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許多車有座椅加熱卻沒有座椅通風?

Matt馬小濤


成本與需求決定了座椅加熱比座椅通風更容易普及

座椅加熱幾乎皮革座椅汽車的標配配置,之所以能成為標配理由很充分,主要原因是製造成本足夠低。採用電加熱的方式非常簡單,只要需要為電熱絲供電即可;其原理為電熱絲的電阻比較大,電流流過之後會產生比大的熱能;汽車的點菸器、燒水用的熱得快、電熱爐等等都是採用電阻加熱的方式,這種技術非常成熟且製造成本很低。

重點是電熱絲的溫度通過電阻的調整很容易控制,座椅加熱並不需要很高的溫度,所以不用擔心高溫會燒灼座椅的填充物以及覆蓋皮革。那麼電熱絲的安裝則是在不改變座椅填充結構的前提下安裝,充其量有些線束保護套;不用顛覆性設計則減少了設計成本,填充物無需刻意調整也省下了模具成本,安裝技術難度低能剩下人工成本,成本可控是汽車座椅加熱這項配置能普及的主要原因。

而座椅通風則比較麻煩,所謂的通風本質是利風扇在座椅內部吹風為駕駛人降溫;風扇即使用很小體積的鼓風機也得是一塊,那麼把這種風機安裝在座椅內部則需要挖孔,填充物肯定需要重新設計;同時線束也不在電熱絲,不限對結構整體的要求變化則需要完整且獨立的設計方案,安裝的技術難度也會高一些。而且普通的皮革(PU)汽車座椅透氣性很差,而要實現座椅通風則需要良好的透氣性,這對於覆蓋件的要求也會比較高,製造這種座椅的成本總會高很多。

成本決定了汽車座椅通風不會是主流配置,重點是需求也沒有那麼高。

汽車座椅之所以需要加熱,原因在於冬季低溫時啟動發動機熱風來的很慢;汽車暖風依靠發動機冷卻液的高溫加熱水箱,鼓風機將冷風吹過水箱加熱後送入車內,所以想要獲得暖風則需要冷卻液達到高溫。而冷啟動到高水溫往往需要十幾分鐘的時間,有原地熱車錯誤用車習慣的話只會更慢。在這一過程中駕車會很冷,所以加熱座椅提前取暖則成為剛需。

而汽車空調製冷速度極快,因為製冷的原理是依靠發動機驅動壓縮機,壓縮機驅動雪種(製冷劑)完成氣態液態再到氣態的循環,通過雪種在膨脹閥位置成為低溫液態,之後達到蒸發器通過常溫蒸發為氣態實現吸收蒸發器的熱量進行降溫。這一流程只要打開壓縮機(A/C開關)後,冷風幾乎是瞬間出現,夏季有隨時可取的冷風輔助降溫,對於座椅降溫的需求也就沒有那麼高了。不過長途駕駛有座椅通風還是舒服的多,在預算允許的前提下建議選擇配備座椅通風配置的車。


本文由天和Auto原創發佈,內容請勿站外搬運(保留版權保護權利),歡迎轉發留言討論。



天和Auto


答:現在汽車上的高科技和人性化配置是越來越多,像ACC、併線輔助、抬頭顯示、自動泊車等等,座椅加熱功能也是由以前只有豪華車才有的配置下探到十多萬甚至是幾萬的車上,可是奇怪的是座椅通風功能卻還是出現在中高檔的車上,但是不得不承認座椅通風功能對於夏天行車來說是一件相當必要的配置,為什麼很多車沒有座椅通風卻有座椅加熱呢?

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製造成本上。一般來說,座椅加熱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通過座椅內的電阻絲髮熱達到讓座椅加熱的目的,就相當於我們平時使用的電熱毯一樣,所以它的成本較低,裝配得也更普遍。

但是座椅通風卻遠沒有這麼簡單,它絕不是在座椅內加個風扇就OK了。首先它要從內部結構上重新設計,因為座椅內部填充的是發泡材料通風性差,這就需要對內部結構重新設計考量,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風扇、通風道、線束等佈置;其次,座椅通風功能一般是配置在皮質座椅上的,這就需要採用打孔工藝讓風能夠吹到背部和臀部等;最後,加上了通風功能的座椅還要與其他功能一起配合,例如各個方向調節、腿託、按摩等,這更增加了座椅的設計難度。

由此可見,配備了通風功能的座椅要比僅有加熱功能的座椅複雜得多,這也就是為什麼座椅通風只會出現在比較高級或者高配一點的車上了。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後期改裝或者加裝讓自己的屁股在夏季不至於那麼難受。


