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紅軍師長開小差,毛主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們去吧

1927年10月8日,是毛主席率秋收起義軍餘部與袁文才部會合的第二天。安頓好傷員和輜重後,毛主席率總計2個營、7個連的戰鬥部隊,開始向南沿湘贛邊界打游擊。

此行的主要目的有三個:熟悉環境;打聽南昌起義軍在廣東的動向;打土豪解決給養問題。

紅軍師長開小差,毛主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們去吧

擺在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1團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是初上井岡山,人生地不熟,若不加緊熟悉地形,萬一強敵來襲,都不知道該往何處轉移,哪裡有迴旋餘地。秋收起義軍餘部主要由原第2方面總指揮部警衛團和農軍組成。即便是武漢當局的警衛團,也只是從葉挺獨立團抽調若干骨幹組建的新部隊,且沒經歷過大仗、惡仗的歷練,軍事上長於防禦,短於進攻。而南昌起義軍在軍事素質方面要強許多,工農革命軍要謀發展,就必須要有軍事骨幹作骨架,帶動整個部隊軍事素養的提高。至於打土豪,那是在革命武裝尚未建立鞏固根據地,沒法取得穩定收入來源的情況下,解決部隊給養物資供應的主要途徑。

毛主席率部走到井岡山西麓的酃縣水口鎮時,決定讓部隊在此稍作休整。毛主席令人四處蒐羅報紙,通過翻看舊報紙,得知南昌起義部隊已在潮汕地區失敗。這個消息對於毛主席來說,並不感到十分意外。但對於餘灑度和蘇先俊來說,就宛如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他倆本就薄弱的革命意志瞬間全垮了。

倆人遂收拾行李,不辭而別,臨走時還曾想打毛主席的黑槍,

後因顧忌無法脫身而作罷。不過,餘、蘇二人在出逃中途被哨兵攔下來了。看到這二個昔日高高在上的“長官”,親自提著大包小包,連警衛員、勤務兵也沒帶,趁天黑往外走,誰都看得出他倆打算當逃兵。不過,毛主席接到報告後,卻大手一揮:“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們去吧!”

紅軍師長開小差,毛主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們去吧

餘灑度,黃埔二期,參加秋收起義,任紅一師師長,脫離組織,最終叛變

開小差的可不止餘灑度、蘇先駿二人,還有一個排長率20餘人開小差。由於人生地不熟,居然跑回寧岡,一頭撞進了袁文才的防區,悉數被袁文才部截獲繳槍。毛主席意識到,雖經三灣改編,但基層組織初建,工農骨幹黨員很少,連隊支部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遇事易受動搖。為穩定隊伍,他深入群眾,調查研究,詳細瞭解,逐個談話,最終發展了6人入黨,並親自為他們主持入黨宣誓儀式,史稱“水口建黨”。此後黨員日益增多,連隊黨支部逐步完善,形成了戰鬥堡壘作用。

這個時候,袁文才派人前來接洽,請求毛主席幫助他訓練人馬。這可是改造袁文才部的大好機會,毛主席欣然同意,從部隊中抽調6位軍政素質頗優的骨幹,對袁文才的隊伍進行軍、政方面的改造。

紅軍師長開小差,毛主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們去吧

宛希先,紅1師1團1營黨代表

湘軍發現秋收起義餘部試圖出井岡山,便兵分兩路來襲。面對優勢敵人,毛主席派宛希先、黃子吉率第1營2、3連前往茶陵打游擊,騷擾敵人,伺機籌款。

10月21日,這2個連到達茶陵外圍後,宛希先決定兵分三路。由排長譚希林帶1個班,在酃縣和攸縣的交叉路口警戒。宛希先率2個班扮成蔣軍入城。其他部隊在外圍警戒。縣城裡敵軍兵力薄弱,且毫無思想準備。宛希先率人輕易佔領了縣署衙門、警察局和監獄,救出了李炳榮等80餘名即將被殺害的工運、農運骨幹,查抄了縣署賬房裡的幾百塊大洋,還沿街到處貼標語,讓大革命失敗後心中鬱結不已的茶陵群眾為之一振。

宛希先率部取得出乎意料的勝利,但毛主席親率的團主力卻遇上了麻煩。部隊在迂迴到江西遂川縣大汾時,因人生地不熟,遭到遂川肖家壁率領的靖衛團偷襲。雖說張子清、伍中豪率領第3營最終擊潰了靖衛團,但卻和毛主席率領的團部、第1營1個連和特務連失去了聯繫,只好暫時留在湘南打游擊。

毛主席這一路擺脫靖衛團糾纏後,行至井岡南麓荊竹山,遇到了王佐派來表達合作意向的朱持柳。聞訊大喜的

毛主席不顧部下勸阻,堅持和這個外貌猥瑣且抽大煙的陌生人同榻而眠,傾心相交。為了團結合作,毛主席還給部隊宣佈了三大紀律: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

紅軍師長開小差,毛主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們去吧

1927年10月27日,毛主席率部來到位於井岡山頂的茨坪,受到王佐的熱烈歡迎。毛主席當場送給王佐部70餘枝槍,王佐回贈毛主席500擔稻穀以充軍糧。

這一天,是井岡山根據地歷史上的第二個里程碑。毛主席在秋收起義失利後總結教訓,開創了一條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奪取勝利的新路。時年34歲的毛主席,眼光遠超同時代的人。他親手點燃了終將燎原的星星之火,喚醒了受壓迫的人民,照亮了自強之路,締造了一支和人民血肉相連的人民軍隊。這支隊伍拖不垮,打不爛,以落後的裝備、無敵的士氣,擊敗了一個又一個強敵!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