宗怕人太多會驚動番丘,萬一番丘逃跑就難追了,因此只帶了三十個人去了烏孫國。並讓人去把大小烏孫國王還有番丘都叫來,小國王跟番丘是叔伯兄弟,於是就帶著幾千個人來了,包圍了段會宗。

沒想到段會宗被幾千個人包圍絲毫不慫,而是說:““我告訴你們,我這次來,就是要砍了末振將的兒子,末振將殺害大漢公主的子孫,我這次來就是為公主報仇的。還有,我想你們都知道。現在大宛國王的頭還在長安北門上掛著呢,還有匈奴郅支單于的頭也在掛著。”

結果大國王慫了,帶著幾千人過來壯膽的小國王也慫了,他們近乎乞求的說:“末振將該死,大漢殺了他的兒子是應該的。可是你們就不能先告訴我們一下麼,那樣的話,我們就能供他最後吃一頓好吃的斷頭飯”,段會宗果斷拒絕了烏孫的大小國王給番丘準備斷頭飯的請求。烏孫王無可奈何,嚎啕大哭著帶著幾千士兵撤退了,接著段會宗就把番丘給砍了。


5

馮奉世,這哥們開始是一個縣的長官,估計相當於現在的縣長吧,後來這哥們奉漢宣帝之命出使西域。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在這之前呢,匈奴大軍攻打莎車國無功而返,然後莎車國一看打贏了匈奴,心中估計在想“我原來這麼牛逼,那跟漢朝打一架試試”,於是就殺了漢朝派過去的上一個使者。馮奉世出使的時候有個漢朝的都尉跟他說了這個事:“莎車國的人殺了咱們的使者”,嗯,莎車國有種,大漢佩服。

馮奉世說我知道了。這時候,莎車國聯合了很多小國,組成一個聯盟,公開跟漢朝為敵。並且還攻打親近漢朝的各個小國。這時候漢朝的都護鄭吉、校尉司馬意都被困在這些跟漢朝為敵的國家之中。有人說:“咱們趕緊回長安報告陛下,帶兵來收拾他們”,馮奉世說:“不行,現在形勢很緊迫,必須儘快解決,回長安請朝廷派兵太費時間了”

於是馮奉世就讓自己手下使團的人分別到各個小國,以漢使的名義向他們借兵。結果真的就借來了一萬五千人,可是你想啊,匈奴大軍壓境都打不下莎車,你一萬五千烏合之眾憑什麼能打贏?莎車只需要框起來,一波A過來就能把馮奉世全殲了啊,對吧。然而呢,莎車的士兵們聽說是漢朝人來攻打,還沒打就被嚇尿了,結果這一萬五千臨時組起來的烏合之眾就把莎車國給攻下來了。馮奉世砍了莎車國王,把他的頭送回了長安。


6

彼時西亞有個大國,西方叫帕提亞,中國人叫他安息,大致屬於波斯帝國的繼任者,在世界史上與漢朝,羅馬,貴霜合稱為古典時代四大帝國。

有次漢朝使者路過這裡,安息王也聽說漢朝好像很牛逼,為了不丟份,把自己的精銳騎兵集結了起來,搞了個2萬人的儀仗隊,浩浩蕩蕩,耀武揚威。

這是外國人畫的安息騎兵(該從哪裡開始吐槽呢):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漢使對這一幕記憶深刻,感慨頗多,回家寫到:

安息,大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業,而兵弱。

7

下圖是考古出土文獻《尹灣漢簡》記錄的東海武庫的兵器規模,相信很多人都知道,14萬(皮)甲,6萬(鐵)鎧,鈹44萬……僅這些兵器武裝幾十萬人沒問題(有甲的可以有20萬人),至於長安武庫具體會有多大規模的兵器,目前還不知道。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至於兵力上,西漢最大出動過18萬騎,一次大規模戰爭中動用過15萬騎。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羅馬共和國中、後期軍事後勤體系及特點》的總結,羅馬在第二次布匿戰爭初期,有14.5萬的軍隊。約和漢武帝同期的馬略軍改後,羅馬大概有20餘萬軍隊。注意這裡西漢18萬和15萬是“騎”。也有認為西漢的“騎”是騎馬步兵,這裡不予討論,即使是步兵能配馬,也代表了其壓倒性的國力。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8