汽車工程研究生


為啥很多豪華車標配了座椅加熱,卻沒有座椅通風。

這也是困擾我很久的問題,雖然生活在北方,但北京的夏天也是十分炎熱的,尤其是車子在戶外暴曬一段時間,車內和座椅溫度直接升到60度以上,如果你穿著一條短褲或者短裙,甚至可以給你燙傷。

原因之一

通風座椅的使用需求確實沒有加熱座椅需求高。雖然都是超出常人忍耐的溫度,但在冬天座椅過涼可能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坐著涼座上如坐針氈,影響駕駛,但車子升溫只能依靠發動機水溫上升後,才能給車子吹熱風,這個時間短則5分鐘,長則15-20分鐘。但如果擁有加熱座椅,一分鐘後座椅就可以傳遞熱量,身體立刻暖和過來,就不用著急等待水溫了。

但夏天如果車內被暴曬,你的車子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降溫,比如開車門通風,車內溫度立刻可以下降,再放個涼墊,也能解決“燙”的問題。因此通風的使用頻率遠不如加熱座椅頻次多。

簡單的說,加熱是必需品,而通風是輔助配置。

原因之二

原因之二當然是成本問題,因加熱座椅僅僅是在做以內埋入加熱絲,只要有一條通電線,一組加熱絲就可以完成,而且不限制任何材質的座椅。

但通風座椅,需要在座椅內埋入幾個風扇。如果就幾個風扇的話還不算什麼,為了幾個風扇不影響舒適度,對座椅的填充物也要重新考核。另外,通風座椅就必須用打孔座椅,中國人又不喜歡布座椅,那座椅材質要麼是真皮,要麼就得打孔。這些成本算下來,就有些高了。

白希文評論

配置上的抉擇,實際上也是廠商經過多方求證和多次市場調研得出來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法系車,寧願給車子增加座椅按摩功能,都不上座椅通風,說明通風對於消費者來說,並不是非有不可的配置。你們覺得呢?


你覺得通風座椅是必須的配置,或者是不必須的配置,歡迎留言。


白希文


很多人想,既然針對冬天的座椅加熱已經在車上面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那麼為什麼不設計一個座椅通風來解決夏天因為天氣炎熱,後背或者屁股不斷冒汗的座椅通風問題呢?這個問題看起來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讓風穿過座椅嘛,但是要知道座椅通風要比座椅加熱難實現的多。

首先來看一看座椅通風是什麼,如何實現。一般來說,座椅通風分為送風式和吸風式。座椅通風的原理就是用風扇向座椅內注入空氣,空氣從椅面上的小孔中流出,實現通風功能。它可以有效改善人體與椅面接觸部分的空氣流通環境,即使長時間乘坐,身體與座椅的接觸面也會幹爽舒適。

如果要實現座椅通風的話,首先座椅上面必須有孔吧,而且這個孔還只是表面上的通風,要知道座椅內部基本都是發泡的材質,通風性相對有限,那麼就需要對座椅的內部構造進行針對性的通風設計,所以座椅通風會使得座椅在內部結構上覆雜許多;然後就是它的震動異響,既然是座椅通風,那麼就很可能產生相應的噪聲,座椅空載時,測試通風裝置工作噪音小於50分貝,那麼對聲音敏感的人就要考慮到這個問題了;還有人在座椅上動來動去,對座椅壓力的改變這個問題也需要考慮進去,座椅必須在所受壓力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也要保持正常工作,這樣才能不違背初衷。

上面僅僅是幾個要實現座椅通風的主要問題,在真正實現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很多細枝末節的小問題,比如通風的孔會堵塞會受潮,如何清理等等。而座椅加熱就很簡單了,具體原理跟電熱毯沒有太大差別,成本也低。而座椅通風要實現的話,成本肯定沒有那麼低的,所以現在在大部分車上面也都沒有這一功能。


autocarweekly


在許多年前,座椅加熱還是個高端車才有的配置。但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好,產業鏈越來越完善,座椅加熱作為一個非常實用的配置也被逐漸下放到十幾萬、甚至幾萬元的汽車上了。但是,為什麼座椅通風卻很少有車配備呢,是因為座椅通風的成本比較高嗎,那麼座椅通風和座椅加熱哪個比較實用?

