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宴會上歌女吹錯音遭斬殺,此人無動於衷,最終自己也沒好下場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大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中感嘆滄海桑田的名句。


宴會上歌女吹錯音遭斬殺,此人無動於衷,最終自己也沒好下場


從字面上來看,這句詩說的是曾經居住在王家、謝家堂前的燕子,也到了老百姓的家裡築巢,實際上呢,詩人指的是王、謝這樣昔日的大族也淪為了尋常人家,以此表示世事無常。

作為東晉、南朝時最大的兩個家族,王、謝也確實很具代表性。

宴會上歌女吹錯音遭斬殺,此人無動於衷,最終自己也沒好下場

提到王、謝,人們最先想到的一般都會是琅琊王氏、陳郡謝氏,作為六朝望族,他們就是門閥士族的代名詞。不管是東晉開國元勳王導,還是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抑或是藝術造詣頗深的王羲之、謝靈運等人,都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當然,像王謝這樣人員繁多的豪門,絕不會只有優秀人才而沒有奸佞之人,舉例來說,王家就有這樣一個人,他看著一女子被打死卻無動於衷,最後自己也沒得到善終。

西晉泰始二年(266),位於琅琊郡臨沂縣,也就是今山東臨沂一帶的王氏誕生了一個族人,他被取名為王敦。據《晉書》記載:"敦眉目疏朗,性簡脫,有鑑裁,學通《左氏》,口不言財利,尤好清談",也就是說,他長相俊朗,性格灑脫,還善於評鑑人和事物,在流行"清談",也就是辯論的晉朝,王敦的語言功底可謂十分出眾。

靠著出眾的外貌和王氏子弟的身份,長大後的王敦被選為了晉武帝之女襄城公主的駙馬,他也先後擔任駙馬都尉、太子舍人,走上了仕途。

元康九年(299),太子司馬遹被以殘暴著稱的皇后賈南風廢黜並送往許昌監禁,王敦不顧皇后禁止送行的命令,在道路之側為太子送行,此舉雖導致他被捕入獄,但也為其博得了很好的名聲。

宴會上歌女吹錯音遭斬殺,此人無動於衷,最終自己也沒好下場

作為武帝的女婿,又是王氏子弟中的佼佼者,王敦自然是引來了大臣們的爭相結交,這其中就有著名的富豪石崇。據《世說新語》記載,一天石崇舉辦宴會,王敦和堂弟王導也在受邀之列。酒席宴上,石崇為了助興,便叫來十餘個美貌的婢女,讓她們給每個客人斟酒,如果那個客人沒有喝光,婢女就會被殺死。

王導酒量不佳,但為了不讓無辜的婢女被殺,便硬著頭皮喝了很多,而王敦卻不願意迎合石崇的惡趣味,愣是一口也不喝。見王敦不喝,石崇便按照規矩將婢女殺死,先後殺掉三人,王敦仍是面不改色,神情自若。看不下去的王導想要勸阻堂兄,王敦卻非常淡定地回答:"自殺伊家人,何預卿事!"也就是,他殺自己家裡的傭人,關你什麼事?


宴會上歌女吹錯音遭斬殺,此人無動於衷,最終自己也沒好下場


到了《晉書》中,晉武帝的舅舅王愷也曾邀請王敦、王導兄弟赴宴。我們知道,歷史上王愷和石崇經常攀比富有,算得上是死對頭了,甚至在殺人這件事上,他們也是不願落於下風。

第一次宴會,王愷讓一歌女吹笛,但那女子稍微吹錯了音,王愷勃然大怒,直接將其殺死,當時滿座賓客都大驚失色,王敦卻依然非常淡定。

宴會上歌女吹錯音遭斬殺,此人無動於衷,最終自己也沒好下場

第二次,王愷也提出了讓侍女奉酒,如果賓客不喝就將侍女處死,當侍女將酒遞到王敦面前時,後者視若無睹,根本不理會。危急時刻,王導趕緊接過了酒杯,這才算是救了那侍女一命。此事過後,即使身為堂弟,王導還是暗中對王敦評價道:"處仲若當世,心懷剛忍,非令終也",意思是王敦太過於剛直殘忍,以後恐怕難以善終。

西晉的壽命並不長,王敦很快經歷了八王之亂、永嘉之禍,並逃到了南方。因為擁立司馬睿有功,東晉建立后王敦位居大將軍之職,地位十分顯赫。東晉建立之初,王敦掌握兵權,王導則擔任丞相掌握朝政,二者皆出於王氏,很不利於統治,再加上王敦成為大將軍後便肆意提拔自己的親信為要職,這些都引起了司馬睿的戒心。

永昌元年(322),自知已經被司馬睿所忌恨的王敦乾脆直接領兵入京。當然,在名義上他還是採用了經典的"清君側"一類的藉口,表示討伐的對象是司馬睿所信任的大臣劉隗。因為王敦的實力實在太強,司馬睿最終只好遣使求和,並冊封其為丞相。自此,王敦徹底掌握了朝政,成為了東晉最高權力的擁有者。


宴會上歌女吹錯音遭斬殺,此人無動於衷,最終自己也沒好下場

太寧二年(324),王敦病重,但為了自己死後,養子王應能夠繼續掌控東晉的朝政,他暗中謀劃叛亂,事情敗露後便直接和朝廷撕破了臉皮。

不過,當時的王敦已經是強弩之末,戰爭開打沒多久就死在府中,王敦一死,他的部下們作鳥獸散,叛亂也就草草結束了。

可以說,王敦剛直和殘忍的性格導致了他的悽慘離世,這最終也確實應驗了當年王導的預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