東漢光武帝統治時期,公元40年(建武十六年)2月,交趾地區爆發了徵側、徵貳姐妹領導的“二徵起義”。起義軍得到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的響應,擊敗漢朝駐軍,取得六十五座城池。東漢朝廷派馬援率領大軍鎮壓了這次起義。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戰事結束後,馬援在交趾立銅柱(今天越南中部廣平,廣治一帶)為漢之極南界,其柱銘文曰:“銅柱折,交趾滅”(越南語:đồng Cột chiết,Giao Chỉ diệt)。

越人每過其下,以瓦石擲之,遂成丘。

這種赫赫天威,比起巔峰的美帝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到了三國時期,各地割據勢力打的天昏地暗,全國人口大幅銳減的時候,三國主要精力都在提防彼此,可仍然能抽空爆錘周邊勢力,比如張遼斬烏桓王蹋頓(公元2年,人口5960萬,三國時期末期,魏蜀吳戶籍人口加起來不到一千萬),漢朝分崩離析,戶籍人口銳減85%,又內鬥頻仍的時候,仍然可以花式吊打周邊勢力,要不然,如何當得起“強漢”之譽?

“胡人兵刃樸鈍,弓弩不利,前者五人方當漢兵一人。今聞頗得漢之工巧,然猶三而當一“

翻譯一下:“以前一個漢人士兵能打五個胡人,唉,現在不行了,只能打三個了”!

———— 來自陳湯的吐(zhuang)槽(bi)

上面都是西域或其他旮旯的那些國家先挑釁漢朝,比如殺漢使,比如圍了漢朝都護,然後漢朝才教訓他們。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這幾件事告訴我們,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崇尚真理,堅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絕不首先使用武力。

漢武帝搞一帶一路的時候可不需要跟當地國家搞好關係。潛臺詞''你弄不弄?不弄,就揍的你以後都沒人知道你存在過(直接讓你從史書上消失,只能在某位將領的封賞中略知一二)''!

錢穆先生曾評價說,漢代文人性格質樸,拿起筆可撰文,放下筆可耕田。其實,他們拿起劍,還可殺敵。漢代人尚武,包括文人在內,能寫一手好文章,也練得一身好武藝。比如那個誘拐卓文君私奔的司馬相如,就是一個擊劍高手。還有個叫轅固的大儒,因為在一次文藝討論中觸怒了太后,太后吩咐將他扔入獸圈跟野豬打一架,皇帝不敢得罪太后,又不願意轅固被野豬咬死,於是偷偷塞了把利刃給他。轅固進了獸圈,野豬撲來,他抬手一刀,正中野豬心臟。野豬死,人無恙。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文武雙全,是漢代讀書人的追求。傅介子有個粉絲,名叫班超,他效仿傅介子前往西域建功立業,最終功勳超過了偶像。班超給後世貢獻了好幾個成語,比如“投筆從戎”,又如“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班超縱橫西域31年,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國,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巨大貢獻。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奠定了漢人的名字,樹立了中國前所未有的尊嚴。在漢代,中國人第一次有了強烈的國家意識,有了強烈的國家認同感與國家責任感。正因為如此,為國效力,成為當時人們願為之赴湯蹈火的生命價值取向。

《後漢書》作者范曄將耿恭與蘇武並列,認為西漢有蘇武東漢有耿恭。今天,讀范曄為耿恭作傳的文字,能夠想象當年他是含著熱淚寫下來的:“餘初讀蘇武傳,感其茹毛窮海,不為大漢羞。後覽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覺涕之無從。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漢朝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


標銅立柱,鑿通西域。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明犯強漢,雖遠必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