一,成本問題,也是最根本的問題。畢竟廠家都是要賺錢的,在配置和成本面前需要作出權衡。座椅加熱的佈置較為簡單,在座椅內埋入電熱絲即可,且電熱絲對座椅的舒服度影響並不大,無需重新設計座椅或是換座椅填充物,所以相對來說座椅加熱的成本也較低。但座椅通風就不一樣了,雖然只是在座椅裡放風扇吹風,但是風扇的體積較大,放到座椅裡面必定會影響座椅的乘坐感受,廠家就要重新設計座椅和換更加軟的填充物來保證座椅的人機工程和舒服性。還有一點就是座椅通風要求座椅的材質能夠通風,這個時候就要選擇打孔的皮質,無形中又增加了成本。

二,需求問題。按照汽車主機廠的分析來說,座椅加熱的需求要大於座椅通風的需求。也就是座椅加熱比座椅通風更加實用。在寒冷的冬天,坐進冰冷的車裡,還要等待水溫上升才能有暖風,而座椅加熱卻可以在短時間內對座椅進行加熱,讓車主不那麼難受。但是在夏天,車主可以通過開車門開車窗通風等來讓車輛通風降溫,而且壓縮機的工作不用等待水溫,隨時可以吹出冷風。這就導致在需求上座椅加熱要更大些。

配置上的權衡是汽車廠家經過調研出來的,不過如果我們對某一個配置情有獨鍾的話,後期也可以通過加裝來達到,不一定要買高端車高配車。


汽車觀察家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技術和成本問題。

座椅加熱太簡單了,電熱毯很便宜就能買單,座椅加熱沒什麼區別,無非發熱材料好一些。沒有運動部件,一般一輩子不會損壞。

相對來說,座椅通風就不一樣了,要通風就要有運動部件,要做氣流分佈的研究,不然就菊花處出冷氣是不行的,氣流組織要均勻。當然這個也許不會太慢,複製別人的成熟設計就可以啦。重要的是那個風機,風機要低噪聲低振動,長壽命。成本就會比較高。而且壽命有限的話,維護費用也不小。


terryjen


第一是因為人們對座椅加熱的需求大於通風,

第二個是因為成本的問題


二手車行業小奇蹟


原因主要是:成本:

成本:座椅加熱就是電阻絲加入座椅內部,只需要電器部分進行加裝,對於車企來說,成本低。而如果加裝座椅通風,則需要對空調出風口、空調風扇功率、還要接入風道,成本較高。


眾口說車


加熱和通風座椅是兩回事。

電加熱座椅是轎車的“豪華標誌”之一。在“豪車”的真皮座椅裡裝上電加熱裝置,到了冰冷的冬天,一 屁股坐下去,侍候你的就不會是一個冰冷的皮椅,而有一種“溫馨、舒適的感覺”,在北方特別受用。非但如此,據說電加熱椅還有理療功能,有按摩效果,能消除疲勞,治個腰腿風溼什麼的,都不在話下,

在溼度較高的南方也有用武之地。 座椅通風是汽車座椅空調的“避暑裝置”。夏季雖然有自動空調能夠保持車內恆定溫度,但由於乘員身體與座椅緊密接觸,接觸部分空氣不流通,不利於汗液排除,會使人感覺不舒服。“舒服駕”汽車座椅空調獨有的通風循環系統,源源不斷的將新鮮空氣從座椅坐墊與靠背上的小孔流出,防止臀部與後背積汗,提供舒適的乘坐環境,有效改善了人體與椅面接觸部分的空氣流通環境,即使長時間乘坐,身體於座椅的接觸面也會幹爽舒適。座椅通風內總共九個軸向流動風扇集成在座椅內的優質泡沫填料中:四個位於靠背中,五個位於座椅中。風扇抽取新鮮的客艙空氣進入座椅內,並引導空氣通過透氣的中間層,將空氣均勻分配在整個座椅範圍內。內飾中的特殊穿孔使得空氣能夠通過真皮,將排汗保持在最低水平。 不同的車型,可相應使用中控臺上或者座椅本身上的一個控制裝置控制三檔風扇。最高風扇轉速能立刻冷卻被陽光直射加熱過的座椅,即使在夏季也能確保登車後的舒適。


交叉火力汽車音響


座椅通風成本高,首選座椅要打孔,其次有個管道從座椅下面連接空調,座椅內部也有風道。還有對車功率也有要求。我之前開的s350前後都有通風,都開啟會覺得車動力不如沒開。比起座椅加熱只是座椅下面加個電阻絲,座椅通風複雜的多。在南方座椅通風很好用,基本後背不會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