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中國最會做生意哲學博士破產,曾締造最大民營油企,被稱第四桶油

中國最會做生意哲學博士破產,曾締造最大民營油企,被稱第四桶油


他本是中國最會做生意的哲學博士,卻需要面對兩堵牆同時垮掉的局面,親手毀掉自己創立的公司。

文 | 華商韜略 巴圖海

身為哲學博士的他,用2000元起家卻贏得190億的顯赫身價,成為僅次於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第四大石油公司,然而卻因一筆3000多萬美元的債務,最終被香港高院裁定破產,被迫離開自己創立的公司。

如此跌宕起伏的故事,其背後的主人公是光匯石油的創始人薛光林。

寒門出身的薛光林,生於安徽天長市,與A股上市公司蘇寧易購的掌門人是同鄉。他自幼就是學霸,年僅二十六歲時便獲得了南京大學哲學系的博士學位。

本來薛光林可以擁有一份高薪而且穩定的工作,但不甘平凡的他卻毅然決然地南下深圳,靠2000錢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但擁有高學歷的薛光林,卻愣是靠倒賣BP機賺取了第一桶金。

1993年開始,國內石油市場逐漸走高,石油需求量不斷增加,國內石油已經不能滿足國民需求,薛光林從中嗅到了商機,果斷做起石油生意,並在深圳建了第一座大型石油基地。

1998年,石油領域的央企國企開始狂飆突進,當時的“兩桶油”(中石油、中石化)開始掌管石油的進出口,導致許多民營石油公司無法繼續經營。而薛光林則憑藉自己的儲油基地,成功的生存下來,並且與中石油合作,擔任分銷商和中轉站。

這也是薛光林邁向中國“第四桶油”(中石油 中石化、中海油)的關鍵一步。

作為在夾縫中生存下的中國最大民營石油企業,薛光林的光匯石油踏準了錯位競爭。在穩住陣腳後,他發現港口領域具備相當大的市場和發展潛力,而當時幾家國有石油企業都只發展陸上石油業務。

中國最會做生意哲學博士破產,曾締造最大民營油企,被稱第四桶油


於是,薛光林將公司的經營方向轉向海上供油服務領域。

薛光林曾稱,光匯石油與兩桶油(當時中海油還沒有成立)之間是互補關係,大的項目光匯石油沒法兒做,但可以做邊角料。

2006年隨著國家開放海上供油市場,憑藉倉儲、運輸與零售等下游產業鏈優勢,光匯石油也順利取得免稅船供油牌照。在當時擁有這個牌照的企業只有5家,而光匯則是其中唯一的一家民營企業。

靠著經營“兩桶油”的邊角料,光匯石油水漲船高,薛光林的身價也開始進入飛躍期。

中國最會做生意哲學博士破產,曾締造最大民營油企,被稱第四桶油


2008年,薛光林帶領光匯石油在香港上市。有了充足的資金後,薛光林開始在許多港口和島嶼上修建了儲油倉庫和配套設施,總庫容高達一千兩百萬立方米,並分別配套多個三十萬噸的級大碼頭。此外,他還擁有了一支總運力達三百萬載重噸的遠洋油輪船隊。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美好,靠著石油,薛光林一直是富豪榜上的常客。

2010年薛光林家族以197.5億元,榮登“中國3000家族財富榜”第13位。

但幹成第四大石油企業後薛光林怎麼還能把自己搞破產了呢?

石油是大才能不倒,才能守住自己的生存的行業。

而為了規模,薛光林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過於追求規模,卻又踩空了行情。

看著互聯網的熱潮正興,這個傳統行業老闆竟想自己擼袖子下場幹互聯網,而正是因為薛光林的追風“趕時髦”,卻最終導致了企業的隕落。

光匯石油2015年開始試水互聯網行業,推出了車主加油消費創新型平臺——光匯雲油。這相當於一個在線儲油工具,投資人在油價低點在線購買鎖定價格,而在油價上漲時,隨時兌現獲取增值收益。

中國最會做生意哲學博士破產,曾締造最大民營油企,被稱第四桶油


薛光林也希望自己能踏上風口,向“互聯網+”轉型,於是為光匯雲油先後挖來了騰訊、百度、微軟等業界大佬級企業的得力人才。

此外,薛光林還為光匯雲油砸下重金,贊助活動、入股構建生態,比如入股中國首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易安保險、招商局仁和人壽保險等。

但與其他企業不同,本就是博士出身薛光林不是那種放手讓人幹活的人,反而以一個“門外漢”思維去“一言堂”指導專業人士幹活,導致光匯雲油屢現動盪。

據媒體報道,光匯雲油曾在半年內換掉了四位COO(首席運營官)。“到處挖人,他只要不滿意就換,導致我們無所適從,不CARE流失率這些”,一位前員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

有前員工反映,馬化騰曾親自體驗過光匯雲油APP,但評價並不好,薛光林一度希望光匯雲油這一平臺能與騰訊合作,甚至接入微信九宮格,但均未能成行。

而在不斷動盪中,光匯雲油已經逐漸迷失了方向,很像當年“騰百萬”打造的電商app。

而在互聯網轉型中,卻也透露出薛光林對整體業務把控的失控。互聯網曾被他視為其拆東牆補西牆的依靠。然而,最可怕卻是,往日風光無限的薛光林卻需要面對兩堵牆同時垮掉局面。

一直以來,石油行業的上游相比下游,利潤更為豐厚,一般有20%~30%的利潤,一旦做好,抗風險能力更強,行業話語權也更大。

在2014年時,光匯石油為進軍上游,曾以10.4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阿納達科石油公司兩個海上油田區塊的參與權益,這兩塊油田區塊位於渤海灣。但僅3個月後,光匯石油又收購Newfield Global Inc的所有發行股份,以控制其位於中國渤海灣和南海的油氣區塊。

但高速擴張的背後,卻是債臺高築的危險局面,維繫現狀的前提是需要保證石油行情的不斷上揚。

可光匯石油在收購後不就,國際油價就從100元每桶高點開始一洩如注,導致公司的投資虧損嚴重,僅2015年下半年,就虧損了5.23億港元。

而此後,光匯石油的業績就一蹶不振,2016財年,光匯石油的營收就下跌到480億港元,下滑了35%,而到了2017年,光匯石油連業績都不再發出。

也是從2017年開始,港股上市的光匯石油已停盤超過兩年。

今年4月,因為個人擔保公司無法償還逾期債務,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光匯石油董事局主席薛光林破產!

如今,薛光林雖然得以策略顧問的名義委身在自己的公司,但與往日的風光相比,這位博士在公司的地位卻已名存實亡。

在光匯石油的官網,記錄著薛光林的一段話,“20多年前,我有一個夢想,建立一箇中國民營的全球性能源公司”,但如今這個夢卻已不屬於他了。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